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特征_第1页
城市交通特征_第2页
城市交通特征_第3页
城市交通特征_第4页
城市交通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城市交通特征一.城市交通工具与特征二.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三.城市交通方式的转化与改善四.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关系一.城市交通工具与特征1.交通的含义2.交通的产生3.交通的作用4.交通的变革什么是交通?交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离开了交通,人类将无法实现空间位置的移动,丧失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整个社会的各项活动也就无从展开。

交通的含义城市交通学中定义狭义的交通(traffic)概念是指人和交通运输工具在水、陆、空线路上的流动过程,实现空间位置移动的过程。运输(transportation)是指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将人和货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交通与运输的区别前者强调人和交通工具的往来和流动现象;后者强调人和货物的载运、输送,讲求服务方式和水准,包含道路、运具、动力、场站等要素。交通与运输关系紧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交通的产生交通这一人、车往来的现象经常被形象地称作“交通流”,而城市用地上的各种活动就是它的“源”。交通是一种“派生”的需求(deriveddemand),派生于特定区位上的土地使用活动(locationactivity)。城市越发达,城市各项活动越活跃,其间的交流越多,城市的交通需求也就越大。交通的作用“人不活动,则为废人”“国不活动,则为废国”-孙中山《实业计划》交通的作用一、交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产生地位效用上在产生时间效用上在促进劳动的地域分工上二、交通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促进人员流动促进人类语言的统一促进国家的统一促进旅游、国防等事业的发展交通水平的四个层次交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进步的标志,目前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1)赤贫——隔绝,人员不流动;(2)贫困——乡村社区的交际,人员间或旅行;(3)小康——国内的交际,人员经常在国内旅行;(4)富裕——国际的交际,人员经常能做国际旅行。交通的变革--马车时代(1800~1890)远古,舟、车,运输史上第一次运输革命;中古,远程三桅帆船,第二次运输革命;近现代(1800年后),蒸汽机船和铁路,第三次运输革命;1807年,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船“克莱蒙特”号在纽约哈德逊河下水;1825年,英国斯托克顿至达灵顿第一条铁路通车,以上宣告了第三次运输革命的到来;--马车时代(1800~1890)

1863年,英国伦敦有了使用蒸汽机的地铁;1868年,纽约建设了高架铁路;1882年,伦敦出现路面电车;1883年,德国戴姆勒和本兹制造出内燃机汽车,公共汽车和小汽车得到发展,1920年汽车在美国基本普及。交通的变革--有轨电车时代(1890~1920)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拥有有轨电车8万多辆;1926年,英国有轨电车线路5000km;法国(仅在巴黎)有轨电车线路1110km;1908年,中国上海建有轨电车线路;1914年建无轨电车线路;1910年,中国沈阳建有轨马车;1925年改为有轨电车;到解放前,我国已有8个城市运行有轨电车。交通的变革--汽车时代(1920-1945)

1880年,德国本茨发明了柴油汽车;

1885年,美国福特发明了火花塞汽油车;--高速公路时代(1945-2000)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表5-1-1交通的变革交通出行方式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方式个体交通方式个体机动交通个体非机动交通-步行-自行车-其他非机动车-家庭小汽车-公务小汽车-摩托车-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中小巴士-出租车-轮渡-缆车-索道几种常见交通方式比较

表5-1-2交通出行方式交通出行方式选择-Nested-Logit模型(三步骤):步行个体机动化交通工具自行车机动化交通工具非步行公共交通工具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Nested-Logit模型的分步骤交通方式个体交通和步行交通个体交通的发展过程就世界范围来,个体交通经历了从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的发展过程。这种个体交通结构的转变实质上是不同的个体交通方式相互竞争的一个结果。1.自行车交通自行车交通系统(1)自行车交通的特点和问题自行车交通为慢速交通。机非干扰问题。降低路段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安全问题。自行车平衡能力差,容易受机动交通的侵害。

(2)自行车道路分类实行快慢交通分离。分离的依据在于各种交通量的大小。1.自行车交通日本设计标准当自行车交通量超过700辆/日,应将汽车、自行车分离;自行车和行人的总交通量超过3000辆人/日,就可将自行车和行人分离。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自行车单向流量超过1万辆/小时的路段,应设平行道路分流;在交叉口,当每个路口进入的自行车流量超过5000辆/小时,应在路网规划中采取自行车的分流措施。1.自行车交通自行车道路的等级和结构(分离形式):可以分为自行车专用道、自行车人行专用道、自行车道、自行车人行道等。自行车专用道一般具有独立的道路结构;自行车道是在一条道路上通过路缘石、护栏、分隔带、划线或其他类似的构造物划分开的部分。自行车道路承担的主要功能有:交通功能娱乐健身功能

城市景观功能2.摩托车交通摩托车的特点介于小汽车和自行车之间摩托车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意大利模式和台湾模式两种。意大利模式:摩托车主要作为向小汽车发展的过渡,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快就被私人小汽车所取代。台湾模式:在经济条件不具备购买私人小汽车,而空间有限不利于发展小汽车的地区,如果对摩托车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摩托车的普及程度可能会很高。

3.小汽车交通发展趋势汽车产业“全球化”和机动交通的全球化“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政策发展阶段小汽车普及初期

小汽车普及中期

高度机动化时期

发展政策无控制政策控制政策:土地使用控制、汽车工业战略、公交优先、小汽车限制、交通拥挤控制4.步行交通关于步行交通的规划理论(1)邻里单位(由美国社会学家、建筑师佩里提出,1929)邻里单位体现了《雅典宪章》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原则。以一个社区的服务区域为单位,在其外围设置干线道路,减少汽车交通对内部活动的影响。(2)雷德朋布局(1928)“人车分流”避免大量性交通的干扰,能有效促进邻里交往的进行。这一交通组织原则是1928年由美国首先提出并在纽约郊区的雷德朋(Radburn)居住区实施以后广为流传,又称“雷德朋系统”。(3)行人优先区(20世纪60年代后期)(4)庭园式道路4.步行交通步行系统的组成城市步行系统指的是城市中所有对公众开放的步行空间,包括居住区、商业区等各种步行子系统。步行专用道是专为行人通行而设置的道路,从使用时间上可以分为永久性和定时性两类。从构造形式上,可分为高架、地面、地下三种步行专用道。从使用功能上,可分为游览性步行道,有交通性步行道,有购物为主的步行道。

4.步行交通步行专用道的规划设计与行人主导流线相一致,把地区内的主要设施直捷地联系起来。与地面的人行道联系起来,并与公共交通站点、停车点有良好的通达。具有对行人友好的环境,清洁舒适、有视觉吸引力、安全无障碍、方向感等。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包括:人均出行次数出行目的构成出行方式构成出行耗时分布出行时辰分布出行空间分布出行距离出行方式的时耗特征城市交通特征—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城市交通特征—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定义:1、什么是一次出行?2、居民出行总量的计算?3、出行目的类型?4、居民出行方式结构?5、什么是出行时耗?6、什么是出行时辰?各时段的出行发生率?出行时辰分布?7、出行空间分布期望线、OD分布图、潮汐现象8、出行距离等时线、出行距离分布、出行方式与出行时间关系9、出行方式的时耗特征公交出行时耗、最大出行时耗

图、表城市交通特征—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影响出行方式转换的因素人口规模、城市用地、出行耗时、居民收入改善公交出行时耗的五种办法1、提高公交网密度,缩短步行到站时间;2、缩短行车间隔时距,提高高峰时段发车率;3、采用GPS设施,缩短候车时耗;4、设置公交专用车道,保证公交优先;5、换乘方便。城市交通特征-城市交通方式的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