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上课_第1页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上课_第2页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上课_第3页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上课_第4页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上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3

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基本线索】中心内容是中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革命阶段】第一阶段:1919年~1927年(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第二阶段: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第三阶段: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第四阶段: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两次分裂对抗阶段特征: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年)这一阶段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为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民主革命道路,国共合作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年解放战争取得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注意三方)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官僚资本产生。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3.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4.社会生活上: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第一阶段:1919年~1927年(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一、政治:1、中国人民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五四运动爆发,成为新民主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二大。2、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二、经济: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美国和日本加强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三、思想: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成为党的指导思想:2、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四、社会生活:汽车在各大城市成为权贵、富商代步工具,京津航线开通、民航业拉开序幕;20年代中国电影业迅速发展;广播事业产生1)性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4)结果:初步胜利5)意义:五四运动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2)背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3)经过:(中心、主力、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斗争形式)释放罢免拒绝①、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②、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③、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④、影响: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阶段: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政权对峙,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1、一方面,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反共反人民;另一方面,中共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探索,并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并武装反抗国民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开辟;长征和遵义会议;2、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打击,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政治局面从分裂对峙走向联合抗日:3、华北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民统方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二、经济: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在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进行经济建设。2、社会生活:电影成熟,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1935年《渔光曲》获国际声誉;《义勇军进行曲》传唱;《红色中华》、《中央日报》针锋相对。三、思想: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1)中共独立领导武装开始: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秋收起义:背景:表现:(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一个[1927.10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土地革命:★中国为何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的。2、工农武装割据:(1)武装斗争:粉碎国民党的四次“围剿”(1930--1932)*(2)根据地的建设: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江西瑞金)*(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国民革命失败,要掌握武装力量;1927.8.1周贺叶朱;第一枪,创军队汉口;确定总方针,决定秋收起义;1927.9毛泽东,失败后向井冈山。性质:工农民主专政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中国共产党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就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结束了屈辱历史。中共一大、二大、

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及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贡献。遵义会议(1935年):内容: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共七大(1945年):内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提示】八七会议(1927年):内容: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意义: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出路。

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40.30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图1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图14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会见地址图15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3)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排序:图( )图( )图( )。(2分)历史意义:(6分)图13:

图14:

。图15——

第三阶段: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一、政治: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同日本法西斯的斗争构成了这段历史的主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二、经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日本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三、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抗战胜利三、抗日战争1、抗战防御阶段2、抗战相持阶段日本投降中共力量发展壮大(1)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3)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1)发动百团大战(2)开辟国外战场(3)中共七大召开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配合,区分两个战场和两个路线的不同小专题:统一战线四个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1924-192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5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1982年后)比较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斗争目标、民众基础、合作纲领和方式、结果和影响)第四阶段: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一、政治:1、国共两党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斗争;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二、经济:1、在三座大山特别美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的挤压下,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2、中共发起土地改革运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三、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四、社会生活: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民生凋敝,重工业薄弱,公路、铁路、民航业发展缓慢。40年代国统区左翼电影发达。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1)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45.8-46.6)

1945.8-10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1946.初政协召开(2)三年解放战争:A.(46.6-47.6)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全面和重点进攻B.(47.6-48.8)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转折点)1947年土改《中国土地法大纲》C.(48秋开始)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3)将革命进行到底:①1949年初,七届二中全会②1949年4月北平和谈③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国内、国际、思想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影响两党关系的因素有哪些?【提示】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国民革命时期)——对抗(土地革命时期)——再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再对抗(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曲折历程。国共两党合作或者对抗,是由多种因素制约的:(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2011年安徽高考22题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C

2010年安徽高考16.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共赴国难”D.“将革命进行到底”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三次机遇和错失原因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原因:帝扶袁夺果实;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第二次:国民革命动摇北洋军阀统治;原因:蒋汪背叛革命,中共犯右倾错误;第三次:抗战胜利后通过和平建国决议。原因:美蒋悍然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决议。(2010年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问题:(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8分)(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请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0分)(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4)据材料并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4分)38.(28分)(1)差别:近代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现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2分)意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差别: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社会主义社会。(2分)意义: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2分)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2分)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2分)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台湾学者的立场——中华民国,或者台湾学者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2分)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4分。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认识(1分)第二层次:能对历史分期背后的信息进行分析(2分)第三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1分)阶段特征历史条件概况影响显著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统一棉纺织业为抗战胜利奠基沉重打击统治经济政策,官僚资本的压制,日本的掠夺沿海工业内迁,重工业短暂发展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日益萎缩美国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压制,苛捐杂税通货膨胀。陷入绝境物价飞涨人民困苦近代中国民族曲折资本主义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世界工业化的浪潮,为了巩固统治,很多反动政权也采取了一些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如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注意这些措施并不能改变这些政权的性质。近代中国五种经济成分(存在的时间及消失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近代一直存在,至新中国成立一直占绝对统治地位)到三大改造完成后才没有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开始到1949年)1949年没收外国在华资本3.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8C60年代——1949)洋务经济是官僚资本的雏形,1949年没收官僚资本4.民族资本主义(18C60,70年代——1956)

1956年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49-1956)1956年过渡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国道路的选择■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救民的必由之路。五四运动前主要有哪些探索?中国道路的选择日俄宪政道路(戊戌变法、预备立宪)法美革命共和道路(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苏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城市中心论)二、走俄国人的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有哪些?■革命需要:■思想条件:■干部推荐:■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