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一、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2、初步了解物理研究的内容,认识学习物理的重要性。3、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二、教具:木槽、玻璃球、弹片、玻璃杯、硬纸片、水、烧杯、热水、凸透镜、塑料扎绳、电炉、电磁铁、低压电源等。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它是一门非常有趣的,非常有用为人类造福。2、物理研究什么引导学生看0-1的5幅图,由学生表述各个图中所发生的现象,再让学生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帮助指出各图中的所举的例子,哪些是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物理研究的就是这类关于力的、光的、电的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和规律。3、物理是有趣的物理现象。这样,我们在物理课上,不但由于解开长期困惑我们的谜而欢欣,还能使我们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领略他们获得研究成果时的喜悦。下面我们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猜测结果会是怎样。让学生看到现象后,再问:为什玻璃球不和铁片一起飞出去,而是落入正下方的木槽内?②把刚从火焰上拿开、水已停止沸腾烧瓶塞好,倒过来,向瓶底浇冷水。问:会发生什么现象?一下有什么区别。④将下端散开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握住,自上而下地捋几下。问:这样会越捋越紧吗?4、物理是有用的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现代尖端科技等各行各业都用到物理,例如:路出了毛病,灯泡不亮,故障发生在哪里,怎么查找等。懂得这些事情,要更好地使用现代生活中日益普及的机械、电器,都需要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中的内燃机、电动机、播种机、收割机,交通运输业中的火车、汽车、轮-1-船、飞机,现代尖端技术中的人造卫星、核能发电、光纤通信、电脑,都是在物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懂得它们的道理,更好地利用它们,也都需要物理知识。另外,物理知识对于学好化学、地理、生物等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卫星、宇宙飞船,制造原子弹、氢弹等尖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世界上掌握这些先进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5、怎样学好物理①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这门课程。实验离不开观察,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在观察中应勤于思考,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这样才能有所以现。下面做两个小实验。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实验的条件和结果,认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程中,要观察许多现象,观察老师的实验,还要自己动手做实验。在观察的时候,要有严得出结论;还必须注意安全,爱护仪器。②勤于思考,着重理解以过怎样的思考得来的,了解它同有关知识的联系,知道它的意义和应用。也就是说,要多问些为什么。③重视知识的应用的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将来改造自然打好基础。四、作业布置:1、做一个生活中的小实验。要求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一、教学目的: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4、利用天坛的声学建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二、教具:音叉、土电话、铁架台、泡沫塑料球等。三-2-(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知识,工人根据声音来检查产品的质量。许多动物也离不开声音,蝙蝠靠接收自已发出声音的回声来捕食和飞行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它以是怎样传播到耳朵里呢?2、发声体在振动①演示图3-1料小球弹跳,观察到音叉在振动,我们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手握发声的音叉。音叉就会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②学生实验:用手拨动拉开长紧张的橡皮筋,使橡皮筋振动,听到声音,橡皮筋停止振动,声音也停止了。③学生用手摸发音颈前喉头,说出手的感觉,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以上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声音靠介质传播人说话,唱歌时的发声靠声带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笛中空气柱的振动。小提琴发出动听的乐音,是靠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山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清脆的蟋蟀叫声,靠山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发声物体的振动,靠什么把振动传给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呢?(1)实验:①声音靠空气传播:将两个频率相同的带共鸣箱的音叉,使共鸣箱的开口相对,彼此相距50—75mm2-3s后,用手握住音叉甲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停乙的叉股,会看到泡沫塑料小球被弹开了,表明音叉乙在振动。甲、乙音叉之间只要有空气,振动的甲音叉激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声波,声波传到乙音叉,引起了乙音叉的振动发也声音,声波传到我们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以上实验说明了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②水或其他液体也能传声。③固体也会传声。综上所述,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为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让学生观察一些物质的速度,要求做到下列几点:记住声音在空气(15℃)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②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③金属的声速大于液体的声速,液体的声速大于气体的声速。4、回声⑴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例如,对墙、山崖喊话,会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⑵听到回声的条件,如果发声体与障碍物的距离太近,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就听不到回声。听到的声音比原来的强。例如,同样响的声音,在屋内说话就比在旷野说话听到的声音强。如果,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大于17m,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来的声音不重合,会区分开来,就会听到回声。由学生计算人对着相距17m以上的高墙喊话时,人听到的回声至少要多少s。-3-⑶简单介绍我国声学建筑物:三音石、回音壁、圈丘,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的情感。例一,一个人对着一道高墙喊了一声,过了1.6s听到回声,求人与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例二,甲同学把耳朵巾在51m这条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这两下响声相隔多少时间。五、作业布置二一、教学目的: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2、了解决定音调高低和响度大小的因素。3、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二、教学仪器:音叉、头梳、橡皮筋、尺子等。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⑴声音是怎样发生的?⑵听到声音须具哪些条件?⑶声音在空气里传播速度是多少?2、引入新课: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大,有的小,这是为什么?来观察声音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关系。3、响度:⑴人耳朵感觉到声音的大小叫响度。⑵响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①演示实验:散,听到的声音就越小。③常见的一些增强响度的方法。4、音调:⑴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⑵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演示实验:⑶实验表明: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物体在1s内振动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4-⑷介绍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和发声频率范围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5.音色:不同的发声体,如提琴、笛子、钢琴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也能分开。可见乐音除了音调和响度两个特征外,还有另外一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叫做音色,我们能够分辨各种乐器的声音,是由于不同的乐器的音色不同。小结:四、作业布置:三一、教学目的: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自学能力。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⑴乐音的三要素是什么?⑵音调高低跟什么有关系?⑶响度大小跟什么有关系?⑷为什么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和熟人的声音?2、引入新课:但有的声音:如飞机起飞的轰鸣声、马路上的嘈杂声、工地里的锯木声等,却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体身心健康,这一类的声音叫做噪声。噪声污染,跟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一起,是当代社会四大污染、四在公害。噪声的污染在有的单位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主要公害。3、噪声的来源:⑴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⑵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到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我们周围还存在哪些噪声。4、噪声的等级和危害:⑴声音强弱的等级用分贝来表示。让学生了解有关分贝的几个数据。⑵噪声的危害。5、减弱噪声的途径:⑴在声源处减弱。⑵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⑶在人耳处减弱。三、作业布置:-5-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2000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生1]我们楼道里的声控开关.[生2]广场的声控喷泉.[生3]家庭里的超声波加湿器.[生4]医院里检查病情用的“B超”和“彩超”.[生5]工厂里用的超声波探伤仪.[生6]利用“声纳”探测黑匣子.[生7]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等.[生8]平常我们利用声音获取信息.[师]看来,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二、进行新课(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6-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声纳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1.超声波加湿器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1.小结本章的内容.2.学过声现象这一章知识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7-声现象复习●●在-8--9-强一、教学目的: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2、知道摄氏温度计。3、对常见的各种温度计会熟练地读出读数。二、教学仪器: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三只、热水、冷水。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热的良导体与2、温度:气候温度来增减,农作物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生长,医生要根据病人的体温来诊断,各种食物要达到所需的温度才能食用等。3、实验用温度计:⑴温度的高低可以凭感觉来判断,可靠吗?演示实验:是不可靠的。⑵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常见的温度计有,教师出示实验用温度计、-10-体温计。绍家庭和实验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它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的而且均匀的玻璃管,管的下端的玻璃泡内装有适量的水银、酒精或煤油,管上有刻度,在温度改变时,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管内液体面的位置随着改变。从液面达到的刻度就可以读出温度。4、摄氏温度:⑴常用温度计上标有c字母,它表示采用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摄氏度的符号用℃来表示,例如,人正常的体温是37℃,读作“373.6摄氏度”或“负3.6摄氏度”。⑵学生练习读温度。5、热力学温度(学生了解)6、体温计学生阅读,并知道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四、作业布置2一、教学目的:1、会使用温度计。2、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二、教学准备温度计、烧杯、冷水、热水。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⑴什么叫温度?⑵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⑶摄氏温度把0度和100度是怎样规定的?⑷读出课本寒暑表的温度值。2、温度计⑴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会把温度计胀破。所以,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观察它的量程,选用适合量程的温度计。②认清它的分度值。如果没有认清所用温度计的分度值,就不能准确的读出温度值。③让学生观察所用的温度计,并回答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⑵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这时温度计内液体停止热胀冷缩,温度计的温度与被测液体的温度相同。-11-面相平。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四、作业布置:完成实验报告册的内容。二1.蒸发一、教学目的1、知道汽化现象和汽化有两种方式。2、知道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的因素有关系。3、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二、教学仪器温度计、棉花、酒精、小瓶子。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①什么叫做熔化?②什么叫做凝固?③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共同点和重要的区别?④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屋子里,冰会不会继续熔化?为什么?2、引入新课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发抖,为什么?请学生看课本4-10,同样的气温,为什么一个人觉得热,另一个人觉得冷?学了这节课就会知道其中的原因了。3、蒸发物质除了固态和液态可以转化外,物质还可以从液态变为气态,这叫做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举例说明,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4、影响蒸发快慢的条件为了使洗过的衣服干得快,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同样湿的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树荫下干得快,这表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晾衣服,是把衣服摊开、还是扭成一团干得快呢?是摊开晾的衣服干得快。这表明液这表明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可见,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要减慢蒸发可采取相反的措施。从前节课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那么,蒸发是吸热、还是放热呢?现在,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示数有何变化?为什么?②用蘸了酒精的棉花擦在手背上,有什么感觉?这是因为酒精在蒸发时要吸叫热量。现在,我们应该知道,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冷得发抖的原因了。-12-四、小结:五、作业布置:一、教学目的1、知道沸腾现象。2、知道沸点。3、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二、教学仪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烧杯、中心有孔的厚纸片、温度计、热水、钟表等。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①什么叫做汽化?②什么叫做蒸发?蒸发快慢跟那些条件有关?③为什么在中暑者身上擦酒精对中暑有治疗作用?2、引入新课前节课我们学习了汽化两种形式中的蒸发,现在我们来学习汽化的另一种形式沸腾。3、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4、沸腾现象:水沸腾的时候,水中发生剧烈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汽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在水沸腾中虽然继续加热,但它却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蒸发和沸腾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化: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1(2四、作业布置:完成实验报告册的相应内容。一、教学目的1、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2、理解晶体的熔点。3、知道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中要放热。4、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区别。5、会查熔点表。二、教学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试管等。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物质处于哪种状态跟温度有关,当温度改变时,物质的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13-2、熔化和凝固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例如,冰结成水。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凝固。例如,水结成冰。⑶现在我们用实验来研究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规律。匀、缓慢地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4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将温度和海波的状态填入记录表中。从海波的实验记录的情况请学生思考。①海波温度达到多少摄氏度时开始熔化?②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它的温度有没有升高?海波的温度达到48℃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对海波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海波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继续上升。是不是所有的固体熔化过程温度都不变呢?演示实验二:海波改装志石蜡,其它条件一样,温度也是达到40℃开始记录温度和石蜡状态填入表二中。从石蜡的实验记录的情况请学生思考:在加热过程中,石蜡的状态是怎样变化的?石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吗?加热过程中,固态的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整个过程温度不断上升,而石蜡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⑷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象来表示。3、熔点和凝固点⑴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海波、冰以及各种金属都是晶体。石蜡、玻璃、沥青等都是非晶体。的熔点。叫做凝固点。而且同一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熔点相同。⑷让学生看几种物质的熔点表后教师说明:①表中所列的物质都是晶体。②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③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大气压有关系。④应记住冰的熔点是0℃。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在海波熔化实验时,发现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长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同样液体在凝固时要放热。四、作业布置:四.教学目标:-14-重、难点:、、教学器材: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热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B、降低了人的体温;)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D、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二、导学达标:〕➢➢➢、达标练习:-15-小结课后活动:、、教学后记:五、水循环-16-2-造资害?生1.物态变化复习-17-01-18-一.光的色彩颜色-19--20-年月5(二.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目标:-21-重、难点:、、教学器材: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水AB二、导学达标:紫紫、达标练习:结小课后活动:、、-22-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内容简单,可以利用时间复习、练习前面内容,或总结整章内容。惠安三中:黄志洪㈠教学目的:⒈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综合能力。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㈡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难点: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㈢教学仪器: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几根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㈣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我们都知道渔民捕鱼有很多方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现在,我们也来体-23-时,发现钢针都叉在鱼的上方后,惊奇之余,告诉学生,要知道为什么,等我们学完光的二、新课进行:1、光的折射:平时我们看到装水的玻璃杯中的吸管会在水面处弯折,也是这个道理(电脑显示图气斜射到水面,问: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可以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再观察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中,问:要以看到什么现象?(同样也可以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玻璃面处改变方向进入玻璃中)传播方向,而且实践也证明其他介质中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因此,我们把“光从一种介电脑显示)2、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用电脑显示出光的折射光路图。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③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d、当入射角出部分问题后,教师:为更好地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我们来认真分析整个实验。并出示以下表格: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入射角60ººººººººººººº45º30º0º边实验边让学生填写表格,表格完成后分析表格和利用电脑动画来总结规律。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3、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眼睛受骗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虚像,鱼像比鱼位置高。所以刚才比赛的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利用电脑演示加以解释)利用电脑播放视频材料: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要求学生利所学的知识加以回答,最后强调看见的硬币是硬币的虚像。-24-4、课堂练习(1)光从空气行政村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2)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造成的。)(3)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水三、小结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内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注意:弄清一点、二角、三线的涵义。1一、教学目的:1、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2、记住长度测量中各单位的换算关系。3、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二、教具:刻度尺、放大的刻度尺图等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温度的高低等。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7中图1中AB长还是CD长?图2中中心的两个圆2、测量由此可知,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要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尺、秤、钟、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25-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3、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我们以前,已经知道米”是长度的单位,米的规定大家可以看一下课后P11的阅读材料,但除了米之外,还有其它的单位,如千kmmdmcmmmμm、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00m=10m1m=0.001km=10km-331dm=0.1m=10m-11m=10dm=10dm11cm=0.01m=10m-21m=100cm=10cm21mm=0.001m=10m-31m=1000mm=10mm31um=0.000001m=10m-61m=1000000um=10um61nm=0.000000001m=10m-91m=1000000000nm=10nm9我们常用“替换法”来进行单位换算的,例如:1234mm=1234×1mm=1234×10m=1.234m,即用10m替换1mm。-3-3练习:6800km=0.28m=500mm=5.4km=m=cm;mm;m;km=cm=dm=um。如: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常用铅笔笔芯大约1mm,小拇指宽约1cm,手掌宽约1dm,课桌的高约0.75m左右。4、正确使用刻度尺通过学生阅读课本P8的三个问题,归纳总结以下三点:①认:就是认识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量程就是刻度尺能测量的最大范围)以及分度值(分度值是指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多少?②量:就是如何测量。在测量是要注意两点,、零刻线对准被测物体,如果零刻线、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并且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③读:在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如图1-5甲的读数,教师示范。5、正确记录测量结果123.45m的分度值是多少。6、误差测量时,即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于眼睛不可能估得非常准,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也必然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叫做误差。同一个长度,多测量几次,由于其中几次的估测可能偏大些,另外几次的估测可能偏小些,所以它们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26-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有影响等原因,所以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避免的。四、作业布置:P101、22一、教学目的: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和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遵守测量规则、爱护仪器的良好作风和习惯。二、实验仪器:(15组)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30cm长)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说出正确使用刻度尺。2、指导学生通过课本的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使学生了解整个实验过程。(通过实验册指导学生实验报告的写法与作用)3、实验步骤①观察你使用的刻度尺,认清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②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将结果填入表中。③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的总长度,算出细铜丝的直径。④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硬币的直径,并且画出测量方法。⑤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器材。四、作业布置完成实验册《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长度》1、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叫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27-二、教具:小车、木块等。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在《趣味物理学》这本书里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的高空中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的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在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的,学了本节课就可以明了其中的道理了。2、机械运动①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②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飞舞的萤火虫、奔驰的骏马、刺破夜空的流星、角逐绿茵场上的足球健儿,都在做机整个太阳系,以至整个银河系,也都在不停地何等机械运动。有的。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⑴让学生看课本插图2-3,问对于同一个乘客,为什么司机说乘客没有动,而站在路标准,看到乘客的位置没有改变。孩子们以路面作标准,看到乘客的位置在迅速改变。可见,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⑵为了加深学生对判定物体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为标准的认识。演示:把木块竖立在小车上,用手拉小车在桌面上运动。问:①为小车为标准木块是运动还是静止?为什么?②为桌面为标准木块是运动还是静止?为什么?是有位置变化。⑶从为上的实例和实验说明了,了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⑷为什么说课本图2-4相对静止的。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现在大家来讨论一下: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协定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有不少运动可以近似地看做匀速直线运动。举例说明,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学里研究问题总是从最简单的情况着手。5、想想议议课后讨论。四、作业布置P191、2、3-28-2一、教学目的:1、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2、知道平均速度。二、教具:小车、比较速度大小的表格。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机械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2、引入新课车人,我们怎样看出他们运动的快慢?同是百米运动员,我们是怎样比较他们运动快慢的?如果把一位同学的百米短跑同万米长跑的冠军比一比,要知道谁快谁慢,应该怎么办?3、速度速度,等等。物理学里,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4、速度的计算选三种不同类型的玩具小车,比较一下它们的运动快慢。过讲台上某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然后分别算出每件玩具1s内通过的路程。用时间去除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可以求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速度路程/时间公式就是υ=s/t。5、速度的单位通常用υ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速度的计算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的单位用秒,从表中右栏可以看出,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符号是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例如: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44km/h,这表示它的快慢程度是每小时行驶144km。相当于每秒行驶多少米呢?某人跑步的速度是4m/s,这表示他的快慢程度是每秒钟跑4m,相当于每小时跑多少千米呢?教师讲解并板书)-29-课堂练习:10m/s=km/h;60km/h=m/s。6、平均速度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例如,乌鲁木齐开往上海的火车,有时快,有时慢,有时还停在中间站上。求它的速度。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υ,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虽然对变速运动精略的描述,但是这在实际中却是很有用的。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例如课本上P21所指的都是平均速度。[例题]一架飞机在2h内飞行了1400km,它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已知:s=1400km=1400000m,t=2h=7200s求:υ.解: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