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临西一中学普通班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一中学普通班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一中学普通班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一中学普通班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一中学普通班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2.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C.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3.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多年以后太阳急速衰老膨胀,无法再给地球提供能量,人类为了拯救地球而点燃木星周围的可燃气体,逃离太阳系的故事。其中点燃木星将地球推开相当于内燃机的()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4.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前半程以3m/s的速度前进,后半程以5m/s的速度前进,则小明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3m/s B.8m/s C.4m/s D.3.75m/s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放大镜 B.近视镜 C.投影仪 D.照相机6.如图所示,不透光的纸上有一个足够小的倒立三角形小孔,蜡烛点燃后通过小孔在后面的光屏上出现一个像。则像的形状是方框内的()A. B. C. D.7.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B.人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30℃C.物理课本的长度约40cm D.一只普通的2B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8.如图所示,雨后的莲叶上,“露珠”颗颗。尚老师竟然在一颗硕大圆圆的“露珠”中,看到了周围景物清晰明亮、微小绝伦的“倒景”!图中与其光学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 B.C. D.9.“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下列对古诗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白云千载空悠悠”,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B.“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C.“日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10.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A.0.02千克 B.0.2千克 C.2千克 D.5千克1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只有超声波才能传递能量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12.如图是一些常用的测量仪器,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刻度尺B.量筒C.温度计D.天平二、填空题13.某品牌盒装牛奶,盒上标有“净含量250mL”,用天平测得牛奶的质量是260g,则这种牛奶的密度是_____g/cm1;小明喝了半盒牛奶,剩下半盒牛奶的密度是_____kg/m1.14.如图甲所示是透过镜片看粗细均匀的木棒所呈现的情景,则该眼镜属于_____(填“凸”或“凹”)透镜,可以用于矫正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如图乙所示,在注有清水的密封试管内留有一个稍大的空气泡,若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看到在白纸上空气泡正下方所对的位置跟白纸的其他地方相比较,会_____(填“亮”或“暗”)一些。15.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_____,甲尺的分度值是_____;乙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_尺测量较准确.16.王兵在“测量石块的密度”时,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四幅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石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图象是______,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是______三、实验题17.(8分)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将试管放入烧杯的水中加热的好处是_____。(2)由图乙可知,当加热至第8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3)由实验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_____。18.(8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同学们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小红将正在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种现象说明_____。为了验证小红的探究结论,小华用手使劲敲桌面,桌面发出了很大的声音,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面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闹铃声逐渐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此基础上推理: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_____(填“能”或“不能”)听见声音,由此说明:_____。19.(8分)如图所示,奋强同学在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情况,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______。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______移动透镜(选填“左”或“右”)。若测得图中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是12cm,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是18cm,则这个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__________。四、作图题20.(8分)如图所示,楼梯拐角处装了一块平面镜,能让上楼、下楼的同学看清楼道的情况。请画出A点处的同学通过镜子看见B点的光路图。21.(8分)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经墙上的平面镜反射后射入游泳池水中。请画出光线经平面镜发生反射及进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光路。(______)五、计算题22.(10分)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想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家中一祖传金属块的密度。但苦于家中没有天平和量筒,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先用电子称测出一个空玻璃瓶的质量为205g;再装满水,测得总质量为695g。将水倒出,烘干玻璃瓶,将金属块缓慢放入玻璃瓶中,测得玻璃瓶和金属块总质量为2305g,然后再向玻璃瓶中加水至满(金属块已完全浸没),测出三者总质量为2595g。(1)玻璃瓶的容积?(2)金属块的质量?(3)查表,金属块最有可能是何种材质?金属铜钢铝铅银密度ρ(kg/m3)8.9×1037.9×1032.7×10311.3×10310.5×10323.(12分)如图所示,小明想横穿一条18m宽的人行道,他的步行速度为1.5m/s。求:(1)小明横穿人行道需多长时间?(2)若一辆汽车从道路右边行驶过来,速度为36km/h,为了安全横穿马路,并且要求预留10s的安全时间,横穿前小明至少要离行驶过来的汽车多远,才能保证安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逐项判断。【详解】摄像头为凸透镜,其原理为光的折射,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特点相同,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则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2、C【详解】A.光的直线传播也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A错误;B.不管看到实像还是虚像都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故B错误;C.实像能被光屏承接,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故C正确;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所以虚像比一定就是放大的,故D错误。故选C。3、C【详解】影片“流浪地球”中“点燃木星”将地球推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选C。4、D【详解】设全程的距离为2s,则前半程所用时间为:;后半程所用时间为:;则小明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故D正确.5、D【解析】由图知道,物体经凸透镜后成的是实像,物距为24cm,像距为16cm,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近视镜是凹透镜,故B不符合题意;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故选D.6、D【详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选D。7、A【详解】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故符合题意;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大于20cm,在26cm左右,故不符合题意;D.一块橡皮的质量在8g左右,普通2B铅笔的质量与橡皮差不多,在8g左右,故不符合题意。8、C【详解】尚老师在一颗硕大圆圆的“露珠”中,看到了周围景物清晰明亮、微小绝伦的“倒景”!实际上,水珠相当于凸透镜,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A.演示的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图,不符合题意;B.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C.物体位于两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符合题意;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图错误,不符合题意。9、B【详解】A.云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B.雪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需要放热,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故选B。10、B【详解】5本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质量约为一千克,1本课本的质量约为0.2kg,B符合题意。故选B。11、A【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选项A正确;B.人听到声音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振动引起听觉,所以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选项B不正确;C.可闻声、次声波、超声波都可以引起别的物体振动可以传递能量,故选项C不正确;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选项D不正确。12、B【分析】此题中考察了刻度尺、量筒、温度计和天平的使用,要根据每个测量工具或仪器仪表的使用规则分别分析.【详解】A.在测长度时,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放正,不能歪斜,故A错误;B.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故B正确;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C错误;D.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应把物体放在左盘中,砝码放在右盘中.故D错误.二、填空题13、1.041.04×101【解析】(1)已知牛奶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得到密度;(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详解】根据得这种牛奶的密度是:;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质量或体积是无关的,所以喝了半盒牛奶,剩下半盒牛奶的密度不变,仍为:.【点睛】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表示单位体积内物体的质量,密度通常是不变的,与质量、体积无关.14、凸远视暗【分析】凹透镜成的像始终是正立、缩小的虚像,而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还可以成等大的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对光线聚有发散作用。【详解】[1][2]如图甲所示是透过镜片看粗细均匀的木棒,成正立放大的像,所以该眼镜属于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远视眼。[3]乙图中,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将该试管平放在报纸上,由于光线发散,则白纸上空气泡正下方所对的位置跟白纸的其他地方相比要暗一些。【点睛】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属于基础题。15、2.8cm1cm2.80cm乙【分析】(1)刻度尺读数时注意分度值和物体两端与刻度尺刻线对齐的位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最近刻线间的长度;(3)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详解】(1)图中甲刻度尺最小刻度值为1cm,甲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5.0cm﹣2.2cm=2.8cm;(2)图中乙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5.80cm,物体长度为5.80cm﹣3.00cm=2.80cm;(3)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乙刻度尺更准确一些.16、DB【解析】质量是物质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因此图象D正确;由ρ=m/V知道,密度不随质量和体积而改变,是一个恒量,因此图象B正确.三、实验题17、使固体受热均匀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详解】(1)[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1)[2]分析图象发现物质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结束,熔化之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熔化结束后变成液态;加热至第8min时,冰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3)[3]由图可知,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变小不能真空不能传声【详解】(1)[1][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2)[3][4][5]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就不能听到声音了,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这里使用了理想推理法。19、凸透镜投影仪右6cm<f<9cm【详解】[1]由图可知,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透镜成像时,物像在透镜的两侧,说明该透镜是凸透镜。[2]如图,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3]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根据光路可逆原则,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可以向右移动凸透镜,使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凸透镜成像时,光屏上能呈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