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1页
统计学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2页
统计学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3页
统计学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4页
统计学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统计学练习题参考答案应用型本科院校规划教材《统计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

论一、单项选择题

11、DD

22、DD

33、AA

44、AA

55、CC

66、DD

77、CC

88、AA

99、AA

10、CC

1111、BB

1122、D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BCE

4.BCDE

5.BCE三、简答题

其次章统计数据的收集

一、单项选择题

11、D

2、A

3、D

4、D

5、C

6、A

7、A

8、A9、B10、AA

二、多项选择题

11、BCD

2、ACE

3、ADE

44、ABD

55、BCD

6、ADE

7、ACDE

88、ABCDE9、ACE

10、AB

三、判断题

1..

2.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1、按照计量学的一般分类方法以及对事物计量的精确程度,可将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定类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片面或组,对属性一致的总体单位举行计量的方法,运用定类尺度方法应以将总体单位举行分组或分类为前提,务必遵循互斥和穷尽两个原那么。定类尺度只能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举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适用于品质标志,适用于离散变量。

定序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有序的部门或组,对一致等级的总体单位举行计量的方法。用定序尺度以分组或分类为前提、遵循互斥、穷尽、有序的原那么。定序尺度不仅可以将客观现象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劣或依次。适用于品质标志,适用于离散变量。

定距尺度是按照某一数量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片面或组,对事物类别或次序的间距的测量,其结果表现为数值。运用定距尺度需遵循互斥、穷尽、有序和可加减的原那么。适用于数量标志,适用于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定比尺度是在定距尺度的根基上,先确定相应的对比基数,然后将两种相关的数加以比较而形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于反映现象的布局、比重、速度、密度等数量关系的方法。运用定距尺度需遵循互斥、穷尽、有序、可加减、可乘除的原那么。适用于数量标志,适用于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2、定序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有序的部门或组,对一致等级的总体单位举行计量的方法。用定序尺度以分组或分类为前提、遵循互斥、穷尽、有序的原那么。定序尺度不

仅可以将客观现象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劣或依次。适用于品质标志,适用于离散变量。

定比尺度是在定距尺度的根基上,先确定相应的对比基数,然后将两种相关的数加以比较而形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于反映现象的布局、比重、速度、密度等数量关系的方法。运用定距尺度需遵循互斥、穷尽、有序、可加减、可乘除的原那么。适用于数量标志,适用于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3、(1)按不同计量尺度对事物计量的结果不同,统计数据可分为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均是上述计量尺度的计量结果。

(2)按数据的性质不同,统计数据可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1)定性数据也称品质数据、属性数据,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均属于定性数据;2)定量数据也称数量数据、数值型数据,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均属于定量数据。

(3)按收集方法不同,统计数据可分为观测数据和试验数据(4)按被描述对象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统计数据可分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不同类型的数据特点,见教材P24-254、(1)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于原始数据,统计报表是逐级上报和汇总的,,包括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统计报表一般属于连续调查。

(2)普查是一种特意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规定调查标准时点,时间要求性强,普查主要适用于调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重要资料,一般属于特意调查、非连续性调查、全面调查。

(3)抽样调查遵循随机原那么,具有客观性,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抽取的片面总体单位的调查结果可以推断总体的特征,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适用范围广,可以事先计算并操纵误差的大小,一般属于特意调查、非全面调查,既可以是连续调查,也可以是非连续调查(4)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具有主观性,不能推断总体的特征,一般属于特意调查、可以是非连续性调查,也可以是连续性调查。

(5)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具有主观性,在确定条件下能估计总体指标数值,一般属于特意调查、非连续调查。

5、普查是一种特意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规定调查标准时点,时间要求性强,普查主要适用于调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重要资料,一般属于特意调查、非连续性调查、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遵循随机原那么,具有客观性,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抽取的片面总体单位的调查结果可以推断总体的特征,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适用范围广,可以事先计算并操纵误差的大小,一般属于特意调查、非全面调查,既可以是连续调查,也可以是非连续调查6、直接查看法、报告法、询问调查法和测验法。概括内容见P33-35

7、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工程,调查问卷设计,选择调查方法,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筹划五、略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B

4.D

5.C

6.A

7.A

8.C

9.D

10.D二、多项选择题

1.ADE

2.AB

3.CDE

4.ABE

5.ABE三、判断题

1..

2.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略五、计算题

(1)、(2)

某工厂050名工人按生产件数分组的频数分布表

按生产件数分组频数(人)

频率(%)

向上累计频数向下累计频数70~801215080~904854990~1007141245100~11014282638110~12012243824120~1309184712130~14036503合计50100

(3)

某工厂50名工人按生产件数分组147141293024681012141670~8080~9090~100100~110110~120220~130130~140频数(人)

六、实训题

1.(1)依次数据(2)

大学生按服务合意程度分组的频数分布表

按服务合意程度分组频数(人)

分外合意14合意21一般32

不合意18分外不合意15合计100

142132181505101520253035分外合意一般分外不合意大学生按服务合意程度分组频数(人)

大学生按服务合意程度分组14%21%32%18%15%分外合意合意一般不合意分外不合意

2.

50只灯泡按使用寿命分组的频数分布表按灯泡的使用寿命分组频数(只)

800以下1800~90016900~1000261000~110051100~12002合计50

50只灯泡按使用寿命分组1162652051015202530800以下800~900900~10001000~11001100~1200频数(只)

(3)数据分布大体呈右偏分布。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D

4.A

5.B

6.D

7.B

8.A

9.C

10.C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BCD

4.AC

5.ABCE三、判断题

1..

2.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略五、计算题

1.解:(1)由于2022年销售额在各季度的调配是平匀的,所以,2022年各季度各种产品的筹划销售额为:

甲产品筹划销售额为:

万元2022800

乙产品筹划销售额为:

万元754300

丙产品筹划销售额为:

万元254100

那么:其次季度各种产品销售额的筹划完成处境为:

甲产品为:

%110%100202220,说明甲产品其次季度超额10%完成筹划。

乙产品为:

%33.113%1007585,说明乙产品其次季度超额13.33%完成筹划。

丙产品为:

%140%1002535,说明丙产品其次季度超额40%完成筹划。

(2)各种产品累计至其次季度末销售额全年筹划完成处境:

甲产品为:

%25.46%100800220150,说明甲产品上半年筹划执行进度有些慢。

乙产品为:

%33.48%1003008560,说明乙产品上半年筹划执行进度稍慢。

丙产品为:

%55%1001003520,说明丙产品上半年超前完成筹划执行进度。

2.解:甲市场平均价格:

375.15.1150004.1280002.112000150002800012000xmmH(元/千克)

乙市场平均价格:

325.1100005.1100004.1200002.1fxfx(元/千克)

因此,甲市场的平均价格高于乙市场。

3.解:平均合格率G=%37.98%)0.11(%)0.21(%)0.21(%)5.11(4

平均废品率=%63.1%37.9811平均合格率

4.解:(1)由于次数最多的组是第三组(次数为1200),所以,第三组(500~600)为众数组。

23.569100)8001200()3001200(30012022002110iLM(元)

(2)中位数的位置=1575231502f(户),中位数在第三组(500~600)为中位数所在组。

58.58910012022002315050021ifSNLMmme(元)

5.解:(1)

37401480612108465512451035825415fxfx甲(件)

5.27401100412108643512301028825620fxfx乙(件)

(2)122ffxx甲(件)

42ffxx乙(件)

(3)

%43.32%1003712%100甲甲甲xV

%55.14%1005.274%100乙乙乙xV

所以,乙组的平均日产量代表性高。

第五章章抽样调查与抽样分布

一、判断题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

二、选择题

11.A

2.B

3.C

4.C

5.CC

四、计算题

11.(11)

15.87%

(22)

38.29%

22.(11)

[871,1529]

(22)

[1167.1,1232.9]

33.(11)

3%。

(22)

[84.12%,95.88%]

44.33

55.14.23%

第六章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一、判断题

11.

22.

33.

4.

55.

66.

77.

88.

99.

10.

二、选择题

11.A

2.A

3.B

4.A

5.BB

四、计算题

11.(11)

[1224.52,1275.48]

(22)

[1237.26,1262.74]

22.(11)

[84.12%,95.88%]

(22)

n=400

53.225人

4.不合格。

55.切实

第七章

时间序列一、选择题1.C

2.C

3.A

4.D

5.B

6.A

7.B

8.C

9.D

10.D二、简答题

1.时间序列又称动态序列,指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测值排列而成的序列。由两个要素构成:反映时间依次变化的数列和反映各个时期指标值变化的数列。

2.答:

时期序列的特点:

(1)时期数列中的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2)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时期愈长,指标数值愈大,反之,那么相反。这里所说的时期是指每个指标所包括的时间长度;

(3)时期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登记得到的。

时点序列的特点:

(1)时点数列中的各个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2)时点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间隔长短没有直接的关系。这里所说的间隔是指两个相邻指标数值在时间上的距离。

(3)时点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通常是通过确定时期登记一次得到的。

3.答:

时间序列的变动形式有: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矩变动。

4.答:

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和数学模型法。

5.答:

测定季节变动的常用方法有同期平均法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两种。

(1)同期平均法研究季节变动的目的,在于掌管季节变动的规律性。测定季节变动的主要方法是计算季节比率(即季节指数),称季节比率法。季节比率高的是"旺季',反之那么是"淡季'。

季节比率法又称季节系数法。根本原理是:先计算同期平均数,即计算出同月(或同季)的平均数;然后计算总平均数,即计算出全部数据的平均数;结果,计算季节指数,将各同月(或同季)平均数除以总平均数。

(2)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的根本原理是将长期趋势和不规矩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从时间序列的实际值中剔除掉,然后再计算各月(或季度)的季节指数,从而使计算更精确。

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题

1.答案:(1)年份19971998199920002022国民生产总值(亿元)5056.1578.385.480.85进展速度(%)环比112.3139.4109.194.7定基112.3156.6170.8161.7增长速度(%)环比12.339.49.1-5.3定基12.356.670.861.7(2)平均国民生产总值=)(14.70585.804.853.7815.5650亿元(3)19992022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进展速度=%6.101032567.13.7885.80

19992022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1.6%2.答案:

(1)其次季度平均每月销售额=(650+720+830)/3=733.3(万元)

(2)其次季度平均每月职工人数)(162321901821502120人

(3)其次季度平均每月人均销售额=733.3/161=4.55(万元)

(4)其次季度人均销售额=(650+720+830)/162=13.58(万元)

3.答案:

平均比重%9.40320523840326866846852680322702802852280

4.

此题答案:(1)

其次问:77.205(万吨)(概括方法参考下题)

5.答案

2.75156.25756.21555575152515222tbYntbnYattnyttYnbttt趋势方程为y=7.2+2.6t

2022年对应的时间代码为6,代入方程得到2022年的趋势值为22.8。

6.答;计算特定季节指数,见下表:

消释不规矩变动后的季节指数计算如下表:

所以,季节指数分别为一季度130.6%,二季度13.2%,三季度24%,四季度232.2%,其中第一和第四季度为旺季,其次和第三季度为淡季。

第八章

统计指数一、单项选择题1.B

2.C

3.D

4.A

5.A

6.B

7.A

8.B

9.C

10.B二、简答题1.答:

(1)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是:它们是计算总指数的两种方法,它们的公式可以相互推导。

(2)它们的识别是:

第一,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比较',即: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总量启程,找出同度量因素,将不能直接加总的现象过渡到可以加总,然后再比较,以查看现象的综合变动方向和程度;而平均数指数是"先比较,后平均',即:从个体指数启程,对总体中个别事物的个体指数举行加权平均以查看个体指数的平均变化。其次,综合指数的编制要求使用全面调查资料,平均数指数既可以使用全面调查资料,也可以使用非全面调查资料编制,而使用非全面调查资料编制平均数指数更为广泛。第三,综合指数的编制,要求使用实际指标作为权数,而平均数指数既可以用实际总量指标作为权数,也可以用比重作为权数。

2.答:

能够反映现象之间的经济联系并在数量上存在确定的等式关系的各种指数称为指数体系。

指数体系的作用是:

(1)利用指数体系可以对现象的数量变化举行因素分析;(2)利用指数体系可以分析现象的总变化中受某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3)利用指数体系中各个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推算未知指数。

三、判断题1.

2.

3.

4.

5.

四、计算题1解:

(1)

%78.1164784005586600010qpqpIq

销售量变动导致销售额增加额=558660-478400=80260(元)

(2)

%62.905586605062801011qpqpIp

销售价格变动导致销售额增加额=506280-558660=-52380(元)

(3)

%05.8317840045062800011qpqp销售额指数

销售额变动额=506280-478400=27880

总销售额增加了5.83%,是由于销售量增加16.78%和销售价格下降9.38%共同作用而成的;

同时,总销售额增加了27880元,是由于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80260元和销售价格降低导致销售额裁减52380元共同作用而成的。

2.解:

拉式指数:

%52.1269050114500001qpqpIp

%19.85905077100010qpqpIq

帕氏指数:

%33.126771097401011qpqpIp

%07.851145097400111qpqpIq

结果是,无论价格指数还是销售量指数拉式指数均略大于帕氏指数。

3.解:

销售量综合指数=q1p0/q0p0=920/770=119.48%

由于销售量增长使销售额增加q1p0-q0p0=920-770=150(元)

价格综合指数=q1p1/q1p0=731/920=79.46%由于销售价格增长使销售额增加q1p1-q1p0=731-920=-189(元)

销售额指数=q1p1/q0p0=731/770=94.94%销售额增加额=q1p1-q0p0=731-770=-39(元)

以上结果构成如下等式关系,即:

q1p1/q0p0=(q1p0/q0p0)(q1p1/q1p0)94.94%=119.48%79.46%q1p1-q0p0=(q1p0-q0p0)+(q1p1-q1p0)-39=150-189以上分析说明三种农产品的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裁减了5.06%,是由于销售量增长19.48%和价格裁减20.54%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销售额裁减39元,是由于销售量增长使其增加150元和价格下跌使其裁减189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4.解:

第一步,计算总平均工资的变动可变构成指数=%49.113185.1385033.1572540748000615966800000111ffxffx总平均工资增加额=1572.033-1385.185=186.85(元)

计算结果说明,员工总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提高了13.49%,平均工资每月增加了186.85元。

其次步,计算各组员工工资变动对总平均工资的影响固定构成指数

=%58.114033.1372033.1572615843800615966800110111ffxffx各组工资变动使总平均工资额=1572.033-1372.033=200(元)

计算结果说明,各组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提高14.58%,这一变化导致总平均工资增加了200元第三步,计算总体布局变动对总平均工资的影响布局变动影响指数=%05.99185.1385033.1372540748000615843800000110ffxffx由于布局变化导致总平均工资增加额=1372.033-1385.185=-13.15(元)

计算结果说明,工人总体布局降低0.95%,由此导致总平均工资裁减13.15元。

第四步,列出等式,综合分析上面结果之间的关系为:

相对数关系:

113.49%=114.58%99.05%十足数关系:

186.85=200-13.15综合分析:

计算结果说明,总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提高13.49%,是由于各组员工平均工资综合提高14.58%和由于工人布局变化-0.95%共同作用而成的;同时,总平均工资每月增加186.85元,是由

于各组工人平均工资上涨导致总平均工资增加200元和由于工人布局变化导致总平均工资裁减13.15元共同作用而成的。

案例分析答案:

解:

分厂名称单位本金(元)

产量(万件)

总本金(万元)

0p

1p

0q

1q

00qp

01qp

10qp

11qp

针织一厂35381201124200456039204256针织二厂425080763360400031923800针织三厂657269524485496833803744合计26924012045135281049211800

(1)该厂的总本金指数

%97.9712045118000011qpqp总厂四季度比三季度总本金降低2.03%,总本金裁减245万元。

(2)总本金变动的影响因素总本金变动受各个分厂单位本金和产量变动的影响。

其中,三个分厂单位本金指数

%47.11210492118001011qpqp单位本金提高12.47%,由此导致总本金增加1308万元;三个分厂产量指数

%11.8712045104920010qpqp产量裁减12.89%,由此导致总本金裁减1553万元。

分析结果:

97.97%=112.47%87.11%-245=1308-1553

可见,总厂总本金降低2.03%是由于三个分厂单位本金提高12.47%和产量下降12.89%共同作用而成的;同时,总本金裁减245万元,是由于三个分厂单位本金上升导致总本金增加1308万元和产量下降导致总本金裁减1553万元共同作用而成的。

(3)平均单位本金变动处境平均单位本金指数

%8.10978.4417.492691204524011800000111ffxffx平均单位本金提高9.8%,平均单位本金增加额为4.39万元。

(4)平均单位本金影响因素分析平均单位本金的影响因素有两个:各分厂单位本金和各个分厂的产量布局。

首先,分析各分厂单位本金变动的影响,即计算固定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

=%47.11272.4317.49110111ffxffx各个分厂单位本金变动对总厂平均单位本金影响的十足额为5.45万元。

其次,分析三个分厂产量布局变动的影响,即计算布局影响指数布局影响指数

%63.9778.4472.43000110ffxffx三个分厂布局变动对总厂平均单位本金变动的十足额=-1.06(万元)

综合影响分析:

109.8%=112.47%97.63%4.39=5.45-1.06分析结论:

兴邦针织厂的总平均本金提高了9.8%,是由于各分厂单位本金提高12.47%和各分厂产量布局变化2.37%共同作用而成的;同时,总平均本金增加4.39万元,是由于各个分厂单位本金增加使得总单位本金提高5.45万元和各个分厂产量布局变化使得总单位本金降低1.06万元共同作用而成的。

第九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判断题

11.

22.

33.

4.

55.

66.

77.

88.

99.

10.

二、选择题

11.D

2.D

3.A

4.A

5.CC

四、计算题

11.(11)

0.9244

(22)

47.780.6184cyx

(33)

2.288

(55)显著

第十章

现代企业统计一、单项选择题

11、AA

22、AA

33、AA

44、CC

55、BB

66、AA

77、BB

88、

CC

99、DD

10、DD

二、多项选择题

11、ABE

22、ABD

33、ACD

44、ACD

55、ABDE

66、ABCDE

77、ACDE

88、AB

99、BD

10、ABCD

三、判断题

1..

2.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略五、计算题

1..解:工业总产值=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30+1.5+0.8)+(2.4-1.2+0.5)+1.1=32.3+1.7+1.1=35.1(万元)

2..解:

某工业企业基期和报告期综合指数法经济效益评价计算表指标

标准值

权数

(%%)

基期

报告期

实际值

个体指数%%

加权得分%%

实际值

个体指数%%

加权得分%%

乙1234=3/1或=1/35=4*267=6/1或=1/68=7*21.总资产付出率%10201111022

13130262.资产保值增值率%11516125108.7

17.39

120104.35

16.70

3.资产负债率%50127071.4

8.57

6576.92

9.23

4.滚动资金周转率%1.65151.590.9

13.64

1.378.79

11.82

5.本金费用利润率%8.5146.576.5

10.71

5.868.24

9.55

6.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36.51026.572.6

7.26

31.586.30

8.63

7.产品销售率%951385.59011.793.598.42

12.79

合计10091.27

94.72

从计算结果来看,该企业基期综合效益指数为91.27%,报告期综合效益指数为94.72%,说明该企业报告期综合经济效益较基期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

一、选择题

1.A

2.D

3.B

二、判断题

1.2.3.三、简述题

1.答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规定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5套根本核算表(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3套国民经济账户(经济总体账户、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账户)和2张附属表(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核算表)组成。根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中心内容。

2.答案:各个时期的GDP都是采用当年价格计算的,称为"名义的GDP'。意义:1)为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供给重要依据;2)为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发挥重要作用;3)在我国对外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假设消释了价格变动因素,各个时期的GDP都采用固定价格、可比价格或某个特定时期的价格来计算,那么称为"实际GDP'。它除了名义GDP具有的分析意义以外,它较名义GDP更能反映一个国家实际生产水平的变化,能够全面、切当地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

二者存在的数量关系是:实际GDP

=紧缩价格指数名义GDPGDP

3.答案:三次产业分类是就产业形成的时序加以划分,同时反映了劳动对象的特点及其得志人类需

求的层次的分类。它可划分为:第一产业(农业);其次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其次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我国把第三产业概括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流通部门(商业和运输邮电业等);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业、旅游业等);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导、文化、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等);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