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理论及翻译研究_第1页
后殖民主义理论及翻译研究_第2页
后殖民主义理论及翻译研究_第3页
后殖民主义理论及翻译研究_第4页
后殖民主义理论及翻译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殖民主义理论

与翻译研究一、后殖民主义文论的界定1、定义:后殖民主义理论是一种多元文化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以及有关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国家民族文化、文化权力身份等问题。2、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发展后殖民主义理论并非本世纪中叶突然出现的,而是在对殖民主义的长期反省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对其研究必须深入到后殖民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才可能清楚地认识到后殖民文论与20世纪权力话语的微妙关系,才能在此基础上把握后殖民主义文论的文化话语分析意象。殖民主义(经济侵略+政治侵略+军事侵略+国家主权的控制)后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知识渗透+语言控制+文化霸权)3、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开创阶段(1)葛兰西(AntonioGramsci,1891~1937)的“文化领导权”理论(2)法侬(FrantzFanon,1925~1961)的理论(3)福柯(MichelFoucault,1926~1984)的权力话语第二阶段:发展与成熟阶段(1)印度1947年独立(2)萨义德(EdwardSaid)1978年《东方主义》的出版第三阶段:高潮期(1)斯皮瓦克(G.Spivak)(2)霍米·巴巴(HomiBhabha)(3)JohnTomlinson(1985)的CulturalImperialism(4)BillAshcroft的TheEmpireWritesBack:TheoryandPracticeinPostcolonialLiteratures

(5)TerryEagleton,FredricJameson(6)RobertYoung的WhiteMythologies:WritingHistoryandtheWest

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1、文化领导权的概念(1)“统治”:西方的国家机器是一条外围的壕堑,其身后具有一个由堡垒和“阵地”组成的庞大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控制着本国的工人和其他从属阶级,而且还以赤裸裸的暴力统治着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暴力统治是通过军队、警察、法院等实现的;(2)认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用军队、警察和法院等权力机器实现统治以外,还通过主导价值观念以及意识形态的方式实现价值观念的趋近。“认同”是一种隐蔽的权力关系,它表征为非暴力的形态。(3)领导权:通过市民社会的渠道,形成一种世界观、方法论,甚至在文化观和价值观上达到整合,统一在某种意识形态中。强化舆论宣传,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是“领导权”思想意识和宣传手段的集中体现。(4)“领导权”=直接的“统治”+隐晦的、间接的“精神和文化渗透”(5)领导权包括:领土权(鲁滨逊对荒岛的占有)知识领导权(鲁滨逊的知识殖民,命名权)精神领导权(鲁滨逊的宗教殖民)文化领导权(鲁滨逊的文化殖民,吃人心)思想意识领导权(Master与slave)政治领导权(强权政治,对尼玛斯人的屠杀)三、法侬的《黑皮肤,白面具》1、殖民主义的实质殖民主义是在种族和文化的优越感与文化霸权掠夺的掩盖下出现的,为现代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利益服务的文化心理压迫模式。2、黑人面对现代社会种族歧视具有自觉和半自觉的心理痛苦与自我意识,殖民主义助长了这种歧视,使黑人灵魂深处产生一种无可排解的自卑情结和劣等民族的痛苦,沦为“原始野人”。3、殖民使种族歧视合法化,资本渗透温情脉脉的面纱加深了种族歧视的鸿沟,增强了殖民制度的法规和结构,从而形成“宗主国”与从属国、上等人与下等人之间的合法存在(鲁滨逊的帝国英雄形象及对后世作家的影响)4、殖民的合法化使黑人对自己的肤色产生自卑与憎恨,从而在灵与肉上走向自卑与自毁。5、《地球上受苦的人》:在殖民主义的压迫下,黑人只有通过自己的觉醒,才可能发现自己的不幸,只有通过民族解放,才可能使自己获得命运转折的契机。6、反对殖民主义的“革命主体”:不是工人阶级,也不是西方无产阶级,更不是第三世界的无产阶级,而是“贫苦农民”,是“地球上承受苦难的人”。7、法侬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革命”理论为处于弱势的第三世界国家寻求民族解放、寻找自己的文明美学个性提供了出路。四、福柯的权力话语1、著作:《疯狂与文明》(MadnessandCivilization,1961)《事物的秩序》(TheOrderofThings:AnArchaeologyofHumanSciences,1966)《知识考古学》(TheArchaeologyofKnowledgeandtheDiscourseonLanguage,1969)《监禁与惩罚》(DisciplineandPunish:TheBirthofthePrison,1975),《性史》(TheHistoryofSexuality,1976-1984)2、福柯通过疯狂、性、文明、权力、压抑等问题的探讨,追问如下实质性问题:(1)精神病人是如何被确认被隔离被社会权力抛弃、监禁和治疗的?(2)他们的精神病是通过怎样的制度审查而被确定?(3)依据什么现实标准和什么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和惩罚?3、结论:隔离与确认来自隐形的知识话语,而知识产生于权力的策略,权力是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的知识来源于权力的以及权力网络的运作——权力话语。(第四十一)《第四十一》简介苏联国内战争的严峻时代,一直红军从里海岸边向卡拉库姆大沙漠撤退。这些红军中有一名神枪手,她叫玛柳特迦(片中也称“玛莎”),已打死四十个敌人。当她向第四十一个敌人举枪射击时,这个敌人白旗投降了。他是白匪军的一名中尉,名叫郭沃鲁哈·奥特罗克,掌握着重要的军事情报。政委决定派玛莎和两名战士押着中尉,从海路出发。途中他们谈论理想、谈论诗歌艺术。但海上起了风浪,两名战士淹死了。玛柳特卡和中尉被海浪冲击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中尉病得很重,玛柳特卡悉心照料他。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他们相爱了,她把他叫做“蓝眼睛”。就在他们沉浸在爱情的世界里时,他们发现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帆船,当中尉看清是白匪军官的船时,他迎着船飞奔而去。玛柳特卡叫他站住,他不听。玛莎举枪打死了她深爱着的第四十一个敌人.她在海水中拥抱着死去的中尉,为她深爱着的“蓝眼睛”而哭泣……五、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一)东方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1、东方主义不是一个知识的问题,而是一个权力的问题,是“一种根据东方在欧洲西方经验中的位置而处理、协调东方的方式。”(例:《鲁滨逊漂流记续集》)2、东方主义的核心是西方的权力。在以西方为中心的话语体系中,东方是一个西方想像出来的地方,其目的在于界定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权力话语和全球性关系。东方的贫弱只是验证西方强大神话的工具,是文化霸权的产物,是对西方理性文化的补充。西方话语感兴趣的是被扭曲、被肢解的“想像性东方”。他们把东方作为验证西方自身的“他者”,将一种“虚构的东方”形象强加于东方,使东方纳入西方中心的权力结构,从而完成文化上被殖民的过程。(张艺谋的电影)

3、从文化形态上来说,世界的“话语/权力”结构决定了西方宗主国与边缘国政治文化的二元对立。强势/弱势中心/边缘先进/落后文明/蒙昧4、东方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的思想是西方帝国主义全球扩张的工具,他们打着西方文化普遍性的旗帜,用这一标准想像东方、构建东方,把东方纳入其权力话语,达到文化殖民的最终目的。(二)文本研究与文化政治批判策略

1、著作:《世界、文本、批评家》2、观点:(1)种族中心主义和人对权力的欲望,是文本与世界联系的根本内容。(2)批评也是一个文本事件,文本批评就是文化政治批判(三)边缘性与失语症话语

1、边缘性: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大特色西方:普适真理与“东方应该怎样”的权力指向(鲁滨逊的宗教文化殖民)东方(第三世界):边缘性(香蕉人的尴尬)后殖民:边缘到中心,边缘对中心的消解2、失语症话语西方:话语的主动权与文化输出权东方:失语症候(尼玛斯人与“星期五”)English/english第一世界的西方操持着第一世界的“英语”(English),而第三世界的批评家或者后殖民地批评家使用的则是带有当地语音和语法特征的第三世界“英语”(english),因此第三世界失去了话语的主动权,成为一个“沉默的他者”。无言的状态或失语状态说明“言说者的缺席或被另一种力量强行置之于盲点之中。”六、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1、东方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对我国译学的启示(1)看待东西方的三种态度:“他者”的制造者“他者”旗帜的张扬者“香蕉人”与“夹缝人”(2)我国译学建设的两种声音西化派:“他者”的制造者特色派:“他者”旗帜的张扬者出路:超越二元对立,寻找新的出路佐哈尔:“任何多元系统,都是一个较大的多元系统,即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它又可能与其他文化中的对应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大多元系统’。……任何一个多元系统里面的现象,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必须与整体文化甚至与世界文化这个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研究。”王岳川:“后殖民主义的意义不仅是理论上的,更重要的是实践上的,尤其是中国如何面对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已然成为当代中国学者关注的焦点;”“处在东方主义语境中而不坠入‘殖民文化’的危险,则必须打破二元对峙的东西方理论,以一种深宏的全球历史性发展眼光看人类文化的总体格局,从而使‘世界性’消弭民族性和现代性、西方中心和东方中心的二元对立,解除一方压倒或取代另一方的紧张关系,倡导东西方之间的真实对话,以更开放的心态、多元并存的态度、共生互补的策略面对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3)对“归化”与“异化”问题的看待中国的翻译理论工作者和建设者们面对是全球化和知识多元化的语境,他们肩负着让世界知道中国、同时也让中国了解世界的双重重任。要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学者们有必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角度多视角地审视归化/异化的问题,不要一味地归化或者异化,而要本着多元共生、文化互补的原则,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使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翻译理论走向世界、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