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现状_第1页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现状_第2页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现状_第3页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现状_第4页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与现状第一页,共六十二页。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的概念一、广播电视新闻的概念广播电视新闻是广播电视的特性导入新闻定义的结果。它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如无线电、光缆、卫星)公开传播的正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无论是将新闻视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还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又或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都充分体现出新闻对时效性的高要求。第二页,共六十二页。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种类及特点按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特点、表现功能和要求,结合目前的发展现状,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划分为以下类型。(一)消息类(二)评论类(三)深度报道类(四)杂志类(五)谈话类(六)资讯信息类(七)直播类第三页,共六十二页。(一)消息类新闻节目消息类新闻节目篇幅短小紧凑。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标准中,长消息一般也不会超过4分钟。典型的消息类节目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车》等。消息类新闻节目有以下基本特质。1、时效性强这种时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取材新;另一方面是报道的速度快。第四页,共六十二页。2、形式简要由于消息类新闻节目要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的最新事件,时间短、速度快,因此记者必须以最简洁的文字、最典型的画面把信息传递出去,这就对消息类新闻节目的篇幅有一定限制。另外,消息类的新闻节目要在栏目内汇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形式上要尽可能简练。3、题材广泛为了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消息类的新闻节目很少单独播出,都是由若干条新闻组成。第五页,共六十二页。2003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式开播,滚动播出、时效为先的新闻传播环境使得播出的新闻量成倍增长。据随机抽样统计,2004年11月7日新闻频道全天消息类新闻播出时长达285分钟,消息类新闻节目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类型。4、讲求新意(1)角度新:新闻角度是记者挖掘、表现事物新闻价值的报道角度,是记者新闻业务水平的具体表现。第六页,共六十二页。(2)主题新:主题、立意是记者对客观事物价值的挖掘和认识。主题、立意是新闻的灵魂,新闻要选择有新意的主题,需要记者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经过思想的加工,形成有新意的主题思想。切忌主题先行。(3)表现手法新:声画有机配合扩充信息量,解说文字贴近生活,以形象的比喻使枯燥的数字“活”起来,电子特技、定格、慢镜头等技巧和手法增强画面感染力。第七页,共六十二页。(二)评论类新闻节目评论类新闻节目既有新闻要素,又不拘泥于新闻,而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和分析,达到用事实说明道理的目的。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深入调查采访,在获取丰富新闻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论证、表现见解的节目类型。在节目过程中由记者或主持人代表传播媒介旗帜鲜明地表达对所报道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见解、认识、态度,并借以影响社会舆论,它代表着媒介的舆论导向水平和政治业务能力。第八页,共六十二页。目前评论类新闻节目发展趋于成熟,表现在1、报道与评论并行评论性新闻节目由作为(事实的信息)和作为(意见的信息)构成,将事件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融为一体,评说在对事实的人格化叙述中表达,并给观众以极大的思考空间。一方面,原有新闻栏目中评论因素的渗透,无论《新闻联播》、《新闻30分》、《中国新闻》等都有节目主持人在新闻前后的简短提要和评说;另一方面,评论节目越来越注重报道的力度,如《焦点访谈》的定位语由最初的“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特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变为今天的“用事实说话”,就表现了意见和信息兼备的整体。第九页,共六十二页。2、采访、调查的过程即为评论的过程汇集记者、主持人的采访、调查,是汇集多方声音的最佳载体。记者、主持人采访、调查的过程即为评论的过程,这是现代新闻评论节目独有的结构形态。一方面,采访调查的过程能够使评论具象化,因为事实的呈现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但这种表达需要通过记者、主持人的视线,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有目的的进行,让事实在动态过程中呈现;另一个方面,采访调查的过程中,当事人、群众、相关专家乃至记者、主持人等各方面的意见、话语作为一种信息,和事实汇聚在一起,提供给观众一个尽可能宽阔的视角。第十页,共六十二页。3、评论的多向互动评论是一种话语表达,而任何话语都是双向或多向的,只有在一种互动的过程中,评论才能得以完成。《焦点访谈》从1998年4月开始完善反馈机制,对一些重点报道进行追踪报道并将处理结果展示给受众。将多向互动作为评论的一部分,这是现代传播观念从单向走向双向的必然产物。第十一页,共六十二页。(三)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做的解释性、调查性、分析评述性等具有思想内容深度的报道。节目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对新闻要素做进一步的深化处理。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要因;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由里到外的综合、立体反映,从总体上把握其真实性。第十二页,共六十二页。与广播、报刊等深度报道不同,主要表现在1、理性分析的特点突出较强的理性分析色彩是深度报道类新闻的显著特质。深度报道不仅要报道发生了什么,还要究其原因,探讨“为什么发生”、“怎样发生”等深层次的问题。“它通过记者、编辑对事实的全面把握和对材料的精心选择,以生动感人、有说服力的微观事实,对事实做深层的理性思索,让观众在了解事实真相的同时,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这也是深度报道类节目的生命力所在。”——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第十三页,共六十二页。2、全景式的立体报道多侧面、多角度的全景式立体报道,是深度报道类新闻的又一特质。理性的思辨决定了深度报道类新闻必须是全景式的立体报道,它不是简单地报道事件结果,简单地传达某种结论,而是着重于过程和原因的分析,要再现事件的方方面面。通过层层剥笋似的多侧面、多层次反映剖析事物,才能使报道有理有据,做到入情、入理、入心。第十四页,共六十二页。3、运用多样的表现手法先设置悬念,再逐渐深入揭示事件真相;或者是以记者或主持人的思考为主线,在对事实的分析中层层递进,等等。这是由深度报道类新闻所要表现的内容决定的。深度报道类新闻的采制,在“现代新闻理念”、“深入挖掘采访”、“用事实来说话”、“符合思维规律”四个方面是远远胜于一般新闻节目的。央视的《新闻调查》是我国第一个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也是此类栏目的典范。第十五页,共六十二页。(四)杂志类新闻节目杂志类新闻节目采用杂志式的专栏化分类编排方式,由节目主持人串联播讲的综合性新闻节目。它融信息、舆论、知识传播于一炉,杂而有序,内容上中心突出,形式上灵活多样。既有信息量大的众多简讯,又有一定的深入报道,是节目栏目化的具体表现,也是主持人栏目的一种。杂志类新闻节目最早出现于美国。第十六页,共六十二页。杂志类新闻节目最突出的特质在节目结构的分类编排。1、节目内容丰富广博杂志类新闻节目的长度一般在30分钟以上。每一版块出现时伴随生活活泼的特技画面,从画面到音响、音乐的变化,加上主持人串联词的承上启下,使不同内容一环一环地进行下去,观众的感觉是连贯的,节目是有整体感的。2、节目形式灵活多样在杂志类新闻节目中,既重视调动各种题材,又不为体裁界限所束缚,有时甚至第十七页,共六十二页。把不同体裁连缀成一个话题;力求语体化,尽可能按社会语言规范、广播电视线性传播方式,以及与节目的整体语言环境相协调的要求,调动和组织声音、图像符号,为表现内容服务;较多运用访谈、现场报道等形式,以增强节目的现场感,引发受众的交流、参与欲望;注意发挥主持人组织和串联节目的作用等等。3、节目各部分协同“作战”功能的协同性,就是要求每次在体现节目多功能定期的基础上,争取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表现功能和社会功能。第十八页,共六十二页。1993年5月1日清晨,中央电视台开办的杂志类新闻《东方时空》开播,这个45分钟的杂志型新闻节目共包括四个板块:《东方之子》、《焦点时刻》、《生活空间》、《东方时空金曲榜》,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在这之后,《东方时空》于1996年、2000年、2001年经历了三次改版。在2004年9月1日,《东方时空》移师晚间,子栏目调整为《时空连线》、《时空看点》、《时空调查》、《百姓故事》、《东方之子》、《媒体观点》6大板块,打造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第一高度”。第十九页,共六十二页。(五)谈话类新闻节目谈话类新闻节目是指以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是围绕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等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之间展开的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它本质上属于大众传播活动。谈话类新闻节目一方面可以传播思想、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采访时的对话,对新闻事实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探讨。第二十页,共六十二页。例如演播室新闻访谈节目——凤凰卫视的《新闻今日谈》和电视新闻专访——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谈话节目的重要构成要素为:1、主持人由于谈话节目本身独特的形态,决定了谈话节目的制作是一次性完成的,这样的“一次性”取决于节目主持人对于节目录制过程的控制,而事后编辑修改的空间却很小。因此对谈话节目的成败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主持人的表现、思维、状态和综合素质。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二页。谈话类新闻节目主持人是驾驭谈话走向和现场氛围的核心。对于主持人来说,另一个基本要是善于提问。因为谈话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话。从报道本身看,似乎被访问者是主体,报道内容就是他的讲话。但就采访而言,主体是主持人,谈话成功与否取决于主持人提问的水平。所以,在正式谈话开始之前,主持人要善于根据谈话对象的实际和观众的需求,精心琢磨谈话的内容,设计提问方式。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二页。2、谈话主题一般来说,谈话类新闻节目的话题内容十分广泛。从需要的角度说,应当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作为新闻报道,它要求题材具有新闻价值;而以语言交流为主要表现手段,则要求内容和访问对象都适合用这种方式来表现。在设置谈话类新闻节目话题时:第一,话题要体现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和社会发展趋势。第二,号准社会脉搏,紧紧扣住受众对有关事物的关注重点。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二页。3、参与者谈话类新闻节目的参与者有两种:(特邀嘉宾)和(现场自愿参加话题的热心观众)对于节目嘉宾应当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参与者;嘉宾的业绩、经历享有相当的知名度,或其业绩、经历能引起观众对其人生历程、内心世界、发展经验的广泛兴趣等等。此外,嘉宾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可忽视。与嘉宾标准不同,观众的参与要求是热心、积极、有参与和表达的愿望。因为即席发言、迫切的有感而发往往能调动谈话现场的氛围,使节目增色。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二页。(六)资讯信息类新闻节目按照“资讯为先”的业界原则,广义的资讯信息类新闻节目指,提供简要新闻及各个方面、各种类型动态的集成化电视形态,它甚至可以放大成为独立的电视频道。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凤凰卫视资讯台。而狭义的资讯信息类新闻节目,则指以不同行业及不同形式构成的集纳式专业信息板块。比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经济信息联播》、《中国财经报道》、《全球资讯榜》;以及《天气预报》、《节目预告》等。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二页。(七)直播类新闻节目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上午,当美军对伊拉克突然发动首轮空袭后仅6分钟,中国观众惊奇地从CCTV-4《中国新闻》中直接看到了“关注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的新闻直播。这次战争报道使电视新闻节目回归了本体,开启了中国电视新闻直播的新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加工、采集、传递变得更为快捷有效。同步采录、同步播出的直播类新闻节目应运而生,成为现代新闻节目的主角。直播类新闻节目就是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运用摄录和传播设备同步报道、同步播出的新闻节目形态。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二页。直播类新闻节目的传播内容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可以预知并能事先准备的大型新闻事件,如香港回归、长江三峡截流和重大会议的报道等。这种可预知的报道为媒介提前安排直播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安全直播第二种是不可预见的突发性新闻事件,如“9·11”恐怖袭击、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等。这类重大新闻事件能否立即进入直播直接考验了媒体的应变能力与综合能力。第三种是日常的新闻事件,这些内容进入直播类新闻节目的视野应当是直播类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即直播常规化。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二页。按照现场直播的形式来划分,分为:一是节目播出的实时直播,即主持人演播室的部分;目前央视一套的主持人演播室口播部分,已全部实现直播。在导播、画面切换、音控、字幕等环节上的技术协调能力已经基本上符合世界电视新闻演播的通用标准。二是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都至少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演播室内主持人的口播和相关访谈;二是现场记者的实时直播报道和采访,以及其他相关连线;有些直播有第三部分,即图像资料、图标和相关文字。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二页。直播类新闻节目的特质归结为以下方面:1、零时差,同步传播这是广播电视新闻直播的优势与魅力中最显而易见的特点,也是现代新闻理念中最具冲击力的理念。同步传播是广播电视新闻直播的第一要素,也是直播类新闻节目最本质的特征。在第一时间面对不可预测的新闻事件,把观众带到事件发生现场,这种参与的同步性是新闻时效性的极致。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二页。不仅如此,它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同步传达给观众,由此产生的新鲜感和悬念,自始至终吸引着受众的注意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尽可能地对新闻事件进行直播,这已成为世界各大电视网的共识。美国CNN正是通过对海湾战争的独家新闻直播,给电视界带来了一场对传统的电视新闻操作方式及价值观念的革命,同时也奠定了其作为世界著名大媒体的地位。中央电视台同步直播伊拉克战争,在中国电视新闻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三十页,共六十二页。2、零距离接触,信息零损耗这点特质使得新闻的真实性要义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零距离的接触,是现代电视传播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卫星直播电视设备实行的远距离几十双向传播,这使得全球任一地点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可实现现场画面的回传。另外,记者的报道发自新闻事件的现场,记者所见即观众所见,记者对事件的探究过程,就是观众获知信息的过程,因为信息的传递是未经剪接、连续完整的,损耗最小的。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二页。3、记录过程、传播过程与接受过程“三位一体”直播类新闻节目中,报道者代替受众走近事件现场,对事件信息知晓、了解、判断和分析,报道者与受众是同步进行的,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分析与评价,从新闻事件的人物关系和背景信息中得出什么样的判断与结论,传者与受者的认识过程也是同步的。这就使得受众始终处在一种期待视野之中,并保持一种常态的吸引力。这种过程的直播当然是最权威可信的。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二页。二、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发展(一)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发展历程(二)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特点(三)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原因(四)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传播优势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二页。三、广播电视新闻热点问题(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理念(二)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三)方言新闻播报(四)报摘类电视新闻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二页。(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理念1、全球化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变化其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要求权威性、信息量和可看性的高度统一。传统上,独家新闻和首发报道是广播电视新闻最看重的品质。然而全球化、新技术和媒介竞争的条件下,新闻媒介本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有效信息量以及基于SNG技术的大量现场报道成为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因素。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二页。其二,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跨境传播与社区传播的两级发展。一方面,大的媒介集团越来越重视新闻国际市场的开发和培育。例如CNN和BBC另一方面,更多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尤其是各种各样的地方性广播电视机构的自办节目,都开始重视新闻内容和报道风格上地方性和全球性的整合。用地方化的视角报道新闻时体现出国际化的报道水准和报道风格,以及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双重视野对重要新闻事件深度阐释、解读和评论。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二页。其三,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和风格越来越成为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影响力的重要构成要素。节目的报道、编排、拍摄和制作风格、声画节奏、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和形象,乃至电视新闻演播室的空间设计、栏目设计和包装,都成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形成品牌风格,打造品牌影响力的关键。新闻主播成为帮助树立和巩固节目在受众心中品牌形象,为节目增加人际传播的个性化和软性化特征,成为新闻权威性、可信度和风格化的象征。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二页。2、全球化背景下技术进步推及新闻理念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广播电视新闻业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现场直播的发展。近年来,广播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被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会在屏幕右上角出现“LIVE”的字样,这是全世界通行的新闻直播标识。(例子,P193)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二页。2006年“神舟六号”直播首次采用了不延时直播,即做到紧跟任务动态,发射现场随时播出。开创了央视直播史上对同一事件报道用时最长、布点最广、演播室最多的全新纪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国际观察”栏目,是国内第一个采取直播形式的大型国际新闻评论报道节目。这档以演播室谈话为主的电视节目,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与能够结合多种评论形式,紧跟事态发展,第一时间直播评论。地方电视媒体也把新闻直播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江苏卫视的《江苏新时空——正在现场》栏目,就是一个现场直播的新闻类栏目。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二页。SNG技术为新闻现场直播提供了便利。2003年7月7日正式开播的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的全新栏目《绝对现场》和《南京零距离》采用SNG车,承担频道每晚4点—8点突发事件的报道,每天在固定的新闻节目中切入SNG信号。齐鲁电视台每天18:00—19:00播出的《每日新闻》,采用SNG报道组采集的现场信号播报。在大型电视直播中,为了应对新闻竞争,同时也为了利用多方资源,电视机构在不同层次上携手合作,以使新闻更具竞争力。这种合作首先体现在媒体之间。(例子P195)第四十页,共六十二页。除了电视机构之间在大型直播中的合作以外,与互联网为代表的跨媒体合作也是一个特点。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报道中,湖南、南京、上海、山东、福建以及香港、台湾,在8月15日推出“中国这一天”大型直播节目,长达5小时,同时新浪网、湖南经视网、金鹰网等进行网上联合直播。尽管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国外新闻报道相比仍有许多不足。目前大量的现场报道还是采用“电话连线”,除非重大主体性事件,才会有来自现场的图像直播报道。更为不足的是,有时直播的形式重于内容,或者说徒有形式。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二页。例如,2004年6月9日中央电视台CCTV5(部分时段)和北京电视台BTV-6(全程)对雅典奥运圣火传递直播,被学者认为是“直传递火炬,不传递信息”。表现在:1、“预告性报道”不仅丢失了火炬手的台前幕后故事,甚至观众对那些参与活动的普通市民和来自雅典的工作人员,也都一无所知;2、主持人语言苍白、预先安排的被采访者空话连篇;3、演播室与现场交流严重脱节。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二页。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也是新闻改革的成果,其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媒体与社会的一种共振现象。直播类新闻的价值体现有:(1)直播类新闻节目最能体现媒体的实力和竞争力。现场直播这种看似最原始的直接展现,其实是聚集了所有电视新闻工种,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的终极产品。从节目系统到技术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误差,屏幕上都会毫不掩饰地展现。现场直播的实力,实际上是对媒体综合实力的衡量,尤其是对新闻资源占有能力的考量。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二页。(2)直播类新闻节目也最体现媒体管理的能力。新闻直播是管理者、操作者、接受者三者互动的艺术,对直播节目质量好坏、水平高低的评价全在受众手中遥控器的掌握中。重大事件、焦点事件、受众关注的事件发生时,新闻资源的占有者如果不及时发出声音,渐渐就会失去权威性和公信力,最终被受众所抛弃。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二页。(二)民生新闻的崛起“民生新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以城市居民为主要阅读对象的都市报、晚报中,一般是指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这种提法应该说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专业概念,它是从多个角度共同界定的结果。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类型,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针对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的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民生新闻不仅概况了广播电视媒介机构对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标准,还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出发点,更蕴含着媒介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

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二页。其中媒介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是民生新闻的核心。从内容上看,民生新闻主要反映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所想、所感;从表达上看,民生新闻多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和能力的“软性”表达,语言注重口语化,更加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民生新闻在创办宗旨和终极目标上有特殊定位,即以关切的目光反映民生疾苦,将硬新闻软处理,同时又赋予软新闻以硬道理。它寻求的是社会制度、传统文化、主流观念与观众收视率之间的平衡点。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二页。这样的新闻节目要做的不仅是为百姓说话,更是让百姓说话。这一原则最终决定了“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视角和表达形式。从这个意义上看,民生新闻的本质特征应该是: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主的价值取向。民生内容:是指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关注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一切本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所想的、所关注的、所疑惑的,就是“民生新闻”的报道对象。所以它对新闻接近性的追求显而易见,重视现场声音画面的冲击力和细节的展现是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特征。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二页。平民视角:是指进行报道时,立足于城市最基层的普通市民。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倾听他们的诉说,感受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呼声。因此,报道者的态度是真诚平和的,无论是解说还是评论,都强调朴素直白,体现本色化和市民化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为百姓说话。民主的价值取向:更强调了让百姓说话。通过新闻报道,帮助受众树立起公民意识,参与社会改革进程,行使民主权力。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崛起的原因和意义(P204-205)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二页。民生新闻的潜在问题:首先,民生新闻的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以南京为例,除了《南京零距离》外,《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标点》等六档民生新闻节目,虽然各节目定位略有差异,但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却大同小异。其次,民生新闻较好地体现了“三贴近”,关注民众生活琐事,最快报道当日当时新闻,但在深度与宏观把握上就难免欠缺,这成为众多民生新闻的一块硬伤。另外,如果把握不好“为民生计”的根本宗旨,则很容易使民生新闻在内容的把握或角度的选择上滑向低俗。电视新闻的平民化追求,不能成为庸俗化和游戏化的挡箭牌。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二页。(三)方言播报新闻

2004年8月,由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的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评选的“全国百佳节目”中,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和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均榜上有名。这两档节目都是以方言播报主持,地域特色浓厚,节目的个性化突出,同时在当地拥有很高的收视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12条指出:“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以此,方言播报电视新闻的做法是与这一法规相违背的。但是,为什么现实环境中却出现了越来越多方言播报的电视节目?第五十页,共六十二页。有观点认为,民生新闻讲究贴近性,方言就是一种在表达方式上的贴近,是本土文化的具体载体之一。方言播报主持是民生新闻蓬勃发展催生出的一种新的电视新闻播报方式。1、大众传播媒体以往最重要的定位是政府的宣传工具,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新闻媒体正在逐步改变自己的单一角色,担负起舆论引导者和经济创收者的双重角色。因此,一些观点认为方言播报电视新闻的兴起是大众媒体争夺细分化市场的直接结果。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二页。2、近年来,本土文化的觉醒,使得大众传媒通过方言播报的电视节目满足了一部分观众贴近乡音、乡情的心理需求。这种电视节目一方面体现了大众传媒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方言本身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目前,在方言电视节目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广东、福建、四川、浙江等省,大都是经济发达、文化厚重、自然条件优越、生活悠闲富足的地区,其方言凭借当地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由此可见,方言播报电视节目的兴起,大众传媒更多的是以赢得收听、收视市场为出发的“市场行为”,对传承本土语言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二页。3、赞成者还认为,方言也是一种语言,和普通话在本质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影视作品固然有推广普通话的使命,但也有维护民族文化的责任。因而对方言节目没有必要“赶尽杀绝”。方言播报的电视节目也是对电视观众多样性需求的一种补充,起到了丰富电视屏幕的作用。4、另外,在地理空间上,方言播报的电视节目地域性非常强,传播构成为点状分布,针对性很强;在受众数量上,其受众对象的范围也很狭窄。因此方言播报的电视节目,不具备普通话电视节目作为主流节目的强势影响力,其要想冲击普通话电视节目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二页。反对的观点则认为,用方言土语播报主持新闻是对发扬地域特色和本土化的一种“误读”。其危害不仅在于触犯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消解了大众媒体的语言示范功能,而且对“分众化”的偏狭理解容易造成族群歧视和族群撕裂,狭隘的地域文化观地会排斥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保护方言和地方文化也有很多方式方法,但不宜使用作为大众性文化载体和社会公器的广播电视媒体来保护方言。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二页。综上观之,在日益激烈的大众传媒竞争中,电视新闻节目的本地化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本地化”是否等同于“本地话”还值得商榷。电视新闻的本土化是电视新闻节目对本地信息的深层挖掘,对外地信息的本地化解读,以及采用适合本土观众口味的节目形式。我们要防止用语言上的“接近性”标准来排斥新闻价值的其他标准,用地方认同来抗拒国家认同,用族群认同来拒绝民族认同。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二页。(四)报摘类电视新闻将平面媒体的新闻报道引入电视,用声画语言来解读报章,这种新型的报摘类电视新闻节目,近年可谓异军突起。凤凰卫视于2003年初开播的《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便挺进凤凰卫视前三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03年7月1日正式播出起,就推出一档全新的早间报摘类节目《媒体广场》,集萃各种报纸资讯,每天滚动播出两遍。至于散落在各栏目间的报摘板块,更是不胜枚举。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二页。CCTV-2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的《读报》;上海卫视《看东方》的《早报早知道》;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孟非读报》等等,都在观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报摘类电视新闻节目浓缩报刊精华,聚焦尖锐话题,宣告了我们已进入一个各类媒体互融互动的新时代。报摘类广播电视节目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