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调整下_第1页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调整下_第2页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调整下_第3页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调整下_第4页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调整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②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③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拉大,导致供需矛盾扩大;分期付款和股票投机过度,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爆发: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3.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4.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5.影响(1)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国家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2)国际关系日趋恶化。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2)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

(3)1933年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就任总统。2、内容三个方面: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改革Reform。(1)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2)调整工业生产防止盲目竞争

(3)调节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秩序

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罗斯福3.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4.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新、原因)5.影响:(1)使美国度过经济大危机,生产恢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2)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3)改善民众生活,初步建立了救济和社会保障体系从长远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为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最深远)例1.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节目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不放弃自由经济制度 B.出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C.希望依靠社会底层度过危机 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例2.罗斯福说,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这说明A.罗斯福新政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B.发展中小企业比发展大企业更为重要C.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了美国的失业问题D.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关键例3.罗斯福在新政后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下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水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页,夸奖他的朋友就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罗斯福新政顾此失彼

C.罗斯福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D.资产阶级在危机解除后计较利益得失例4(2010年龙岩)下图是美国1921-1945年社会经济发展某一指数的趋势图。联系所学知识判断,该图最有可能是A.工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B.银行存款总量趋势图C.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系数的趋势图

D.农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例5.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材料中社论把罗斯福誉为“民主巨星”的依据是A.罗斯福进行了民主改革,使得美国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危险C.罗斯福采取干预经济的政策,向社会主义靠拢D.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原因(1)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迫使发达国家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

(2)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

2.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西欧)

(2)制定经济计划(日本)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利用税收调节生产

3.评价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社会性。

二、企业经营的变化

1.“人民资本主义”

(1)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2)含义:股票分散化(3)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大量吸收社会资金。2.“经营者革命”(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2)含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增加三、福利国家的出现1.基础生产力提高2.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3.特点:种类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4.实质: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5.影响:①利: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证,缓和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②弊: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此外,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出现,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P77

例6.(201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模拟)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B.扩大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C.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D.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例7.1987年接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沿用前任主席沃尔克坚决反通货膨胀做法的同时,更加强调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在通货膨胀还没有明显苗头的情况下就实行紧缩政策,将通货膨胀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格林斯潘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加强B.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例8.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A.社会保障政策B.强大的国防体系

C.劳动安全保护法D.发展农业生产例9(2008·山东)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例10.洛克菲勒家族在1964年持股比例为13.5%,现在则以不到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