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荷花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荷花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荷花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荷花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花淀孙犁教学目标领会小说体现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叁学习分角色诵读和想象能力,感受小说的生活气息,领略小说的意境美和人情美。贰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掌握孙犁的主要创作成就。壹导入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之后不由自主的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的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一个,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位于河北省。这是一片面积为500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围地面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白洋淀,感受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发生在白洋淀里的感人故事,学习白洋淀人民优秀的品质,品味孙犁小说的独特魅力。目录章节肆章节叁章节贰章节壹知人论世拓展延伸深入研读初读文本壹知人论世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01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笔调婉约而流畅,风格秀雅隽永。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被称为“诗体小说”。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02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文学知识“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创作背景1936年孙犁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1945年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贰初读文本解题:

“荷花淀”也就是现在河北省白洋淀的一部分,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以“荷花淀”为题,点明了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给人以诗情画意的联想。

字词音吮(

)吸奔()着 横()样子凫()水 召(

)集 浸()透烟硝()围剿()菱()角梭()鱼娴()熟惦()记扒着())荷花淀

shǔnbènhèngfúzhàojìnxiāojiǎolíngsuōxiándiànbā(

diàn)

一、欣赏朗读视频,谈谈你的初读感受。欣赏朗读视频,谈谈你的初读感受。亲情美爱情美爱国情美乡土美美荷花淀夫妻话别寻夫遇敌助夫杀敌伏击歼敌(61~64)夫妻话别(5~29)水生离家(30~31)商议寻夫(32~37)突遇鬼子(48~60)月下编席(1~4)意外相见(65~74)妇女成长(75~84)扑空归来(38~47)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速度课文,拟四字标题。叁深入研读三、深入研读,鉴赏景物描写思考1:本文结构并不复杂,情节也不跌宕起伏,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景物描写如诗如画思考2:反复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尝试利用文中词句组合成一首现代短诗,并读给同学听。月亮慢慢地升起皎洁的光流泻在凉爽的院落萦绕在女人身旁雾薄薄透明轻纱般笼上浩淼的淀水如梦似幻清风拂来荷花飘香遍地的苇席银白的世界如诗如画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三、深入研读,鉴赏景物描写思考4:这三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②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温顺的形象;③充分展示了荷花淀的美丽富饶和人民生活的美好幸福,为后文水生嫂毅然送夫参军、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等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三、深入研读,鉴赏景物描写这一部分是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烘托人物心情,开始由忧变喜,推动情节发展,以景写人,情景相生。思考5:第40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三、深入研读,鉴赏景物描写作者运用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①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体现内容),②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暗示情节),③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人物内心、形象)。④洋溢着歌颂根据地人民反抗侵略的思想感情(主旨)。思考6:第61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鉴赏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或背景。01渲染气氛,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02烘托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形象。03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04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人物命运。05深化作品主题。06知识链接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或戏剧术语。指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亦借指某种暗含的意思。潜台词的魅力

但是会揍你快夸我瘦

再不道歉你就死定了!这方案不行四、深入研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1)学生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的对话(一男、一女和一个旁白,读第5节—23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对话的语气和感情处理得是否合理,同时思考这一段对话反映了水生嫂怎样丰富的内心和她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②“他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可以试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体会它内在的意蕴)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态度。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四、深入研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1)学生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的对话(一男、一女和一个旁白,读第5节—23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对话的语气和感情处理得是否合理,同时思考这一段对话反映了水生嫂怎样丰富的内心和她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四、深入研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2)反复朗读“商议寻夫”部分的对话,讨论分析女人们的心理和性格特征A“听说他们在这里还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D“哪里就碰得这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爽朗、直爽心直口快稳重、谨慎性急、冒失腼腆、矜持这段简短的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小说中对话描写有何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简洁朴素,生动传神,符合人物身份和心理,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形象地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白洋淀女人们的成长历程;展示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深化了文章的主题。鲁迅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仅使读者看了人物对话,便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孙犁的这段对话写得也很精彩,使人闻其声如见其人,我们仿佛看到了白洋淀妇女那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淳朴、真挚的美好形象。五、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例进行讨论。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五、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试举例进行讨论。《荷花淀》中的夫妻话别,是真正的“生离死别”,夫妻各自的内心波澜、悲痛担忧,都隐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了。水生嫂与丈夫面对“生离死别”所激发出的那份浓郁缠绵的夫妻之情,千言万语难尽,作者却惜墨如金,只简单写了几句,可是把那份感情表现得愈加幽深、丰富。离别在即,女人恳切而动情地问丈夫还有什么嘱咐,丈夫最后的嘱咐是:“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是全篇小说中份量最重、内涵最多的一句话。战争年代,被敌人捉了活的,对一个年轻少妇来说,就意味着被羞辱的命运,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耻辱。一对恩爱夫妻,他们最担心、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因此,丈夫要求妻子去拼命,正应了那句古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时夫妻的思想感情,一定经历了瞬间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为了个人的、民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