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控第三章检测仪表(共104张PPT)_第1页
过控第三章检测仪表(共104张PPT)_第2页
过控第三章检测仪表(共104张PPT)_第3页
过控第三章检测仪表(共104张PPT)_第4页
过控第三章检测仪表(共104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内容

3.1概述3.2检测仪表的工作特性3.3测量误差3.4温度检测与变送3.5压力检测与变送3.6流量检测与变送3.7物位检测与变送3.8智能检测类仪表3.9煤矿常用检测类仪表第三章过程参数检测仪表第1页,共104页。传感器变送器显示器A/D被测参数3.1概述----检测仪表的组成电信号控制器目的:达到通用性和相互兼容性的要求,以便不同系列或不同厂家生产的仪表能够共同使用在同一控制系统中,实现系统的功能。(QDZ)下限(QDZ)上限20kPa(0.2Kgf/cm2)100kPa(1Kgf/cm2)仪表类型DC电流信号负载电阻DDZ-Ⅲ4-20mA或(1-5v)250-750欧DDZ-Ⅱ0-10mA或(0-10v)0-1000欧标准电信号第2页,共104页。电动仪表信号标准的使用现场与控制室仪表之间采用直流电流信号

优点:直流比交流干扰少直流信号对负载的要求简单电流比电压更利于远传信息缺点:多个仪表接收同一电流信息,它们必须串联。要求:·接收仪表输入电阻小·任何一个仪表在拆离信号回路之前首先要把该仪表的两个输入端短接,否则其它仪表将会因电流中断而失去信号·仪表无公共接地点,须浮空工作变送器发送者rrIoRL1RL2负载接受者现场控制室第3页,共104页。3.2检测仪表工作特性检测仪表的工作特性-----能满足被测参数测量和系统运行需要而应具有的仪表输入/输出特性。通过量程与零点的调整与迁移来实现。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独立,敏感,稳定。

第4页,共104页。被测参数经传感器进入变送器,经变送器输出标准信号。两者

为单值关系且呈一定比例关系。被测量量程

被测量上、下限偏差值to变送单元传递特性3.2检测仪表工作特性标准信号输出上、下限偏差第5页,共104页。变送器的信号传输方式二线制满足的条件:第6页,共104页。一、变送器的构成原理测量部分

放大器反馈部分

x测量部分Ki变送器的组成:zi放大器Koy反馈部分Kfzf+-零点调整零点迁移+z0关键环节:第7页,共104页。当满足KoKf>>1的条件时输入输出关系

xKiziKoyKfzf+-+z0?y=第8页,共104页。如果,[ymin,ymax]与[xmin,xmax],如何调整?1.调整Ki、Kf可以改变线性关系的斜率,调试会影响零点2.调整z0可以改变零点,同时也会引起线性关系的平移第9页,共104页。1.量程调整

量程调整相当于改变变送器的输入输出特性的斜率,也就是改变变送器输出信号y与输入信号x之间的比例系数xyxminxmaxyminymax使变送器的输出信号上限值ymax与测量范围的上限值xmax相对应二、变送器的一些共性问题

第10页,共104页。量程调整的方法

改变反馈部分的反馈系数Kf

改变测量部分转换系数Ki

Kf↑Ki↑量程

量程

↑↓第11页,共104页。2.零点调整零点调整的方法

调Z0使变送器的输出信号下限值ymin与测量范围的下限值xmin=0相对应xy0xmaxyminymax第12页,共104页。3.零点迁移使变送器的输出信号下限值ymia与测量范围的下限值xmin相对应,在xmin=0时,称为零点调整,在xmin≠0时,称为零点迁移当测量的起始点由零变为某一正值,称为正迁移;当测量的起始点由零变为某一负值,称为负迁移·零点调整使变送器的测量起始点为零·零点迁移是把测量的起始点由零迁移到某一数值:xminxyxmaxyminymax0xmaxxminxmax零点迁移的方法调Z0xq=0“零迁移”xq>0“正迁移”xq<0“负迁移”只与工作的起始点有关,而与量程和km无关。第13页,共104页。按误差出现规律: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缓变误差(元件老化或漂移引起)疏忽误差粗大误差(刻度)按误差出现原因:工具误差方法误差按误差时间关系:静态误差动态误差3.3测量误差---分类按误差本身: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归算误差按仪表使用条件:基本误差附加误差第14页,共104页。真值:被测量的真实取值。3.3测量误差---概念读数绝对误差:仪表读数真实值(真值实际无法测量,为标准测量值)处理方法:a.被测参数到仪表之间经过转换时造成;b.使用条件不同.产生原因:“校验”,即用精确度高的标准仪表和实测仪表,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参数测量,再做比较。第15页,共104页。读数的相对误差:3.3测量误差---概念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

:第16页,共104页。仪表的相对误差“折含误差”S:绝对误差相对仪表量程的百分比。!!为减少仪表读数误差,仪表应尽量工作在量程的70%-80%。注:3.3测量误差第17页,共104页。仪表精度等级:

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允许误差大小划分成的等级。精度等级常以一定符号内的数字标明,在仪表面上。我国仪表精度等级为:0.005,0.02,0.05,0.1,0.2,0.4,0.5,1.0,1.5,2.5,4.0等级数越小,精度越高。

校验用标准表多为0.1,0.2级;工业现场多为低于0.4~0.5级。例:某仪表的精度等级为1.5,则允许误差为±1.5%3.3测量误差第18页,共104页。仪表灵敏度η:

仪表指针的线位移或角位移△α比位移对被测参数的变化△X之比。反映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3.3测量误差

提高灵敏度≠提高精确度!!放大标尺范围或减小分格值不能提高灵敏度,仪表精度!!第19页,共104页。①圆形表用角位移:②直线形表用直线位移:例:量程0~200满量程指针超过270℃满量程移动距离40mm3.3测量误差第20页,共104页。标准值0992023043985026047058008951000测量值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有一支温度计,其量程范围为0~1000℃,精度为0.5级,其标尺上、下限偏转角为270o。求:①△,△m;②基本误差;③η△0+1-2-4+2-2-4-50+503.3测量误差第21页,共104页。④对于202℃这一点,读数相对误差(示值误差)对于895℃这一点,读数相对误差②精度为0.5①解:③3.3测量误差第22页,共104页。处于同一热平衡状态的热力学系统,都具有共同的宏观性质,则决定系统宏观热力学性质的变量为温度。温度----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3.4温度检测与变送---概念第23页,共104页。名称符号单位绝对零点冰融点水沸点人体体温华氏F℉-459.6732212100摄氏C℃-273.15010037.5开氏TK0273.15373.15

F=1.8℃+32

K=℃+373.15温标:将温度数值化的一套规则和方法。3.4温度检测与变送---概念第24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分类类型型式原理测温范围(℃)准确度(℃)特点常用种类接触式膨胀式膨胀-200~6500.1~5结构简单,响应速度慢,适于就地测量汞温度计双金属式温度计压力表式压力-20~6000.5~5具有防爆能力,响应速度慢,测量精度低,适于远距离传送液体压力温度计蒸汽压力温度计热电阻热阻效应-200~8500.01~5响应速度较快,测量精度高,适于低、中温度测量,输出信号能远距离传送铂电阻温度计铜电阻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热电偶热电效应-200~18002~10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线性度差,适于中、高温度测量,输出信号能远距离传送N型、K型、E型、J型、T型、B型等非接触式辐射式热辐射100~30001~20响应速度快,线性度差,适于中、高温度测量,测量精度易受环境影响辐射温度计光电高温计红外测温计第25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分类举例膨胀式温度计---基于物体受热时产生体积膨胀.双金属式温度计--用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叠焊在一起制成螺旋形。温度越高,产生的膨胀长度差越大,引起的弯曲角度越大。第26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分类举例辐射式温度计---根据物体的热辐射特性,物体的辐射能通过光学系统中的透镜聚焦到检测元件,再通过热敏元件或光敏元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输出与被测温度相对应的响应信号,从而实现对不同温度范围的测量。第27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分类举例原理:由光学玻璃透镜聚集能量,经硅光电池实现信号转换。参数:测温范围为700-2000℃;基本误差在1500℃以下时为±0.7%,在1500℃以上时为1%;稳态响应时间小于1ms。应用:高温测量。高温辐射温度计第28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分类举例原理:由锗滤光片或锗透镜和半导体热敏电阻构成.参数:接受波长为2~15μm的辐射能,测温范围为0~200℃。其基本误差为±1%,响应时间为1s。低温辐射温度计第29页,共104页。将两种不同材质的导体或半导线在其端点实现物理接触;当回路两端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出现电势差。AB热电偶产生的直流热电势与温度有准确的单值对应关系,且幅值不超过几十毫伏。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偶热电偶------基于热电效应实现温度检测.第30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偶热电偶的热电特性----当热电偶材质确定且冷端温度恒定时,热端温度与热电动势之间呈单值函数关系在实际使用中,只要保持冷端温度为t0,根据仪表测得的热电动势EAB(t,t0),就计算出被测温度t或者通过分度表查出所对应的被测温度t。第31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偶(>500℃)冷端热端AB热电偶的总热电动势=接触电动势+温差电动势(很小)(1)热电偶的测温原理:热电效应第32页,共104页。三点结论:1)电极材料相同,总电势为零;2)冷、热端温度相同,总电势为零;3)温度相同,电极材料不同,热电势不同。(不同热电偶在相同温度下热电势不同)(2)热电势的检测与第三导体定律当有第三导体定律:只要第三导体两接点温度相同,回路中热电势不变第33页,共104页。(3)冷端延伸与等值替换原理为什么要延伸?补偿导线的作用?等值替换的条件:热电回路的总热电势:→因而有依据则有结论:将满足的补偿导线代替热电偶使冷端延伸,不会改变热电偶的热电势补偿导线的连接示意图第34页,共104页。(4)标准热电偶及其补偿导线标准热电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型号(分度号)按国际标准(IEC)统一规定。C为补偿,X为延伸我国部分标准化热电偶及其补偿导线热电偶配套的补偿导线(绝缘层着色)分度号热电偶材料①测温范围/℃型号②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长期短期S铂铑10

-铂③0~13001600SC铜(红)铜镍(绿)B铂铑30-铂铑6

0~16001800BC铜(红)铜(灰)K镍铬-镍硅-50~10001300KX镍铬(红)镍硅(黑)T铜-康铜-200~300350TX铜(红)康铜(白)(5)热电偶的冷端温度校正为什么要校正?1)查表法:示例:K型热偶,测t,冷端温度测得E(t,30)=21.995mV,E(30,0)=1.203mV,经计算:E(t,0)=E(t,30)+E(30,0)=23.198m,反查分度表:t=560℃第35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热电偶只有在冷端温度保持不变时,才能保证热电动势与被测温度之间呈单值函数关系。---热电偶的分度表一般是在冷端温度t0=0℃情况下测定。热电偶的冷端必须保持恒定(0℃),以避免测量误差。查分度表求得

测量的热电动势第36页,共104页。冷端处理方法一:用冰水混合物保持在0℃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偶第37页,共104页。用冷端补偿电桥来补偿:用Rcu设计和Rp配合实现补偿。热敏铜质电阻电位器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偶冷端处理方法二:电桥补偿法第38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偶第39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偶常用工业热电偶类型

热电偶名称分度号测温范围(℃)特点适用场合铂铑10-铂S0~1700热电性能稳定,抗氧化性强,测温范围广,测量精度高,线性差,价格高精密测量;有氧化性、惰性气体环境铂铑30-铂铑6B0~1700测温上限高,稳定性好,抗氧化性强,线性较差,价格高高温测量;不适用于还原性气体环境镍铬-镍硅K-200~+1300测温范围宽、线性好、热电动势大,价格低,但稳定性较B型或S型热电偶差中高温测量镍铬-康铜E-200~+1000热电动势较大,耐磨蚀,价格低,中低温测量稳定性好中低温测量;有氧化性、惰性气体环境铁-康铜J-200~+1300价格便宜,热电动势较大化工过程温度测量铜-康铜T-200~+400精度高,价格低,但铜易氧化低温测量镍铬硅-镍硅N-200~+1300在相同条件下,尤其在1100~1300℃的高温条件下,高温稳定性及使用寿命较K型热电偶好,性能与S型热电偶近似,但价格较小在测温范围内,有全面代替廉价金属热电偶和部分S型热电偶的趋势铂铑13-铂R0~1700与S型热电偶性能相似,热电动势较大S型热电偶相似环境第40页,共104页。a.普通封装:用不锈钢管套增强机械强度,用陶瓷管绝缘。b.铠装结构:将导体陶瓷粉末穿于不锈钢管中拉制成复合材料。热惯性增大,测温滞后时间增长,不利于动态响应快速性。廉价导体不适用于腐蚀性和氧化环境中;贵重导体不适用于还原环境中。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偶常用工业热电偶结构---保证可靠性,密封和隔离第41页,共104页。热电偶及其接线盒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偶第42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偶热电偶选型方法第43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阻利用金属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性质来实现温度测量电阻温度系数

α描述温度每变化1℃时热电阻阻值的相对变化量。对于金属热电阻,α>0,即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对于半导体热电阻,其温度系数α可正可负,且线性度差.第44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阻不适用于测量体积小和温度瞬变对象的温度。热电阻热电偶较大空间的平均温度点温度冷端温度补偿与桥式电路配接中、低温区稳定性好、准确度高测温上限高第45页,共104页。金属热电阻特性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阻①电阻温度系数较大且稳定,测温灵敏度高;②电阻率大,在相同灵敏度下减小元件的尺寸;③电阻值与温度之间呈单值关系;④具有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第46页,共104页。0200400600800-2001234CuPtNit/℃价格便宜,线性程度好,但温度高易于氧化。精度高、稳定性好、性能可靠、耐氧化能力强、测温范围宽。但电阻温度系数比较小,电阻值与温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且价格较贵。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阻第47页,共104页。热电阻接入结构一:二线制热电阻位于热温现场,而仪表显示或变送位于远离现场的部分,两者之间的连线电阻会对热电阻精度构成影响。理想值r的影响不容忽视。误差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阻实际值第48页,共104页。电桥平衡时: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阻热电阻接入结构二:三线制

避免或减少导线电阻对测温的影响.第49页,共104页。电阻丝在支架上绕制,由玻璃或陶瓷作外保护层,防止有害气体腐蚀和氧化。绕制中采用中间对折双绕方式,避免感应电动势。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阻热电阻实用结构第50页,共104页。半导体热敏电阻灵敏度高;体积小;反应快速;且Rt>>R(连线电阻),可以采用长距离连线;互换性、稳定性不好,有非线性;应用受限。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阻由多种金属氧化物按比例烧结成的半导体构成。第51页,共104页。04080120160180107106105104103102101半导体热敏电阻特性PTC正温度系数:在某区段灵敏度高,适于位式温度传感器。NTC负温度系数:线性度好,用于连续变化温度场合.PTC3.4温度检测与变送---热电阻第52页,共104页。1)采用低漂移,高增益的线性集成放大电路作为主放大器,线路可靠,稳定性强。一标:煤安标志,由煤科总院安标办统一检验发放。标准热电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型号(分度号)按国际标准(IEC)统一规定。第16页,共104页。第10页,共104页。三证:①《防爆合格证》;质量流量:流体数量用体积表示qm=ρ·v·A(kg/h)第11页,共104页。第64页,共104页。0-10mA或(0-10v)第67页,共104页。仪表的相对误差“折含误差”S:③电阻值与温度之间呈单值关系;功能:与各种热电偶、热电阻配合使用,将被测温度转换成统一的标准电流(电压),作为显示仪表,调节器或计算机模拟输入采集的输入,以实现被测温度的显示、记录或控制。3.4温度检测与变送---DDZ-Ⅲ温度变送器特点:1)采用低漂移,高增益的线性集成放大电路作为主放大器,线路可靠,稳定性强。2)在热电偶、热电阻变送器中采用线性化电路,使变送器输出信号呈线性关系。3)采用安全火花防爆措施(本安),适用于具有爆炸危险场合中温度或直流毫伏信号的检测。4)采用直流24V.DC集中供电,变送器内无电源,实现“二线制”接入。第53页,共104页。4-20mA.DC输出温度变送器结构图3.4温度检测与变送---DDZ-Ⅲ温度变送器第54页,共104页。输入电路零点迁移电路反馈电路放大单元滤波限流用于零点调整量程调整3.4温度检测与变送---DDZ-Ⅲ温度变送器信号输入电路、零点迁移(调整)反馈电路组成。(1)量程单元----直流毫伏量程单元第55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DDZ-Ⅲ温度变送器第56页,共104页。实现热电偶的冷端补偿、零点迁移、量程调整和线性化技术,实现输出电流(电压)与温度成比例关系。(2)量程单元----热电偶量程单元3.4温度检测与变送---DDZ-Ⅲ温度变送器第57页,共104页。线性化(分段线性化):通过负反馈回路,控制VD3-VD5调整反馈强度和降压系数来改变各段斜率。量程调整冷端补偿零点调节3.4温度检测与变送---DDZ-Ⅲ温度变送器第58页,共104页。在反馈电路中制作一个与热电偶非线性相等或相近的电路实现非线性补偿,使u与t成比例。负反馈3.4温度检测与变送---DDZ-Ⅲ温度变送器第59页,共104页。VD1~VD4限压,以确保安全防爆要求。三线制接法,并在必要情况下线性化。对于铂电阻,存在非线性,因此,产生凹函数以便补偿。对于铜电阻,本身呈近似线性,则不需要线性化措施。由零点调整桥路,反馈回路组成。(3)量程单元----热电阻量程单元3.4温度检测与变送---DDZ-Ⅲ温度变送器第60页,共104页。正反馈3.4温度检测与变送---DDZ-Ⅲ温度变送器第61页,共104页。(2)放大单元3.4温度检测与变送---DDZ-Ⅲ温度变送器第62页,共104页。3.4温度检测与变送---温度仪表选型第63页,共104页。压力:均匀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绝对压力P:物体所承受的实际压力绝对真空Po=0环境大气压力Patm真空度:大气压力与低于大气压时的绝对压力之差。Pv-Patm<0表压力:高于大气压力时绝对压力与大气压之差。Pg-Patm>0高压侧--“正压”侧低压侧--“负压”侧3.5压力检测与变送---概念第64页,共104页。帕斯卡:----1N力垂直作用在1m2面积上所形成的压力。工程大气压:3.5压力检测与变送---概念第65页,共104页。(1)弹性式压力检测原理:根据弹性元件在弹性限度内受力变形的原理,将被测压力转换成位移来实现测量。要求:结构简单、低廉、精度高、有效测量范围广(0.98Pa-100MPa)、能远距离传送信号。薄膜式弹簧管式波纹管式微压和低压的测量。高压、中压或真空度测量。3.5压力检测与变送---分类第66页,共104页。弹簧管式薄膜式波纹管式3.5压力检测与变送---分类(1)弹性式压力检测第67页,共104页。

被测压力为负压时,截面变扁,a变大,b变小;不锈钢、磷青铜的弹簧管刚性大,用来测高温;黄铜的弹簧管刚性小,可用以测低压;测量范围:0-0.006Mpa,0-1000MpaA端与被测压力介质导通,B封闭为自由端。弹簧管内空,呈椭圆形。

被测压力为正压时,弹簧管截面椭圆变为圆形,a减小,b增大,自由端产生位移,位移与压力呈正比。原始越大,b越短,同样压力下的角位移越大,仪表灵敏度越高。3.5压力检测与变送---分类(1)弹性式压力检测--单弹簧管

第68页,共104页。(2)电气式压力检测原理:将被测压力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电感、电容等电气量变化,实现压力间接测量。特点:反应迅速、易于远距离传送。耐高温、耐腐蚀、耐冲击。适用于快速变化,脉动电压及超高压场合。3.5压力检测与变送---分类压电式:利用晶体的压电效应。电阻式:将被测压力转换为电阻的变化量.

第69页,共104页。3.5压力检测与变送---压力变送器(1)力矩平衡式压力变送器1—测量膜片2—轴封膜片3—主杠杆4—矢量机构5—量程调整螺钉6—连杆7—副杠杆8—衔铁9—差动变压器10—反馈绕组11—放大器12—调零弹簧13—永久磁钢第70页,共104页。(2)电容式压力变送器3.5压力检测与变送---压力变送器第71页,共104页。高压低压PH>PL(2)电容式压力变送器3.5压力检测与变送---压力变送器第72页,共104页。3.5压力检测与变送---压力变送器第73页,共104页。3.5压力检测与变送---压力变送器第74页,共104页。压力、负压、绝对压力、差压1.被测压力种类:温度、粘度、腐蚀性、易燃、易爆2.被测介质物理、化学性质:被测介质状态:气体、液体、固体、气—固、气—液、固—液就地记录、指示;远传;校验标准3.测压目的:3.5压力检测与变送---压力表选型4.测压变化范围,确定量程:为保证弹性元件在弹性范围内,量程必须留有余地;稳定时,最大压力值不超过满量程的2/3;波动较大时,最大压力值不超过满量程的1/2;最小压力值不低于满量程的1/3;第75页,共104页。瞬时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横截面的流体数量。体积流量:流体数量用体积表示qv=v·A(l/h)质量流量:流体数量用体积表示qm=ρ·v·A(kg/h)管道中某一截面的流速截面积流体密度积累流量:某一时间段内流过管道横截面的流体总和。流量计计量表3.6流量检测与变送---概念第76页,共104页。3.6流量检测与变送---分类体积流量检测法

质量流量检测法

容积法:单位时间内以标准固定体积对流动介质连续不断地测量,以排出流体固定容积数来计算流量。

速度法:流体平均流速乘以管道截面积

直接法间接法:体积流量乘以流体的密度自动计算得到第77页,共104页。原理:通过测量流体经过固定小容积的次数来计量流量。

3.6流量检测与变送---容积式流量计第78页,共104页。原理:利用体积流量与转速的关系,将转速转化为电脉冲数,确定流量。(1)叶轮式(2)涡轮式涡轮—叶片—永磁铁—脉冲—流量。水轮发电机组叶轮—齿轮—减速器—指针;水表;精度在2级左右。3.6流量检测与变送---速度式流量计第79页,共104页。流体以v1流动,静压力为p‘1流经孔板后,在A点流速达到最大v2,静压力最小p’2到B点流速恢复到v3,但静压力存在损失,为p’3流经孔板流量越大,孔板前后静压差越大。3.6流量检测与变送---差压式流量计第80页,共104页。根据贝努利方程与能量守恒定律有:(不可压缩流体)(截面积变化,引起V变化)流量与压差成开方关系(1)不可压缩流体测量确定流量与压差的关系来取流量3.6流量检测与变送---差压式流量计第81页,共104页。(2)可压缩流体(如空气、蒸汽、烟气等)ε为膨胀系数,ε<1α为流量系数,与节流装置,取压方式有关,可查阅设计手册。注:3.6流量检测与变送---差压式流量计第82页,共104页。-差压流量变送器开方运算----采用电阻-稳压二极管的组合来分段线性化逼近非线性函数。ΔP=f(q)=q2通过差压测得f()=φ()=Ir23.6流量检测与变送---差压式流量计第83页,共104页。原理:采用恒压变截面原理。适用于Φ<200mm,垂直小流量测量。若F浮>FG,则转子上升,流通面积增加,△P下降,F浮下降,使F浮与FG趋于平衡。F浮:转子上下侧压力不同△P造成上托力;FG:转子材质ρ高于流体ρ,转子重力等于转子受到浮力转子位置与被测物理流量对应:3.6流量检测与变送---转子式流量计被测介质的体积流量与浮子在锥管中的高度成近似线性关系,即流量越大,浮子所处的平衡位置越高第84页,共104页。原理:漩涡出现的频率测量介质流量。无需加开方电路,便于计算采集。若h/l=0.281,漩涡产生稳定周期现象,即漩涡频率f稳定。漩涡列间距漩涡间距3.6流量检测与变送---旋涡式流量计第85页,共104页。3.6流量检测与变送---质量流量计利用流体在振动管中流动时,产生与质量流量成正比的科氏力制成.压电换能器出口侧振动信号相位超前于入口侧振动信号相位的规律,二种信号的相位差与流过的质量流量成正比。测量精度高、结构简单,适用于中小尺寸的管道中黏度和密度相对较大的流体的流量检测。第86页,共104页。(1)根据被测介质性质和测量目的选型(2)安装:a.节流件安装b.导管及压差计的安装。3.6流量检测与变送---流量计选型第87页,共104页。连通器:利用连通器原理直接测得液位高度,适用于就地测量。3.7物位检测与变送---直读式在设备容器侧壁开窗口或设置旁通管方式,直接显示物位的高度。适用于容器压力不高和只需就地指示场合第88页,共104页。利用浮子随液位的升降来反映液位的高度。3.7物位检测与变送---浮力式第89页,共104页。利用电阻率相差较大的两种介质特性来测量液位。若导通,则采用氖灯显示,表示液位高度。3.7物位检测与变送---电接点式第90页,共104页。差压式静压式注:仪表安装引起的误差,采用零点迁移清除。适用于开口容器液位测量。适用于密封容器液位测量。3.7物位检测与变送---压力式物位计第91页,共104页。3.7物位检测与变送---电容式物位计电容的变化量与液位高度之间的关系当电容器的结构尺寸和介质特性一定时,电容变化量与液位高度成正比关系;而且容积中两种介质的介电常数之间差距越大,电容变化量也越大,即物位计的灵敏度越高。第92页,共104页。1检测精度2工作条件3测量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