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第一页,共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生态环境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一﹚地理环境2.气候特点:中国的大部分领土处于北温带,是黑格尔所说的:“历史的真正舞台”。中国气候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随风的进退,降水量有明显变化。二是大陆性气候强,表现为冬、夏两季平均温度在冬季低于同纬度、夏季高于同纬度。三是气候类型多样。五六千年来,我国气候的总趋势是由温暖转向凉爽。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指出五千年来气候的大势是由暖变冷:夏商时期,气候温暖;从西周到明朝的初期为寒暖交错期:春秋到西汉是温暖期;东汉、三国到南北朝是寒冷期;隋唐至北宋是温暖期;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寒冷期;南宋中期至元代中期是温暖期;明清时期是寒冷期。第二页,共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生态环境﹙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黑河至西南的腾冲划一条直线,把中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个部分,直线东南为南方,占地面积为42.9%,人口却为全国总数的94.4%;直线西北为北方,占地面积为57.1%,人口仅占5.6%。这便是国际学术界著名的“胡焕庸线”。

2.三面壁障一面临海的地势,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独特性。中国因地域纵深广大,东濒浩瀚无际的太平洋,北临茫茫戈壁和原始森林,西方是万里黄沙与高山雪峰,西南耸立着世界上最庞大而高峻的青藏高原,通行穿越困难,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因此中华民族是一个颇具独创性的民族,其文化有着鲜明的独特性和自主性。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中原发达而稳定的文明核心,与周围扇形展开的少数民族,形成挑战与应战的活力。3.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民族人口,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有差别,重在联合与融合,而不好战。汉唐时期相对开放,明清时期相对封闭。4.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但统一占主导地位。由于中华古代文化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一脉相承的发展系统,而且长久以来其文化的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地区,这就使得我们中国人把地处中原,用黄河、长江水滋润的这片沃土视作惟一拥有高度文明的“化内之区”,而把周边及远方看成是荒僻野蛮的“化外之地”。久而久之,这种观念便升华为一种盲目自大的“世界中心”意识

第三页,共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生态环境二、中国传统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1.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1﹚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东南财富”与“西北甲兵”﹙2﹚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与融合。华夷之辨﹙3﹚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士农工商与重本抑末﹙4﹚内敛型的海洋贸易。马文化与船文化2.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1﹚殷商西周: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2﹚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3﹚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4﹚中国传统社会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发达的农业、繁荣的城市、流通的货币、四大发明。第四页,共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生态环境二、中国传统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3.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的原因﹙1﹚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2﹚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3﹚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和束缚。4.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力2.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3.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第五页,共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生态环境三、中国传统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1.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1﹚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公羊传》﹙2﹚封邦建国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宗庙祭祀制度。“左宗右社”.劳动人民文化宫、故宫、中山公园2.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1﹚家天下的延续﹙2﹚封国制度不断﹙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4﹚家国同构第六页,共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生态环境三、中国传统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3.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1﹚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巫史神本文化与礼乐人本文化。中国文化重在“求善”,西方文化重在“求真”。﹙2﹚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其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其二,经济基础稳固;其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其四,对人身控制严密。﹙3﹚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一,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社会形成伦理型范式。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其二,专制性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整体观念、国家至上、文化认同、经世致用;服从心态、权力迷信、缺乏自信、文人影射。其三,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