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概论肝吸虫和肺吸虫_第1页
吸虫概论肝吸虫和肺吸虫_第2页
吸虫概论肝吸虫和肺吸虫_第3页
吸虫概论肝吸虫和肺吸虫_第4页
吸虫概论肝吸虫和肺吸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吸虫概论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秦茜吸虫(Trematode)概论

寄生人体的吸虫都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

一、形态

大多数成虫背腹扁平,呈叶状或长舌状,两侧对称,不分节,具口、腹吸盘。具生殖孔和排泄孔。

1、体壁皮层(外质膜、基质、基质膜)肌肉层(外环肌、内纵肌)合胞体(保护、吸收、感觉、分泌等功能)

基层内部结构:基层外环肌内纵肌

中间为实质组织,无体腔。消化、生殖、排泄、神经系统埋在实质组织中。

2、消化系统退化,有口无肛

口、前咽、咽、食道、左右两支肠管3、排泄系统

由焰细胞、毛细管、集合管、排泄囊、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受精囊劳氏管卵黄腺总管

射精管阴茎袋贮精囊输精管

输出管睾丸生殖腔

子宫

卵模(外有梅氏腺)输卵管卵巢4、生殖系统:多为雌雄同体

二、生活史特点:复杂,间接发育型经历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相交替和宿主交换

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需要水环境有幼体增殖三、我国常见的人体寄生吸虫重要吸虫名称寄生部位华支睾吸虫C.sinensis

肝胆管布氏姜片吸虫F.buski

小肠卫氏并殖吸虫P.westermani

肺日本裂体吸虫S.japonioum

门静脉系统910

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华支睾吸虫,又名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即肝吸虫病。在我国,除了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和西藏等省区外,已有25个省、市和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一、形态Morphology1.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略钝,呈葵花子状。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

雄性生殖器官:

睾丸2个,分枝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1/3处。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边缘分叶(位于睾丸之前)子宫盘绕而上,内含大量虫卵。

2、虫卵大小:29×17µm,最小形状:芝麻状、灯泡状颜色:黄褐色内容物:含成熟毛蚴卵壳:厚,一端有卵盖特殊结构:肩峰、疣状突起

二、生活史(lifecycle)

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

(终宿主:人)(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囊蚴尾蚴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保虫宿主:猫、犬)活囊蚴

1.具吸虫生活史的特点生活史小结经历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交替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和一个终宿主有阶段性,各阶段不可愈越2.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3.感染阶段(对人而言)为:囊蚴4.感染方式(对人而言)为:经口感染5.人感染囊蚴后至发育为成虫产卵所需时间为:大约1个月

三、致病(Pathogensis)

(一)致病机理1.致病因素:机械刺激、代谢产物和分泌物等

诱发变态反应

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炎性反应

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

2.病变的主要部位:肝的次级胆管

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危害性是患者的肝受损

3.病变形成(1)华支睾吸虫感染可诱发胆囊内色素结石的形成:

死虫、虫卵、胆管上皮脱落细胞→结石核心→胆管结石

(2)胆管炎、胆囊炎

、阻塞性黄疸(并发症)(3)胆汁性肝硬变

胆管内上皮细胞脱落和增生,管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变厚,并有大量腺体增殖,邻近肝细胞有脂肪性变、萎缩和坏死现象。(4)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而致)

(二)临床表现(clinicalmanifestation)⑴轻度感染者:肝脏组织在显微镜下已有明显病理性变化,临床症状不明显⑵中度感染者: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常见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经常性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⑶严重感染者:晚期可造成肝硬变性腹水,甚至死亡。可并发阻塞性黄疸、胆绞痛、胆管炎、胆囊炎、发热等症状(4)儿童和青少年感染者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少数可致侏儒症

易误诊为肝炎,急、慢性胆囊炎等

四、实验诊断(Lab.Diagnosis)1.病原学诊断

⑴粪便检查

直接涂片法

定量透明法集卵法(沉淀、漂浮法)⑵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离心沉淀检查

2.免疫诊断

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3.B超、CT检查

1、分布:亚洲人体感染较高的国家: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中南亚国家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流行全国平均感染率为0.365%广东:为高发区,平均感染率为1.824%珠江三角州有的流行区感染率高达21.1%。五、流行(Epidemiology)

2.流行环节

传染源的存在: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中间宿主的广泛存在(第一、二中间宿主)当地人群有吃生的或半生的鱼肉的习惯

六、防治(Prophylaxisandtreatment)不要生吃鱼、虾;也不能用生鱼喂猫、狗等动物。生、熟砧板要分开。人粪不能用作养鱼,也不能直接流入池塘。首选药物:吡喹酮(25mg/kg,tid×3d)。

卫氏并殖吸虫P110

Paragonimus

westermani成虫寄生于宿主肺内,引起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人的感染多因生食含囊蚴的淡水蟹、蝲蛄所致。

一、形态Morphology1、成虫(1)10mm×5mm×4mm,体肥厚,背凸腹平,半粒花生米状,活体呈红褐色,口吸盘=腹吸盘。(2)生殖器官并列:子宫与卵巢;一对睾丸;一对卵黄腺。

2.虫卵100µm×55µm;不规则椭圆形,似陶罐次品;金黄色;卵壳厚薄不均,卵盖大,常略倾斜;内含10多个卵黄细胞,

1个卵细胞常位于正中央。

二、生活史(lifecycle)

肺吸虫中间宿主尾蚴囊蚴幼虫

脱囊

生活史中几个发育虫期毛蚴

终宿主:人成虫寄生部位:肺保虫宿主:食肉哺乳动物-

犬、猫、狐、狼、虎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蝲蛄、溪蟹(石蟹)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经口感染自感染到成熟产卵:2个月成虫寿命:5-6年,长者可达20年生活史要点

三、致病(Pathogensis)

1、致病机理肺吸虫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其代谢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病变以在器官或组织内形成互相沟通的多房性小囊肿为特点

2病理分期2.1.幼虫移行期(急性期):

由童虫移行引起。童虫穿过肠壁,在腹腔、腹壁反复游窜,造成肠道和肝的损伤,如出血、坏死等。症状:吃进囊蚴后数天到1月左右出现。轻者仅为食欲不振、乏力、消瘦、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发病急,毒性症状明显,如高热、腹痛、腹泻等;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一般为20%-40%,高者可达80%以上。2.2脓肿期主要因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病变处呈洞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和虫体。含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病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脓肿壁,并逐渐形成脓肿。X线:边缘模糊,界限不清的浸润阴影。2.3囊肿期由于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最后细胞死亡、崩解液化,脓肿内容物浓缩为果酱样粘稠性液体。囊壁因大量肉芽组织增生而肥厚,包裹整个病灶,形成囊肿。镜检:坏死组织+夏科雷登氏结晶体+大量虫卵X线:界线清楚的结节状虫囊。

2.4纤维疤痕期虫体死亡或转移至它处,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或吸收,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病灶形成疤痕。X线:硬结性或条索状阴影。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三期慢性期病变常可同时见于同一器官内。

3临床分型3.1胸肺型

患者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或咳铁锈色痰(痰中常可见大量虫卵),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明显改变,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3.2腹型主要表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或肝功能紊乱、肝大、转氨酶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等肝损害表现。3.3皮下包块型可见皮下移走性包块或结节,大小不一,触之可动。3.4脑脊髓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癫痫、偏瘫、视力障碍等占位性病征。

四、实验诊断(Lab.Diagnosis)1.痰或粪便查虫卵。2.皮下包块或结节手术摘除找童虫。3.免疫诊断:皮内试验、ELISA等。4.X线及CT等影像学检查

2.流行环节

传染源的存在:能排虫卵的病人和保虫宿主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的广泛存在当地人群有吃生的或半生的溪蟹、蝲蛄的习惯

五、流行(Epidemiology)1、分布:我国26个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