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介绍课件_第1页
民间信仰介绍课件_第2页
民间信仰介绍课件_第3页
民间信仰介绍课件_第4页
民间信仰介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间信仰介绍民间信仰介绍1何谓民间信仰民间信仰的分类神灵举隅精英与民间的互动何谓民间信仰2一、何谓民间信仰胡适:中国是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个不迷信宗教的民族。梁漱溟:世界上宗教最微弱的地方就是中国,最淡于宗教的是中国人,……中国偶有宗教多出于低等动机。一、何谓民间信仰胡适:中国是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个不3杨庆堃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一书中,将中国的宗教分为两种类型:制度性宗教和分散性宗教。欧大年:中国宗教研究的圣经制度性宗教具有独立的神学体系、崇拜仪式和组织结构,独立于其他世俗社会组织之外;而分散性宗教则拥有神学理论、崇拜对象及信仰者,能十分紧密地渗透进一种或多种的世俗制度中,从而成为世俗制度的观念、仪式和结构的一部分。杨庆堃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一书中,将中国的宗教分为两种类型4“民间信仰”这个概念并不产于中国,而是始于日本。据考证,这个词语是在1897年由日本学者最早使用。1985年,日本平凡社出版的《大百科事典》,对民间信仰作了如下定义:“民间信仰是指没有教义、教团组织的,属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庶民信仰;它也被称为民俗宗教、民间宗教、民众宗教或传承信仰(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信仰)。”“民间信仰”这个概念并不产于中国,而是始于日本。据考证,这个5民间宗教在民间秘密流行,而被政府禁止和镇压的宗教。影响较大的有白莲教、摩尼教、罗教、黄天教、红阳教、八卦教等。白莲教原是佛教的净土宗的一支,称白莲宗,南宋初创立,元代以后,此宗吸收弥勒信仰,认为弥勒将降世成佛,信徒到处成立白莲社。元代反复遭禁。流传中有吸收摩尼教明王信仰。民间宗教6元末韩山童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曾利用白莲教,宣称“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明代正德以后受罗教影响,吸取“真空家乡、无生老母”观念,宣扬无生老母派弥勒佛等神佛下凡,拯救众生回“真空家乡”,清代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就宣扬这种思想。元末韩山童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曾利用白莲教,宣称“弥勒佛下生,明7摩尼教源于波斯,先知摩尼为明王的使者。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已发布诏书认定“末尼是邪见”。唐武宗灭佛也涉及摩尼教,此后便是以秘密宗教的形式流传。北宋方腊起义曾利用摩尼教,当时别描述为“食菜事魔”。摩尼教8红巾军领袖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又称“小明王”,摩尼教经典《大小明王出世经》。吴晗《明教与大明帝国》虎贲三千,直捣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红巾军领袖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又称“小明王”,摩尼教经典《大小明9《佛祖统纪》载:其徒不茹荤饮酒,……画魔王踞坐,佛为洗足,云佛大乘,我乃上上乘。《佛祖统纪》载:其徒不茹荤饮酒,……画魔王踞坐,佛为洗足,云10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1民间信仰缺乏统一的神系、固定的组织以及统一的教义,具有混融性、功能性、大众性、神异性等特点。有的还掺杂巫咒、卜卦、测字、面相、跳神之类的迷信活动,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因此长期被人们普遍以“迷信”相称,来强调它与科学的对立。“民间信仰”是一种学术术语,是学术研究所建构的产物,基本上基于“价值中立”立场之上;而“封建迷信”是一种官方话语,是国家政权建设中所发明的“标签”,带有浓厚的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民间信仰缺乏统一的神系、固定的组织以及统一的教义,具有混融性12不分儒释道的混融信仰如何统计宗教信仰?唐玄宗注《孝经》、《金刚经》、《道德经》宋孝宗《三教论》:佛修心、道养生、儒治世不分儒释道的混融信仰13信仰的目的构成信仰的目的构成14民间信仰的基本观念诸善奉行、诸恶莫作因果报应有求必应功能性神灵的大杂烩民间信仰的基本观念诸善奉行、诸恶莫作15大众性官员迷信五花八门求神拜佛欲掩贪腐罪行

2009年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内蒙古赤峰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国元家里供奉求神拜佛的神龛、金佛、法器。追随“大师”弥补信仰空虚迷恋风水只求快速升迁大众性16河南宜阳国土局大楼门口八卦图曝光后拆除河南宜阳国土局大楼门口八卦图曝光后拆除17

长春一法院的"辟邪剑"高层领导接连“出事”法院高挂“辟邪剑”长春一法院的"辟邪剑"高层领导接连“出事”法院高挂“辟邪18重庆市烟草公司原副总经理(副厅级)冯文超斥巨资修建“活人墓”重庆市烟草公司原副总经理(副厅级)冯文超斥巨资修建“活人墓”19民众2008年重庆万州区五桥百安坝一块岩石上呈现人的模样,当地有人认为是鬼神显灵。4天来,这块石头引来近万人烧香叩拜,夜间“人像”发光,前来围观者更多。13日,万州区政府委托地质专家查勘,确认系雨水冲刷后砂岩风化所致,最后爆破清除该岩石。

民众20民间信仰介绍课件21二、民间信仰的分类第一种类型是源于自然崇拜的民间信仰一是对气象的信仰,如崇拜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二、民间信仰的分类第一种类型是源于自然崇拜的民间信仰22其二是对土地、山川、河流和火等自然物的信仰,如崇拜土地神、五岳四渎神和火神等。其二是对土地、山川、河流和火等自然物的信仰,如崇拜土地神、五23民间信仰介绍课件24民间信仰介绍课件25《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26第二种类型是源于动植物崇拜的民间信仰。一是动物神灵崇拜的民间信仰,对龙王、牛神、马神、羊神、蛇神的祭祀活动;二是对植物神灵崇拜的民间信仰,如大树崇拜、桃木崇拜(因其被认为有驱邪避鬼之功)等。第二种类型是源于动植物崇拜的民间信仰。一是动物神灵崇拜的民间27民间信仰介绍课件28民间信仰介绍课件29第三种类型是对祖先和名贤的崇拜与信仰。其一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这是儒学的产物,在中国古代很流行,目前还有残存;其二是圣人、英雄因具有超人道德、能力而受崇拜,比如关羽、岳飞。第三种类型是对祖先和名贤的崇拜与信仰。其一供奉“天地君亲师”30先贤的鬼神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

秦裕伯生不为我臣,死当卫我土先贤的鬼神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秦裕伯31第四种类型是崇拜行业神的信仰。比如说:泥、画、木等建筑业供奉鲁班;医药业祭祀扁鹊和孙思邈;造纸业祭祀蔡伦等。第四种类型是崇拜行业神的信仰。比如说:泥、画、木等建筑业供奉32白眉神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近来狭邪家,多供关壮缪像,余窃以为亵渎正神,后乃知其不然。是名白眉神,长髯美貌,骑马持刀,与关像略肖,但眉白而眼赤。洪涯、盗跖

白眉神33神人同格论神人同形神有诞生日(保生大帝三月十五日,妈祖三月廿三)神有代理者神有配偶(城隍夫人、土地婆婆)神有挟侍(妈祖像旁的左右宫娥)神有配祀(关平、周昌)神统帅无数之神兵神将神人同格论神人同形34神亦有情义生活、亦具缺点(保生大帝与妈祖“情变”)神亦有经济生活而用金银纸神亦是法律生活、权利义务之主体,与人有交易行为神是灵验的结晶、神格的特异性遭到忽视神亦有情义生活、亦具缺点(保生大帝与妈祖“情变”)35三、神灵举隅

观音菩萨观音的来历莲花生两童子:宝意、宝上照梵文原义,最初被翻译成“窥音”,也被译作“观世自在”、“观自在”、“现音声”、“圣观音”等。鸠摩罗什翻译《妙法莲华经》时译成“观世音菩萨”,此为最流行称呼。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三、神灵举隅

观音菩萨观音的来历36民间信仰介绍课件37根据佛经说法,观音拯救信仰者很灵验。《法华经·普门品》: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观音的形象,有三十三身根据佛经说法,观音拯救信仰者很灵验。38从造像上看,观音菩萨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为男,二类为女。在印度佛经里,他被称为“善男子”,印度和中国的早期造像艺术中,观音菩萨多现王子相,站,坐之像皆有,是身披王者衣冠,长有胡须的男子像。《华严经》:“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民间信仰介绍课件39民间信仰介绍课件40民间信仰介绍课件41唐以后出现了女相观音,为大慈大悲的象征。宋代以后按中国古代仕女形象创作出来了脸形更显俏丽,双眉细长,黑发披拂的观音菩萨像,以至观音菩萨像有“东方维纳斯”的美誉。唐以后出现了女相观音,为大慈大悲的象征。宋代以后按中国古代仕42杨枝观音是民间供奉较多的观音,其画像与塑像随处可见。民间流行的杨枝观音像,通常的一手托净瓶,一手持杨枝的仕女形象。古人认为杨枝可以消灾除病,观音以杨枝沾取瓶中甘露水,拂洒人间,消除众生的烦恼污浊。杨枝观音是民间供奉较多的观音,其画像与塑像随处可见。民间流行43民间信仰介绍课件44观音与圣母宫崎市定《东方的文艺复兴与西方的文艺复兴》认为:16世纪西方圣母像的制作,受到东方观音形象的影响。中国观音信仰帮助早期基督教徒,观音比附圣母。禁教期间,把观音像当作圣母玛利亚来祈祷。观音与圣母45民间信仰介绍课件46民间信仰的随意性、松散性、通俗性、功利性、实用性塑造出不同于佛教神灵信仰的民间信仰形式。拜观音不等于信佛教,不会区分送子观音与送子娘娘。妙庄王三女妙善——三皇姑。民间信仰的随意性、松散性、通俗性、功利性、实用性塑造出不同于47土地神民间俗称土地公、土地爷,其配偶则称土地婆、土地奶奶。其级别较低,只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也作为村社的守护神,故与人们最亲近。是我国民间最普遍供奉的神邸之一,村村可见土地庙,一般的土地庙都很小,庙中土地为泥塑或用石凿成为一穿袍带鸟帽之白发老翁。土地神民间俗称土地公、土地爷,其配偶则称土地婆、土地奶奶。48民间信仰介绍课件49民间信仰介绍课件50土地之神源于远古人民对土地的崇拜,最初取名为“社神”。“社”的本意为“禾土”——祭祀土地。古人曰:社者,土地之神,能生五谷。古人“神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看到土地广大无边,地力无穷,负载着万物,有了土地就有了农业,有了农业就有了衣食,所以人们要感谢它;二是有时大地又象在发怒,地震发生,房毁人亡,使人畏惧。土地之神源于远古人民对土地的崇拜,最初取名为“社神”。“社”51民间信仰介绍课件52关公传统汉人信仰中,“横死”之人容易变成“厉鬼”,进而得到祭祀或立庙。关羽作为败军死将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关公传统汉人信仰中,“横死”之人容易变成“厉鬼”,进而得到祭53民间信仰介绍课件54民间信仰介绍课件55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佛、道、儒三门崇信。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圣人”之尊,由此关羽被世人附会成具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等全能法力,民间各行各业对“万能之神”关帝顶礼膜拜。人们之所以奉关公为财神,是大概是因为关羽不为金银财宝所动,他身陷曹营,不为金银、美女、利禄所动,最后“挂印封金”而去,与一些世间贪利妄义之徒

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另外,人们希望商贾坚守诚信进行交易,把关公奉为公正人,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佛、道、儒三门崇信。明清时代,56关羽夜读春秋《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关羽夜读春秋57民间信仰介绍课件58四、精英与民间的互动:罗愿之死《宋史·罗愿传》愿字端良,博学好古。法秦、汉为词章,高雅精炼,朱熹特称重之。有《小集》七卷,《尔雅翼》二十卷。知鄂州,有治绩,以父故不敢入岳飞庙。一日,自念吾政善,姑往祠之,甫拜,遽卒于像前。人疑飞之憾不释云。四、精英与民间的互动:罗愿之死《宋史·罗愿传》59罗愿的死是依据什么理由被描述成这种状况?出现在正史中的“小说家言”将怎样被阅读、理解?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群将对此从哪种角度投以关注目光?人们对此认识中的冲突与矛盾又反映了什么问题?罗愿的死是依据什么理由被描述成这种状况?60两幅截然相异罗愿形象鸿儒循吏《新安志》、《尔雅翼》、《鄂州小集》,南渡后文章有先秦、西汉风,惟罗鄂州一人。治理地方“以政清讼简,化美风俗为务”,政声颇佳,死后鄂人怀其德,绘其像于佛寺祭祀;议论朝政“一本儒术,如古循良”。值旱,立日中精祷致疾两幅截然相异罗愿形象61“奸臣”之子父债子偿,君子不得善终“奸臣”之子身份的原生性。由于其父罗汝楫,罗愿似乎先天便与岳飞身处对立之中,以传统复仇观逻辑来理解,岳杀罗合情合理。强调罗愿的出身,其命运为前定的,无可避免地成为“岳飞”的复仇对象;而强调罗愿本人学问品行,一位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有责任心的官员,应该是鞠躬尽瘁为民祈雨致疾而卒才合乎情理。

“奸臣”之子62第一个问题的回答:鬼神灵异的承认提示了杀罗的可能性,而报应论与复仇观则赋予了杀罗的合理性。民间信仰介绍课件63问题的复杂性在岳飞复仇的叙述中,“承负报应律”生效,使人们善恶报应愿望得到满足;蒙冤者成功复仇,让人们同情心也获得安慰。然而君子不得善终仍是憾事,罗愿“卓然有以自立,不为父恶之所掩”犹有如此遭际,则何以开劝善改过之路?中暑而亡的叙述本来合情合理,可官修《宋史·罗愿传》创造了岳飞介入此事的话题,这使得中暑说也难以成立。如果承认罗愿死亡仅仅是因为中暑,岂不是宣布报应论的失效,否认因果报应的确定性,如此则“乱臣贼子”何以知戒?问题的复杂性64“罗愿之死”这一话题在两条不同理路下被人反复提及。一种情况是,罗愿的死被当成足资训诫的事实,作为“故事”被反复讲述。母题是“复仇—报应律”生效,支流是岳飞灵应的证明。它主要关注“罗愿之死”这个事例的意义,目的是要传播特定价值理念,其“听众”在于大众,也事实上构成塑造了大众对罗愿之死的理解。论说者要传达的中心意思是,个人不当行为对己、对子孙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罗愿之死”这一话题在两条不同理路下被人反复提及。一种情况是65同于吕蒙害关羽而暴亡,认为都是小人害君子的报应。陈绛:《金罍子·上篇》:世之君子盍亦强于自立,庶几贻子孙以积善之庆,而党恶害正若汝楫者,既身载恶名,而复贻子孙以不可活之祸,亦可怵矣。同于吕蒙害关羽而暴亡,认为都是小人害君子的报应。66来集之:《倘湖樵书》:崇祯年间,新安呈坎罗氏族中,往往有文学高才而未得科第,延道术清高者设醮告于上帝,而道士伏章后宣上帝之言曰:尔罗氏之先,附杀岳武穆,安望其子孙之科第耶?来集之:《倘湖樵书》:崇祯年间,新安呈坎罗氏族中,往往有文学67民间信仰介绍课件68民间信仰介绍课件69褚人获《坚瓠集》:崇祯中,金陵秦某,桧之后,偶入岳庙,双睛堕出,遂以瞽废。与“东窗事发”的区别,后者是纯粹意义上的小说,而“罗愿之死”则被普遍当成事实,在很长时间内其真实性很少受到挑战。民间信仰介绍课件70另一种思路岳飞作为一位正直公忠的神灵是否会因复私仇而杀同样正直公忠的罗愿?这涉及到岳飞作为一个道德偶像能否成立。宋代开始,政府广泛利用“祭祀—封赐”政策干预民间神祠。随着理学正统地位确立,朝廷祭祀政策里儒教原理主义色彩浓重,在灵验之外,神灵神格受到重视。(正祀与淫祀)要求神灵在道德上超离野蛮状态,强调控制情感,保持仪节风度,注重举止合宜。在这种思维背景下,士大夫普遍不满于将此事看成“复仇观”、“报应论”支配下的岳飞神迹,他们对罗愿之死与岳飞关系展开了各种道德化“想象”。另一种思路71欧阳宜诸:(罗)愿素行无愧于侯,其卒也,未必侯所为。意者,善恶之报不于其身,则于其子孙,栾盈非为汰,而受栾黡之恶以杀其身,亦理之或然者。赵南星:罗公贤者,以其父之构陷武穆而又近于其庙,愧恨不敢入,五内切剥久矣,一旦瞻其遗像,大命遂倾,惜哉!小人之子孙,惟宜愚不肖耳,稍贤智,则其苦皆若鄂州,求死不得也。欧阳宜诸:(罗)愿素行无愧于侯,其卒也,未必侯所为。意者,善72清代岳飞抗金英雄形象不再重要,精忠形象在更大程度上被提倡、接受,复仇似乎成了岳飞行为的污点,需要人们为其“正名”。陆以湉:是欲假以神忠武而适见其妄也,聪明正直如忠武,岂因其父之恶而谴及其子哉。清人讨论此事往往两存其说,在力辩《宋史》记录荒诞后,又大谈“存其说”的价值。所以,当时虽有“理性”的认识,此“故事”的训诫功能还是让士大夫难以割舍,他们显然希望利用这个自己并不愿承认的报应故事,来说服大众遵循正确价值取向。清代岳飞抗金英雄形象不再重要,精忠形象在更大程度上被提倡、接73明清笔记小说中充斥着太多论证鬼神真实存在的故事,不语“怪力乱神”的道学先生往往成为鬼怪作弄对象。罗愿故事的可能性并无疑问,问题主要在道德合理性。行道与教化责任感让士大夫们必须考虑某种认识的功能、后果,所以,对于许多问题他们实难作出纯知识性解答。在一点上,无论士大夫怀疑事情的可能性还是合理性,认识的功能困境都广泛存在。明清笔记小说中充斥着太多论证鬼神真实存在的故事,不语“怪力乱74民间信仰介绍民间信仰介绍75何谓民间信仰民间信仰的分类神灵举隅精英与民间的互动何谓民间信仰76一、何谓民间信仰胡适:中国是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个不迷信宗教的民族。梁漱溟:世界上宗教最微弱的地方就是中国,最淡于宗教的是中国人,……中国偶有宗教多出于低等动机。一、何谓民间信仰胡适:中国是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个不77杨庆堃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一书中,将中国的宗教分为两种类型:制度性宗教和分散性宗教。欧大年:中国宗教研究的圣经制度性宗教具有独立的神学体系、崇拜仪式和组织结构,独立于其他世俗社会组织之外;而分散性宗教则拥有神学理论、崇拜对象及信仰者,能十分紧密地渗透进一种或多种的世俗制度中,从而成为世俗制度的观念、仪式和结构的一部分。杨庆堃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一书中,将中国的宗教分为两种类型78“民间信仰”这个概念并不产于中国,而是始于日本。据考证,这个词语是在1897年由日本学者最早使用。1985年,日本平凡社出版的《大百科事典》,对民间信仰作了如下定义:“民间信仰是指没有教义、教团组织的,属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庶民信仰;它也被称为民俗宗教、民间宗教、民众宗教或传承信仰(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信仰)。”“民间信仰”这个概念并不产于中国,而是始于日本。据考证,这个79民间宗教在民间秘密流行,而被政府禁止和镇压的宗教。影响较大的有白莲教、摩尼教、罗教、黄天教、红阳教、八卦教等。白莲教原是佛教的净土宗的一支,称白莲宗,南宋初创立,元代以后,此宗吸收弥勒信仰,认为弥勒将降世成佛,信徒到处成立白莲社。元代反复遭禁。流传中有吸收摩尼教明王信仰。民间宗教80元末韩山童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曾利用白莲教,宣称“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明代正德以后受罗教影响,吸取“真空家乡、无生老母”观念,宣扬无生老母派弥勒佛等神佛下凡,拯救众生回“真空家乡”,清代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就宣扬这种思想。元末韩山童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曾利用白莲教,宣称“弥勒佛下生,明81摩尼教源于波斯,先知摩尼为明王的使者。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已发布诏书认定“末尼是邪见”。唐武宗灭佛也涉及摩尼教,此后便是以秘密宗教的形式流传。北宋方腊起义曾利用摩尼教,当时别描述为“食菜事魔”。摩尼教82红巾军领袖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又称“小明王”,摩尼教经典《大小明王出世经》。吴晗《明教与大明帝国》虎贲三千,直捣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红巾军领袖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又称“小明王”,摩尼教经典《大小明83《佛祖统纪》载:其徒不茹荤饮酒,……画魔王踞坐,佛为洗足,云佛大乘,我乃上上乘。《佛祖统纪》载:其徒不茹荤饮酒,……画魔王踞坐,佛为洗足,云84民间信仰介绍课件85民间信仰缺乏统一的神系、固定的组织以及统一的教义,具有混融性、功能性、大众性、神异性等特点。有的还掺杂巫咒、卜卦、测字、面相、跳神之类的迷信活动,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因此长期被人们普遍以“迷信”相称,来强调它与科学的对立。“民间信仰”是一种学术术语,是学术研究所建构的产物,基本上基于“价值中立”立场之上;而“封建迷信”是一种官方话语,是国家政权建设中所发明的“标签”,带有浓厚的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民间信仰缺乏统一的神系、固定的组织以及统一的教义,具有混融性86不分儒释道的混融信仰如何统计宗教信仰?唐玄宗注《孝经》、《金刚经》、《道德经》宋孝宗《三教论》:佛修心、道养生、儒治世不分儒释道的混融信仰87信仰的目的构成信仰的目的构成88民间信仰的基本观念诸善奉行、诸恶莫作因果报应有求必应功能性神灵的大杂烩民间信仰的基本观念诸善奉行、诸恶莫作89大众性官员迷信五花八门求神拜佛欲掩贪腐罪行

2009年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内蒙古赤峰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国元家里供奉求神拜佛的神龛、金佛、法器。追随“大师”弥补信仰空虚迷恋风水只求快速升迁大众性90河南宜阳国土局大楼门口八卦图曝光后拆除河南宜阳国土局大楼门口八卦图曝光后拆除91

长春一法院的"辟邪剑"高层领导接连“出事”法院高挂“辟邪剑”长春一法院的"辟邪剑"高层领导接连“出事”法院高挂“辟邪92重庆市烟草公司原副总经理(副厅级)冯文超斥巨资修建“活人墓”重庆市烟草公司原副总经理(副厅级)冯文超斥巨资修建“活人墓”93民众2008年重庆万州区五桥百安坝一块岩石上呈现人的模样,当地有人认为是鬼神显灵。4天来,这块石头引来近万人烧香叩拜,夜间“人像”发光,前来围观者更多。13日,万州区政府委托地质专家查勘,确认系雨水冲刷后砂岩风化所致,最后爆破清除该岩石。

民众94民间信仰介绍课件95二、民间信仰的分类第一种类型是源于自然崇拜的民间信仰一是对气象的信仰,如崇拜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二、民间信仰的分类第一种类型是源于自然崇拜的民间信仰96其二是对土地、山川、河流和火等自然物的信仰,如崇拜土地神、五岳四渎神和火神等。其二是对土地、山川、河流和火等自然物的信仰,如崇拜土地神、五97民间信仰介绍课件98民间信仰介绍课件99《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100第二种类型是源于动植物崇拜的民间信仰。一是动物神灵崇拜的民间信仰,对龙王、牛神、马神、羊神、蛇神的祭祀活动;二是对植物神灵崇拜的民间信仰,如大树崇拜、桃木崇拜(因其被认为有驱邪避鬼之功)等。第二种类型是源于动植物崇拜的民间信仰。一是动物神灵崇拜的民间101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02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03第三种类型是对祖先和名贤的崇拜与信仰。其一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这是儒学的产物,在中国古代很流行,目前还有残存;其二是圣人、英雄因具有超人道德、能力而受崇拜,比如关羽、岳飞。第三种类型是对祖先和名贤的崇拜与信仰。其一供奉“天地君亲师”104先贤的鬼神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

秦裕伯生不为我臣,死当卫我土先贤的鬼神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秦裕伯105第四种类型是崇拜行业神的信仰。比如说:泥、画、木等建筑业供奉鲁班;医药业祭祀扁鹊和孙思邈;造纸业祭祀蔡伦等。第四种类型是崇拜行业神的信仰。比如说:泥、画、木等建筑业供奉106白眉神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近来狭邪家,多供关壮缪像,余窃以为亵渎正神,后乃知其不然。是名白眉神,长髯美貌,骑马持刀,与关像略肖,但眉白而眼赤。洪涯、盗跖

白眉神107神人同格论神人同形神有诞生日(保生大帝三月十五日,妈祖三月廿三)神有代理者神有配偶(城隍夫人、土地婆婆)神有挟侍(妈祖像旁的左右宫娥)神有配祀(关平、周昌)神统帅无数之神兵神将神人同格论神人同形108神亦有情义生活、亦具缺点(保生大帝与妈祖“情变”)神亦有经济生活而用金银纸神亦是法律生活、权利义务之主体,与人有交易行为神是灵验的结晶、神格的特异性遭到忽视神亦有情义生活、亦具缺点(保生大帝与妈祖“情变”)109三、神灵举隅

观音菩萨观音的来历莲花生两童子:宝意、宝上照梵文原义,最初被翻译成“窥音”,也被译作“观世自在”、“观自在”、“现音声”、“圣观音”等。鸠摩罗什翻译《妙法莲华经》时译成“观世音菩萨”,此为最流行称呼。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三、神灵举隅

观音菩萨观音的来历110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11根据佛经说法,观音拯救信仰者很灵验。《法华经·普门品》: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观音的形象,有三十三身根据佛经说法,观音拯救信仰者很灵验。112从造像上看,观音菩萨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为男,二类为女。在印度佛经里,他被称为“善男子”,印度和中国的早期造像艺术中,观音菩萨多现王子相,站,坐之像皆有,是身披王者衣冠,长有胡须的男子像。《华严经》:“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13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14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15唐以后出现了女相观音,为大慈大悲的象征。宋代以后按中国古代仕女形象创作出来了脸形更显俏丽,双眉细长,黑发披拂的观音菩萨像,以至观音菩萨像有“东方维纳斯”的美誉。唐以后出现了女相观音,为大慈大悲的象征。宋代以后按中国古代仕116杨枝观音是民间供奉较多的观音,其画像与塑像随处可见。民间流行的杨枝观音像,通常的一手托净瓶,一手持杨枝的仕女形象。古人认为杨枝可以消灾除病,观音以杨枝沾取瓶中甘露水,拂洒人间,消除众生的烦恼污浊。杨枝观音是民间供奉较多的观音,其画像与塑像随处可见。民间流行117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18观音与圣母宫崎市定《东方的文艺复兴与西方的文艺复兴》认为:16世纪西方圣母像的制作,受到东方观音形象的影响。中国观音信仰帮助早期基督教徒,观音比附圣母。禁教期间,把观音像当作圣母玛利亚来祈祷。观音与圣母119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20民间信仰的随意性、松散性、通俗性、功利性、实用性塑造出不同于佛教神灵信仰的民间信仰形式。拜观音不等于信佛教,不会区分送子观音与送子娘娘。妙庄王三女妙善——三皇姑。民间信仰的随意性、松散性、通俗性、功利性、实用性塑造出不同于121土地神民间俗称土地公、土地爷,其配偶则称土地婆、土地奶奶。其级别较低,只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也作为村社的守护神,故与人们最亲近。是我国民间最普遍供奉的神邸之一,村村可见土地庙,一般的土地庙都很小,庙中土地为泥塑或用石凿成为一穿袍带鸟帽之白发老翁。土地神民间俗称土地公、土地爷,其配偶则称土地婆、土地奶奶。122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23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24土地之神源于远古人民对土地的崇拜,最初取名为“社神”。“社”的本意为“禾土”——祭祀土地。古人曰:社者,土地之神,能生五谷。古人“神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看到土地广大无边,地力无穷,负载着万物,有了土地就有了农业,有了农业就有了衣食,所以人们要感谢它;二是有时大地又象在发怒,地震发生,房毁人亡,使人畏惧。土地之神源于远古人民对土地的崇拜,最初取名为“社神”。“社”125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26关公传统汉人信仰中,“横死”之人容易变成“厉鬼”,进而得到祭祀或立庙。关羽作为败军死将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关公传统汉人信仰中,“横死”之人容易变成“厉鬼”,进而得到祭127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28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29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佛、道、儒三门崇信。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圣人”之尊,由此关羽被世人附会成具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等全能法力,民间各行各业对“万能之神”关帝顶礼膜拜。人们之所以奉关公为财神,是大概是因为关羽不为金银财宝所动,他身陷曹营,不为金银、美女、利禄所动,最后“挂印封金”而去,与一些世间贪利妄义之徒

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另外,人们希望商贾坚守诚信进行交易,把关公奉为公正人,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佛、道、儒三门崇信。明清时代,130关羽夜读春秋《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关羽夜读春秋131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32四、精英与民间的互动:罗愿之死《宋史·罗愿传》愿字端良,博学好古。法秦、汉为词章,高雅精炼,朱熹特称重之。有《小集》七卷,《尔雅翼》二十卷。知鄂州,有治绩,以父故不敢入岳飞庙。一日,自念吾政善,姑往祠之,甫拜,遽卒于像前。人疑飞之憾不释云。四、精英与民间的互动:罗愿之死《宋史·罗愿传》133罗愿的死是依据什么理由被描述成这种状况?出现在正史中的“小说家言”将怎样被阅读、理解?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群将对此从哪种角度投以关注目光?人们对此认识中的冲突与矛盾又反映了什么问题?罗愿的死是依据什么理由被描述成这种状况?134两幅截然相异罗愿形象鸿儒循吏《新安志》、《尔雅翼》、《鄂州小集》,南渡后文章有先秦、西汉风,惟罗鄂州一人。治理地方“以政清讼简,化美风俗为务”,政声颇佳,死后鄂人怀其德,绘其像于佛寺祭祀;议论朝政“一本儒术,如古循良”。值旱,立日中精祷致疾两幅截然相异罗愿形象135“奸臣”之子父债子偿,君子不得善终“奸臣”之子身份的原生性。由于其父罗汝楫,罗愿似乎先天便与岳飞身处对立之中,以传统复仇观逻辑来理解,岳杀罗合情合理。强调罗愿的出身,其命运为前定的,无可避免地成为“岳飞”的复仇对象;而强调罗愿本人学问品行,一位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有责任心的官员,应该是鞠躬尽瘁为民祈雨致疾而卒才合乎情理。

“奸臣”之子136第一个问题的回答:鬼神灵异的承认提示了杀罗的可能性,而报应论与复仇观则赋予了杀罗的合理性。民间信仰介绍课件137问题的复杂性在岳飞复仇的叙述中,“承负报应律”生效,使人们善恶报应愿望得到满足;蒙冤者成功复仇,让人们同情心也获得安慰。然而君子不得善终仍是憾事,罗愿“卓然有以自立,不为父恶之所掩”犹有如此遭际,则何以开劝善改过之路?中暑而亡的叙述本来合情合理,可官修《宋史·罗愿传》创造了岳飞介入此事的话题,这使得中暑说也难以成立。如果承认罗愿死亡仅仅是因为中暑,岂不是宣布报应论的失效,否认因果报应的确定性,如此则“乱臣贼子”何以知戒?问题的复杂性138“罗愿之死”这一话题在两条不同理路下被人反复提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