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课件31张 五直面人生_第1页
《报任安书》课件31张 五直面人生_第2页
《报任安书》课件31张 五直面人生_第3页
《报任安书》课件31张 五直面人生_第4页
《报任安书》课件31张 五直面人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任安书

司马迁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一、背景

是时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太子立车北军南门外,召任安,与节令发兵。安拜受节,入,闭门不出……武帝曰:“是老吏也,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安有当死之罪甚觽(xī),吾常活之,今怀诈,有不忠之心。”下安吏,诛死。《史记》1.关于任安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太始四年三月,汉武帝东巡泰山,司马迁从驾而行),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猝猝”,匆匆忙忙的样子)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同“迫”)从上雍(地名),恐卒然不可为讳(死的委婉说法),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2.关于回信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zhān,毛织品)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沬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者。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3.司马迁受刑之因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忠诚的样子)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舍弃甘美的食品)分少(即使所得甚少也平分给众人),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怒目相视)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毁坏)贰师(李广利),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掌司法之官)。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报任安书》幽而发愤,书亦信矣。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言其《报任安书》自陈己志,信不谬。颜师古二、评价整个《报任安书》就写了一个字,耻辱的“辱”。这一个“辱”字贯穿全文,作者着重写了三点。第一是受辱之因,就是为什么受到宫刑。第二是遭辱之痛,就是受了这场奇耻大辱之后,内心痛苦。第三是忍辱之由,就是为什么受了这么个奇耻大辱,自己能够忍下来,坚持活下来,为什么?

“百家讲坛”王立群辱1.遭辱之痛有多少痛?为何这么痛?2.忍辱之由一般士大夫万一犯罪将要受刑罚是“自杀免辱”还是“受刑苟活”?司马迁选择?为什么?

“四不辱”和“六受辱”。

最下腐刑极矣!

(1)有多少痛?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1、遭辱之痛(2)为何有这么痛?

(1)太上不辱先——古人眼中的孝:①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②子曰:“夫孝,德之本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③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孝经·五刑章第十一》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孟子·离娄上》(2)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宦官)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宦官)见,赵良寒心;同子(宦官)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

《报任安书》宫刑=伤身体+毁精神+绝后代+辱先。(1)一般士大夫的选择?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2.忍辱之由受刑即受辱——气节受损自杀免辱礼,礼制;刑,刑法(非刑罚)。礼制和刑法是两套惩处犯罪的制度——礼制不针对庶民(只针对大夫),刑法不针对大夫(只针对庶民)。“礼不下庶人”:“庶人以下的人”(即普通百姓)犯罪,不使用“礼制”,而施以带有侮辱性的“墨(刻额染墨)、劓(yì割鼻子)、刖(yuè断足砍脚)、宫(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如斩首、腰斩、车裂、火刑……)”等五种刑罚,并在市井公开执行。庶人罪犯,既要受刑罚,又要受羞辱。“刑不上大夫”:大夫以上的官员及君王亲属犯罪,不施用带羞辱性的“刑法”,而使用“八议”之“礼”的标准来确定如何惩处。这其中也有刑罚,但不在市朝行刑,而是用其他方式,如自裁、君王赐死、于隐秘处施刑等。其目的是让有贵族身份的犯人免受人格的污辱,保留适当的尊严、体面。据陆精康《“刑不上大夫”和“施刑于大夫”》整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记·曲礼》列举西伯、李斯等“王侯将相”受刑?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是否受辱有时是形势的缘故,身不由己,不足为怪。(2)司马迁的选择?忍辱求生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①忍辱之由——反面:不忍辱苟活,后自杀已晚原因受刑后不自杀,因为此时名节已经受到损害,如果现在再为名节自杀,为时已晚。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受刑前不自杀,由于自己的身份地位、职业的缘故,死毫无价值。①忍辱之由——反面:不忍辱苟活,前自杀无价值贪生怕死不敢自裁吗?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疑问:②忍辱之由——反面:忍辱求生不为亲情,不是怯懦。受辱前不自裁(家族地位低微、职业卑贱)受辱后不自裁(名节已受辱,太晚了)死的价值小结:①忍辱之由——反面:不忍辱苟活,自杀的危害②忍辱之由——反面:忍辱求生不为亲情,不是怯懦。然而隐忍苟活。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指南录>后序》③忍辱之由——正面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1】私心:父亲遗愿,家族目标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汉书·司马迁传》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史记˙太史公自序》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文采表于后也。仆偿前辱之责。故述往事,思来者。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2】著书价值【3】古人的榜样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写作目的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内容体例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总结:主旨总结

什么叫知识分子?有人说,那些为了人类的进步,在黑暗中挣扎,不畏惧任何权势,哪怕是死亡的威胁,哪怕是精神的摧残,哪怕是人格的剥夺,都义无反顾的人,才叫知识分子。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能把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看作生命的本体,能把传播这种意志和精神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的人,这就是真正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集评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陵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陵废。清·包世臣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忧思,则又直与《离骚》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对垒。文情至此极矣。吴楚材《古文观止》评

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经历形成了司马迁超越时代的文化人格,虽然作为王朝的史官却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学者立场。《史记》不仅具有雄伟的气魄,而且反映出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对于社会思想文化的巨大压迫,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史记》不仅是汉代最伟大的著作,也是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章培恒

学习本文熔叙事、说理、抒情于一炉的写法。内蕴深厚,文气雄壮。(忧愁幽思,激愤慷慨)感情奔放,曲折起伏。(层次多而起伏)瑰伟奇丽,请辞壮美。(句式变化骈句、散句排句、叠句)天下奇文文段内容第一部分(2):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对答复迟表示歉意,引出自陈己志。第二部分(3.4):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第三部分(5。6):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第四部分(7):总收慨叹之意。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元封三年,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