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_第1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_第2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_第3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_第4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5页共45页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教学目的:通过创设《小小鞋店》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p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过程,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答复以下问题,同时能进展简单的分析^p。教具学具:表格、尺子、课件、鞋号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猜谜语: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淘气和同学们想开一家小小鞋店,应该怎样进货呢?二、探究发现1、选两名同学到前面模拟开鞋店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进货。生1:进一些款式新颖的鞋。生2:应主要考虑鞋号的问题,应调查一下同学们需要一些多大号码的鞋。生3:我也认为应根据同学们的鞋号去进货。生4:同学们穿的多的应该多进一些。2、以本班学生为例,进展鞋号调查问题。〔1〕小组讨论调查方法。〔2〕指名汇报。〔3〕选的两名鞋店成员一名调查女生鞋号,一名调查男生鞋号。〔4〕用表格记录调查结果。〔5〕学生汇报并展示调查结果。师:看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生1:男生鞋号是38号,最小鞋号是33号,女生鞋号是37号,最小鞋号是32号.生2:穿34号和35号的人比拟多。生3:男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8人.小结:通过统计表我们发现穿34号、35号鞋店同学居多。3、讨论简单的记录方法师:有没有更简洁的记录方法?〔1〕小组活动交流,探究记录方法。〔2〕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把较好的方法记录下来。〔3〕请组长汇报本组的记录方法。可以画圆圈、写正字、写对号等等师: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发现,你对鞋店的进货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穿那种鞋号的人多,就多进那种鞋。三、理解应用1、练一练第一题〔1〕学生独立考虑〔2〕指名汇报2、练一练第二题〔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四、总结归纳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导学案:教学目的:1、学会开展调查的方法。2、学会用画符号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例题:淘气班的同学想模拟开一个鞋店,为了进货需要调查。说一说,可以怎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整理一下并把结果表示出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对鞋店进货有什么建议?1、调查的方法:〔1〕确定调查的内容〔2〕确定调查对象〔3〕调查的方法举手法、投票法、询问法等等1、记录数据方法记录数据时,一个物体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也可以用一个数字或字符表示。2、解决问题穿几号鞋的人最多就多进几号鞋。总结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内容?培优创新在1——50中,数字4出现过多少次?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学案例面积教学案例一、学情分析^p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根底上进展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开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才能,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根底。学好本单元,利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测量、估算、概括、推理等技能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搜集、分析^p、处理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35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络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外表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入。二、教学目的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展简单的单位换算。2.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学案例: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2.让学生通过动手理论、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3.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及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四、教学难点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4.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详细教学过程如下:5.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五、单元课时安排第1课时p71-74页、练习十八第1、2题第2课时p74-75页例1、练习十八第3、4题第3课时p77-78页例2、3;练习十九第1-4题第4课时练习课p80-81页;练习十九第5-11题第5课时p82-83页第6课时p84-85页第7课时p86-87页(整理与复习)六、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1.本单元的内容构造及其地位作用。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局部: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局部内容的构造如下: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根底上进展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开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才能,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根底。2.教材编写特点。(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拟封面的大小和比拟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拟到间接比拟,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拟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根底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稳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才能,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理论活动,来稳固表象。(3)强化概念的比拟辨析。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准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拟,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明晰的面积单位概念。(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拟完好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局部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教学建议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绘、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络。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绘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本质性联络。通俗地说,也就是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概念。仍就面积单位的学习来说,可以从三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络。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历。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进步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扬长避短。有些内容,如有条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当然好。但也有些内容,如认识面积单位,与其使用多媒体,不如使用常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历,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承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承受为主的倾向,有必要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本单元中,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等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拟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拟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4.重视估测才能的培养。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拟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展估测的时机常常比准确测量更多。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测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表达,如“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长、宽(或边长)计算出面积。重视估测才能的培养,也有助于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5.本单元的内容可用7课时进展教学。四、详细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第70~76页)这局部内容从整体上看,其顺序是:认识面积→引入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拟。分开来看:(1)面积概念,包括物体外表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2)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3)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分米、1米与1平方米的比拟。1.主题图。这是一幅教室场景图,图中提供了许多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信息。如:墙上的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它们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加以区别。教室内,同学们都在进展操作活动,有的采用重叠的方法比拟课本与练习本封面的大小,有的在长方形上摆圆片或三角形,有的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大拇指的指甲上比大小,有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课桌面的面积。另有两个同学正在布置墙报。这样,在实际生活背景下呈现有关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详细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历进展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加以理解。2.面积的概念。面积的概念可以从比拟物体外表积的大小和比拟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引入。前者可以从主题图中找到观察比拟的对象,如比拟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哪个大,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提示,比拟数学课本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从中还能比拟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拟物体外表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拟,二是重叠比拟。一般来说,当物体外表或平面图形大小差异明显时,可以观察比拟;当大小相差不大难以观察得出结论,而物体又便于叠合时,那么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拟大小。此外,还有间接比拟的方法,即用某种统一的图形作为标准,在被比拟的平面局部内进展拼摆,数一数,各有几个这样的图形。课本第71页上的两个长方形就可以借助间接比拟的方法,来比拟其大小。这一安排,为引入面积单位作了铺垫。教学时,可以按以下步骤引入面积的概念。看一看,黑板和屏幕,哪个大?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大?猜一猜,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在此根底上,引入关于面积概念的描绘。然后让学生用“面积”,说一说上面前两项比拟的结果。还可以再让学生看看周围的物体,举例比一比,某两个面面积的大小。如比拟黑板面与课桌面、课桌面与椅子面的大小。3.面积单位。为了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材由第70页比拟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首先,这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其次,由于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难以比拟出大小。这就造成了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拟的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拟。由此让学生自行选择测量标准进展比拟,可能学生会选择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图形(如圆片、正方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同的图形(如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形状、大小一样的图形(如同一种正方形)等。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拟标准的图形,形状不同不行,大小不同也不行。从而得出:“比拟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进一步再让学生考虑,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拟适宜?对此,学生一般会从便于拼摆、测量的角度,选择正方形。这当然是合理的,也符合现实规定。但老师应当明白,将面积单位定义为何种形状、尺寸的图形,纯属人为规定。根据需要,选用其他形状,比方正三角形,也是可以的。接下去,教材介绍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活动:“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下几个同学?”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集邮》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____【学习目的】1.探究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展竖式计算。2.能结合详细情境进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3.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一、思疑——导学〔1〕竖式计算:905÷5=621÷3=6.png〔2〕每页放5张,估一估,这些邮票大约能放多少页?二、思学1.试学:有285张邮票要放入相册中,每页相册放5张,大约能放多少张相册?列竖式,算一算:2.展学:〔1〕把你的想法先与同伴交流,再在小组内讨论。〔2〕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3.研学:假如每页放8张,可以放满多少张,还剩多少张?列竖式算一算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集邮》导学案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集邮》导学案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集邮》导学案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集邮》导学案师:今天这节课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是怎么验算的呢?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思用1.固学〔1〕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355÷5=164÷4=522÷6=217÷7=〔2〕⑴估一估,这捆绳子大约能剪出多少根跳绳?⑵算一算,能剪出多少根跳绳?⑶假如每根跳绳长5米,能剪出多少根,还剩多少米?列式计算并验算。2.延学: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三篇篇一小数的初步认识一、复习内容教材p91—p100的学习内容二、复习目的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络。2.会比拟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比拟简单的小数比拟问题。3.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纯熟地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三、复习重点重点: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配套资《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五、复习设计〔一〕课前设计复习任务:翻阅教材,回忆梳理同学们,本单元学习完毕了,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回忆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试着整理出来。〔二〕课堂设计1.回忆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知识进展了梳理,谁来说一说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知识点: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一位小数的大小比拟,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2.分类进展复习,稳固根底知识〔1〕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请学生汇报“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知识的梳理情况,在师生的交流对话中完成下面问题,会正确读出小数。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请举例说明。小数怎么读呢?小数的读法:从小数点左边局部读起,左边局部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然后顺次读出小数点右边每一位上的数字,“0”也要读出来。典型题目:读出下面的小数。①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千米,其中正桥长1.16千米。②海豚每小时可游78.5千米。③非洲大甲虫重99.9克。④我国科学工作者和登山运发动,准确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海拔8848.13米。⑤我国运发动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赛中,以12.91秒的成绩夺得这个工程的金牌。〔2〕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请学生汇报交流关于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的知识。谁能结合详细情境和几何直观图,说一说小数的含义。老师小结:非常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典型题目:看图填上适宜的分数或小数。〔3〕一位小数的大小比拟谁能说出几个一位小数,并比拟出它们的大小。怎样比拟一位小数的大小?一位小数的大小比拟方法:比拟一位小数的大小,先看小数点的左边局部,左边局部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左边局部一样的,再比拟小数点的右边局部,右边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典型题目:先看图写出小数,再比拟下面各组数的大小。①〔〕元○〔〕元②〔〕元○〔〕元③④〔〕○〔〕〔〕○〔〕【知识点】小数的含义,小数的大小比拟【答案】略【解析】借助人民币的关系,稳固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利用面积模型为比拟两组小数的大小提供直观支撑,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小数的表象。〔4〕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典型题目: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2.5+3.630.7-1.813.5-12.912+4.75.3+2.710.0-2.6【知识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答案】略【解析】稳固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5〕解决问题典型题目:①在立定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1.6米,小芳的成绩比小明近0.3米。小芳跳了多少米?②一根绳子减去2.5米后,还剩1.7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3.结合梳理过程,完成思维导图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展了梳理,形成了一个这样的知识图〔出示以下图〕这样的知识图能把我们学过的单一知识点串起来,便于我们发现知识间的联络。4.完成习题,检测复习效果〔1〕填空①一张5元和4张1角的人民币用小数表示是〔〕元。②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二十九点四六年。二十九点四六写作〔〕。③1米4分米写成小数是〔〕米。④5分米=米5角7分=角0.6分米=厘米0.7米=7〔〕⑤在○里填上“>”“<”或“=”。0.8元○1.2元0.2米○0.7米0.6米○6分米4米○0.4分米⑥40比31.2多〔〕,80比〔〕多37.6。〔2〕判断①小数都比0大,比1小。〔〕②3元5角写成小数是3.05元。〔〕③0.04读作零点四。〔〕④3/10和0.3相等。〔〕⑤5厘米>0.7分米〔〕〔3〕选择①以下小数只读一个零的是〔〕。A.0.33B.0.03C.30.3②下面是一张不小心被弄污的百米赛跑成绩单。姓名王军成绩/秒15.616.1王军的成绩比好,比差,王军的成绩可能是〔〕秒。A.16B.17.5C.14.5③下面数中,〔〕在1和2之间。A.2.5B.1.7C.0.6〔4〕3.4元1元0.8元0.5元①价格最低的物品比价格的物品廉价多少钱?②你想买哪两种学惯用品,需要多少钱?③芳芳有5元钱,买了一本故事书后,还能买哪两种学惯用品?〔5〕一共15吨货物。两辆车各运了一次,如今还剩多少吨货物没运走?一次运4.6吨货物一次运5.8吨货物【知识点】利用小数加、减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答案】15-4.6-5.815-〔4.6+5.8〕=15-10.4=10.4-5.8=4.6(吨〕=4.6(吨〕答:如今还剩多少吨货物没运走。【解析】给学生独立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时机,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合理性。〔6〕小刚和爸爸定做衣服用布的米数如下表。名称米数姓名上衣裤子爸爸1.91.2小刚1.30.9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知识点】第〔4〕、〔5〕、〔6〕题,小数的含义、小数的大小比拟,利用小数加、减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答案】略【解析】第〔4〕、〔5〕、〔6〕题,既稳固了小数的大小比拟,又稳固了运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选择适宜信息解决问题的才能。结合详细情境比拟小数的大小,帮助学生在各种模型支撑下完成对小数认识的内化、应用。第〔6〕题非常开放,提供信息和数据后,由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应用小数计算解决,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p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5.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完成后请小组同学互相修改,对于组内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扶下进展订正,对于共性的错误,老师进展集中评讲。6.全课小结、完善思维导图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与缺乏,同时互相评价自己梳理的思维导图,并完善提升。篇二小数大小的比拟一、学习目的〔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93页例2及做一做。在直观理解一位小数含义的根底上,例2通过比拟四名男生跳高成绩的活动,教学一位小数的比拟大小。教材在呈现成绩表后,利用师生对话图,提出“排名次”的要求,引出了比拟的需求,并通过男生和女生的对话,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二〕核心才能经历独立考虑、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过程,能正确比拟一位小数的大小,体会小数比拟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数学语言表达才能和多角度考虑的意识。〔三〕学习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并掌握比拟两个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拟两个小数的大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填数,猜数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抽象概括才能和合作交流意识。〔四〕学习重难点掌握比拟小数大小的方法。〔五〕配套资施行资:《小数的大小比拟》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1〕举例说明整数比拟的方法。〔2〕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中分别表示出0.3和0.6,并比拟它们的大小。〔二〕课堂设计1.复习引入〔1〕比拟每组数的大小,再说一说比拟整数的方法。16○1228○38286○3841029○978〔2〕整数有大小,小数也有大有小,在生活中经常要比拟几个小数的大小。出示课件,学校的运动会上,小明,小强,跳高场地上剧烈的角逐,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班里的同学们也在为他们呐喊助威。比赛完毕成绩如下:姓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成绩〔米〕0.81.21.10.9〔2〕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设计意图】呈现四位同学跳高的成绩,都是以米做单位的一位小数,读取信息的过程,也是认读小数的复习过程。2.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先独立考虑,解决问题〔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在学生答复时注意搜集信息,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比拟方法。①小刚第一。因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所以1.2米比1.1米高。②在米尺上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120大于110。③验证,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拉住米尺,请全班同学观察,找到1.2米,和1.1米进展比拟。小结: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进展解决,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转化的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设计意图]:米尺的设计使比拟既直观可视,又可以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小数的含义。让学生先将这些以米为单位的量化成以分米或厘米为单位的量,并在米尺上找到他们的位置,便于学生直接看出数的顺序,比拟出大小〔5〕还可以怎样比,能快速得出结果呢?先观察整数局部,通过比拟不难发现,1.1和1.2比,1.2大于1.1,再观察0.9和0.8,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比拟出0.9大于0.8,这是四个数的排列顺序:1.2>1.1>0.9>0.8。老师适时板书:0.80.91.11.2这种排列方法有什么特点和好处?〔小数点对齐了,同一数位上的数字比拟时看的更清楚了〕他们的名次应该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姓名小刚小强小林小明成绩1.21.10.90.8总结:比拟时把小数点对齐,先比拟整数,整数局部大的就大,假如整数局部一样,再比拟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这样比拟更简便。[设计意图]:学生借助整数大小的比拟经历,很容易迁移到小数大小的比拟中,在师生对话中掌握比拟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3.稳固练习。〔1〕看图比拟下面各组数的大小〔2〕这三种茶叶,最贵的是〔〕茶,的是〔〕茶。〔3〕在以下图中找到8.5和9.2的位置,并比拟它们大小。〔4〕请把这些小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4.课堂总结一位小数比拟大小,先看整数局部,整数局部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局部一样的时候,再比拟小数点后面的数,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三〕随堂小测1.根据图中的涂色局部写出小数,再比拟大小。答案:>,<解析:[考察目的一]利用面积模型为比拟两组小数的大小提供直观支持,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小数的表象。2.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是1.4米、1.7米、0.3米、1.5米。甲比丁高,但又比丙矮,丁比乙矮,甲比乙高。你知道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分别是多少米吗?答案:甲1.5,乙1.4,丙1.7,丁0.3.解析:【考察学习目的一二】根据甲比丁高,甲比乙高,但又比丙矮,可以判断出丙是的,其次是甲,再根据丁比乙矮可以知道丁是最低的。3.用数字卡片、、、和小数点卡片可以组成哪些没有重复数字的一位小数〔每张数字卡片都要用到〕?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答案:75.1>71.5>57.1>51.7>17.5>15.7解析:要有顺序地考虑,先确定位上的数7,再确定个位上的数5,然后把1放在小数点后第一位,接着位不变,调换5和1的位置;依次类推。75.171.557.151.717.515.7篇三认识小数一、学习目的〔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1~92页情境图和例1、做一做。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并掌握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根底上,本节课学习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教材设计了“量身高”的详细情境,通过“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聚焦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会,并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根底。〔二〕核心才能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历,在独立解决的根底上,通过交流讨论理解一位小数的详细含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才能和迁移才能。〔三〕学习目的1.借助熟悉的商品价格,结合生活实际感知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小数局部是一位的小数。2.通过“米尺”模型,理解0.1米与米之间的关系,知道非常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3.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小数的含义,充分感受“数学来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这一理念。〔四〕学习重点认识详细情境中小数的含义〔五〕学习难点通过“米尺”模型,知道0.1米与1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六〕配套资施行资:《认识小数》名师教学课件、硬币、米尺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认识小数吗?在哪儿可以找到小数,请搜集生活中的小数。〔2〕请读一读这些小数,说一说这些小数表示的详细含义。〔二〕课堂设计1.结合情境,认读小数。〔1〕谈话导入,引出小数。认识数是数学课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从入学以来,同学们认识像1、2、4、10、100这样的整数。〔板书:整数。〕还认识了像、、这样的,什么数?你在生活中还常见到哪种数?预设:小数。〔板书:小数。〕你在哪儿见过的小数最多?表示物品价格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小数,你们知道价签上的小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2〕游戏——抓硬币,理解各个数字的意义。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抓出硬币,看谁能用小数表示所抓的钱数。预设1:生1随机抓出5个一元和2个一角的硬币。谁能用小数表示生l抓出的钱数?〔5.2元〕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元、2角〕预设2:抓出6角。谁能用小数表示抓出的钱数?〔0.6元〕不够1元,假如用元作单位,写成零点几。〔3〕初步体会在详细情境中小数每位数字的含义。除了在表示商品价格时经常会用到小数外,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预设:在指路牌上见过,1.5千米;在表示视力的时候,有5.2度;表示身高的时候用到小数。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会用小数表示吗?预设:生1身高是1.4米。〔板书:1.4米。〕①1和4分别表示什么?〔1米、4分米〕②老师的身高1.6米〔板书:1.6米〕,1和6分别表示什么?〔1米、6分米〕【设计意图】借助于学生非常熟悉的“人民币”“米制系统”两个详细的、常见的量,使学生知道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小数点右边每一位置上的“数字”都表示比一个“单位”更小的量。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知道小数中每一个数字的详细意义,感悟小数点右边的数字的现实意义。〔4〕读详细情境中的小数。①读一读自己搜集的小数。②老师也帮你们找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谁来读一下?小结:同学们,像6.8、1.5、37.2、48.48……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小数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小数。〔板书:认识〕2.初步认识小数含义〔1〕谁能在米尺上找一找哪儿是0.1米?出示米尺,学生上前指出0.1米的位置,师生交流。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②0.1米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预设:还可以表示1分米,或者米。为什么还可以表示成米?预设:因为1米有10分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分米,1分米用分数来表示是米,〔在直尺1分米处板书:米〕。根据生活经历我们知道1分米是0.1米或者说0.1米就是1分米。那么米和0.1米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米和0.1米是相等的,它们表示的长度都是1分米。所以它们三个之间是什么关系?③小结:1分米用“米”作单位的时候,既可以写成米也可以写成0.1米,所以米就等于0.1米,0.1米也就是米。〔2〕2分米、5分米、6分米、9分米如何用分数表示?小数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后小结:因为1米=10分米,几分米就是非常之几米,写成小数就是零点几米。〔3〕及时练习:3分米写成分数是〔〕米,写成小数是〔〕米。7分米写成分数是〔〕米,写成小数是〔〕米。【设计意图】因为长度单位“米”、“分米”的十进关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而且米尺上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可以直观促进学生对一位小数实际大小认识。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利用“米尺”模型,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进一步认识一位小数的意义。3.拓展认识小数含义回头我们再来看一看0.6元中的6,它都可以表示哪些含义?预设:可以表示6角、60分、元。为什么还可以表示为元呢?那么7角可以怎样表示?3角呢?【设计意图】在借助“米尺”理解一位小数的现实意义之后,再次回到了人民币,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答复:0.6元的“6”可以表示哪些含义?再次强化一位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4.稳固练习〔1〕读出下面的小数。〔2〕看图填上适宜的分数或小数。〔3〕用小数表示下面的钱数。〔4〕在下面的长方形中表示出你喜欢的一位小数。〔5〕你知道小数是怎么开展而来的吗?ppT介绍。5.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数”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小数。看看板书,我们都理解了什么?你们还想知道哪些?下课后,你们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查资科,下节课我们一起继续研究。〔三〕课时作业。1.读一读。〔1〕在100米比赛中,跑出了15.1秒的成绩,获得冠军。〔2〕张军的体检数据:身高1.5米,体重47.5千克,视力4.9。解析:【考察学习目的一】会正确认读一位小数。2.填一填。答案:0.3解析:【考察学习目的二】借助米尺和人民币的关系,稳固对一位小数含义的理解。3.用小数表示涂色局部。答案:0.5,0.7,1.3解析:【考察学习目的2】借助面积模型,用小数表示涂色局部,旨在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4.在□里填上小数。答案:0.2,0.5,0.8,1.1,1.4,1.7,1.9,2.3,2.6解析:先观察方框里的数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再看它表示非常之几,然后用相应的小数表示。例如第一个方格,它在0和1之间,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2份是非常之二,也就是0.2。进一步稳固小数的含义,为认识数的顺序提供直观支撑。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由旺镇中心学校孔庆秋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数学95—97页教学目的:1、经历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络,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历探究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一样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情境导入1、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老师手中的这两本书大家一定不生疏吧!一本是语文,一本是品德与社会,这两本书的价钱同样是用小数表示的。拿出这两本书来,谁来告诉老师这两本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语文:5.69元品德与社会:6.18元〕2、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两本书的价格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两本书一共多少元?两本书相差多少元?〕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呢?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小数的加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尝试计算,构建新知。1、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先列出横式,再列出竖式。〔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交流。师:刚刚同学们都谈到了一样数位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这些方法,我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呢?〔整数加减法的时候〕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其实是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2、观察算式,发现方法。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题,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一样数位对齐〕三、自主编题,内化知识。1、联络生活,自主编题。师:昨天,老师走进了一家文具店,看到了这样一些商品信息。课件出示:书:33.27元彩色笔:9.6元足球:60.4元跳绳:7.53元师: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道题自己解决吗?把你想到的问题记在心里,把你的解决方案写在纸上,先列出横式,在列出竖式。2、同桌交流:〔1〕你提出了什么问题?〔2〕你是怎样计算的?〔3〕通过这个题的计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3、全班交流。〔1〕挑选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题。如:33.27—9.6=师:刚刚这位同学提到了小数点对齐,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小数点对齐呢?〔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一样数位对齐。引导学生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如:9.6–7.53=师:当遇到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或位数少的小数减去位数多的小数时,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根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补“0”,这样计算起来更方便。〔3〕得数是整数。如:9.6+60.4=70.0〔元〕师:我们接着看这位同学编的题,一起读出它的结果?70.00元师:怎样写更简洁呢?〔直接写出70元〕师:太棒了,像这种情况,在横式上写结果的时候我们一般要对结果进展化简,表达数学的简洁美。〔4〕小结:刚刚我们看了这么多同学编的题,那如今你认为我们的小数加减法还应该注意什么呢?〔要对结果进展化简——把小数点末尾的0去掉。〕〔5〕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那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好,那同桌互相检查一下自己编的题,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假如有问题就改正过来。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不错,通过自己编的题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