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蜀道难》-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蜀道难》-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蜀道难》-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蜀道难》-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新课导入02作者简介03写作背景04诗歌诵读05重点字词06行文思路07手法鉴赏08课堂总结

金龟换酒

唐代《本事诗》记:"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为谪仙。"从此李白被称为"谪仙人",人称诗仙。

两人相见恨晚,遂成莫逆。贺知章即邀李白对酒共饮,但不巧,这一天贺知章没带酒钱,于是便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带的金龟(当时官员的佩饰物)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李白蜀道难

李白

李白七岁时,李白父亲要给他起个正式的名字,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他作诗的能力。李白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第二个版本: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第一个时期:蜀中生活(25岁以前)生在中亚碎叶城;五岁随父迁居四川青莲乡,自号青莲居士。家庭非常富有。“五岁诵六甲(历书),十岁观百家”“铁杵磨作针”“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岁便已通晓诗赋,精通剑术。25岁以前,主要在蜀中读书,受个性和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任侠好施。第二个时期:仗剑远游期(725—739:25—39岁)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就在二十五岁的时候,他怀着很大的抱负,离蜀出游了。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想采取纵横家游说的方式,希望凭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知名人士的推荐,一鸣惊人,从布衣一跃而为宰相。漫游中,他还曾和一些著名的道士隐居,希望沿着当时已成风气的那条终南捷漫游目的:提高声誉。漫游方式:任侠(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仗义杀人)“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隐居(“终南捷径”)

求仙访道(“竹溪六逸”)

干谒州郡长官漫游结果:声名大振,“名动京师”

玄宗接连三次征召入京

第三个时期:长安三年(740—744:40—44岁)从天宝元年到天宝三年,李白44岁。天宝元年,李白因人推荐被征召到长安,高兴的狂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供奉翰林的闲暇生活使李白感到失望,常纵酒狂饮,最后被玄宗赐金放还。近三年的长安生活,使李白了解了现实政治,感想和愤懑更多。结识玉真公主和太子宾客贺知章。贺知章见其《蜀道难》,叹为“谪仙人”。帝“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宴会、出游玄宗让李白陪侍左右。玄宗与杨贵妃宫中赏牡丹,让李白写《清平调词》三首,命歌手李龟年依谱而歌,玄宗亲自吹笛唱和。第四个时期:再度漫游时期(744—755:44—55岁)到天宝十四载李白55岁,共十年。漫游中,44岁的李白在洛阳遇到了33岁的杜甫,在汴州遇到了高适,三人同游了许多地方。分手后,李白在山东临淄正式加入道士籍,以解脱政治失意后的苦闷。此期李白的出世思想表现得最为明显。第五个时期:身经战乱时期(756—762:56—63岁)安史之乱次年,李白带着抗敌平乱的报国思想应邀加入永王李麟的幕府。但李麟不久因谋反罪被其哥唐肃宗消灭,李白因而获罪被流放夜郎。关于李白之死,有多种说法,有说随李光弼征讨史朝义时战死,有说在族叔李阳冰家中病死,有说醉游采石矶,入水捉月而死。(王定保《唐摭言》中记载说:“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那地方还因此筑了一个“捉月台”。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三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蚕丛及鱼凫〕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王名。〔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尔来〕从那时以来,指古蜀国开国以来。〔西当太白有鸟道〕意思是,秦地西面有太白山阻隔了入蜀之路,山势高峻,道路狭窄,只有鸟才能飞过。鸟道,人兽皆不能至的险峻狭窄山路。当,正对着。〔地崩山摧壮士死〕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个力士迎接。返回时路经梓潼(今四川剑阁南),看见一条大蛇钻入穴中,五个力士用力往外拽。结果,山崩地裂,力士和女子全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摧,毁坏,这里指崩塌。〔天梯石栈〕天梯,指高险的山路。一说指木制的栈道。石栈,俗称“栈道”,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六龙回日之高标〕迫使太阳神的车驾回转的高峻的山峰。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由六条龙拉着,羲和是其御者。回,回转。高标,指高耸的山峰。〔冲波逆折之回川〕激浪冲撞岩石倒流形成的回旋急流。冲波,激浪。逆折,倒流。〔青泥〕指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境内,是由秦入蜀的要道。〔盘盘〕盘旋曲折的样子。〔扪(mén)参(shēn)历井〕意思是,山高入天,由秦入蜀的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到星宿,甚至可以从中穿过。参、井,星宿名,二者邻近,分别是蜀和秦的分野(古人把地域与星宿分别对应,称为分野)。扪,摸。历,穿越。〔仰胁息〕仰着头,屏住呼吸。胁息,屏住呼吸。〔坐〕空,徒然。一说坐下来。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西游〕指入蜀。〔(chán)岩〕高而险的山岩。〔凋朱颜〕使容颜大变。凋,用作使动,使……凋谢。〔飞湍〕急流。〔喧豗(huī)〕形容轰响。〔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急流和瀑布)冲击山崖,使大石滚动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用作动词,“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啊!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要来这里呢?嗟,叹词。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剑阁〕指今四川剑阁北的大剑山和小剑山,群峰如剑插天,两山如门,极为险要。山间有栈道,即剑阁道,为诸葛亮所开辟,是秦、蜀两地间要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剑阁易守难攻。〔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此句与上句语本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zījū)。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狼与豺,比喻叛乱为害的人。〔咨嗟〕叹息。行文思路第一段:蜀道之高,开辟之难第二段:蜀道之险,攀登之艰第三段:蜀地之乱,凭险叛乱第一段:蜀道之高,开辟之难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篓,追溯了蜀秦隔绝、不相交通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险峻的栈道。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例举了六龙、黄鹤、猿猱这些善于飞腾攀登的鸟兽面对蜀道尚且无可奈何的情况,以映衬人要攀越蜀道谈何容易,强调蜀道之高。第二段:蜀道之险,攀登之艰描绘了悲鸟、古树、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动静相衬,声形兼备,以渲染山中空旷可怖的环境和惨淡悲凉的气氛,写蜀道之险,攀登之艰难。第三段:蜀地之乱,凭险叛乱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突出剑阁关隘险要,后六句为一层,以毒蛇猛兽杀人如麻暗喻当地军阀如凭险叛乱则将危害百姓,规劝友人早日离开险地。极度夸张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想象丰富奇特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而至于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凭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句式灵活多变

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写诗也喜欢用句式自由、用韵宽松的歌行体,以便任意驰骋才气,表达胸中起伏多变的强烈感情。这首诗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字,长短不等,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语言奔放恣肆语言上,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饬,也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炼凝重,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危乎高哉”一句同义反复,是故作。重笔以提起气势:“噫吁嚱”三字选用虚词,乃无心弄巧却别具风致,且又以由川方言诗……奔放恣肆,毫无规范可循,冲口而出,却又无施不宜,对内容的衷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富有成效的辅助作用。反衬——用善飞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