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复习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复习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隋朝隋朝21.建立:581年

建立隋朝,定都______,他就是隋文帝。2.统一:______隋朝灭陈,统一全国。3.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

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4.巩固:(1)措施。①经济上:编订______,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上:加强

,提高行政效率。(2)影响:促进了

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

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隋朝的统一户籍杨坚长安589长期分裂中央集权社会经济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1.建立:581年建立隋朝,定都______,他就3时间隋初隋盛时人口3000多万4600多万垦田1900多万顷5500多万顷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时间隋初隋盛时人口3000多万4600多万垦田1900多万顷4开通大运河1.目的:加强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从605年起,

在位时期开通。3.概况:(1)三点:北抵______,南至______,中心是______(2)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4.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隋炀帝南北交通涿郡余杭洛阳南北地区开通大运河1.目的: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5隋炀帝什么要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所以修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什么要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中6记法:五河一条大运河两千多千米四段三点海[hǎi]河(害河)黄[huáng]河淮[huái]河(坏河)长江钱塘江记法:五河一条大运河两千多千米四段三点海[hǎi]河黄[hu7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所以,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很重要。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8动脑筋: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前期经济繁荣,为开河提供了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有前代开凿的古运河为基础动脑筋: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9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材料二:尽道亡隋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各抒己见:总的来说是好事,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101.开通大运河原因(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巩固隋朝对_______的统治。2.概况:隋炀帝时,从_____年开始,开凿了一条隋朝大运河,以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_,南至______,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大水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段,全长_______多千米。3.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交流。1.开通大运河原因(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巩固隋11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1.科举制的诞生和完善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1.科举制的诞生和完善122.科举制的影响(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

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______的发展。(2)科举制成为历朝

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选官教育选拔官吏2.科举制的影响(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制13四、隋朝的灭亡1)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2)他还多次巡游,3)还三次征辽东,——秦的暴政四、隋朝的灭亡1)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秦的暴政14相关史事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相关史事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15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两朝都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秦在战国七雄分裂割据后统一;隋在南北朝对峙后实现了统一。两朝都加强了中央集权:秦建立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隋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朝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的。两朝存在时间都短:秦朝存在14年(前221~前207年);隋朝存在37年(581年~618年)。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两朝都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秦在战16第二部分唐朝第二部分唐朝17(一)唐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继任者:618年长安李渊(唐高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李世民(唐太宗)(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长安李渊(唐高祖)一、唐朝的建18治国措施(1)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二、贞观之治治国措施“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二、19(2)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太宗继位后多次颁布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租赋的法令。并用免除几年赋役的办法招诱逃亡农民归业。唐太宗自己也是戒奢从简,节制享受的欲望。(2)发展生产,轻徭薄赋。20(3)唐太宗重视纳谏。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先后向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30人。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唐太宗甚至把贞观时期政绩的取得说成是“皆魏征之力也”。(3)唐太宗重视纳谏。21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房玄龄杜如晦唐太宗善于用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房玄龄杜如晦唐太宗善于用人。2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魏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23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度(2)制定法律,减轻刑罚(3)科举考试科目,增设进士科(4)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经济上:轻徭薄赋,鼓励生产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3)唐太宗革新措施:域的统治政治上:(3)唐太宗革新措施:域的统治24(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经过唐太宗的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25贞观之治(1)治国措施:_______和虚心纳谏,任命________、______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_______。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最重要的科目。(2)表现:贞观年问,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检测贞观之治检测26三、女皇武则天武则天的主要政绩: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选拔、重用贤才。3、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三、女皇武则天武则天的主要政绩:27当代文人郭沫若对武则天有过这样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我们该怎样评价武则天呢?当代文人郭沫若对武则天有过这样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8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开元盛世年间粮食丰收,国家富足的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29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盛,史称“开元盛世”1、出现“开元盛世”的原因(措施):2、影响:三、开元盛世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1、出现30

请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做个比较,并想想看,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开元之治(唐玄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善于任用贤臣(姚崇、宋璟)(房玄龄、杜如晦)重视地方吏治改革吏治勤俭节约戒奢从简设“金函”纳谏善于纳谏(魏征)请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的曾祖31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善于任用323.女皇帝武则天(1)创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拔人才。(2)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________的出现奠定了基础。4.开元盛世(1)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_____。他即位后,稳定政局,______,重用贤能,任用贤相______和_____,实行改革。(2)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生生活安定,国力强大,唐朝进入_____时期,史称_______。检测3.女皇帝武则天检测33农业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先进农具(曲辕犁、筒车)盛唐经济的繁荣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先进农具(曲辕犁、筒车)3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35手工业丝织工艺高超陶瓷业发达(蜀锦)越窑:青瓷唐三彩邢窑:白瓷盛唐经济的繁荣纺织业品种繁多手工业丝织工艺高超陶瓷业发达(蜀锦)越窑:青瓷唐三彩邢窑:白36花鸟纹锦花鸟纹锦37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38越窑青瓷越窑青瓷越窑青瓷越窑青瓷39商业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长安)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盛唐经济的繁荣商业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长安)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40长安城内有市有坊,市是商业区,坊是住宅区。长安城内有市有坊,市是商业区,坊是住宅区。411.经济的繁荣(1)农业:发明并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_____和______。(2)手工业: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有______的青瓷、______的白瓷、闻名中外的______。(3)商业:交通发达,往来频繁;都城______规模宏伟,布局______,街道_______,商业繁荣,既是当时______、_____和______的中心,也是一座______大都会。检测1.经济的繁荣检测421、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松赞干布二、民族交往与交融统一青藏高原仰慕中原文化(2)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1、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松赞干布二、民族交往与交融统一青43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442、唐朝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交融民族交往与交融3、唐朝的民族政策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开明的民族政策2、唐朝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交融民族交往与交融3、唐朝的民族政策45开放的社会风气开放的社会风气462、民族交往与交融(1)唐太宗实行_____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拥戴,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为_____(2)唐太宗将________嫁给松赞干布。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3.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_____,充满______,人们显示出一种______、_______的精神风貌,呈现出______的特点。检测2、民族交往与交融检测47诗歌杜甫(诗圣)多彩的文学艺术代表作:特点:李白(诗仙)白居易(诗魔)特点:代表作:代表作:特点:诗歌杜甫(诗圣)多彩的文学艺术代表作:特点:李48

诗仙——李白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代表作品:《早发白帝城》《蜀道难》作品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诗仙——李白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代表作品:《早发白49诗圣——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代表作品:

《三吏》、《三别》作品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

“诗史”诗圣——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代表作品:《三吏》50诗魔—白居易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代表作品:

《秦中吟》《新乐府》作品特点: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

直如白话,通俗易懂。诗魔—白居易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代表作品:《秦中吟》作品51书法欧阳询多彩的文学艺术代表作:《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颜真卿人物画阎立本、吴道子代表作:《九成宫醴泉碑》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绘画山水画王维宗教画

花鸟画

书法欧阳询多彩的文学艺术代表作:《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52阎立本《历代帝王像》阎立本《步辇图》阎立本《历代帝王像》阎立本《步辇图》53《送子天王图》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吴道子(画圣)541.文学-唐诗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______。唐诗题材______,风格______,传世的有______多首。______的诗飘逸洒脱,充满______和______,具有浓郁的___情怀,因此他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______之称,他则被誉为。___的诗直面社会现实,平易近人,深受大众欢迎。2.艺术唐朝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书法名家最著名的是______和______;著名的画家有______、_______。检测1.文学-唐诗检测55遣唐使的影响一、遣唐使方式:日本派使节到中国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目的: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时间:唐朝时期遣唐使的影响一、遣唐使方式:日本派使节到中国影响:对日本56

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正式遣唐使来中国的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学问僧等。使团规模庞大,每次最少二百人,最多五六百人。唐长安城平面图平城京平面图西市东市朱雀大街朱雀大街西市东市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正式遣唐使来中国的有十多批57

中国文字安以宇衣於加阿伊江久己之

日本文字ぁぃぅぇぉかァィェクコシ

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参照中国汉字草书和楷书偏旁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自己的文字。文化中国文字安以宇衣於加日本文字ぁぃぅぇぉ58鉴真东渡二、鉴真东渡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经过:六次东渡,754年终达日本时间: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二、鉴真东渡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经过59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鉴真坐像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鉴真坐像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60玄奘西行经过:时间:唐太宗时期影响:经过4年跋涉到达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件三、玄奘西行玄奘西行经过:时间:唐太宗时期影响:经过4年跋涉到达天61《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62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631.遣唐使

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传回日本,对_________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鉴真东渡鉴真是___时期的高僧,他第___次东渡,终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______,传播中国的___、___、___、___、___等,为_________做出了卓越的贡献。3.玄奘西行唐朝与___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______西行取经。贡献:为____________做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是研究__________的珍贵文献。检测1.遣唐使检测64一、安史之乱(1)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朝政,日趋腐败(3)节度使实力膨胀,内重外轻(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1.原因:一、安史之乱(1)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朝政,日趋腐败(3)节度652.经过:(1)755年,安禄山联合史思明起兵反唐(2)叛军南下,玄宗出逃,肃宗即位(3)唐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平叛(4)763年平定叛乱3.影响: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一、安史之乱2.经过:(1)755年,安禄山联合史思明起兵反唐(2)叛66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2.朱温建梁:(1)原因:(2)时间:875年~884年(3)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2.朱温建梁:(1)原因6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黄巢起义:朱温待到秋来九月八,黄巢起义:朱温68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3)节度使实例膨胀,内重外轻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3)节度使实例膨胀,内重外轻69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701.安史之乱影响:安史之乱对_____造成极大破坏;唐朝国势______,_____越来越尖锐;中央权力______,逐渐形成______的局面。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唐朝后期,起义军在_____的率领下,攻入_____,建立政权,后被联合镇压,但这次起义给______以致命打击。(2)唐朝灭亡:_____年,______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_的延续,其开国君主都是______。此时,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检测1.安史之乱影响:安史之乱对_____造成极大破坏;唐朝国势71第二单元复习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二单元复习72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731.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A.控制军权 B.强化君权C.集中财权 D.杯酒释兵权1.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7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控制军权是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B.强化君权是在中央采取的措施,故B不符合题意。C.集中财权是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把地方上的采取收归中央,地方上就在财力上无法与中央抗衡,故C符合题意。D.杯酒释兵权也是在军事上的措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解析】752.“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④提高士人的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76【解析】由材料“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可知,宋太祖这一举措提高士人的地位,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①②表述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故选:D。本题以“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切入点,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史实。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解析】773.为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有()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促进了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3.为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7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北宋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利用“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的兵权,并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分割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官僚队伍庞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是消极的作用。所以ABC不对,故选D。【解析】79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80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能大致反映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①②③④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能大致反映宋与少数民8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辽、宋、西夏并立以及金与南宋对峙的相关史实。辽建立于916年,1125年被金所灭;北宋建立于960年,1127年,被金所灭;西夏建立于1038年,1227年亡于蒙古政权。1005年北宋和辽订立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形成了北宋、辽、西夏并立的局面。南宋建立之前,北宋和辽已经灭亡,南宋、金、西夏处于并立时期。所以①③图示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解析】822.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经常处于战争状态,也出现了三次议和:即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下列对这三次“议和”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朝都要向对方交纳“岁币” D.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2.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经常处于战争状态,也出现了三次议和:即83【解析】本题考查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战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1141年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由此可知,宋辽、宋夏、宋金和议中宋都需要向少数民族政权交纳岁币,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都具有积极意义。D错误。故选D。【解析】843.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国家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民族政权并立3.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85【解析】辽、宋、西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辽与北宋澶渊之盟后,出现辽、北宋、西夏三个主要政权并立的局面,后来,辽和北宋先后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灭亡,金与南宋议和,出现了金、南宋和西夏并立的局面。故选:D。本题考查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结合所学即可作答。掌握封建社会各个时期包括的朝代及特点。【解析】86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87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北宋与辽对峙 B.北宋与金对峙 C.北宋与西夏和议 D.南宋与金对峙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8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金对峙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南宋与金对峙。1141年,宋金议和即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宋金和议又称绍兴和议。“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直斥南宋与金对峙时期,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综合分析,D符合题意。故选D。【解析】892.宋辽、宋夏之间“议和”,与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2.宋辽、宋夏之间“议和”,与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90【解析】本题考查辽宋夏“议和”与宋金“议和”的不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后,与辽、西夏连年战争,通过议和,结束了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南宋与金也是先战后和。宋与辽、西夏、金的和议,宋朝都要交纳岁币,百姓的负担加重,使双方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只有南宋与金的和议中规定了以大散关和淮水为界,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故选C。【解析】913.岳飞受到人们爱戴、尊敬的主要原因是()A.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B.岳飞被秦桧陷害C.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D.岳飞抗金维护了南宋的统治3.岳飞受到人们爱戴、尊敬的主要原因是()92【解析】本题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知识。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故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解析】9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941.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大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①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②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③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④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大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9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经济大发展的有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南方经济大发展的相关知识点。【解答】B.北宋开始,从越南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得到推广,到南宋时,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苏州和湖州就是当时最著名的水稻产区;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这是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结果;所以①②③是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大发展的表现;④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故④错误。由此可知,B正确。ACD.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解析】962.一位法国学者说过:(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①会子②越窑青瓷③交子④岁币⑤夜市、早市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⑤2.一位法国学者说过:(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97【解析】依据课本所学,会子,是南宋于高宗绍兴三十年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的货币,会子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起源于临安;交子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商业繁荣,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①③⑤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青瓷在唐朝时期就已出现,②不正确。岁币是宋与周边政权签订条约,每年缴纳的钱物,④不正确。故选:A。本题以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生活。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解析】983.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不属于宋代已完成南移史实的是()A.太湖流域的苏州、扬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B.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C.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D.广州等地造船业发达3.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不属于宋代已99【解析】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选项反映的是北宋的史实,ACD均反映的是南宋的繁荣的史实。故选:B。本题以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解析】100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1011.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落②蒙古军灭西夏③蒙古军灭金④忽必烈建立元朝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1.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102【解析】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1227年,西夏政权亡于蒙古政权。1234年蒙古灭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的分裂时期,实现大统一。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为①②③④。故选:D。本题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依托,考查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措施。【解析】1032.下列政权被蒙古族所灭的有()①辽②西夏③南宋④北宋⑤金。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2.下列政权被蒙古族所灭的有()104【解析】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统一了蒙古各部。后来蒙古政权灭掉西夏,消灭金政权,使高丽臣服,1276年元朝灭南宋。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被蒙古族所灭的政权。元朝是首个征服全中国的少数民族王朝。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建立元朝。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相关史实。【解析】1053.下列有关忽必烈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 B.推行汉法 C.改国号为元 D.统一全国3.下列有关忽必烈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106【解析】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创制蒙古文字,蒙古贵族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建立后,先后灭掉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后于1276年,灭掉了南宋。A项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的是成吉思汗,不是忽必烈,所以符合题意;B项推行汉法的是忽必烈,不符合题意;C项改国号为元的是忽必烈,不符合题意;D项统一全国的是忽必烈,不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考查了成吉思汗铁木真,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的相关知识。【解析】107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1081.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1.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10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行省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行省制度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故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B.依据材料​“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地域辽阔,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故B正确。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是最高地方行政机构,不是监察机构,故C错误。​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是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B。【解析】1102.“至元初时,立总制院,而领之以国师。”“总制院者,掌浮图氏(佛教)之教,兼治西藏之事。”材料中的“总制院”指的是()A.西域都护 B.中书省 C.宣政院 D.军机处2.“至元初时,立总制院,而领之以国师。”“总制院者,掌浮图111【解析】宣政院,初名总制院,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设置,由国师八思巴统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将总制院改名为宣政院。故材料中的“总制院”指的是宣政院。故选:C。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123.《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A.中书省B.行中书省或行省C.宣政院D.澎湖巡检司3.《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11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省制度。依据《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题目中的信息大意为:该机构统掌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受中央机构“都省”的节制。由此可见该机构应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中书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故选B。【解析】11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1151.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A.武王伐纣 B.齐桓公称霸 C.班超经营西域 D.焚书坑儒1.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116【解析】《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的历史,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史学巨著中都有记载。只有D秦朝的焚书坑儒符合题意。武王伐纣和齐桓公称霸《资治通鉴》没有记载;班超经营西域《史记》没有记载。故选:D。本题考查《史记》和《资治通鉴》。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汉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解析】1172.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市民,可以做到的是()①去瓦子欣赏种表演②在夜市开店,通宵做生意③吃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④和亲友一起庆祝元宵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市民,可以做到118【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人们可以在夜市开店,通宵做生意。宋代的社会生活丰富,人们可以去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欣赏各种表演。宋代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就有了,如元旦、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排除ABC。故选D。【解析】1193.北宋初期,开封一位百姓接待来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事是()A.带朋友去瓦子听说书、看杂技表演B.到城里去品尝冷饮C.在酒店里用交子买单D.去开封郊外赏花3.北宋初期,开封一位百姓接待来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120【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北宋时期,交子发行仅限于四川地区,因而生活在北宋前期开封的百姓,接待来京赶考的朋友不可能在酒店用交子付账;带朋友去瓦子听说书、看杂技表演,在宋朝可以做到,宋朝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宋朝去开封郊外赏花是可以的;到城里去品尝冷饮,是能办到的,宋朝已会制作冷饮。故选C。【解析】121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课件122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123【解析】依据题意,由中国传入欧洲的科技成就,并促进欧洲“发现世界”。结合课本所学,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发明了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A符合题意;欧洲“发现世界”指的是欧洲开辟了新航路,发现了整个世界。中国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BC不合题意;火药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故选:A。本题以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四大发明的影响。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指南针的相关知识点。【解析】1242.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这种创新和繁荣的表现是()A.发明雕版印刷术 B.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C.改进造纸术 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2.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这种125【解析】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这种创新和繁荣的表现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发明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在唐朝,改进造纸术在东汉时期。故选:D。本题以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代”为依托,考查四大发明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元时期科技文化成就。【解析】1263.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做到的是()A.阅读到用活字印刷术印制的章回长篇小说B.用火炮抵御西夏的进攻C.借助罗盘针进行航海活动D.阅读到大书法家苏轼写的诗词3.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做到的是()12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时期的相关知识点。毕升生活在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章回小说出现在明朝;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和火炮等;宋朝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词人。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128第三单元复习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三单元复习129明朝的统治建立时间元朝灭亡原因12都城建立者强化皇权政治方面在地方12在中央厂卫制度军事方面思想方面考试范围答题特点文体特点影响与危害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123商业12主题一明朝的统治明朝的统治建立时间元朝灭亡原因12都城建立者强化皇权政治方面1301.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该史料应出自()A.《唐太宗实录》 B.《宋太祖实录》C.《明太祖实录》 D.《清太祖实录》1.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131【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所以,“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该史料应出自C.《明太祖实录》。故选C。【解析】1322.“时京官入朝,必与妻子诀,若无事则相庆,以为又多活一日”的记载可能和哪些史实有关()A.厂卫制度 B.京城内乱 C.倭寇骚扰 D.八股取士2.“时京官入朝,必与妻子诀,若无事则相庆,以为又多活一日”13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厂卫制度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材料“时京官入朝,必与妻子诀,若无事则相庆,以为又多活一日”可知当时京城的官员每天上早朝,一定要先和妻子说诀别的话,等到晚上活着回来,就一起庆祝,觉得是又多活了一天,表明对官员的严格监视。朱元璋时,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对官吏百姓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因此才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解析】134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A.镇压人民起义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专制统治 D.统一国家思想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13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认识。题干中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都是古代各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解答】A.“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文字狱”实行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与人民起义无关,不符合题意,故A项不正确。B.焚书坑儒、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有压制知识分子的作用,但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不符合题意,故B项不正确。C.“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文字狱”实行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文字狱”实行的直接目的是统一人民的思想,但其根本目的都是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从而巩固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故D项不正确。故选C。【解析】136明朝的对外关系中外冲突戚继光抗倭倭患猖獗时间倭患原因12条件目的123最远范围装载物品物品用途时间次数性质意义123评价成功原因1234殖民者时间葡萄牙占据澳门抗倭胜利原因123郑和下西洋友好交往启示:落后必然要挨打主题二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对外关系中外冲突戚继光抗倭倭患猖獗时间倭患原因12条件1371.“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包括()①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②1405—1433年,前后7次下西洋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④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138【解析】本题以郑和“美名远播”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的相关史实。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①③④属于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②1405—1433年,前后7次下西洋不是反映“美名远播”,综上所述,故选C。【解析】1392.明代对外关系出现的新现象有()①首次与非洲国家交往②开始遭到西方殖民者侵略③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④开始接触西方先进技术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明代对外关系出现的新现象有()140【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对外关系的相关知识。依据题干“新现象”即要求找出明朝对外关系中与以往朝代的不同方面,①项开始于宋朝时期,那时中国的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故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②③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初起日本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日本的“倭寇”上岸,烧杀掳掠,使百姓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故②③正确;④项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正确。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解析】1413.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1433)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这一壮举发生于()A.13世纪 B.14世纪C.15世纪 D.16世纪3.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1433)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142【解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405-1433年应该属于15世纪。故选C。【解析】143科技名著建筑小说书画艺术戏剧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明长城北京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书法家绘画名家代表人物及作品类别作者时期地位123成书时间作者特点地位成书时间作者特点地位起止点目的地位影响寓意修建时期基础组成核心布局特点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成就特点和作用主题三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名著建筑小说书画艺术戏剧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本草纲目1441.下列关于明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为防御匈奴族的进攻而修筑的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略关C.生活在明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主要有鞑靼、瓦剌等 D.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1.下列关于明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45【解析】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朝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是鞑靼和瓦剌,此时已没有匈奴族。因而A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考查明长城。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1462.北京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如果你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下列介绍正确的有()①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③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北京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如果你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的历史14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史实的识记能力。解决本题可用排除法。联系所学知识,嘉峪关是长城的最西端,不在北京附近,所以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排除含④的选项即为本题正确答案。所以ABD不正确。故选C。【解析】1483.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将曹操描写成反而人物的代表。京剧《击鼓骂曹》:“到如今出了个奸曹操,上欺天子下压群僚。”历史上的曹操统军30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对于上述三则材料中文学和历史中同一人物“曹操”的认识之所以不同,其根本原因是()A.所处的阶级立场不同,观点就不同,感同身受就不同B.对于文学中的历史人物,为了增加趣味性和情节的需要,进行了虚构C.我们要将历史和文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还历史的真实性D.文学源于历史,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信服3.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将曹操描写成反而人物的14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曹操认识不同、观点不同的根本原因相关知识。据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评价、京剧《击鼓骂曹》中对曹操的评价和“历史上的曹操统军30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可知,三则材料中文字和历史中对同一人物“曹操”的认识之所以不同,观点不同,其根本原因是所处的阶级立场不同,代表的阶层、利益不一样,观点就不同,感同身受就不同。综合分析,A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150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腐败表现1234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地点口号结果胜利原因123后金时间建立者清政权清兵入关满洲兴起时间建立者原因主题四明朝的灭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腐败表现1234政权名称建1511.下列与明朝的灭亡无关的是()A.政治腐败严重,朝政混乱B.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C.李自成起义,攻陷北京D.守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1.下列与明朝的灭亡无关的是()152【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灭亡。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导致农民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在各支农民起义中。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动猛烈进攻,明朝末帝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极力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所以,本题中D.守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与明朝的灭亡无关。故选D。【解析】1532.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北京煤山的歪脖树见证了他的死亡,他是()A.明太祖 B.明成祖 C.崇祯帝 D.努尔哈赤2.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北京煤山的歪脖树见证了他的死亡,他154【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最后一个帝王。明崇祯皇帝即明思宗,名朱由检(公元1610-1644年),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从明熹宗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一方面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重现明皇朝当年辉煌景象;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频繁更换和滥杀大臣,以致众叛亲离,最终这位比前朝几代皇帝都要贤明的君主,“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自缢在煤山的清风明月下。故选C。【解析】1553.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 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 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3.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156【解析】本题考查明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自然灾害频发。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ABC项所述,以往农民战争史上也曾出现过。故选C。【解析】15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史实措施123胜利原因123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时间首领作用背景时间结果条约时间地点意义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疆域背景措施12作用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建制史实殖民者收复时间殖民时间影响清军入台时间设机构意义建省史实措施123作用谈判方式性质主题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史实措施123胜利原因123土尔扈158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①册封达赖和班禅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④设置伊犁将军A.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159【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都属于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由此分析,可以排除①③,故选A。【解析】1602.一学习小组开展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其收集的资料中不正确的是()A.戚继光抗倭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雅克萨之战D.郑成功收复了台湾2.一学习小组开展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历史探究16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相关知识点。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击倭寇,取得胜利;乾隆帝在位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这是我国内部的问题,不属于反抗侵略;雅克萨之战反抗的是俄国的侵略;郑成功同荷兰殖民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收复了台湾。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解析】1623.我国封建社会在明清时期的特点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C.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D.封建经济繁荣与发展时期3.我国封建社会在明清时期的特点是()16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我国加强对西藏、台湾和新疆地区的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得到巩固。明清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大加强。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164原因12措施1234作用123表现12表现1234表现原因带来的问题123积极影响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主题六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因12措施1234作用123表现12表现1234表现原因带1651.《老子》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历史上出现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是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总体特征的最好概括()A.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辽宋夏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1.《老子》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历史上出16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社会的总体特征。明朝出现了倭寇,欧洲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的台湾,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这些史实说明我国明清时期出现社会危机;明朝和清朝前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所以呈现出的总体特征是“繁盛与危机并存”。故选D。【解析】1672.乾隆时出现的在全国各地开设的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便于货币流通的机构是()A.票号 B.银号 C.银行 D.钱庄2.乾隆时出现的在全国各地开设的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16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票号的相关史实。晋商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边防之便,为官府运送军粮,将粮食运至边地交纳,获取贩盐的权力,成为富有的大盐商。后来,晋商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如贩卖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等。经过长期的经营和积累,晋商的财力不断壮大。乾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票号。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也可以为官府代解钱粮。晋商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许多人甚至走出国门,到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去做生意。晋商自豪的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故选A。【解析】1693.下列对于清朝社会的描述,错误的是()A.乾隆以后,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B.官场的腐败之风在军队中蔓延C.乾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支出却增多,出现财政危机D.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社会危机重重3.下列对于清朝社会的描述,错误的是()170【解析】本题考查清朝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特别是乾隆年间农耕经济持续发展,一方面朝廷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数,财政虚耗严重,加上各级官吏贪污,截留税款,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导致了财政危机,故C错误,符合题意;ABD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故选C。【解析】171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政治思想文化背景123目的时间成员特点123职责作用目的典型的皇帝危害目的表现加剧原因加剧的表现影响财政危机出现时期原因123含义表现影响12“闭关锁国”时长启示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实行专制政策社会矛盾不断加剧闭关锁国政策主题七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政治思想文化背景123目的时间成员特点121721.如图,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