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测试-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测试-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测试-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测试-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测试-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1.明清统治者实行朝贡贸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同时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他们的这些做法()A.意在進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的需要C.确保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D.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2.秦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统岭南,把“西南夷”纳入版图。这些举措()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保证了秦在全国的长久治安C.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D.违背人民意愿,加速了秦的灭亡3.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4.1989年10月,中国领导人会见尼克松时表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和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问题的”。这表明,当时中国()A.致力于经济建设与对外开放 B.消弭与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别C.确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D.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反帝斗争5.《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美国在签署条约时提出了各国自己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被大打折扣 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C.明确放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6.在中世纪的西欧,最高权威是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该规定()A.导致了欧洲长时间的混战 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C.否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 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7.汉代属国由属国都尉、丞、左骑千人官、候官等组成政权体系。唯有千人、百长等官只设于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而且左骑千人官、百长往往是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这表明()A.汉代形成了中央集权管理体制 B.封国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管理C.官员设置上实行划地而设 D.管理模式注重“因俗而治”8.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B.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C.最终实现了地区和平 D.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9.1981年,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1986年,中国政府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由此可知()A.联合国维和事务离不开中国参与 B.中国在努力构建新型区域关系C.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D.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10.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这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大胜利。”这表明()A.新疆不再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 B.新疆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权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 D.新疆率先实现民族区域自治11.16世纪30年代,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与之前相比,英国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英王意在()A.加强专制王权 B.与意大利争夺殖民霸权C.打击教会神权 D.缓和与罗马教廷的关系12.在回纥民族分布区,唐太宗时期设置了燕然都护府,唐高宗设置了瀚海都督府,而到了唐玄宗以后安北都护府辖境内的各羁縻府州与唐王朝的政治关系不再紧密,渐渐疏远。由此说明了()A.回纥的政权已经瓦解 B.唐玄宗反对羁縻府州制C.国力强盛边疆才安定 D.回纥助唐平叛安史之乱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用“帝国主义附庸”“资本主义国家”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1954年夏,中国领导人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为“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家”“中间国家”。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 B.放弃了“一边倒”外交政策C.试图改善对外交往的环境 D.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4.一份文件的签订“标志着国际和平主义浪潮顶峰时期的到来”,但随即被视为“一纸空文”,不到20年又成为“构筑国际法的基石”。该文件最可能是()A.《凡尔赛和约》 B.《洛迦诺公约》 C.《非战公约》 D.《波茨坦公告》15.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十国,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A.促进了“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 B.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C.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D.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汙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1.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为贡赐贸易和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政策的实施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即边患危机的加深和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贡赐贸易是不计经济利益的,故A项错误;闭关锁国与世界贸易发展趋势不符,故B项错误;贡赐贸易旨在宣扬国威,不能确立贸易优势,故C项错误。2.答案:C解析:材料与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无关,故A项错误;秦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不能保证全国的长治久安,故B项错误;秦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故C项正确;巩固边疆的政策并不会加速秦朝的灭亡,故D项错误。3.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在7世纪的中国,无论宫廷还是城市居民,都追求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说明唐朝政府奉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对外贸易频繁,故选A项;传统的华夷观念一直存在于古代中国人思想中,直到近代以来才被逐渐打破,排除B项;唐朝社会风气较为优良,排除C项;“消除”说法过于绝对,而且题干反映的是中外关系,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注意时间是1989年即改革开放以后,再联系内容可知,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外交政策,致力于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故选A项;意识形态差别是不可能消弭的,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反帝斗争问题,排除D项。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美国提出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意味着各国采取军事行动的道路还是敞开着的,为了本国利益,他们可以进行“自卫”战争,说明《非战公约》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被大打折扣,故A项正确;B项错误,《非战公约》并未限制军备竞赛;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地制止战争,并非主要说明《非战公约》明确放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制止战争,并非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这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D项;《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排除A项;《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后,基督教依旧是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排除B项;1648年的西欧各国依旧是封建专制制度,排除C项。7.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左骑千人官、百长往往是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可看出,汉代重视任用少数民族的首领管理地方事务,即“因俗而治”,故D项正确;A项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中的属国与封国不是同一概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左骑千人官、百长往往是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可知属国官员并非划地而设,故C项错误。8.答案:B解析:根据“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可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体现了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故选B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包容性和开放性,排除A项;实现了地区和平不符史实,排除C项;此时中国的外交仍为革命外交,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积极开展围绕联合国的外交活动,派遣维和部队,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依托联合国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而非强调联合国维和事务离不开中国的参与,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依托联合国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而非强调中国构建新型区域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故A项错误;依据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并非高度自治,故B项错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设立的第二个民族自治区,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内蒙古自治.区于1947年成立,故D项错误。11.答案:A解析:据材料“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内部……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王此举有利于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专制王权,故选A项;材料主要说明英王与罗马教皇的关系,而不是与意大利争夺殖民霸权,排除B项;英国国教依然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说明没有打击天主教会,排除C项;材料“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说明激化了与罗马教廷的关系,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唐太宗时期设置了燕然都护府,唐髙宗设置了瀚海都督府,而到了唐玄宗以后安北都护府辖境内的各羁縻府州与唐王朝的政治关系不再紧密,渐渐疏远”可知,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时期羁縻府州与唐关系紧密是唐国力强盛的体现;而玄宗之后“羁縻府州与唐王朝的政治关系不再紧密,渐渐疏远”,是唐国力衰落的体现,故选C项。840年,回纥汗国瓦解,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唐玄宗时,靺鞨族地区设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属羁縻府州制范畴,排除B项;羁縻府州与唐“不再紧密,渐渐疏远”,与安史之乱对唐政权的冲击有关,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特点。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对新兴国家的称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态度逐渐变得友善,这反映出当时中国试图改善外交环境,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当时中国并没有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排除B项;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属于外交方面,故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20世纪的国际法。1928年的《非战公约》是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强大压力下签订的,“标志着国际和平主义浪潮顶峰时期的到来”;但很快二战爆发,《非战公约》被视为“一纸空文”;《非战公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审判和惩处德日甲级战犯的主要法律根据,成为“构筑国际法的基石”,故C项正确。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周恩来在非洲十国进行的近两个月的交流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故B项正确;“求同存异”思想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形成,排除A项;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是其取得了民族独立,排除C项;这一时期周恩来的访问主要是围绕着“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交流,无法得出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排除D项。16.答案:(1)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2)评价: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解析:(1)问由材料“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得出多年战争,人民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