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随堂练习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_第1页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随堂练习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_第2页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随堂练习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_第3页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随堂练习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_第4页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随堂练习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随堂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登岳阳楼》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粗糙(cāo)忖度(cǔn)风驰电掣(chè)

B.诤友(zhèng)编纂(zuǎn)东南坼(chè)

C.戎马(róng)流涕(tì)草木菁华(jìng)

D.戏谑(xuè)惬意(qiè)苦心孤诣(yì)

【答案】C

【解析】“草木菁华”中的“菁”应读j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禁拾辍皓腕忧心忡忡

B.乾坤戎马垆边美轮美奂

C.膳味涕零断肠卷帙浩繁

D.折裂迥然凭轩忐忑不安

【答案】B

【解析】A项,禁—噤,辍—掇;C项,膳—膻;D项,折—坼。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昔闻洞庭水 闻:听说

B.吴楚东南坼 坼:整体

C.乾坤日夜浮 浮:漂浮

D.亲朋无一字 字:书信

【答案】B

【解析】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B.亲朋无一字字:指书信

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北关山:此处指北方边关

【答案】C

【解析】C项,“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错误。应该是年老多病。“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C.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D.熊咆龙吟殷岩泉

【答案】B

【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A、C、D三项是名词用作动词。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登岳阳楼》一诗是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冬,自公安到达岳阳后,登岳阳楼有感而作。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

①但主要还是有诗人的思想感情做基础

②才能与浩瀚壮阔的洞庭湖景色交融成一体

③由于杜甫爱国爱民的胸襟宽广

④构成宏丽阔大的意境

⑤这与诗人一纵一收的笔法固然有关

⑥历来为人称道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⑥⑤①③②④D.⑥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通读供排句可知,⑥与横线前的句子关系紧密,是对《登岳阳楼》一诗意境方面的总体评价,应为首句。由⑤中的“固然”与①中的“但”可知,这两句应连在一起,解释这首诗意境开阔的原因。③②④三句相连,构成完整的语意,解释①句,应放在①后。

7.下面对杜甫《登岳阳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交错,今夕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早年始闻洞庭盛名,如今终于实现登临的愿望,开篇即充满了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

B.颔联描绘了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的景象。意境波澜壮阔,宏伟奇丽,体现出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

C.颈联写诗人漂流湖湘,以舟为家,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寄寓无限情意。

D.尾联写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却报国无门的悲伤。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忧国伤时的情怀,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答案】A

【解析】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但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8.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写道:“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请结合对杜甫的了解,围绕这两句诗,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

要求:①使用第一人称,侧重描写和抒情;②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④不少于200字。

【答案】(示例)很早就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浩瀚无边的大湖白浪滔天,把吴楚东南隔开,宇宙天地好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可惜我漂泊江湖,得不到亲朋故旧寄来的片纸只字,而今年老体弱,只有一叶随风逐浪的孤舟相伴。阵阵北风,传来关山以北战争烽火的气息,我唯有凭窗遥望,中原大地恐怕已是刀光剑影、饿殍遍地。我渴望战争结束,回到荒芜已久的家园;我渴望社会安定,见到逃难归来的父老;我渴望朝廷有序,重振百病缠身的大唐。但现实,唯有使我涕泪交流。

【解析】题目中要求“结合对杜甫的了解”是限制,也是提示。杜甫遭遇安史之乱,常年漂泊,在漂泊途中感受到了民间疾苦,因此他的诗中常常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也有对民间疾苦的同情。解题时注意用好第一人称,想想作者为什么先写“戎马关山北”,可以围绕诗人的经历展开联想描写。为什么会“涕泗流”,可以围绕诗人的身世以及家国情怀去写。再使用比喻、排比、拟人之类的修辞手法即可。

9.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句话有语病,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①“安史之乱”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②当时,诗人杜甫就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③在我国的诗坛上,杜甫的教育作用、美育作用和认识作用都不是别人难以企及的。④这就是后人将其人尊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

【答案】①语序不当,可改为“‘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③不合逻辑,可改为“杜甫的教育作用、美育作用和认识作用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本语段主要讲唐朝文学的发展,所以“安史之乱”在国家强弱方面带来的变化没有在文学发展方面造成的影响深,所以第①句语序不当。第③句中,“不是”“难以”是双重否定,与语意不符,应改删去“不”。

10.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至少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80字左右。

长江月亮虔诚唐诗传承传统瑰丽

【答案】月亮那朦胧的光芒轻轻地洒在这千百年来祖辈们走过的道路上以及日日夜夜奔腾的长江水中,面对皎洁的月光,我大声吟诵着唐诗中的瑰丽篇章,尽情享受着传统文化带来的快感。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发挥想象,想象这些词语可以描绘的画面、抒发的情感或者营造的意境等。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一诗中,形象刻画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是“,”。

(2)《登岳阳楼》一诗中,表现诗人到处流浪、没有朋友,只有孤舟相伴的诗句是“,”。

(3)《登岳阳楼》一诗中,写诗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想到兵荒马乱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的诗句是“,”。

【答案】(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字形和字义是分不开的,默写时要理解字义,注意“坼”“戎”“泗”等字的写法。

12.读下面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上联写了四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与岳阳楼有关的事,四个人物分别是。

(2)“杜少陵五言绝句”指的是杜甫所写的,“范希文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是指

和。

(3)“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化用的诗《登幽州台歌》,“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化用的诗《饮酒》。

【答案】(1)杜甫范仲淹滕子京吕洞宾(2)《登岳阳楼》忧乐(3)陈子昂陶渊明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对联和题干中的关键词,如第(1)题,由其中的“杜少陵”“范希文”“滕子京”“吕纯阳”“岳阳楼”不难推知答案分别是杜甫、范仲淹、滕子京、吕洞宾。

13.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李白、杜甫为描写主体,在横线上补写两句话,表现对李白、杜甫两位诗人写作风格的理解。

读王维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可以品味到诗画一体;读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以体味到朦胧隐晦;;。

【答案】示例读李白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可以体会到豪迈飘逸

读杜甫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以感受到沉郁顿挫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仿写时,首先要分析题干的具体要求和所给句子的句式特点,然后挑选能够体现诗人写作风格的诗句,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能够表现诗人豪迈、飘逸、浪漫的诗句,最后按照所给句子的句式将其表述出来即可。

14.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李白、杜甫为描写主体,在横线上补写两句话,表现对李白、杜甫两位诗人写作风格的理解。

读王维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可以品味到诗画一体;读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以体味到朦胧隐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李白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可以体会到豪迈飘逸读杜甫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以感受到沉郁顿挫

【解析】仿写时,首先要分析题干的具体要求和所给句子的句式特点,然后挑选能够体现诗人写作风格的诗句,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能够表现诗人豪迈、飘逸、浪漫的诗句,最后按照所给句子的句式将其表述出来即可。

《桂枝香金陵怀古》

1.下列出自《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句子没有用典的是()

A.“千里澄江似练”B.“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C.“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D.“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答案】C

【解析】A项“千里澄江似练”出自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B项“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出自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D项“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出自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所以选C。

2.下面是宋代诗人王珪的七言律诗《金陵怀古》,中间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怀乡访古事悠悠,。

,。

,。

,人心无复更风流。

①萧萧暮吹惊红叶②故国凄凉谁与问③惨惨寒云压旧楼

④一鸟带烟来别渚⑤数帆和雨下归舟⑥独上江城满目秋

A.②④⑥③⑤①B.④⑤⑥①②③

C.⑤③②④⑥①D.⑥④⑤①③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律诗的基本知识组合诗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律诗的对仗和平仄的规则,然后再组合诗句进行排列。律诗中一般押平声韵,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可以排除A、B项;依据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要求,可排除C项。故选D。

【点睛】

平仄是律诗中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如果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这种“交错”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根据平仄的要求,七言律诗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两种基本格式,它们是: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B.“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C.下片“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掲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D.《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是王安石在慨叹自己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因他的变法主张不被人理解,内心无比痛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下片所发的议论,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故选D。

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以“________________”四字领起,为全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

(2)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抒发人们耽于享乐,不能借鉴前朝教训的感慨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案】登临送目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犹、庭。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