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良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_第1页
教师不良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_第2页
教师不良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不良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社会转型与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使本来就担负着母亲、妻子、儿女等多重角色的幼儿园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如果保教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工作超负荷,就会导致教师心理素质下降。教师是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儿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教师的心理素质是“蕴蓄于中,形之于外”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学前儿童处在心理成长和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心理上还不成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也处在萌芽状态,很容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所以,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下面谈谈教师不良心理素质对幼儿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目前,大多数教师未能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碍或潜在的心理障碍有所认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很容易将这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不知不觉地传递给幼儿。而幼儿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又很容易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形成同样的心理问题。这样的例子在幼儿园并不少见。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教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幼儿并使幼儿形成同样的惧怕心理。年轻的教师正带领幼儿在花园里观察春天的花朵,这时一只飞虫掉在了教师的肩膀上,一个眼尖的幼儿马上对教师说:“老师,你的衣服上有只飞虫!”教师马上尖叫起来,迅速抖落虫子,并一脚把它踩死,同时吓得花容失色。其实,幼儿对有生命的东西有一种天生的喜爱。他们可能会和蚯蚓“玩游戏”,可能会把蜗牛带回活动室饲养。而教师上述反应会让幼儿产生两种心理冲突,一是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二是感觉教师言行不一致,因为昨天教师还在教他们画可爱的飞虫,说飞虫如何美丽可爱。作为教师应该克服自己的惧怕情绪,沉着应对,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传递给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精细的、长期的、紧张的并带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教师在这种繁重的工作中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情绪。同时教师还可能将个人在社会、工作、家庭方面的烦恼带入幼儿园,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幼儿身上,伤害幼儿。美国有位学者指出: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心情不好时,幼儿一个很小的失误都可能使教师大发雷霆,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西安市某幼儿园的两名幼儿只因不听教师招呼,踩脏了教师刚拖过的地板而被要求下跪,并被迫用舌头舔净她们踩脏的地板。这位教师事后很后悔,承认自己刚和丈夫吵了架,心情很不好,“憋着一肚子的火,不知道为什么就做出那样的事”。广州某幼儿园教师也因自己心情不好,加上幼儿不听话,而多次拧幼儿耳朵,致使幼儿身心受到很大伤害,惧怕上幼儿园,晚上总是做恶梦。而这位教师出承认这只是自己“一气之下”的行为,并不是真正想体罚幼儿。以上都是教师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所做出的过激行为,这些行为既使教师自身非常痛苦,也对幼儿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心理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缺乏必要的反思,常常在无意中对幼儿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也是教师心理素质不健全的一种表现。在一次幼儿园大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猫医生》后,问幼儿一些与故事有关的问题,很多幼儿举起了手,这时教师说话了:“在我们班平时谁最不喜欢说话?”幼儿异口同声地说:“贝贝、思奇、梦瑶。”然后教师就说:“那我们今天就请他们三个来回答问题,爸爸妈妈都看着你们哦。”结果三个孩子脸憋得通红,什么电没有回答出,只是不停地转过头去看父母。其实,这位教师的做法只能让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次受到打击。事后家长指出这样做对幼儿有害无益,教师却强调自己只是想给胆小的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认为教师需要做的是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树立自信心,而不是给予这样的“锻炼机会”。再比如有的教师经常当着全班幼儿的面对某个幼儿说“你吃饭的样子就像小班幼儿一样,我们应该把你送到小班去”“你再打别的小朋友,我们都不和你玩了”。还有的教师会经常对幼儿说“我今天心情不太好,你们可不要惹我”,等等。这都可能在无形中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师幼关系是教师与幼儿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相互的认知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既体现师幼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又体现两者互动联系的方式与性质。不仅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会影响师幼关系,教师的自制力、自信心、同情心、耐心等心理素质也会对师幼关系发生影响,进而影响幼儿的心理。师幼关系一般有三种类型:相容,淡漠,对抗。后二种都是师幼关系不健康的表现。有的教师不热爱工作,对幼儿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师幼很少交流,师幼关系淡漠;有的教师态度粗暴,讽刺挖苦打骂幼儿,造成紧张对抗的师幼关系。不良的师幼关系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当师幼关系不和谐或发生冲突时,幼儿就会心存压力,心情抑郁,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幼儿的身心受损,主要表现有:(1)生理功能紊乱,身体不适,有饮食障碍、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对幼儿园产生惧怕心理等;(2)心理功能下降,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降低等;(3)负性情感增加,过分压抑造成心理紧张、烦恼、易怒、焦虑等不良情绪;(4)情感迁移泛化,迁怒于他人,攻击性强,形成抑郁状态等。一般而言,幼儿喜欢和善、耐心、公平的教师,不喜欢严厉、脾气坏、批评责骂和惩罚幼儿的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幼儿心情愉快,如沐春风。情绪紧张、烦躁、忧郁的教师常常会造成一种紧张与压抑的气氛,使幼儿惶恐不安,如坐针毡。反过来,幼儿会因教师的亲近、关怀、鼓励而高兴、自信、活跃,会由于教师的疏远、拒绝、冷淡而沮丧、自卑。在小班观察时,我们就发现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幼儿上厕所时不小心弄脏了裤子,当他终于鼓起勇气去跟教师说时,教师却特别生气,尽管是冬天还把该幼儿拽到阳台上,一边给他换裤子一边不停地责怪:“你笨不笨啊,都上幼儿园了,还弄脏裤子,真是恶心死了。”“长这么大了,连上厕所都不会。”我想这个幼儿虽然在以后上厕所时会特别注意,但教师这种粗暴的态度和行为对他心理的伤害是深入内心的。正是这样的伤害,使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