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电子政务》第一课_第1页
吴鹏《电子政务》第一课_第2页
吴鹏《电子政务》第一课_第3页
吴鹏《电子政务》第一课_第4页
吴鹏《电子政务》第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鹏1《电子政务》

要第1章导论第2章

电子政务基本原理第3章

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第4章中国电子政务第5章

基于电子政务的电子化管理第6章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第7章

政府流程再造第8章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第9章

电子政务的技术支撑体系第10章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第11章

电子政务外包第12章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电子政务是什么?电子政务指高效、开放的政府凭借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上全方位行使管理职能,开展政务活动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是政府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结构一、电子政务概述电子政务最早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1993年9月提出“国家资讯基础建设”和构筑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化政府,走向在线服务的政府发展目标。二、电子政务的概念三类比较常见视角。1、侧重改革政务活动工作方式的视角,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业务工作的数据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市政府管理信息化的通俗化表达,是一项观念创新、体质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事关公共管理现代化和行政体质改革全局的庞大的系统工程。2、侧重于管理和服务集成视角认识电子政务的人士,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基础手段进行公共事务的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提供,使信息技术在公共部门的应用从简单的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发展到优化业务流程和服务范式的新层面。3、侧重于技术视角认识电子政务的人士,基于互联网、符合网络经济特征并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第1章导论

一、电子政务概述1、本书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公共部门为了提高公共事务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开发信息资源、重组组织结构、创新公共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的新型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2、电子政务概念:是指各级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在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集成,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实际上就是政府业务的信息化。7《电子政务》第1章导论

二、

电子政务概念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电子政务的主体是国家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电子政务涉及和处理的是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有关的公共事务——国家公共事务、公共部门自身事务、社会公共事务,涉及公共服务的提供。

第二,电子政务是在现代公共管理理念指导下,主要以EDI和因特网为基础,借助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等来进行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来实现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重组、部门间关系的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8《电子政务》第1章导论

第三,电子政务不是网络信息技术和政务的简单组合。

第四,当代电子政务建设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应用这个层面,而必须注重组织结构的调整、跨部门业务与信息的集成整合、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公共管理理念的转变。9《电子政务》

第1章导论三、电子政务的特点1.电子政务的价值自身固有的价值,就是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公共管理理念相融合,体现在电子政务的使用性和可用性。(1)公共部门应用电子政务的价值重要点公共部门业务网上办理、网络环境下的公共事务处理流,实现部门业务协同、提高了效率。改变了传统的办事流程,无纸化办公等。(2)社会公众应用电子政务的价值跨部门间、跨业务间、实现了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一站式服务、24小时服务。(3)电子政务管理与服务价值的统一第1章导论2.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区别事项传统管理方式电子政务方式机构存在形式以物理实体的形式存在以网络虚拟化形式存在政务办理方式面对面、受空间限制超地域性、不受空间限制政务办理时间有严格的时间限制7×24方式组织结构金字塔式的垂直化分层结构网络型扁平化辐射结构公共管理方式公共部门实体性集中管理系统程序式分权管理政务生效标志公章、领导签字批示等电子签名等政务处理程序前后串行作业网络化协同并行作业工作重心以管理、审批为中心以服务、指导为中心主要议事方式会议、文件等网络讨论等决策参与范围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门内部内部与外部互动、统一11第1章导论

传统政务提供服务的逻辑简图图

电子政务提供服务的逻辑简图办公手段不同行政业务流程不同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政府管理成本不同第1章导论3.电子政务的特点(1)电子政务是网络信息技术在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中的全面应用。13《电子政务》

第1章导论

第1章导论(2)电子政务是技术应用与公共部门改革、业务处理的统一体。(3)电子政务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科学化管理。(4)电子政务是一个渐进发展的动态过程。(5)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根本。

第1章导论

第1章导论四、电子政务与其它相关概念的比较1.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1)应用的主体范围不同。(2)管理理念与着眼点不同。(3)应用的内容不同。

第1章导论

第1章导论2.电子政务与“一站式”电子政务“一站式”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整合公共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等措施建设来构筑一个“虚拟政府”,从而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类公共服务。

与电子政务相比,“一站式”电子政务的重心更多地是放在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上,使公众获取公共服务和办事更为便捷;着重强调的是社会服务。

第1章导论3.电子政务与政府上网工程

“政府上网工程”并不是电子政务的全部,它只是处于电子政务发展初级阶段。原有的“政府上网工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具有政府部门在网上发布信息的静态功能,缺乏互动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电子政务是一个含义更为广泛的概念。

“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也并不等于开通一个互联网站、铺上一堆局域网、购买一堆硬件设备就算是电子政务的建设;而是还必须进行网站的维护、信息资料的更新、空间和功能的拓展,要注重发挥它长期的和社会的效应,要实现政府网站之间的互动联通、政府与公众之间在网上的互动。第1章导论第1章导论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

博元年”。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成为与群众沟通的一种新平台。案例:天府微博聚焦四川/sichuantianfu

第1章导论

4.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实施的主体不同

(2)目的不同

(3)应用的范围不同

从社会信息化建设来说,电子政务的建设可以和电子商务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第1章导论

1.2电子政务的产生1.2.1电子政务产生的知识背景1.多学科交叉渗透研究方法2.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3.公共管理理论24《电子政务》第1章导论1.2.2电子政务产生的社会背景1.工厂经济向网络经济的发展转化2.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3.管理民主化趋势的日益明显4.新公共管理运动25《电子政务》第1章导论1.2.3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与阶段1.美国电子政务应用的发展阶段(1)孤岛式的计算机系统阶段。其特点是:

第一,分散式建设。

第二,分散式应用。

第三,以技术为导向,在管理与维护上需要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消耗大量资源。26《电子政务》第1章导论(2)公共部门内部互联阶段。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强化统一规划,实现从单机到联网、从分散式开发到集中统一开发。

第二,实现从分散应用到集成整合、从办公自动化到政务信息化,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建设部门之间专用网络和数据定义的标准化。

第三,以政务为导向,构建统一的协同公共应用平台和公共数据库,为跨部门办公环境提供加密与密钥管理应用,定义专用消息、EDI、数据交换标准,便捷信息交换(审查、追索)与信息服务,可以同时满足各部门新旧应用系统的运行要求。27《电子政务》第1章导论(3)公共服务阶段,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信息资源管理、信息交换共享、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政务规范变得越来越重要,非常强调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来满足跨部门网络化协同办公的需求。

第二,在强化业务应用系统提升公共管理效能的基础上,非常强调通过公共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和各类平台,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电子化服务;网上办事的业务范围和业务应用深度大大增强,公众通过方便、多样化的终端与系统连接,可享用公共部门的信息资源和各项服务。

第三,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功能健全、安全可靠。28《电子政务》第1章导论2.普遍意义上的电子政务应用发展阶段29《电子政务》第一阶段(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提高阶段)第三阶段(交互阶段)第四阶段(在线办事阶段)第五阶段(无缝阶段)(1)建设内部局域网和OA系统(2)建设和开通网站,发布静态信息(3)实现文档数字化和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1)网站增多,提供动态信息和专业信息(2)提供检索功能和电子邮件(3)建设系统专网和单一业务应用系统(1)信息定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