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精卫填海》创新教学设计详案_第1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精卫填海》创新教学设计详案_第2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精卫填海》创新教学设计详案_第3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精卫填海》创新教学设计详案_第4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精卫填海》创新教学设计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精卫填海》创新教学设计详案教材分析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引入文言文的学习,到六年级共编排了14篇文言文。编排上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简短的叙事性文本作为开端,逐渐上升到带有一定议论性、思辨性的文本。《精卫填海》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继《司马光砸缸》《守株待兔》之后的第三篇文言文。故事简短为学生所熟悉,课文理解的难度不大,目的是想让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表达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且学习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为高年段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以神话组织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神话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先秦古籍《山海经·北山经》,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节选的一个片段。讲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而亡,化为精卫鸟,每天口述了衔树枝和小石子填海的感人事迹,让人感受到精卫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执着,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极富传奇色彩。本文虽然只有35个字,但却高度浓缩,有着明晰的脉络,第一句话“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身份;第二句前半部分“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交代了精卫填海的起因;后半部分“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交代了精卫填海的经过。故事简短神奇,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与该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紧密贴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精卫填海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体会故事的神奇,感受精卫坚韧执着的人物形象是本文重要的教学任务。其中,“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在三年级“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也是为学生学习本册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好准备。设计理念本课的课后习题充分体现了本年段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读出节奏,并熟读成诵;学生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了解故事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感受人物形象。基于此,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原则,本课教学将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掌握读懂文言文的方法。第一层为感知层面,学生通过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情感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层层递进,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感知课文大意,习得整体感知的方法。第二层为理解层面,学生在运用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组词等方法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习得理解课文的方法。第三层为运用层面,抓住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学以致用,强化语用意识。再让学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丰富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最后将“精卫填海”精神予以现实化,还原到生活,习得学以致用的方法。教学过程有聚焦有发散,有扶也有放,学生亲历习得方法的过程,克服对文言文的恐惧,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目标1.认识“帝、曰、溺、返”4个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溺、返、衔”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熟读成诵,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3.学会运用借助注释、看插图、组词等方法理解“少女”“游”“溺而不返”“衔”“堙”等字词的意思,读懂文言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4.感受精卫不畏困难、坚韧执着、不屈不挠的填海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明白文言文的大意。难点:能结合注释、插图、板书等方法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视频《我国填海造陆的神器》、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山海经》、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认读、理解生字。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1.谈话导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军事基建领域有了重大的突破与创新,我国目前填海造陆面积又创新高,达到3200平方公里。2.填海造陆并不容易,我国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请观看视频《我国填海造陆的神器》。3.如果让你凭一己之力,不借助科技与他人的力量,你愿意去填海吗?有只鸟它愿意,它就是精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精卫填海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4.学生说说对课文背景知识《山海经》的了解,教师适时补充。《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民俗、物产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保存了我们熟悉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我国填海造陆的神器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神话故事中的精卫靠嘴巴衔木石填海。通过古今对比,为之后体会精卫填海的坚韧执着做好铺垫。了解背景知识《山海经》,能迅速将目光聚焦于神话文言文的文体上,避免过于繁杂。】二、扫清字词,朗读课文1.这篇课文虽只有短短的35个字,但这是几千年前的文字,它的一些字音还真是不好读,请先听老师朗读,难读的字词做好标记。2.朗读四好之态度好:学古人读书的样子进行朗读,立起书本、正襟危坐、毕恭毕敬、专心致志、遇到感触深的地方还可以摇头晃脑地读起来。3.出示“炎帝、少女、曰、溺水、返回、衔着、堙”。教师提醒“返、衔、堙”是前鼻音。讲解多音字“少”表示“年纪轻”“少年”时读shào,其余多数情况读shǎo。4.指导书写:曰:注意与“日”区分开,要写得扁扁平平,中间一横要压在横中线上,靠左不靠右。衔:出示该字的演变过程,介绍其本义是指横在马口中用来控制马行止的金属棒,所以是在“行”的中间加了“钅”。书写时三个部件占位均匀,要写得紧凑些,中间的“钅”要写长,竖提要有力,右边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5.朗读四好之基础好: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6.朗读文言文只读准字音并不够,能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文言文朗读能力的体现。(1)出示没标点的文章让学生自由朗读。引导学生明确朗读时可根据文中标点形成自然停顿。(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划出节奏。引导学生发现可在人物后、动词间稍作停顿,读出节奏。7.朗读四好之节奏好:同桌互读,读出节奏感。【设计意图:文言文教学,“读”乃第一大法。初读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多次朗读,学古人的朗读方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感受文言文的韵味,落实读准、读通的目标,积淀语感。生字教学,选重点字予以指导感受汉字的魅力,其余自学,避免过多说教。】三、研读课文,巩固学法1.回忆一下在三年级学习《司马光砸缸》和《守株待兔》时用了什么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2.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齐读课文。(2)运用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点字词:炎帝、少女、游、溺、返、故、堙。(3)梳理句意,说说文章大意。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预设一:引导学生理解“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①文中的注释告诉我们“少女”是小女儿的意思,可我们现在说的少女却是年轻女子的意思。文字在几千年的流传中,意思逐渐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这是古今异义词。②活学活用:小女儿叫少女,小儿子就叫“少子”,那么炎帝的小儿子可以怎么说呢?(炎帝之少子),陆家的小女儿又怎么说呢?(陆家之少女)。③“曰”字我们不陌生,经常会听到孔子曰、某某曰,就是说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成“叫”。(2)预设二:引导学生理解“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①“游”是指游泳吗?(游玩)②提醒学生翻译时将“女娃游玩在东海”调整顺序为“女娃在东海游玩”。③活学活用:“陆家的小女儿,叫做紫嫣,她在西湖游玩”用文言文可以怎么说呢?(陆家之少女,名曰紫嫣,紫嫣游于西湖。)④“返”组词“返回”,引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组词法。⑤学生通过看注释、看插图了解精卫鸟的样子。⑥情感朗读:多可怜的精卫啊!小小年纪就葬身于此,你能读出它的悲伤吗?它再也见不到她的父母与它的姐姐瑶姬了,你能读出它的悔恨吗?(3)预设三:引导学生理解“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①“常”运用组词的方法理解意思,如“经常”。②“衔”插图中精卫展翅高飞,嘴里叼着石子,衔就是用嘴叼着的意思。③“木石”联系生活实际,一般来说鸟的嘴巴都不大,木石我们翻译成小树枝和小石子更合理一些。④怎样才属于“常衔”呢?师生对读,初步体会精卫的坚韧执着:烈日炎炎,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大雪纷纷,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倾盆大雨,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狂风大作,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4.朗读四好之味道好:理解了再读会更有味,请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设计意图: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本环节抓住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表达,学以致用,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文言文,强化语用意识。理解课文内容时,加以方法指导,有扶有放,减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压力,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四、梳理文章,体会情感1.文言文笔简而意足,本文虽只有35个字,却写清楚了精卫鸟填海的前因后果,让我们一起来梳理文章的脉络。(1)第一句话交代了人物和身份——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生读)(2)填海的起因: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男生读)(3)填海的经过: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齐读)(4)出示大海的。小小的木石与浩瀚的东海形成鲜明的对比,精卫没日没夜地填,可何时何日才能填完呢?结果如何就留给大家慢慢思考。2.学生借助课文内容、插图、板书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提示学生:如果只是简单的讲了这个故事的梗概并不吸引人,要做到:(1)言之有物:可借助课文内容、插图、板书来叙述。(2)言之有序: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3)言之有创:可以适当展开想象,讲讲当时的具体情节,女娃的心理活动,女娃填海时遇到的困难等,丰富故事内容。3.学已至此,你能尝试背诵课文并说说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学生板书。(不畏困难、不屈不挠、坚韧执着……)4.多伟大的精卫啊,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称哪些人有精卫填海的精神?(1)学生说说具有精卫填海精神的人。(2)出示新闻: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他们在峰顶竖立觇标,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引导学生明确:神话除了留给我们的神奇的想象更是提醒我们要传承祖先的优秀品质。5.齐读课文,读出精卫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对文中凝练的语句进行个性化地解读,展开想象、丰富故事情节,创造性地讲述故事,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将精卫填海的精神予以现实化,还原到生活中,感受神话带给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学生总结,教师适时补充: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看注释、看插图、组词、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我们结识了一位勇敢、坚毅的朋友——精卫。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这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想起和大海抗争的精卫鸟,从她身上汲取向上的力量。2.布置作业: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了解《夸父逐日》的大意,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逐走: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