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国车联网行业终端需求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_第1页
全球及中国车联网行业终端需求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_第2页
全球及中国车联网行业终端需求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_第3页
全球及中国车联网行业终端需求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_第4页
全球及中国车联网行业终端需求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及中国车联网行业终端需求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一、车联网产业结构分析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快速发展,车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车联网是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网络连接、汽车智能化、服务新业态是车联网的三个核心。

车联网成为国内外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必争之地,进入产业爆发前的战略机遇期,正在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车联网技术向着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演进,车载操作系统、新型汽车电子、车载通信、服务平台、安全等关键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产业结构来看,车联网产业的参与者主要包括整车厂、车主、网络运营商、软硬件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车联网产业链条长,产业角色丰富,跨越服务业与制造业两大领域,相互渗透,跨界融合特点突出。

车联网产业链可以从“云”、“管”、“端”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云”层面以服务业产业角色为主,包括软件和数据提供商、公共服务和行业服务提供商等;“管”层面,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角色比较均衡,主要包括设备提供商、通信服务商等;“端”层面以制造业产业角色为主,包括整车厂商、汽车电子系统提供商、元器件提供商、车内软件提供商等。

从投资潜力来看,车联网电子芯片如通信、导航、计算,智能座舱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如语音识别、液晶屏,信息服务如导航、定位、大数据等近期发展潜力较大。

二、车联网终端需求显现,千亿美元级别市场空间

1、车联网终端需求显现,应用逐步升级

汽车逐渐成为移动终端,车联网(C-V2X)赋能智慧汽车。车联网(C-V2X,Cellular-VehicletoEverything)是人、车、路及互联网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蜂窝网络,根据通信对象的不同,车联网通讯可分为V2V(车对车)、V2I(车对基础设施)、V2P(车对人)和V2N(车对互联网)等。随着汽车日渐普及,用车场景不断丰富,汽车正在逐渐进化成为类似于手机的智能终端,车联网系统开始成为改善汽车座舱体验的重要配置。

2016年7月6日,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上汽荣威RX5上市,RX5搭载斑马智行系统,具备语音交互和触网功能,上市3个月后月销快速突破2万辆大关,成为“网红爆款”。荣威RX5的成功说明消费者对汽车智能互联体验需求潜力巨大,且具备强烈消费意愿车联网普及将极大提升道路安全和行车效率。搭载V2X系统的汽车具备了“车-车”和“车-道路设施”通讯的功能,通过车联网功能能够辅助驾驶员发现紧急刹车信息、逆向超车、车辆失控和危险路段等紧急状况,并能够辅助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完成相应的制动、转向等操作,使得道路安全大大改善。另一方面,V2X系统的“车-道路设施”通讯功能还能实现与云端通讯,获得天气、交通灯和路况等实时信息,优化驾驶员的路径安排,辅助交通管理部门完成交通调配,缓解城市道路拥堵。随着未来5GV2X技术的落地,车联网通讯延时大大缩短,V2X系统为道路安全和行车效率带来的贡献将更加显著。

5G升级下V2X和自动驾驶技术将产生共振。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与乘员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具备足够高的安全冗余。自动驾驶系统通过自身的感知、决策和执行系统完成对车辆的控制,但是一方面系统是有误差的,感知、决策和执行环节产生的误差均会在最终的驾驶上放大;另一方面系统是有延时的,从探测信息到执行指令的时间也会成为乘客的安全成本。在5G技术的赋能下,V2X的通讯延时大大降低,V2X将成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有效补充。在自动驾驶系统认知到周围环境、车辆和行人的状态改变的同时,V2X(Vehicletoinfrastructure,vehicleandpeople)也会通过直接通讯向车辆发送同样的信息,确保自动驾驶系统探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因此,在5G技术的升级下,V2X将赋能自动驾驶系统,将其安全性能推向更高的水平

2、千亿美元级别市场,商业化落地在即

2025年全球V2X市场空间将接近千亿美元。据预测,全球V2X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226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996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17.9%。V2X是物联网领域中最具产业潜力、市场需求最明确的细分行业,近年各国政府和企业积极推动技术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推动V2X商业化落地。根据5G汽车联盟对于欧盟地区发展状况的预测,2020年开始V2X渗透率将开始打开上升渠道,并有望于21世纪40

年代超过90%。

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发力。随着V2X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布局V2X市场。我国已经形成通信芯片、通信模组、终端设备、整车制造、运营服务、测试认证及高精度定位和地图的完整V2X产业链生态,整车厂、智能终端软硬件提供商纷纷入局。

2018年9月,百度Apollo向业界开放Apollo车路协同开源方案,构筑“人-车-路”全域数据感知智能路网,为车联网产业进展提供技术平台。2018年11月,上海国际汽车城举办V2X“三跨”互联互通应用展示活动,实现世界首个跨通信模组、终端、整车的互联互通。

三、车联网市场规模走势分析

5G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推动汽车产业朝着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汽车产业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整体竞争力较发达国家仍存较大差距。此次产业的技术变革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新机遇。

《2020-2026年中国乘用车车联网行业市场经营风险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330亿元,2016年-2020年车联网市场规模增速均超过20%。

数据显示,预计2035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400万辆。

除了政策与技术,中国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关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产业发展的进程。2019年3-6月,中国网民对自动驾驶、车联网以及智能驾驶的关注程度持续攀升。

从长期看,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最终会实现自动驾驶和车与万物互联。车联网作为汽车“五官”,可以更有效的了解汽车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状况,人工智能作为汽车“大脑”,根据信息综合判断做出决策。

四、车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车联网产业正快速发展,产业链主体更加丰富,跨行业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1、从产业结构看,可提供诸如V2X碰撞预警、盲点监测等功能的创新企业开始加入到汽车厂商的一级、次级供应商名单中,部分ICT企业开始在汽车产业布局。其次,在传统汽车垂直产业体系中位居上游的芯片企业、车载显示等关键零部件企业重要性日益显著,并开始向汽车厂商的次级、一级供应商地位跃升。

技术趋势:从单车智能迈向协同智能

端层面:车载娱乐注重提升乘客浸入式体验,汽车电子注重提升用户安全冗余。在CES2020大会上,奥迪利用VR技术设计的车载游戏,其动作可与真实车身运动及车内变化实时匹配;例如座椅振动、方向盘触感反馈等。大陆的“透明引擎盖”技术在CES创新大奖评选中获得了创新奖,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卫星摄像头将车底视图纳入其中,使得引擎盖和发动机舱之于驾驶员宛若透明一般,极大提升了驾驶安全。博世的3D仪表和车内监控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快捕捉视觉信息并减少注意力分散,实时检测驾驶员状态,为安全驾驶提供冗余,同时可以提升驾驶舒适性和便捷性。

管层面:C-V2X产品成车联网主流,C-V2X产品陆续发布。2019年12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一致投票通过新提案,将重新分配5.9GHZ频段的大部分频谱,其中部分用途就涉及C-V2X技术,在此之前,美国一直看好DSRC技术。12月30日,华为携端到端的C-V2X产品与解决方案亮相京礼高速,演示的全部车辆都搭载华为新一代C-V2X车载终端T-Box,帮助车企顺利实现了全国首例高速公路场景的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编队演示。在CES2020大会上,高新兴科技集团发布了5G+C-V2X车规级模组系列产品,能够支持SA和NSA网络部署,并已经支持全球主要地区和运营商的5GNR/4G/3G商用网络频段,将支持高精度GNSS、惯性导航等车载属性。

云层面:车联网平台进入商用阶段,华为车联网平台集成大型整车厂并建立全球最大

规模的城市级车联网LTE-V2X网络。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运用华为云车联网平台来构CVMP(ConnectedVehicleModularPlatform)平台,并基于华为支持的云服务实现全球化部署。

DS7CROSSBACK是标致雪铁龙集团旗下第一款运用CVMP平台的车型,已上线中国、欧洲地区,为消费者提供创新的出行服务。华为云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无锡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构成无锡LTE-V2X车联网项目组,建设完成了现阶段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级车联网LTE-V2X网络,覆盖无锡市主城区、新城主要道路240个信号灯控路口,共170平方公里的规模;升级了车路协同路侧管控基础设施及智慧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开创了基于车联网LTE-V2X技术产品规模化落地应用典范。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