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解析课件_第1页
《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解析课件_第2页
《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解析课件_第3页
《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解析课件_第4页
《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解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解析《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解析1第一讲《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的基本特点一、牛津原版教材的基本架构牛津原版教材以“生命进程及生物”、“物质及其属性”、“物理过程”、“地球与宇宙”等方面的内容为基本框架,“科学探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历史和本质”等内容融合其中,将小学生自然学科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讲《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的基本特点一、牛津原版教2第一阶段为1-2年级,共有16个学习主题,这些学习主题是:

你和我(A1);成长(A2);植物(A3);较大的动物(A4);小动物(A5);濒危野生动植物(A6);探索栖息地(A7);制造一些东西(A8);漂浮与下沉(B1);热与冷(B2);太阳与季节(B3);运动(B4);光(B5);声音(B6);磁和电(B7);使物体移动(B8)。

第一阶段为1-2年级,共有16个学习主题,这些学习主题是:3第二阶段为3-5年级,共有12个学习主题,这些学习主题是:

固体、液体和气体(D1);行星地球(D2);认识力(D3);光和声音(D4);电和磁(D5);能源无处不在(D6);认识我们自己(Cl);植物的发现(C2);认识动物(C3);生态学(C4);自然保护和腐朽(C5);处可见的材料(C6)。

(每个学习主题的具体内容详见附表——《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划分意见)第二阶段为3-5年级,共有12个学习主题,这些学习主题是:4二、《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的主要特点为了适应上海小学自然教学的实际需要,《自然》牛津上海版改编组根据《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将原版教材地38个学习主题,划分成10大块,形成10册教材基本内容。“生命进程及生物”、“物质及其属性”、“物理过程”、“地球与宇宙”等方面地内容在每册教材都有所涉及。在尽可能保留原版教材特点的前提下,进行本土化的改编。二、《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的主要特点为了51.贴近学生生活。教材的内容,尽可能地以学生可以触摸到的身边的事物为研究对象,尽可能地拉近科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学内容。教材呈现总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帮助他们梳理、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主题学习内容进行概括的介绍,使学生对主要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较深入的学习、探究,这是《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的编排特点。1.贴近学生生活。62.知识的覆盖面广,逻辑结构严密。

教材的知识内容基本涵盖了《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规定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主题内容。教材将涉及面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主题。教材以主题学习的形式呈现,同主题的知识相对集中,学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有一定相互关联的知识。知识结构清楚,学生获得的知识比较系统、完整。对人自身的认识和对环境、生态、能源等内容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更多的内容。2.知识的覆盖面广,逻辑结构严密。73.多次呈现,螺旋上升。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一个点滴积累、逐步提高;由感性到理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材中许多知识内容,在不同的册次的相关主题中反复出现,由浅入深、逐步提升学生的认识,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科学学习的合理认知结构。3.多次呈现,螺旋上升。8以教材中有关植物的内容为例,学生从认识一些植物开始,积累对植物的不同的形态、习性、构造和生存需求的认识;逐步提升小学生对植物与人类、动物、环境相互关系的了解。第九册(植物的生存、植物的作用)是对小学阶段有关植物的认识进行一次梳理、概括和提炼,帮助学生提高对植物的适应性和植物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这样的安排符合小学生“从局部(个体)→整体、从感性→理性”的认知规律。

以教材中有关植物的内容为例,学生从认识一9第二讲主题内容分析(一)

——《声音》(1)一年级第一学期6.声音和听觉1.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提升对简单声学现象的了解和认识。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喧闹、宁静(的环境);声音有很多种;柔和的、喧闹的、高音、低音;一些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乐器有振动的零件、说话时,你发出声音;我们用耳朵听声音;告知危险的声音;回声;噪声是我们不喜欢的声音。第二讲主题内容分析(一)

102.教材的核心内容:一是感觉不同的声音。教材进一步丰富小学生对不同声音的体验和感受,帮助他们建构有关声音的认知体系。二是感觉发生物体的振动。帮助小学生建立物体振动与物体发声两者的联系。教学的重点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发声物体在振动”。2.教材的核心内容:一是感觉不同的声音。11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感觉不同的声音1.不同声音给人的感受宁静、喧闹有些声音是柔和的,有些声音是喧闹的有高音,也有低音噪声是我们不喜欢的声音2.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有很多种回声3.声音传递信息告知危险的声音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12

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感觉发声物体的振动5.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一些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乐器有振动的零件当你说话时,你发出声音6.听觉和听觉器官我们用耳朵听声音核心知识教材内容感觉发5.物一些物体振动时,会13第三讲主题内容分析(一)

——《声音》(2)

三年级第一学期5.无处不在的声音1.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辨别更多的不同声音,认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和声音的传播,逐步提升对简单声学现象的了解和认识。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声音传递信息;响的声音和轻的声音;高音和低音;乐器;烦人的声音;回声。

第三讲主题内容分析(一)

142.教材的核心内容:

一是声音的产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物体发声和振动间的联系,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二是声音的传播。在第一阶段学习中初步认识了“空气、水、桌面等物体传播声音”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实例的研究,认识气体、液体、固体能传播声音;通过实验,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传声本领。2.教材的核心内容:一是声音的产生。在第一阶15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声音的产生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响的声音和轻的声音高音和低音乐器烦人的声音回声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知识概念教材内容声音1.物16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水、桌面等物体传播——气体、液体、固体能传播声音)4.声音传递信息声音传递信息核心知识概念教材内容声音3.声音的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4.声174.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⑴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第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的研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感觉发声物体的振动,建立物体发声与物体振动的联系,在体验的基础上认识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第二阶段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对更多实例较深入的研究,建立“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概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和“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是小学生在认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4.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⑴物体振动产生声音。18⑵声音的传播第一阶段学生通过对实例的研究、体验,了解声音能够通过空气、水、木头等传播,不要求概括到气体、液体、固体能传声,也不要求比较不同物体传声本领的不同。第二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在初步认识了“空气、水、桌面等物体传播声音”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实例的研究,认识气体、液体、固体能传播声音;通过实验,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传声本领。对能传播声音的物体不再停留在具体的某个物体上,而是将研究某些具体物体获得的认识推广到同类物体,认识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再通过比较规范的实验,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传声本领,认识不同物体的传声本领不同。⑵声音的传播第一阶段学生通过对实例的研19“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和“声音的传播”

两个阶段不同探究要求的比较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第一阶段感觉发声物体的振动5.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一些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乐器有振动的零件当你说话时,你发出声音6.听觉和听器官我们用耳朵听声音第二阶段声音的产生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水、桌面等物体传播)“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和“声音的传播”

两个阶段不同探究要求的20第四讲主题内容分析(二)

——《能源》(1)二年级第一学期6.会动的玩具7.能1.教材的主要内容: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的玩具出发,帮助他们梳理已有的有关能量的知识经验,逐步提升对能量和能量作用的认识。教材的主要内容有:这是一个热闹的世界(游乐场大型的玩具);玩具运动需要能量;这些玩具使用电池(电池提供能量,电动玩具);能量使机器工作;能量使物体运动;燃气为我们的家庭提供能量;燃气的能量使热水器里的水变热;电为我们的家庭提供能量;这些电器发出热量;人们需要能量;植物需要能量。第四讲主题内容分析(二)

212.教材的核心内容一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教材选择游乐场的大型游乐设施、家庭中的电动玩具、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加热食物和水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实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体验感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二是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教材要求学生从观察人的运动、行走、唱歌、游戏等行为,了解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2.教材的核心内容一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22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我们的生活需要能量1.物体运动需要能量这是一个热闹的世界玩具运动需要能量这些玩具使用电池能量使物体运动2.家庭生活需要能量能量使机器工作燃气为我们家庭提供能量燃气的热量使热水器里的水变热电为我们家庭提供能量这些电器发出热量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我们的23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生命活动需要能量3.人需要能量维持生命活动人们需要能量4.植物生长需要能量植物需要能量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生命活动需要3.人需要能量维持生命活24四年级第二学期4.能量5.能量的来源1.教材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一些实例的研究,进一步认识一切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和物体变化需要能量,感悟能量的重要性。了解能量的来源、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换。教材的主要内容有:生活需要能量;人需要能量(人怎样获得能量、消耗能量);动物需要能量(动物从哪里获得能量);植物需要能量(植物的生长、植物自己制造食物);能量保持(植物储存能量、动物的保暖、动物储存能量);物体发生变化需要能量。生活中能量的来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电(发电、能的转化、来自输电线的电能、来自电池的能量);可再生能源(植物能源、来自流水的能源、利用太阳能)。四年级第二学期4.能量5.能量的来源1.教材的主要252.教材的核心内容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在第一阶段地学习的这个基础上,通过对更多实例的研究,使学生人认识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比如:人(动物)的呼吸、血液循环、维持体温等都需要能量。人和动植物为了维持生命活动,不断地获取能量、消耗能量并采用不同的方式储存能量。物体变化需要能量。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教材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帮助学生认识物态变化的本质——能量变化。帮助学生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形态变化的本质——能量变化。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换。地球上的能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教材以常见的化石燃料、电能、太阳能等为例,帮助学生认识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换。2.教材的核心内容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在第26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生命活动需要能量1.人们生活需要能量生活需要能量人需要能量动物需要能量植物需要能量能量的保持物体变化需要能量2.物体的状态变化需要能量物体变化需要能量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生命活27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能的不同形式和能量的转化3.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化生活中能量的来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电(发电、能的转化、自输电线的电能、来自电池的能量)4.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植物能源、来自流水的能源、利用太阳能)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能的不同3.能的生活中能量的来源化石28第五讲主题内容分析(二)

——《能源》(2)4.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⑴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第一阶段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学生回忆自己日常活动(跑步、走路、说话、唱歌、穿衣、写字等),感悟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我们每天从食物中获取能量。不要求认识维持生命需要能量。第二阶段的教学是在第一阶段学生对我们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基础上,通过对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体温等生命活动的研究,了解维持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第五讲主题内容分析(二)

29⑵物体变化需要能量。第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研究一些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实例,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需要能量。主要研究使交通工具和玩具运动需要能量。第二阶段的教学重点是物态变化需要能量。在三年级第二学期《6.液体、气体和固体》中已经从温度变化的角度研究了水的三态变化,本单元是从物态变化的本质——能量变化,研究水的三态变化。帮助学生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形态变化的本质——能量变化。⑵物体变化需要能量。第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30⑶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换。能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一般来说主要有:声能、光能、热能、化学能、电能、核能、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等。第一阶段的教学只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物体的运动需要能量,我们的家庭需要燃料和电,人们生活需要能量,植物的生长需要能量。第二阶段的教学仅限于通过研究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比如: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热能、电能、风能,水力能、核能、太阳能等,了解能量的不同形式和来源,了解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也仅限于对一些简单实例的研究。⑶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换。能量以不同的31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不同教学要求比较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第一阶段生命活动需要能量1.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人们需要能量2.植物生长需要能量植物需要能量第二阶段生命活动需要能量3.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生活需要能量人需要能量4.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动物需要能量植物需要能量能量的保持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不同教学要求比较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第生32物体变化需要能量不同教学要求比较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第一阶段我们的生活需要能量1.物体运动需要能量这是一个热闹的世界玩具运动需要能量这些玩具使用电池能量使物体运动第二阶段物体变化需要能量2.物质状态变化需要能量物体变化需要能量物体变化需要能量不同教学要求比较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第我33能量的来源和能的转化第二阶段教学要求第二阶段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化1.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化生活中能量的来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电(发电、能的转化、自输电线的电能、来自电池的能量)2.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植物能源、来自流水的能源、利用太阳能)能量的来源和能的转化第二阶段教学要求第核心知识教材内容能的134第六讲教材处理、整合的典型案例案例一:6.声音和听觉《自然》牛津版第一册在一年级第一学期《6.声音和听觉》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梳理对声音的已有认识,丰富小学生对不同声音的体验和感受,教学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认识物体发声和物体振动两者间的联系。

——本案例由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范勇老师提供

一、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辨别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能根据声音辨别不同的发声物体。2.通过听、摸、看等活动,初步了解物体发声与物体振动间的联系。第六讲教材处理、整合的典型案例案例一:6.声音和35二、活动设计活动一:“听音辨物”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辨别各种声音,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2.通过游戏辨别不同的发声物体,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活动器材:各种各样的声音的录音。活动二:观察发声物体的振动。活动目标:1.通过听、摸、看等活动,体验发声物体的振动,初步了解物体发声与物体振动的联系。活动器材:三角铁、锣、双相筒、橡皮筋、鼓、提琴、二胡等二、活动设计活动一:“听音辨物”36三、感觉“发生物体振动”的活动过程用手摸:感觉有点麻→怎么会麻的?→手不碰到物体手麻吗?→不麻→物体不发声手会麻吗?→不麻用眼睛仔细看:发声物体好像有点动→怎么动的?→很快地来回动(边缘有点模糊了)和物体发声有关系吗?我们把它叫做振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三、感觉“发生物体振动”的活动过程用手摸:和物体发声有关系吗37四、评析1.学生有较多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注意为学生创设反复深入体验的时间空间,不急于得出体验的结果,关注学生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对这种变化的体验。这样的学习活动,满足了小学生的“根深蒂固的需要”。四、评析1.学生有较多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时38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有效体验。体验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具有个体的感受和领悟。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丰富的体验,有的学生很容易体验到活动中蕴藏的意义,而有的学生不能获得获得相应的体验,获得的体验也是有层次。因此教师对学生体验活动的引导和指导就显得很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图表中看到教师对学生体验活动中的指导。教师对学生体验活动中的心理活动的较准确的把握和有效引导,学生有了较充分地体验,从而能更好地感悟物体发声和物体振动间的关系。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有效体验。393.学生体验了参与科学学习的乐趣。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需要实例的支持。对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的认识更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的经验作为支撑。“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参与了探究物体发声和物体振动间的关系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使学习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他们更多地体验到了参与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这就能够不断激发孩子好奇心、兴趣和探索的精神。3.学生体验了参与科学学习的乐趣。一年40案例二5.能量的来源《自然》牛津上海版第八册本主题的学习是对小学阶段有关能量的一次小结,在学生对人和动物的活动、生物的生存、物体的运动、物质状态的变化需要能量有了初步了解后,从生活中的能量来源入手,探究能量的来源。为了让学生对地球上的能量来源有整体的了解,增加了探寻地球上能量最终来源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太阳对地球生物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感悟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本案例由金山区吕巷小学朱继忠老师新农学校陈金良老师提供案例二5.能量的来源《自然》牛津上海版第八册41主题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需要能源地球上的各种能源地球上各种能量的来源和能的转化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能源主题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42一、生活需要能源(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体验能量的作用。2、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能源,知道能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在收集资料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能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的能力。一、生活需要能源(一)教学目标43(二)活动设计活动一:能量的作用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体验能量的作用。活动二:生活、生产需要能源活动目标:1、知道人类活动离不开能量,能说出一些常见的能源。活动三:设计研究各种能源的方案活动目标:1、策划探究各种能源的活动,设计探究方案。2、设计不同时代家庭能源的使用情况调查表。(二)活动设计活动一:能量的作用44二、地球上的各种能源(一)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了解地球上各种能源的用途、优缺点等。2.设计探究地球上各种能量最终来源的方案。二、地球上的各种能源45(二)活动设计活动一: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活动目标:1.通过交流汇报等活动,了解地球上各种能源的用途、优缺点等。活动二:设计探究地球上各种能量最终来源的方案活动目标:1.策划探究地球上能量最终来源的活动,设计探究方案并开展探究活动。(二)活动设计活动一:地球上的各种能源46三、地球上各种能量的来源(一)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讨论、分析,知道大多数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2、在探寻地球上能量最终来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三、地球上各种能量的来源47(二)活动设计活动一:地球上各种能量的来源活动目标:1、通过交流、讨论、分析,知道地球上大多数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2、在探寻地球上能量最终来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二)活动设计活动一:地球上各种能量的来源48板书设计板书设计49四、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能源(一)教学目标1.根据不同的标准将能源分类,知道一些能源的优缺点。2.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了解一些新能源,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习惯。3.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了解我国能源的基本情况,知道节约能源很重要。四、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能源(一)教学目标50(二)活动设计活动一:能源的分类活动目标:1.根据收集的资料,用不同的标准将能源分类。活动二:我国能源的基本情况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了解我国能源的储量、开发和利用。2.在活动中体验节约能源很重要,增强节约能源的意识。活动三: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活动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使用各种能源的优缺点。2.通过收集资料、交流,了解一些新能源,初步具有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的环保意识。(二)活动设计活动一:能源的分类51评析主题学习设计《能量的来源》不拘泥于教材原有的内容和顺序,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出发,沿着生活中使用的能量→地球上的各种能量→地球上各种能量最终来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的线索,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有关能源的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和回顾,提升他们对地球上的能量的不同形式、地球上的能量的来源和合理开发利用能源的体验和认识。评析主题学习设计《能量的来源》不拘泥于教521.教学活动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从体验能量的作用,说说生活中使用的不同能量入手,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地球上各种能量的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着手,调查不同时代家庭能源的使用情况,体验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感悟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1.教学活动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出532.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汇报活动作了精心的设计,给学生更多交流汇报、参数自己看法的机会,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板书、汇总表和模式图等帮助学生进行概括和归纳,使他们对地球上的能量和能量的来源、使用各种能源的优缺点、我国能源储量和开发利用有了更深刻体验和认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合理开发能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有利于培养“节约能源从我做起”的意识。2.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汇报活动作了精心的543.在调查不同时代家庭能源的使用情况、收集地球上各种能量、这些能量最终来源、我国能源的基本情况和使用各种能源的优缺点等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参与了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交流研讨等活动,使他们对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交流研讨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和要求有了真切的体验和感受,探究能力得到了一次很好的训练。3.在调查不同时代家庭能源的使用情况、收55《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解析《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解析56第一讲《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的基本特点一、牛津原版教材的基本架构牛津原版教材以“生命进程及生物”、“物质及其属性”、“物理过程”、“地球与宇宙”等方面的内容为基本框架,“科学探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历史和本质”等内容融合其中,将小学生自然学科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讲《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的基本特点一、牛津原版教57第一阶段为1-2年级,共有16个学习主题,这些学习主题是:

你和我(A1);成长(A2);植物(A3);较大的动物(A4);小动物(A5);濒危野生动植物(A6);探索栖息地(A7);制造一些东西(A8);漂浮与下沉(B1);热与冷(B2);太阳与季节(B3);运动(B4);光(B5);声音(B6);磁和电(B7);使物体移动(B8)。

第一阶段为1-2年级,共有16个学习主题,这些学习主题是:58第二阶段为3-5年级,共有12个学习主题,这些学习主题是:

固体、液体和气体(D1);行星地球(D2);认识力(D3);光和声音(D4);电和磁(D5);能源无处不在(D6);认识我们自己(Cl);植物的发现(C2);认识动物(C3);生态学(C4);自然保护和腐朽(C5);处可见的材料(C6)。

(每个学习主题的具体内容详见附表——《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划分意见)第二阶段为3-5年级,共有12个学习主题,这些学习主题是:59二、《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的主要特点为了适应上海小学自然教学的实际需要,《自然》牛津上海版改编组根据《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将原版教材地38个学习主题,划分成10大块,形成10册教材基本内容。“生命进程及生物”、“物质及其属性”、“物理过程”、“地球与宇宙”等方面地内容在每册教材都有所涉及。在尽可能保留原版教材特点的前提下,进行本土化的改编。二、《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的主要特点为了601.贴近学生生活。教材的内容,尽可能地以学生可以触摸到的身边的事物为研究对象,尽可能地拉近科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学内容。教材呈现总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帮助他们梳理、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主题学习内容进行概括的介绍,使学生对主要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较深入的学习、探究,这是《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的编排特点。1.贴近学生生活。612.知识的覆盖面广,逻辑结构严密。

教材的知识内容基本涵盖了《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规定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主题内容。教材将涉及面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主题。教材以主题学习的形式呈现,同主题的知识相对集中,学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有一定相互关联的知识。知识结构清楚,学生获得的知识比较系统、完整。对人自身的认识和对环境、生态、能源等内容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更多的内容。2.知识的覆盖面广,逻辑结构严密。623.多次呈现,螺旋上升。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一个点滴积累、逐步提高;由感性到理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材中许多知识内容,在不同的册次的相关主题中反复出现,由浅入深、逐步提升学生的认识,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科学学习的合理认知结构。3.多次呈现,螺旋上升。63以教材中有关植物的内容为例,学生从认识一些植物开始,积累对植物的不同的形态、习性、构造和生存需求的认识;逐步提升小学生对植物与人类、动物、环境相互关系的了解。第九册(植物的生存、植物的作用)是对小学阶段有关植物的认识进行一次梳理、概括和提炼,帮助学生提高对植物的适应性和植物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这样的安排符合小学生“从局部(个体)→整体、从感性→理性”的认知规律。

以教材中有关植物的内容为例,学生从认识一64第二讲主题内容分析(一)

——《声音》(1)一年级第一学期6.声音和听觉1.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提升对简单声学现象的了解和认识。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喧闹、宁静(的环境);声音有很多种;柔和的、喧闹的、高音、低音;一些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乐器有振动的零件、说话时,你发出声音;我们用耳朵听声音;告知危险的声音;回声;噪声是我们不喜欢的声音。第二讲主题内容分析(一)

652.教材的核心内容:一是感觉不同的声音。教材进一步丰富小学生对不同声音的体验和感受,帮助他们建构有关声音的认知体系。二是感觉发生物体的振动。帮助小学生建立物体振动与物体发声两者的联系。教学的重点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发声物体在振动”。2.教材的核心内容:一是感觉不同的声音。66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感觉不同的声音1.不同声音给人的感受宁静、喧闹有些声音是柔和的,有些声音是喧闹的有高音,也有低音噪声是我们不喜欢的声音2.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有很多种回声3.声音传递信息告知危险的声音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67

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感觉发声物体的振动5.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一些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乐器有振动的零件当你说话时,你发出声音6.听觉和听觉器官我们用耳朵听声音核心知识教材内容感觉发5.物一些物体振动时,会68第三讲主题内容分析(一)

——《声音》(2)

三年级第一学期5.无处不在的声音1.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辨别更多的不同声音,认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和声音的传播,逐步提升对简单声学现象的了解和认识。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声音传递信息;响的声音和轻的声音;高音和低音;乐器;烦人的声音;回声。

第三讲主题内容分析(一)

692.教材的核心内容:

一是声音的产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物体发声和振动间的联系,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二是声音的传播。在第一阶段学习中初步认识了“空气、水、桌面等物体传播声音”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实例的研究,认识气体、液体、固体能传播声音;通过实验,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传声本领。2.教材的核心内容:一是声音的产生。在第一阶70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声音的产生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响的声音和轻的声音高音和低音乐器烦人的声音回声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知识概念教材内容声音1.物71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水、桌面等物体传播——气体、液体、固体能传播声音)4.声音传递信息声音传递信息核心知识概念教材内容声音3.声音的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4.声724.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⑴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第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的研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感觉发声物体的振动,建立物体发声与物体振动的联系,在体验的基础上认识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第二阶段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对更多实例较深入的研究,建立“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概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和“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是小学生在认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4.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⑴物体振动产生声音。73⑵声音的传播第一阶段学生通过对实例的研究、体验,了解声音能够通过空气、水、木头等传播,不要求概括到气体、液体、固体能传声,也不要求比较不同物体传声本领的不同。第二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在初步认识了“空气、水、桌面等物体传播声音”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实例的研究,认识气体、液体、固体能传播声音;通过实验,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传声本领。对能传播声音的物体不再停留在具体的某个物体上,而是将研究某些具体物体获得的认识推广到同类物体,认识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再通过比较规范的实验,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传声本领,认识不同物体的传声本领不同。⑵声音的传播第一阶段学生通过对实例的研74“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和“声音的传播”

两个阶段不同探究要求的比较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第一阶段感觉发声物体的振动5.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一些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乐器有振动的零件当你说话时,你发出声音6.听觉和听器官我们用耳朵听声音第二阶段声音的产生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水、桌面等物体传播)“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和“声音的传播”

两个阶段不同探究要求的75第四讲主题内容分析(二)

——《能源》(1)二年级第一学期6.会动的玩具7.能1.教材的主要内容: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的玩具出发,帮助他们梳理已有的有关能量的知识经验,逐步提升对能量和能量作用的认识。教材的主要内容有:这是一个热闹的世界(游乐场大型的玩具);玩具运动需要能量;这些玩具使用电池(电池提供能量,电动玩具);能量使机器工作;能量使物体运动;燃气为我们的家庭提供能量;燃气的能量使热水器里的水变热;电为我们的家庭提供能量;这些电器发出热量;人们需要能量;植物需要能量。第四讲主题内容分析(二)

762.教材的核心内容一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教材选择游乐场的大型游乐设施、家庭中的电动玩具、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加热食物和水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实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体验感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二是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教材要求学生从观察人的运动、行走、唱歌、游戏等行为,了解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2.教材的核心内容一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77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我们的生活需要能量1.物体运动需要能量这是一个热闹的世界玩具运动需要能量这些玩具使用电池能量使物体运动2.家庭生活需要能量能量使机器工作燃气为我们家庭提供能量燃气的热量使热水器里的水变热电为我们家庭提供能量这些电器发出热量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我们的78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生命活动需要能量3.人需要能量维持生命活动人们需要能量4.植物生长需要能量植物需要能量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生命活动需要3.人需要能量维持生命活79四年级第二学期4.能量5.能量的来源1.教材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一些实例的研究,进一步认识一切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和物体变化需要能量,感悟能量的重要性。了解能量的来源、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换。教材的主要内容有:生活需要能量;人需要能量(人怎样获得能量、消耗能量);动物需要能量(动物从哪里获得能量);植物需要能量(植物的生长、植物自己制造食物);能量保持(植物储存能量、动物的保暖、动物储存能量);物体发生变化需要能量。生活中能量的来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电(发电、能的转化、来自输电线的电能、来自电池的能量);可再生能源(植物能源、来自流水的能源、利用太阳能)。四年级第二学期4.能量5.能量的来源1.教材的主要802.教材的核心内容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在第一阶段地学习的这个基础上,通过对更多实例的研究,使学生人认识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比如:人(动物)的呼吸、血液循环、维持体温等都需要能量。人和动植物为了维持生命活动,不断地获取能量、消耗能量并采用不同的方式储存能量。物体变化需要能量。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教材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帮助学生认识物态变化的本质——能量变化。帮助学生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形态变化的本质——能量变化。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换。地球上的能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教材以常见的化石燃料、电能、太阳能等为例,帮助学生认识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换。2.教材的核心内容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在第81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生命活动需要能量1.人们生活需要能量生活需要能量人需要能量动物需要能量植物需要能量能量的保持物体变化需要能量2.物体的状态变化需要能量物体变化需要能量3.核心内容和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生命活82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能的不同形式和能量的转化3.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化生活中能量的来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电(发电、能的转化、自输电线的电能、来自电池的能量)4.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植物能源、来自流水的能源、利用太阳能)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能的不同3.能的生活中能量的来源化石83第五讲主题内容分析(二)

——《能源》(2)4.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⑴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第一阶段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学生回忆自己日常活动(跑步、走路、说话、唱歌、穿衣、写字等),感悟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我们每天从食物中获取能量。不要求认识维持生命需要能量。第二阶段的教学是在第一阶段学生对我们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基础上,通过对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体温等生命活动的研究,了解维持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第五讲主题内容分析(二)

84⑵物体变化需要能量。第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研究一些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实例,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需要能量。主要研究使交通工具和玩具运动需要能量。第二阶段的教学重点是物态变化需要能量。在三年级第二学期《6.液体、气体和固体》中已经从温度变化的角度研究了水的三态变化,本单元是从物态变化的本质——能量变化,研究水的三态变化。帮助学生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形态变化的本质——能量变化。⑵物体变化需要能量。第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85⑶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换。能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一般来说主要有:声能、光能、热能、化学能、电能、核能、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等。第一阶段的教学只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物体的运动需要能量,我们的家庭需要燃料和电,人们生活需要能量,植物的生长需要能量。第二阶段的教学仅限于通过研究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比如: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热能、电能、风能,水力能、核能、太阳能等,了解能量的不同形式和来源,了解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也仅限于对一些简单实例的研究。⑶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换。能量以不同的86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不同教学要求比较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第一阶段生命活动需要能量1.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人们需要能量2.植物生长需要能量植物需要能量第二阶段生命活动需要能量3.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生活需要能量人需要能量4.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动物需要能量植物需要能量能量的保持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不同教学要求比较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第生87物体变化需要能量不同教学要求比较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第一阶段我们的生活需要能量1.物体运动需要能量这是一个热闹的世界玩具运动需要能量这些玩具使用电池能量使物体运动第二阶段物体变化需要能量2.物质状态变化需要能量物体变化需要能量物体变化需要能量不同教学要求比较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第我88能量的来源和能的转化第二阶段教学要求第二阶段核心内容知识概念教材内容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化1.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化生活中能量的来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电(发电、能的转化、自输电线的电能、来自电池的能量)2.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植物能源、来自流水的能源、利用太阳能)能量的来源和能的转化第二阶段教学要求第核心知识教材内容能的189第六讲教材处理、整合的典型案例案例一:6.声音和听觉《自然》牛津版第一册在一年级第一学期《6.声音和听觉》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梳理对声音的已有认识,丰富小学生对不同声音的体验和感受,教学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认识物体发声和物体振动两者间的联系。

——本案例由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范勇老师提供

一、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辨别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能根据声音辨别不同的发声物体。2.通过听、摸、看等活动,初步了解物体发声与物体振动间的联系。第六讲教材处理、整合的典型案例案例一:6.声音和90二、活动设计活动一:“听音辨物”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辨别各种声音,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2.通过游戏辨别不同的发声物体,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活动器材:各种各样的声音的录音。活动二:观察发声物体的振动。活动目标:1.通过听、摸、看等活动,体验发声物体的振动,初步了解物体发声与物体振动的联系。活动器材:三角铁、锣、双相筒、橡皮筋、鼓、提琴、二胡等二、活动设计活动一:“听音辨物”91三、感觉“发生物体振动”的活动过程用手摸:感觉有点麻→怎么会麻的?→手不碰到物体手麻吗?→不麻→物体不发声手会麻吗?→不麻用眼睛仔细看:发声物体好像有点动→怎么动的?→很快地来回动(边缘有点模糊了)和物体发声有关系吗?我们把它叫做振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三、感觉“发生物体振动”的活动过程用手摸:和物体发声有关系吗92四、评析1.学生有较多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注意为学生创设反复深入体验的时间空间,不急于得出体验的结果,关注学生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对这种变化的体验。这样的学习活动,满足了小学生的“根深蒂固的需要”。四、评析1.学生有较多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时93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有效体验。体验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具有个体的感受和领悟。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丰富的体验,有的学生很容易体验到活动中蕴藏的意义,而有的学生不能获得获得相应的体验,获得的体验也是有层次。因此教师对学生体验活动的引导和指导就显得很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图表中看到教师对学生体验活动中的指导。教师对学生体验活动中的心理活动的较准确的把握和有效引导,学生有了较充分地体验,从而能更好地感悟物体发声和物体振动间的关系。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有效体验。943.学生体验了参与科学学习的乐趣。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需要实例的支持。对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的认识更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的经验作为支撑。“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参与了探究物体发声和物体振动间的关系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使学习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他们更多地体验到了参与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这就能够不断激发孩子好奇心、兴趣和探索的精神。3.学生体验了参与科学学习的乐趣。一年95案例二5.能量的来源《自然》牛津上海版第八册本主题的学习是对小学阶段有关能量的一次小结,在学生对人和动物的活动、生物的生存、物体的运动、物质状态的变化需要能量有了初步了解后,从生活中的能量来源入手,探究能量的来源。为了让学生对地球上的能量来源有整体的了解,增加了探寻地球上能量最终来源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太阳对地球生物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感悟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