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沪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业分层测评14_第1页
初中历史沪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业分层测评14_第2页
初中历史沪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业分层测评14_第3页
初中历史沪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业分层测评14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2016·福州高一检测)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俄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导学号:72040094】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B.私人商业已经完全禁绝,自由贸易被取消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解析】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俄由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自由贸易,再加上卢布迅速贬值,才出现题干中的现象,B项正确。A、C、D三项属于新经济政策,与题意不符。【答案】B2.下面为苏俄1917—1919年粮食征购量表,该现象()年份1917年1918年1919年粮食征购量7340万普特10790万普特21250万普特A.反映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B.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C.体现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D.体现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析】由题干中的时间“1917—1919年”可知,苏俄当时实施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保证了战争的胜利。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B3.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词“土地属于我们”可以看出,农民拥有土地等,但是却不完全拥有土地的产品——粮食等,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的余粮征集制。【答案】A4.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原因是实行了()【导学号:72040095】A.粮食税 B.余粮征集制C.全面国有化 D.农业集体化【解析】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A5.(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在苏俄实行某一政策后,农民可以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重工业、银行和矿山则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见当时苏俄实行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方针D.自由放任政策【解析】由材料信息“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可以判断是新经济政策。【答案】B6.(2015·云南学业水平测试)“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多种所有制并存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由中央调配”可以判断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A[能力提升]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导学号:72040096】A.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损B.片面发展重工业C.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D.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解析】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的发展,并用牺牲农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这一系列措施导致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的滞后,出现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恶果。【答案】B8.下图反映了苏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有()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②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④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A.①② B.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1940年的苏联正处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农业和手工业长期落后,故③④错误。由图片来看,1940年的工业生产较之1913年获得大幅度增长,这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①②正确。【答案】A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72040097】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提示,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情、客观规律角度出发解读即可。【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