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1页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2页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3页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4页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1页,共31页。壹贰实践的含义及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2页,共31页。问:你认为两个太阳在天空中同时出现这种现象有可能吗?问:仅通过讨论能知道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吗?问:通过何种方式能知道?第3页,共31页。壹实践的含义及特点一、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引起变化自然界人类社会非纯主观思维活动直接现实性活动第4页,共31页。A、蜜蜂筑巢B、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农民种庄稼D、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E、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第5页,共31页。贰实践的特点一、客观物质性二、主观能动性三、社会历史性第6页,共31页。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操作是由航天员刘旺实施的。他通过手柄控制飞船的姿态、速度和方向,使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据神九工作组人员介绍,神九飞天只是航天计划中的一个部分,整个计划分三步完成。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第二步是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和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进行太空实验,造福人类。问:以上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特点的?贰实践的特点第7页,共31页。PH1,它在围绕两颗恒星运行的同时,还有一个双星系统围绕它运行。这个由4个太阳组成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太阳系,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这种太阳系。这个四合星系统已经被编号为KIC4862625,它距离地球大约3200光年。第8页,共31页。耶鲁大学科研组运用凌日测验法,一起分析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数据发现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于2009年7日11时49分57秒465毫秒,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17-B发射台发射升空。第9页,共31页。问1、天空中会否同时出现两个太阳这个谜底是怎么揭开的?探究问3:除了实践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认识?问2:这说明了什么道理?通过发射开普勒望远镜,运用凌日检测法等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获得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10页,共31页。思考:

你认为哪个观点正确?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实践认识的来源有多个:----实践、书本等观点一观点二各抒己见获取认识的途径实践(直接经验)(如:吃一堑,长一智)学习(间接经验)(如: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但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因此,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第11页,共31页。思考:如果你要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这又说明了什么道理?思考: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第12页,共31页。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唯一的)第13页,共31页。历史上天文学家一般相信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着其它行星,然而它们的普遍程度和性质则是一个谜。直至1990年代人类才首次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过20个新发现的系外行星。现时估计不少于10%类似太阳的恒星都有其行星。随着系外行星的发现便令人引伸到它们当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问题。“开普勒”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在太阳系周围的15万颗恒星中,寻找它们附近那些与地球相似的行星。目前,“候选”行星的总数已达2326颗,但这些“候选”行星中只有10颗行星与地球大小相似,并处在与其恒星距离适中的“宜居带”上。第14页,共31页。问1:从不知道太阳系外有行星,到每年不少于发现20个系外行星,到现在发现有类地行星,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问2:是什么在推动着人们关于系外行星的认识?问3:它是怎样推动人们认识的发展的?第15页,共31页。实践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发展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16页,共31页。

“坐直了,挺起胸!”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坐得笔直,不仅可以美化外表,对骨骼和消化系统也是有利的。

然而,英国《福布斯新闻网》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却颠覆了这一传统思维。英国一个由放射线学者组成的小组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坐得笔直,会造成脊椎过度疲劳,使神经受到牵制,从而导致背部慢性疼痛。这项研究的参与者均为没有背部疼痛或外科手术病史的健康志愿者,让他们以坐直、趴着和135度角的姿势,通过对仪器记录结果的分析,研究小组负责人魏塞姆·阿廖尔·巴塞尔博士说:“当脊椎承受到压力后,就会偏离自然的方向,分析结果证实,135度的坐姿是最佳生理角度,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90度。”

问: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第17页,共31页。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实践结果指导改造不符合错误正确2、实践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18页,共31页。上述事例表明什么哲学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遥感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第19页,共31页。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阅读课本陶行知的故事,谈谈你的认识。告诉我们,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示为:行——知——行,或实践——认识——实践第20页,共31页。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名言评析:第21页,共31页。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三、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第22页,共31页。实践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第23页,共31页。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从“嫦娥奔月”的美妙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烈实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此次“嫦娥二号”拍摄的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与“嫦娥一号”相比,掀起了月亮的红盖头.看得见石头看得见坑。“飞得更快,离月球更近,‘看’得更精细”的“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作为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嫦娥系列卫星探月工程将更好地满足国家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练一练第24页,共31页。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来源于探月历程的实践。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月球的认识随着探月的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嫦娥二号作为科学实验验证一部分未来的“嫦娥三号”的技术。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探月工程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第25页,共31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水楼要的基本观点。下列对实践理解正确的是:A.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与认识是互为基础、不可分割的D.实践需要理性认识进行检验第26页,共31页。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表明: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第27页,共31页。原因:A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的手段客观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体力、智力)(自然界、社会关系)(工具、设备)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问题1】实践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第28页,共31页。实践具主观能动性关键词:有目的、有意识1、在改造自然界,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2、改造社会中,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