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探索_第1页
第二讲 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探索_第2页
第二讲 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探索_第3页
第二讲 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探索_第4页
第二讲 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探索主讲:常春箱:jzchchqin@126.com

Ch2本讲主要内容§1

古代的城市空间发展思想§2

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探索Ch2§1古代的城市空间发展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城市空间发展思想(一)商代开始出现我国的城市雏形

◆河南偃师商城

◆郑州商城

◆安阳殷墟

◆湖北盘龙城图:郑州商城遗址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心及北关一带,距今大约3500年历史。平面接近长方形,约2000*1700米。1)城市中心位于河流南岸的河湾处(选址)2)宫室建筑群成组排列,似有定局。3)宫室西南有一段壕沟(防卫设施)4)住区东西南北相对,出具四合院雏形Ch2一、中国古代的城市空间发展思想

《周礼·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记述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完整地记录了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此后两千多年我国封建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周代是我国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祖:祖庙(太庙),是帝王们祭祀祖先之处;社:社稷坛,是帝王们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地方。朝:朝廷,皇城的前面是帝王上朝听政之处;市:市场,是都城的商业交易之地。

夫:农村井田单位。Ch2§1古代的城市空间发展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城市空间发展思想周王城模式复原图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周礼.考工记》Ch2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唐代长安城明清北京城Ch2一、中国古代的城市空间发展思想(三)战国时代城市向着多种规划布局模式发展1、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鲁国国都曲阜:完全按照周制建造吴国国都:充分考虑了江南水乡的特点,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排水通畅齐国临淄城:规划因地制宜,根据自然地形布局,南北向取直,东西沿河道蜿蜒曲折,防洪排涝设施精巧实用鲁国济南城:打破了严格的对称格局,与水体和谐布局,城门的分布并不对称。Ch2§1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三)战国时代城市向着多种规划布局模式发展2、形成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小城是统治者居住的王城,大城是城市居民居住的外城(郭)。战国时代齐临淄城Ch2(三)战国时代城市向着多种规划布局模式发展3、战国时代形成了两本极为重要的著作:

◆《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商君书》:论述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空间发展思想Ch2(四)汉、三国、隋唐城市规划思想逐步完善

◆中轴对称布局:◆大小套城:

◆方格状路网◆里坊制:

三国时期——曹魏邺城中国汉代——长安城唐代长安城Ch2(五)宋代开放的街巷制的形成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建设中绵延了千年的里坊制逐渐被解除,北宋中叶的开封城出现了开放的街巷制,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新发展。

北宋汴梁城——我国封建后期城市的代表1、道路系统:除了井字交叉的道路外,还出现了丁字路2、专门市场的形成3、娱乐场所4、园林、风景区建设及街道绿化Ch2二、古代西方及其他国家的城市空间发展思想(一)古代埃及——城市防御职能古埃及城市---伊套伊城市四周布满堑濠,城防坚固厚实。Ch2二、古代西方国家城市空间发展思想(一)古代埃及——分区布局思想古埃及卡宏城贫民区贵族区中产者住区

城内又用墙分为东西两部分。贵族区有宽阔的院落,布置别致;贫民区建造简陋,居住拥挤。Ch2(二)古代两河流域——建筑围合及构图思想美索不达米亚—吴尔城

以宫殿、庙宇和观象台为中心,中心建筑围合成院落Ch2(三)古希腊——卫城建设古希腊—雅典卫城

建筑的排列不死板,既考虑从城下仰望时的美,又考虑置身其中的美,充分利用了地形。

建筑群布置上,以铜像统一构图,点出主题。不机械地平行或对称,分散排列,利用地形把最好的角度朝向人们。

Ch2(三)古希腊——希波丹规划模式1、

方格形道路网2、城市中心由一个广场和一些建筑艺术上有联系的公共建筑组成普列耶城Ch2一、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一)工业革命的爆发及其带来的城市发展矛盾

1785年爆发的工业革命给社会和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口拥挤、住房短缺、城市中的贫民窟大量涌现,疾病、瘟疫横行,城市居民的死亡率大大高于农村地区。§1西方近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探索

Ch2(一)工业革命的爆发及其带来的城市发展矛盾中产阶级商人体力劳动者、工人、奴仆怀特查普尔(伦敦工人住区)452722利物浦352215乡村地区524138英国对平均死亡年龄的调查表

Ch2(二)工业革命爆发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描写到:“这里的街道通常是没有铺砌过的、肮脏的、坑坑哇哇的,到处都是垃圾,没有排水沟,有的只是除此之外臭气熏天的死水洼”。

更为严重的还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财富的极端不均,工人恶劣的工作与生活条件造成人性的扭曲、于冷酷的和社会的混乱。

Ch2一、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产生的背景社会问题和社会动荡给资本主义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社会改革的呼声开始高涨。

社会改革首先公共卫生领域开始的:1848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到1875年,该法案已包括了涉及住房通风、污水排放、饮水供应、传染性疾病等很多公共问题。

Ch2

同时,在城市设计领域,一些社会改革家、规划师、建筑师也在针对大城市存在的居住、环境、交通问题进行研究,力图通过改造大城市的物质空间环境来解决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于是,有关理想城市的各种设计模式纷纷提出。

Ch2二、近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探索(一)法国人嘎涅的“工业城市”工业城方案嘎涅本是学院派的建筑师。◆城市建设应该与能源和交通结合◆必须把工业、居住、交通和文娱活动分开,各自互不干扰

Ch2(一)法国人嘎涅的“工业城市”

l898年,他开始了对罗马古城突斯可仑的工业城市设想方案的探索。他的工业城人口3.5万人,全部从事工业劳动。全市包括工业、居住、行政、文化、娱乐等完整设施。工业区靠近河流,码头、火车站设在工业区附近,并与市区以快速干道相连。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有大片绿地分割。二、近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探索

Ch2(二)西班牙人马塔的带形城市(A.S.Mataoand“LinearCity”)二、近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探索

Ch2(二)西班牙人马塔的带形城市

他认为城市的宽度应有限制,长度可以无限,甚至可以把北京和布鲁塞尔连接起来。以一条不小于40米的干道作为城市发展的“脊锥”,铺电气化铁路,并配好全部市政工程。在道路两侧建房屋,做独立花园式住宅。每隔300米建一条20米宽的横道。这样形成了5万平方米面积的城市单元,每个单元均设市政管理机构。工厂、学校、商店、市场按照要求自然分布在干线两侧二、近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探索

Ch2(三)田园城市(GardenCity)理论

——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Howard)花园城市设想1898年,霍华德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方案,从而20世纪城市规划史上最具影响的历史性人物。其职业是速记员,一生就写了一本书:《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后在重版时改名:《明日的田园城市》二、近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探索

Ch2(三)田园城市(GardenCity)理论

——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Howard)花园城市设想1、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可分为中心区、居住区和工业地带三部分。2、六条大道从中心放射出去3、中心区中央为22公顷的公园,外边布置剧院、医院、图书馆等公共建筑。二、近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探索

Ch2(三)田园城市(GardenCity)理论

——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Howard)4、居住区位于中间,工业地带位于外环。5、居住区中间的环状大道宽130米6、永远在城市周围保留绿带7、城市四周的农业用地,有农田、果园、牧场、森林和疗养所,全市居民有2000人从事农业,就近居住。二、近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探索

Ch2(三)田园城市(GardenCity)理论

——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Howard)母城与子城模式

他认为城市是要长大的,当超过规定的人数是,要在他不远处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

母城规模:5.8万人子城规模:3.2万人二、近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探索

Ch2

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的垄断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上世纪工业化带来的大城市问题更加加剧。大城市的畸形发展和恶性膨胀已远非前代可比。19世纪末,巴黎人口271万,20世纪猛增到850万。土地垄断,地价飞涨,土地投机使城市布局更加混乱。

二、近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探索

Ch2三、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两大派别(一)分散主义的卫星城理论卫星城模式

分散主义起源于花园城市理论。霍华德关于母城和子城的学说,逐渐被其追随者发展为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的理论。

Ch2三、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两大派别(一)分散主义的卫星城理论

卫星城最初是在1915年美国人台依拉首先提出,稍后恩温做了卫星城的设想方案。

卫星城模式

此后,卫星城建设逐渐成为统一的行动。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把它列为限制大城市恶性膨胀的方法之一

Ch2(一)分散主义的卫星城理论

第一代卫星城是“卧城”。卫星城虽然分散了大城市的人口,然而工作与生活的分离,长距离往返,反而增加了交通压力,因而它是不成功的。

卫星城模式三、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两大派别

Ch2(一)分散主义的卫星城理论

1918年,芬兰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ElielSaarinen)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把卫星城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沙里宁在1934年发表了《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

(TheCity-itsGrowth,ItsDecay,itsFuture)一书,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的思想。三、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两大派别

Ch2(一)分散主义的卫星城理论有机疏散的思想,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或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是在吸取了前些时期和同时代城市规划学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对欧洲、美国一些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与思考后得出的结果。三、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两大派别

Ch2(一)分散主义的卫星城理论沙里宁认为: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机体。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城市规划是动态的。他认为对待城市的各种“病”就像对人体的各种病一样。根治城市有些病靠吃药、动点小手术是不行的,要动大手术,就是要从改变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

三、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两大派别

Ch2(一)分散主义的卫星城理论沙里宁用对生物和人体的认识来研究城市,认为城市由许多“细胞”组成,细胞间有一定的空隙,有机体通过不断地细胞繁殖而逐步生长,它的每一个细胞都向邻近的空间扩展,这种空间是预先留出来供细胞繁殖之用,这种空间使有机体的生长具有灵活性,同时又能保护有机体。三、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两大派别

Ch2(一)分散主义的卫星城理论沙里宁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城市范围划分成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使用的地段。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把卫星城理论推向了发展,最终成为半独立和独立的卫星城。三、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两大派别

Ch2(二)集中主义理论20世纪30年代以后,还发展着另一条解决大城市问题的集中主义路线。集中主义是法国人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首先提出的。

他在1922年发表了《明日的城市》(TheCityofTomorrow)一书,1933年发表了《光明城》(TheRadientCity),也有译成《阳光城》。主张用现代化的技术力量来规划和改造城市。三、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两大派别

Ch2光明城方案1、一个300万人口的理想城市方案

2、市中心由24栋60层摩天楼组成(40万),平面呈十字形,周边是绿化和商业服务设施,地下是铁路、公路和停车场组成的交通枢纽。四周是连续的板式豪华公寓,可容纳60万居民,再向外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除了方格形道路系统,他还规划了很多相互交叉的放射形系统。三、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两大派别

Ch2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三)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第一阶段: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开始(19世纪末),经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建筑运动的推进,以《雅典宪章》的诞生为代表(1933年),其实践主要集中于战后西方城市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二阶段:从6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西方国家城市发展背景的巨大转型,以《马丘比丘宪章》为代表,建立了新的规划思想与方法,目前这一阶段仍在持续。

Ch2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三)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由柯布西耶倡导与亲自起草,其核心是提出了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被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主要内容:

1、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基本功能

2、以人为本:保障人的利益是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Ch2(三)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雅典宪章主要内容:

3、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与周围区域之间不能割裂

4、历史建筑和街区的保护:提出要重视历史建筑和街区的保护

意义:三、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两大派别

Ch2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三)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国际建筑协会在秘鲁首都利马玛雅文化遗址地马丘比丘召开会议,制订了《马丘比丘宪章》。这是一个在新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它首先肯定了“雅典宪章仍然是指导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纲领”,但它强调,世界是复杂的,人类活动不是以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所能覆盖的。

Ch2(三)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主要观点:

1、不能为了追求功能分区而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2、城市交通政策:私人汽车应从属于公共交通系统3、城市规划编制: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包括编制,还包括规划实施。

三、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两大派别

Ch2(三)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主要观点:

4、规划方案:防止照抄、照搬不同条件不同背景的规划方案5、公众参与:要使公众参与规划的全过程6、建筑:要追求建筑与规划和园林绿化的统一三、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两大派别

Ch2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三)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评价:

从理性主义向社会文化主义的转变从空间功能分割到城市系统整合的转变从终极静态的思维到过程循环的思维观的转变从精英规划到公众规划观的改变

Ch2§3当代城市空间发展控制思维方法当代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的挑战:

城市全球化

空间市场化

信息网络化

全球城市化

Ch2(一)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所谓复合与单向是在思维途径上相对而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