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全册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全册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全册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全册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全册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1前言、第1—4章)一、填空题1.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2.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文件课程向教学活动的转化,将规定的目标与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并且根据具体学校、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创造和调整。3.在现代的学习观中,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提倡学习者了解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自主控制学习行为。4.不论是正式的课程还是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使儿童能够胜任成人后的生活,掌握生存技能、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定的教育训练。5.赫斯特把人类的知识分成七种形式:形式逻辑和数学、自然科学、对自己和他人心智的理解、道德判断和意识、美感经验、宗教主张、哲学理解。6.课程设计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技术层面,另一类侧重具体设计前的理论研究和难备。7.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8.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设计模式”。9.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表意)取向的三种。10.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11.“生成性目标”目标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的过程中产生,是学生和教师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12.20世纪70年代“斯坦豪斯”在自己的著作中系统地批判了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并相应地提出的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13.斯坦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的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的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二、单项选择题1.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课程与教学问题,但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课程问题的分析,而课程问题的研究,也更注重(A),以及实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A.实施过程B.教学目标C.教学成果D.教学环境2.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D)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A.教育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D.哲学3.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A)的一个重要途经,是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最重要的载体。A.目标B.教学

C.内容D.方法4.(D)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A.华生B.罗杰斯C.杜威D.斯金纳5.(B)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A.冲突理论B.互动理论C.“结构一功能论”D.分析学派6.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B)。A.泰勒B.斯坦豪斯C.施瓦布D.塔巴7.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B)A.人本主义取向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C.认知发展取向D.社会重建取向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B)A.课程的适应性B.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

C.注重学生发展与贴近生活实际D.加强课程的综合性9.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D)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A.泰勒B.艾斯纳C.杜威D.斯坦豪斯10.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两个重要含义:第一,课程、教学目标要着眼于(A);第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A.学生的行为B.社会C.教师的行为D.学科结构《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2答案(第5—8章)一、填空题1.课程内容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些需要教的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2.课程组织有两种功能: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来安排“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经验产生最大的累积效果,达成“教育目标”。泰勒根据课程的组织结构把学校课程分为四大类:“学科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完全未分化的课程。3.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程”与“任选课程”两类。5.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组成。6.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8.课程学者霍尔(Hall)和霍德(Hord)提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分为七个层次:低度关注、了解信息、个人层面的、“管理层面的”、结果、合作、再关注。9.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J.D.McNeil)将课程实施的策略分为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从中间向上的”的策略。10.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11.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1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因此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3.影响校本课程参与者的因素包括教师、“理论专家、学校领导者及管理者和学生及家长”。二、单项选择题1.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C)。A.课程目标B.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C.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D.内容本身的性质2.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B)。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3.(B)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A.杜威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泰勒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是(A)。A.强制性B.自由性C.开放性D.自主性5.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一种完整的、规定好的课程,这是(C)。A.课程实施的忠实观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C.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D.课程实施的实践观6.霍尔和劳克斯认为,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使用水平的最低限度要达致(A),才算已经实施了新课程。A.常规化B.精致化C.机械地使用D.整合7.(B)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A.中央集权型B.地方分权型C.混合型D.蛋糕型8.下面各国中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A)。A.法国B.美国C.日本D.瑞典9.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征:(D)A.民主化B.多元化C.规范化D.差异化《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3答案(第9—11章)一、填空题1.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教学过程认识说、教学过程发展说、教学过程本质说教学过程实践说”。2.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3.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的事物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生动表象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思维”。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5.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6.“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7.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8.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9.“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10.“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1.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12.“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13.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14.课堂管理包括“课堂时间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二、单项选择题1.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B)。A.培养智能、发展思维B.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C.培养技能、发展思维D.发展技能、培养感情2.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这说明教学动力具有(A)特征。A.方向性B.动力性C.动态性D.转化性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A)——()——拟定计册——验证假设——总结提高。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B.提出问题、寻找答案C.给出概念、建立假设D.给出概念、理解概念4.(A)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A.非指导性教学B.自学C.个别教学D.程序教学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C)。A.实验法B.实践法C.研究法D.练习法6.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A)和环境因素。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B.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

C.教材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D.教材的因素、同伴压力7.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A)、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

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4答案(第12—14章)一、填空题1.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2.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五类:光学媒体、音响媒体、文字图像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3.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传播过程中有四个要素,即传播者、信息、媒体和受传者。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学习模式。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体态、手势、头语、眼神、表情等来表达。6.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描述性语言7.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8、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决策功能、促进发展功能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9.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10.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与选择作品反省与评价。二、单项选择题1.(C)是指教学媒体能在同一时间内传递信息的范围。A.重现力B.表现力C.接触面D。参与性2.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发展趋势的是(B);A.多媒体化B.实用化C.网络化D.智能化3.现代教学媒体的扩散性是指(D)。A.媒体可以记录和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时再现B.媒体固定的信息符号是可以再现出来C.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组合使用D.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传递4.教完《竞选州长》,教师设计这样的结束语:马克·吐温实在算得上是一位幽默大师,他的小说既深刻又有趣,他写的两本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汤姆索娅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令人着迷的书,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读一读,这属于(B)。A.激励式结课B拓展延伸式结课C.比较式结课D.悬念式结课5.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