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2地貌的观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2地貌的观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2地貌的观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2地貌的观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2地貌的观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第二节地貌的观察一、地貌观察的顺序1.实地观察地貌(1)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展观察。(2)先观察视野内的大地貌(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2.其他地貌观察的方法(1)利用地形图观察。(2)利用遥感影像观察。(3)利用无人机观察。二、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1)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2)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2.坡度(1)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2)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3)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①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耕作,易造成土壤侵蚀。②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3.坡向(1)坡向eq\b\lc\{(\a\vs4\al\co1(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2)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拟陡峻;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拟平缓。5.地貌观察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6.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一、判断题1.观察地貌时,宜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展观察。()2.观察地貌时,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3.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5.观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答案:1.√2.√3.√4.√5.√二、连线题6.把对应地貌类型连起来。 ①高原 ②山地A宏观地貌类型 ③河谷 ④陡崖B微观地貌类型 ⑤平原 ⑥河岸 ⑦丘陵答案:A与①②⑤⑦相连,B与③④⑥相连。等高线地形图与地貌类型的观察【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以下问题。(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貌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2)就宏观地貌来讲,图示地区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3)小河流向东方,方案把水调到C处,有虚线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拟合理?为什么?(4)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理由是什么?提示:(1)盆地陡崖山谷山脊山顶鞍部(2)丘陵、平原、低山(3)AC。可自流引水至C处。(4)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核心考点突破】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根本地形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单位:m)地形特征说明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四周低中间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高中间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山脊、山脊线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局部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山谷线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山脊之间低洼局部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由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高线特征中间疏四周密密集稀疏中间疏四周密稀疏、平直海拔较高高,超过500m较低,一般(相对高度)不高于500m无限制低,0~200m地表起伏程度起伏不大,边缘陡峭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坡度平缓四周高中间低平坦广阔判断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首先要找出图中最大等高线的数值(H大)和最小等高线的数值(H小)及等高距d。如下图,图中最大等高线H大=500m,最小等高线H小=100m,等高距d=100m。据此可进展以下计算:(1)图中最大海拔(H最大)H大≤H最大<H大+d(2)图中最小海拔(H最小)H小-d<H最小≤H小(3)图中最大相对高度(H相)H大-H小≤H相<H大-H小+2deq\a\vs4\al()在计算等高线图中任意两点的相对高度时,只要判断出两点的高度范围,就可以根据“十字相差法〞确定两点的相对高度。如,求甲(900~1000m)、乙(300~400m)两地的相对高度图解如下:由此可知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介于500~700m之间。4.陡崖处高度的判断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H大)、最小值(H小)、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n。如图,H大=400m,H小=100m,d=100m,n=4,那么:(1)陡崖最大海拔(H最大)H大≤H最大<H大+d(2)陡崖最小海拔(H最小)H小-d<H最小≤H小(3)陡崖的相对高度(H相)(n-1)d≤H相<(n+1)d5.闭合处等高线的高度判断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那么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那么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具体如下图::等高线a、b、c,a<b(1)如果c=a,那么d<a,即“小于小的〞。(2)如果c=b,那么d>b,即“大于大的〞。6.判断坡度大小(1)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那么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那么坡度越缓。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2)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①比例尺和等高距一样,那么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以下图中(比例尺一样,数值单位: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D>B。②比例尺一样,等高距不同,那么一样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以下图中(比例尺一样,数值单位: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一样,那么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以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3)坡度大小的计算计算公式:tan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数值求出;L为两点实际水平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的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可根据H/L的值从数学用表中查出。(4)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约0.6℃/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H相/100m×0.6℃。【对点跟踪训练】读等高线地形图,答复1~3题。1.①地比②地()A.海拔高、坡度大 B.海拔高、坡度小C.海拔低、坡度大 D.海拔低、坡度小2.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③地的雨水汇成的径流在坡面上的流向是()A.自东北向西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3.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28m B.42mC.55m D.60m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流向和等高线疏密状况可以判断,①地比②地海拔高、坡度小。第2题,坡面径流沿最大坡度方向自高处向低处流动,即与等高线垂直自高处向低处流。第3题,陡崖处有4条等高线交会,故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50m。地形剖面图【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以下问题。材料一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和沿AB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材料二某地等高线图。(1)根据材料一分析,能直观表示出AB一线的地势上下起伏的是________图。(2)下面是四个同学根据材料二绘制的沿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其中正确的一幅是()提示:(1)地形剖面(2)D【核心考点突破】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技巧第一步: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如以下图中的A~B)。第二步: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第三步:确立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第四步: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第五步:连线。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上图中8、9两点高度一样,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AB之间的剖面图如下: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3.通视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那么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图1)(2)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局部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图2)【对点跟踪训练】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答复以下问题。(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描述该区域的地形分布特点。(2)能正确反映图中X—Y线地形的剖面图是()(3)图中河流PM段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其________(填方向)岸受冲刷较严重。(4)人们方案在甲地兴建水库大坝,简述其工程建立的有利条件。解析:(1)根据等高线分布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进一步结合指向标说明其分布特点。(2)根据剖面线穿越区地势起伏进展判断。(3)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知,该段河流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该段河流河道比拟平直,而且位于北半球,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的右岸(南岸)受流水侵蚀比拟严重。(4)从工程量和蓄水条件两方面判断其有利条件。答案:(1)北部为平原,南部为山地。(2)A(3)自西向东南(4)位于河谷狭窄地段,有利于筑坝,工程量小;上游河谷较宽,有较大的蓄水区域。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答复1~2题。1.图示地区()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C.最低处海拔缺乏900m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2.图中瀑布()A.落差最大可达80m以上B.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C.在甲处欣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D.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北部海拔在1000m以上,中南部海拔在1000m以下,所以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但是南侧的等高线明显密集于北侧,因此南侧(河流两岸)较陡,北侧较缓,A、D项错误;图示地区海拔远大于500m,不属于丘陵地形,B项错误;图中等高距是20m,最低处在河谷最南端,海拔低于880m,C项正确。第2题,瀑布形成于图中陡崖处,因河流河床岩石软硬不一,由河流侵蚀形成,B项正确;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判断瀑布顶端海拔为960~980m,瀑布底部海拔为920~940m,落差为20~60m,A项错误;甲处海拔大于1060m,高于瀑布的海拔,在甲处应该是居高临下,而不会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C项错误;我国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全流域河流水源补给充足,水量较稳定,上游水库没有必要放水,D项错误。考点二地形剖面图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答复3~4题。3.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80m B.110mC.170m D.220m4.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①为直线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③最长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局部路段重合解析:第3题,甲、乙两地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故三条道路的起止点应该是甲地、乙地。读图可知三条道路的起止点海拔分别约为260m和150m,两地相对高差约为110m。第4题,直接读图看出三条道路的长度和坡度变化特点,四个选项逐个分析如下:内容分析A项道路①最长,不可能是直线B项道路②沿线最高海拔约350m,而道路③沿线海拔有超过350m的路段。故道路②未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项从纵向剖面图中可看出道路③最短D项道路①和②在距甲地6000~7000m的路段剖面线局部出现平行,局部路段可能重合[学考合格练]图1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2为甲、乙两点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答复1~3题。1.陡崖M最大落差可能为()A.198m B.290mC.380m D.450m2.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A.300 B.400C.500 D.6003.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A.东北方向 B.正东方向C.正西方向 D.西南方向解析:第1题,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叠,故陡崖相对高度大于等于200m,小于400m,最大值接近400m。第2题,由地形剖面图可知,d处为一洼地,故等高线P的数值为400。第3题,由甲到乙方向为正南方向,由此可以推知,王村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坪〞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以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局部地形。读图答复4~5题。4.以下各村的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A.①村 B.②村C.③村 D.④村5.以下各村通往M乡的公路中起伏最大的是()A.①村 B.②村C.③村 D.④村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④村所在地等高线最稀疏,那么相对其他三地来说坡度最小、最平坦,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①村通往M乡的公路穿过的等高线最多,那么公路起伏最大。答案:4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图,答复6~7题。6.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根本特点是()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A.③④ B.②③C.①② D.①④7.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解析:第6题,图示区域海拔大多位于500m以下,地势起伏和缓,以丘陵、平原为主。分水线呈西北—东南走向,两侧地势较低。第7题,根据“凸高为低〞原那么,甲、乙两条虚线处比两侧地势低,表示山谷。8.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________。(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根本特征。(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一样点。(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展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解析:(1)河流流向的判读要注意两点:第一,河流总是由高向低流的,那么应判断河流所流经区域的等高线情况;第二,要注意指向标等方向信息。(2)地形、地势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及分布等要素。(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描述某地位置,可用标志性的地物(如河流、山脊、山谷等)来指示,也可以用海拔来表示其分布位置。(4)主要从线路长短、坡度陡缓等方面分析。答案:(1)自东向西(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3)①海拔为300~400m;②位于山麓谷地中;③有河流流过;④白水河北岸;⑤谷口朝南。(4)合理。理由:两条路线的水平距离一样或实际距离相近;攀登的相对高度一样或两山海拔相近。或不合理。理由: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学考等级练](2021·河北武邑中学质检)以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比照剖面图。读图答复1~2题。1.图中甲为()A.地表 B.软流层C.莫霍界面 D.古登堡界面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根本呈正相关解析:第1题,地壳厚度不均,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在陆地上,地表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根据图中信息,大体可判断曲线甲与地形曲线呈正相关,曲线甲为表达地壳厚度的曲线,故C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根本上地势越高,地壳厚度越大,地势越低,地壳厚度越薄,故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根本呈正相关,故B错,D对;距海的远近,与地壳厚度关系不大,故A错;山地、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km,平原地区为30km左右,故C错。以下图是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答复3~4题。3.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A.500m B.550mC.600m D.650m4.图中有一座占地17000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该寺庙最可能位于()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解析:第3题,图中等高距为50m,最高点海拔介于900~950m之间,最低点海拔介于350~400m之间,那么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范围为500~600m,注意不能等于500m或600m,那么B正确。第4题,“进山不见寺〞,说明寺庙位于低凹处;“占地17000m2〞,依据比例尺可算出大致范围。图中丁处等高线符合“小于小的〞特征,为地势低凹地,面积较大,故该寺庙最可能位于丁处。下面三幅图中,甲图为M地附近地区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过甲图相应的点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答复5~6题。5.该地区的地形是()A.山峰 B.山脊C.山谷 D.鞍部6.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a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A.自东北向西南 B.自东南向西北C.自西南向东北 D.自西北向东南解析:第5题,该地区地形假设为山峰,其中M地的地势应该最高,但乙图中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