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曲《三个人的时光》、《春之声圆舞曲》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导入学生演讲《母爱》有人说母爱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又有人说,母爱像一股清泉,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灵,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与母爱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创设情境;2、学生再默读一遍课文,思考两个问题:(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记叙了自己双脚瘫痪后,母亲强忍着内心极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关怀爱护病残儿子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博大深沉崇高无私的母爱,抒发了对母亲的无限怀念。

(2)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片段,并说明理由。3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并要注意适当点拨。(1)当学生提出第三段写得好时,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朗诵训练。要求读出母亲的无奈和心痛,儿子的不耐烦和对母亲的不理解。(2)在学生提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巧妙地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熟读成诵。三介绍作者,文本初探:介绍作者情况:当代作家,1951年出生。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到延安插队落户。1972年因一场大病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在北京新桥工艺美术加工厂工作,1978年开始文艺创作。1979年陆续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等。四拓展阅读《我与地坛》学生畅所欲言:史铁生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文中对“我”的描写,初步感知“我”的性格脾气以及“我”的背景。原文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质疑解疑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2、为什么是怀念?3、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对策:零碎的问题随即解决,可通过生生交流意见,展开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谈到课题为何为《秋天的怀念》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关秋天的几处意象——雁阵北归、树叶飘零、菊花烂漫五基础检查学生讲解,六布置作业1、预习卷改错;2、完成《我与地坛》的批注式阅读。第二课时七、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从语言的品味中感悟母亲深沉的爱。1.问题设计一: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请细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语句,品味其妙处。

(学生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初步学习赏析。)例如1.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悄悄地”,副词的运用,表达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体贴;“偷偷地”,副词,表达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关切)例如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抓住这一“挡”这个动词,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例如3:“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神态描写,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母亲的爱好细心!)例如4:“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语言描写,表现出母亲急切的心情,母亲的爱多么急切)例如5:“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扑”过来、“抓住”、“忍住”等,这一系列动词,表现出母亲坚定、执着、深沉的爱。)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引导学生在细细品读中体会母亲深沉执着的爱,并有感情朗读出来。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仿写练习:母爱是……八、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1.问题设计二: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注意阅读这类语句:“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2.问题设计三:“好好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讨论,整理,发言。)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九、质疑:1.问题设计四:文中多次提到菊花,请画出相关语句,有感情朗读,并体会其用意。

(学生朗读,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菊花(借景抒情):母亲最爱花,看花是缅怀母爱

菊花的高洁深沉与母爱的浓郁相似是替母亲完成遗愿,是对母亲的安慰又是秋天,当作者站在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十、作业:背诵语段,丰富积累(1、2段)写一篇关于妈妈的作文课外阅读有关书籍(《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板书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