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某轮毂公司_第1页
沈阳某轮毂公司_第2页
沈阳某轮毂公司_第3页
沈阳某轮毂公司_第4页
沈阳某轮毂公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某轮毂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00万套汽车铝合金轮毂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大连交通大学APJ-(辽)-3062012年12月17日-2012年12月28日前言安全预评价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与分析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生产经营活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并作出安全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预评价是现代化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及安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有安全投资效益。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等相关规定,沈阳某轮毂公司对其新建年产100万套汽车铝合金轮毂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本次项目预评价,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应用了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经济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得出评价结论,编制成安全与评价报告。本预评价报告可作为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和安全运行工作中的技术性指导文件,同时也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性建设项目审批,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录第一章安全预评价概述 III1.定期检查容器设备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熔炼、热处理、涂装中毒1.气瓶、阀门等故障2.防护用品佩戴不全3.人员误操作设备损失人员伤亡Ⅱ1.定期检查气瓶等设施2.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3.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机械加工高处坠落1.防高处坠落的设备、设施缺乏、不健全2.操作人员缺乏知识3.防护用品佩戴不全设备损失人员伤亡Ⅱ1.完善高处坠落的设备、设施2.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采用LEC法对该项目进行的分析评价,其结果如表5-5所示:表5-5生产单元LEC表工艺单元L值E值C值D值评价结果熔炼36354需要注意铸造36354需要注意切冒口63118稍有危险X光检查1616稍有危险热处理663108显著危险涂装367126需要注意气密试验36354需要注意机械加工33327需要注意抛丸3319稍有危险动平衡检测1616稍有危险外观检测36118稍有危险5.4辅助生产工艺过程分析以下是按预先危险分析方法对该项目进行的分析评价,结果如下:表5-6辅助生产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单元潜在事故危险因素发生条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对策措施新变电所触电伤害人员接触带电体1.电气设施故障、老化;2.安全防护设施失效;3.防护用品佩戴不全;4.违反操作规程;5.建筑结构未做“五防一通”(即防火、防水、防漏、防雨雪、防小动物和良好通风)设备损失人员伤亡Ⅲ1.定期检修电气设施、及时更新老化部件、保证系统接地良好2.检修安全防护装置3.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5.设置漏电保护器6.变电所严格按标准设计,做好防小动物措施火灾1.电火花引然可燃物;2.电气设备存在缺陷;1.电气故障;2.接地不良雷电、静电火灾;3.电缆老化,过热;4.线路短路;5.可燃气体串入,遇电火花发生火灾爆炸;设备损失人员伤亡Ⅲ1.做好电气设备、设施的维护;2.安装防雷、防静电设施;3.严禁堆放可燃物;4.设备设施应有良好的接地接零保护系统;5.选择可靠的安全装置或保护措施,并定期检查;厂区道路车辆伤害运行中的各类车辆1.厂内未限速;2.厂办车流、人流没有分开;3.违反厂内交通规则;设备损失人员伤亡Ⅲ1.厂内应限速;2.厂内车流、人流尽量分开;3.完善交通规则、规程;循环水泵房淹溺人员行走或其他作业时不注意掉入水池1.人员失误;2.危险处未设立安全标志;3.水池周围未设置防护栏杆;设备损失人员伤亡Ⅲ1.危险处设有安全警示标志;2.对岗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3.水池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并保证其完好;污水处理站淹溺人员行走或其他作业时不注意掉入水池1.人员失误;2.危险处未设立安全标志;3.水池周围未设置防护栏杆;设备损失人员伤亡Ⅲ1.危险处设有安全警示标志;2.对岗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3.水池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并保证其完好;食堂用气火灾爆炸燃气泄漏1.气瓶、阀门等故障;2.人员误操作;设备损失人员伤亡Ⅲ1.定期检查气瓶及附属设施;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天然气调压站火灾爆炸天燃气泄漏遇到火源1.天燃气管道因腐蚀等原因泄漏;2.违章动火、人为明火;3.通风不良;4.电气设备不防爆;5.未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6.建筑设计不合理,如防爆的泄压面积不够;设备损失人员伤亡II1.定期检查燃气管道;2.严格执行动火制度;3.设置完善的通风装置;4.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5.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6.按照甲类火灾危险进行建筑设计,如泄压面积符合规范要求;5.5安全管理单元分析表5-6安全检查表(安全管理)序号检查项目分期标志分析评价1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据安全生产法要求,制订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体现全员、全方位;贯彻分级管理、分线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2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结合该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特种设备及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防护设备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3规划与年度计划√项目运行后,要与生产同步制订安全生产年度规划和长远规划。4机构与人员※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该项目员工人数已超过300人,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要通过培训并取得安全管理证书。2.企业要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完善三级管理网络。5职业安全健康教育※1.该项目新增特种设备,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要及时培训,确保持证上岗。2.对该项目的中层干部进行一次教育;对该项目的班组长进行一次教育。3.对该项目涉及职业卫生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教育。4.对新入厂的员工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方可上岗。6事故管理√项目运行后,企业应建立事故管理档案。7“三同时”管理※1.按要求开展好三同时工作,安全设施与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项目概算要有安全设施资金投入情况说明。2.安全预评价报告批复后,要着手安全验收报告资料的准备工作。8班组安全管理√1.针对该项目落实完善班组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制度。2.组织落实开展班组的安全活动。3.落实“三级安全教育”中班组教育的内容。9安全操作规程※1.尽快建立健全各工种岗位的操作规程。2.生产岗位现场要有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10特种设备及人员安全管理※1.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运行中做好维修、运行记录。2.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要经培训后,持证上岗。11相关方安全管理※1.外来施工(作业)方与企业签订安全协议,施工现场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2.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的发包必须符合安全管理的规定。3.对生产区域内的短期合同工、临时工应有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4.对厂区内临时作业人员、实习人员、参观人员及其他外来人员应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12现场监督检查√1.现场操作,检查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2.防护用品穿戴是否符合要求。3.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4.对隐患整改要做到负责人、时间、经费三落实。13应急救援预案※1.根据该项目的危险因素,依据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编制企业《应急救援预案》。2.在适当的时间开展演练,以进一步提高预案质量。14危险源管理※针对该项目内的危险物质要进行建档和登记工作。15安全健康档案√1、项目运行后,要建立完善安全管理的12种档案。2、对有职业危害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健康检查,同时建立档案。注:表中检查结果“√”为企业投产后逐步完善的项目;表中检查结果“※”为该项目投入运行前应重点完善的项目。综上所述,该项目安全管理单元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安全要求。第六章安全对策措施6.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局安全对策措施6.1.1项目选址安全对策措施选址时,除考虑建设项目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并满足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要求外,在安全方面应重点考虑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和企业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影响。1)自然条件的影响(1)依据地震、台风、洪水、雷击、地形和地质构造等自然条件资料,结合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和特点采取易地建设或采取有针对性的、可靠的对策措施。(2)对产生和使用危险危害性大的工业产品、原料、气体、烟雾、粉尘、噪声、振动和电离、非电离辐射的建设项目,还必须依据国家有关专门(专业)法规、标准的要求,提出对策措施。2)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影响除环保、消防行政部门管理的范畴外,主要考虑风向和建设项目与周边区域(特别是周边生活区、旅游风景区、文物保护区、航空港和重要通讯、输变电设施和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核电厂、剧毒化学品生产厂等)在危险、危害性方面相互影响的程度,采取位置调整、按国家规定保持安全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等对策措施。6.1.2总平面布置安全对策措施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操作要求、使用功能需要和消防、环保要求的同时,主要从风向、安全(防火)距离、交通运输安全和各类作业、物料的危险、危害性出发,在平面布置方面采取对策措施。1)功能分区将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含动力区、贮运区等)、管理区和生活区按功能相对集中分别布置。2)厂内运输和装卸厂内运输和装卸包括厂内铁路、道路、输送机通廊和码头等运输和装卸(含危险品的运输、装卸)。应根据工艺流程、货运量、货物性质和消防的需要,选用适当运输和运输衔接方式,合理组织车流、物流、人流(保持运输畅通、物流顺畅且运距最短、经济合理,避免迂回和平面交叉运输、道路与铁路平交和人车混流等),为保证运输、装卸作业安全,应从设计上对厂内的路和道路(包括人行道)的布局、宽度、坡度、转弯(曲线)半径、净空高度、安全界线及安全视线、建筑物与道路间距和装卸(特别是危险品装卸)场所、堆扬(仓库)布局等方面采取对策措施。依据行业、专业标准规定的要求,应采取其他运输、装卸对策措施。根据满足工艺流程的需要和避免危险、有害因素交叉相互影响的原则,布置厂房内的生产装置、物料存放区和必要的运输、操作、安全、检修通道。3)危险设施/处理有害物质设施的布置可能泄漏或散发易燃、易爆、腐蚀、有毒、有害介质(气体、液体、粉尘等)的生产、贮存和装卸设施(包括锅炉房、污水处理设施等)、有害废弃物堆场等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应远离管理区、生活区、仪表修理间,尽可能露天、半封闭布置。(2)有毒、有害物质的有关设施应布置在地势平坦、自然通风良好地段,不得布置在窝风低洼地段。(3)易燃易爆区应与厂内外居住区、人员集中场所、主要人流出入口、铁路、道路干线和产生明火地点保持安全距离;易燃易爆物质仓储、装卸区宜布置在厂区边缘,可能泄漏、散发液化石油气及相对密度大于0.7(空气=1)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的装置不宜毗邻生产控制室、变配电所布置;油、气贮罐宜低位布置。4)强噪声源、振动源的布置(1)主要噪声源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等的要求。(2)强振动源(包括连铸机、空压机、压缩机、重型冲压设备等生产装置、火车、重型汽车道路等)应与管理、生活区和对其敏感的作业区(超精加工)之间,按功能需要和精密仪器、设备的允许振动。6.2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防爆措施6.2.1.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防爆措施(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1.1和第3.1.3条规定,该项目的生产储存单元的的火灾危险性如下表:表6-1生产储存单元火灾危险性表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联合一厂房丁联合二厂房甲变电所丙其他建筑戊(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3条规定,该项目的涂装车间单独为一个防火分区,其他车间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该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其中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类别确定。(3)该项目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4)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4.1条规定,该项目的各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表:表6-2各厂房防火间距表名称联合一厂房(丁类)其他建筑(戊类)联合一厂房(丁类)/10.0联合二厂房(甲类)12.025.0变电所(丙类)25.015.0(5)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3.8条和第3.3.15条规定,该项目厂房内、仓库内严禁设置员工宿舍。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涂装车间厂房、仓库内内。在其他车间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6)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第2.5.7条规定,该项目变电所、配电所和控制室应布置在爆炸危险区域范围以外。对于易燃物质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环境,附近的变电所、配电所和控制室的室内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0.6m。(7)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3.9条规定,该项目厂房内设置涂装原料中间仓库时,其储量不宜超过一昼夜的需要量。涂装原料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分隔开。(8)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4.12条规定,该项目厂区围墙与厂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5.0m,且围墙两侧的建筑之间还应满足相应的防火间距要求。(9)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7.1条规定,该项目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10)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6.2条规定,该项目有爆炸危险的喷涂车间、铸造车间、热处理车间厂房应设置泄压设施。(1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6.6条规定,该项目涂漆车间和铸造车间厂房,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厂房内不宜设置地沟,且与相邻厂房连通处应采用防火材料密封。6.2.2工艺防火防爆措施1)熔化铸造车间防火防爆措施(1)根据《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JBJ18-2000)该项目铝水运输线与浇注区及其附近的地表与地下,不应设置水管、电缆管线;如管线必须从上述区域经过,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2)根据《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JBJ18-2000)该项目熔炼炉、保温炉等炉体的安装应稳固,并应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中心控制室及操作装置应安装在操作者从其正常位置既方便又安全到达的区域内。(3)根据《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JBJ18-2000)该项目熔炼炉和均热炉的水冷却设施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抗震性和严密性,保持冷却水流畅。设备的总水管处必须设进出水温度、压力、流量等监控仪表和报警设施。(4)该项目熔炼炉放铝口炉眼砖内套的设置应符合《铝及铝合金火焰熔炼保温炉》(YS/T12-1991)等规范的要求,并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保证其完整。(5)该项目金属溶液浇铸易发生泄漏的工位(场所)应设有容纳漏淌溶液的应急设施。铸造设备的冷却系统应保证冷却液不滴流到盛有金属溶液的金属型腔内。(6)根据《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第4.1.2条规定,该项目使用的液化石油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中液化石油气的体积分数应高于其爆炸上限的2倍,在工作压力下管道内混合气的露点应始终低于管道温度。(7)根据《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第4.2条规定,该项目使用的燃气应具有嗅觉正常人可感知的警示性臭味,添加臭剂的量应符合国家规定。(8)根据《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第6.2.1条规定,该项目燃气管道与建筑物及其他管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得穿越居住区,并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9)根据《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第8.3.1条规定,该项目用气设备应有熄火保护装置,大中型用气设备应有防爆装置、热工检测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10)根据《城镇燃气设计技术规范》(GB50028-2006)第6.3.4条规定,该项目地下燃气管道埋设在机动车道下时不得小于0.9m,埋设在非机动车车道含人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6m,埋设在机动车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时不得小于0.3m。(11)根据《城镇燃气设计技术规范》(GB50028-2006)第6.6.10条规定,该项目供连续生产使用的调压装置宜设置备用调压器,调压器的燃气进出口管道之间应设旁通管。调压站室外进口管道上应设置阀门。(12)根据《城镇燃气设计技术规范》(GB50028-2006)第6.6.12条规定,该项目调压室内的地面应采用撞击时不会产生火花的材料,调压室的门窗应向外开启窗应设防护栏和防护网。调压室及其他有漏气危险的房间应采取自然通风措施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小于2次。2)涂装车间防火防爆措施(1)根据《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6514-2008)第条规定,该项目涂漆应该在涂漆作业场所,或在划定的涂漆区进行.涂漆场所应符合有关规定。涂漆作业场所的厂房应采用单层建筑或独立厂房。涂漆作业场所的门应向外开,其内部的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2m。(2)根据《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6514-2008)第条规定,该项目涂漆作业场所的电气设备应安全、可靠。涂漆区内一般不设置电气设备,如必须设置时,应符合相关规定。与涂漆区相邻车间之间应为不燃烧体的实墙。隔墙上的门亦应是不燃烧体。(3)根据《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6514-2008)第.1条规定,该项目涂料及辅料入库时,应有完整、准确、清晰的产品包装志、检验合格证和说明书。涂漆作业场所允许存放一定量的涂料及辅料,但不应超过一个班的用量。存放涂料的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耐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4)根据《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6514-2008)第.1条规定,该项目输送涂料、溶剂、稀释剂的管道应保持完好,严禁滴漏。无集中供料系统时,工作结束后应将剩余的涂料及辅料送回调漆室或倒入密闭容器中。不能继续使用的涂料和辅料及其容器,应放到有明显标志的指定的废物堆放处,按当地有关固体危险废弃物处理规定集中妥善处理。废弃的液体涂料和辅料严禁倒入下水道。(5)根据《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6514-2008)第5.9.3条规定,该项目涂漆区入口处及其他严禁明火和生产火花的场所,应有严禁烟火的安全标志。(6)根据《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6514-2008)第6.6.1条规定,该项目涂漆作业场所通风系统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应设防护网,并应直接通到室外不可能有火花坠落的地方。排风管上应设有防火阀。并应设置防雨、防风措施。(7)根据《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2006)第6.1条规定,该项目喷漆区内不应设置电气设备,如特殊工艺要求时,应符合相关。喷漆区和爆炸危险区不应设置引起明火、火花的设备和外表超过涂料自燃点的设备。产生火花或炽热金属颗粒的设备应是全封闭型或防爆型的。(8)根据《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2006)第7.1条规定,该项目喷漆室的室体及与其相连的送风、排风管道应用不燃、难燃材料或组件建造。室体内表面应平滑、连续而无棱角。铝材不应用作喷漆室或喷漆房的结构支撑件、室体、排风管道。(9)根据《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2006)第13.3条规定,该项目静电喷漆时作业人员应穿导电鞋,与喷漆室配套的风机、电动机、过滤器等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应设置报警装置。(10)根据《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2006)第15.2.2条规定,该项目喷漆室交付使用前,应会同设计单位和制造单位,在各项设计性能指标检验和性能检测资料齐全后,进行竣工验收。(11)根据《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2006)第13.5条规定,该项目喷漆室内各类可燃残留物应及时清理,放入带盖的金属桶内,妥善处理。维修喷漆室需动用明火时,应彻底清除室内和排风管道内的可燃残留物,并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6.2.3其他防火防爆措施(1)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规定,该项目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宜将正常运行时发生火花的电气设备,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的环境内,在满足工艺生产及安全的前提下,应减少防爆电气设备的数量。爆炸性气体环境内设置的防爆电气设备,必须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产品。(2)根据《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第4.3条和第5.2.2条规定,根据危险和有害源特点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明确规定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和防护带。具有或能产生危险和有害因素源的车间、装置和设备设施与变配电室、仓库、办公室、休息室、试验室等公用设施的距离应符合防火、防爆等的规定。(3)该项目厂(场)内运输网应根据生产流程,结合进出厂(场)物品的特征、运输量、装卸方式合理布局,并满足防火、防爆等安全、卫生要求,保证消防车、急救车顺利通往可能出现事故的地点。(4)根据《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第5.3.1条和第5.6.4条规定,该项目对易燃、易爆的工艺、作业和施工过程,应采取防火防爆措施。用于具有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应根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使用条件,按有关规定选型、安装和维护。(5)根据《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第5.8.2.2条规定,该项目输送危险化学品时,应符合配装规定,专车专用,并有明显标志,定期对输送管线、设备和工具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6)该项目参加生产的各类人员,应掌握本专业及本岗位的生产技能,并经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作业人员应了解或掌握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和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并能根据其危害性质、途径和程度(后果)采取防范措施。(7)根据《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第6.3.2条和第6.3.3条规定,该项目有可燃性气体和粉尘的作业场所,应采取避免产生火花的措施;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通风空气不应循环使用。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处理过程,输送易燃液体,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装置,设备的停车检修处理。应根据介质特点设置惰性气体和蒸气等置换和保护设施。(8)根据《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第6.3.6条规定,该项目配电室等重要场所应备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必要时设置自动灭火系统。(9)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第2.5.3条规定,该项目涂装车间、铸造车间采用的变压器、开关和控制器,应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本质安全型和隔爆型。电缆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阻火措施。6.2.4消防措施(1)根据《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第条规定,该项目储存物品的地点、仓库、场院应严禁烟火,并配置符合规定的照明和消防器材;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应备有相应的消防器材和通讯报警装置。(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1.2条规定,该项目工厂、仓库等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必须同时设计消防给水系统,并应设室外消火栓。(3)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3.1条规定,该项目两个厂房建筑占地面积均大于300m2,应设置DN65的室内消火栓。(4)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6.0.9条规定,该项目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该项目的消防用电应按三级负荷供电;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供电回路,以保证消防用电。(5)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6.0.10条规定,该项目采用的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它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0m×12.0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0m×18.0m。(6)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该项目消防用水可由城市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利用天然水源时,其保证率不应小于97%,且应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7)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1.5条规定,该项目建筑的全部消防用水量应为其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8)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2.8条规定,该项目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室外消火栓距路边不应大于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0m;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0m。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消火栓应有防冻措施。(9)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2.9条规定,建筑的室外消火栓、阀门、消防水泵接合器等设置地点应设置相应的永久性固定标识。(10)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4.2条规定,室内消火栓消防给水管道应连成环状,且至少应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管网或消防水泵连接,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部位。栓口离地面或操作基面高度宜为1.1m,间距不应大于50m,并应保证每一个防火分区同层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任何部位。(11)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第3.2.1条规定,该项目灭火器配置场所危险等级如下表:表6-3灭火器配置场所危险等级表配置场所第一车间(熔化铸造)第二车间(热处理)第三车间(机加工)第四车间(涂装)变电所其他建筑危险等级中危险级中危险级轻危险级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轻危险级(12)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第5.1.3条规定,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距离地面应小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灭火箱不得上锁。(13)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第6.1.1条规定,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6.3电气安全对策措施6.3.1变配电所安全对策措施6.3.2防触电安全对策措(1)根据(2)根据(3)根据(4)根据根据根据(7)根据6.3.3电气防火防爆对策措施(1)根据根据(3)根据根据6.3.4防雷电安全对策措施6.3.5其他电气安全措施(1)根据从事电气作业中的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在取得相应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6.4起重作业安全对策(1)该项目选择的起重机应具有本质安全,起重机生产厂家应具有国家有关部门发放的安全许可证;还应具有有效的型式试验合格证书,满足有关行业标准的要求。(2)根据《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TSGQ0002-2008)第12条规定,该项目起重机的安装、改造、维修(以下简称施工)单位必须取得相应的起重机安装改造维修许可,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施工。(3)根据《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6067.1-2010)第16.1条规定,该项目起重机械的安装与拆卸应作出施工计划并应严格监督管理。(4)根据《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6067.1-2010)第4.1.1条和第6.2.4条规定,a.该项目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的起升机构,每套独立驱动装置应装有两个支持制动器;在安全性要求特别高的起升机构中,应另外装设安全制动器。起升机构均应装设起升高度限位器还应该有防超载的安全装置,如: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等。b.该项目每台起重机械应备有一个或多个可从操作控制站操作的紧急停止开关,当有紧急情况时,应能够停止所有运动的驱动机构。紧急停止开关动作时不应切断可能造成物品坠落的动力回路。紧急停止开关应为红色,并且不能自动复位。需要时,紧急停止开关还可另外设置在其它部位。(5)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20条和第39条规定,该项目起重机的安全管理人员及其操作人员(司机、司索、指挥),应当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项目的该项目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安全管理或者操作工作。(6)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条规定,该项目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该项目的安全全面负责。该项目应当接受起重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安全监察。(7)根据《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第一部分:通用要求》(JB/T7688.1-2008)第3.1.1条规定,该项目正常条件下在起重机馈电线接入处的电压波动不应超出额定值的±10%。(8)根据《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第一部分:通用要求》(JB/T7688.1-2008)第3.1.4条规定,该项目铸造和熔化车间起重机的场地不得有易燃易腐蚀的气体。(9)根据《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第一部分:通用要求》(JB/T7688.1-2008)第3.2.3条规定,对取物装置为吊钩的起重机,起吊物在下限制动时的制动距离不应大于起升速度值的1/65。(10)根据《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第一部分:通用要求》(JB/T7688.1-2008)第3.8.1条规定,该项目铸造和熔化车间起重机配备的电气设备应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并能承受各种过载和频繁的起、制动工作。且维修简便。电气设备和电线电缆应根据安装位置实际情况来选择。(11)根据《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6067.1-2010)第3.5.4条规定,该项目在没有暖气的室内操作的起重机,宜采用封闭式司机室。在高温、蒸气、有尘、有毒或有害气体等环境下工作的起重机,应采用能提供清洁空气的密封性能良好的封闭司机室。(12)根据《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TSGQ0002-2008)第61条和《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6067.1-2010)第8.8.3条规定,该项目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以及所有电器设备的外壳、管槽、电缆金属外皮和变压器低压侧均应当具有可靠的接地。检修时也应当保持接地良好。6.5机械伤害安全对策措施6.6物体打击安全对策措施(1)设计带有机械传动装置的非标准设备及联动生产线时,其传动带(链)、名齿轮、联轴器、带轮、飞轮和转轴等转动部分的突出部位必须同时设计防护罩、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的规定。(2)根据《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的规定,依据作业类别可以或建议佩戴的个体防护装备结果如下:表6-5作业防护装备表作业类别可以使用的防护用品建议使用的防护用品编号类别名称A01存在坠落,物体撞击的作业B02安全帽B39防砸鞋(靴)B41防刺穿鞋B69安全网B40防滑鞋A02有碎屑飞溅的作业B02安全帽B10防冲击护目镜B46一般防护服B30防机械伤害手套(3)根据《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教育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应该在规定的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规定位置行走。(4)根据《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加强现场监督,安全只能部门定期检查,现场专职安全员应日常巡查,严禁作业人员从高处向下抛掷物体。(5)根据《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塑料堆放控制高度,特别是邻边作业。6.7高处坠落安全对策措施(1)根据《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的规定,凡是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呃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应根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使用条件,按有关规定选型、安装设置防护栏杆。4.1.2在平台,通道或工作面上使用工具,机械部件或物品场合,应在所有敞开边缘设置带踢脚板的防护栏杆.该项目的需求应设置此类栏杆。5.1.2防护栏杆各构件的布置应确保中间栏杆与上下构建间形成的空隙距离不大于500mm。根据该项目具体情况设置中间栏杆。5.2.2在距基准面大于等于2米且小于20米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高度应低于1050mm.该项目设置高度在1050mm以下。5.4.1在扶手和踢脚板之间,应至少设置一道中间栏杆。该项目需要设置中间栏杆。6.8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由于该项目是新建项目,建成后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要求,在安全管理方面应完善如下的对策措施: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符合《安全生产法》等法规规定,根据该项目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应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法规要求,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力求覆盖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2)对新增加的设备和工艺,应适时制定有关的工艺,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指导作业人员安全操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应考虑地面和空间的立体交叉作业的指导,协调和控制。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应按照《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2)企业编制的事故应急预案,应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实地演练,使这些员工掌握事故应急性处理措施和避险方法,具备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3)企业应组建训练有素的应急救险队伍,配齐必要的抢救器材和防护用品。4)安全教育(1)应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有关安全生产教育的规定,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任职。(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精心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的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如电工,起重作业等)。(3)定对所有从业人员(包括外来民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5)特种设备及配套工具管理(1)特种设备管理(如起重机械,压力容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