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88页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措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这一时期,应对危机的措施与德国最为类似的一个国家是()A.意大利 B.日本C.苏联 D.法国2.20世纪30年代,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国家是()A.意大利 B.日本C.德国 D.西班牙3.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字缩写的音译。上述材料说明()A.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B.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C.纳粹党上台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4.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使世界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碍了国际关系的程度。“经济民族主义”体现在()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C.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 D.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5.罗斯福就任总统后,联邦储备银行两次增发新钞,总数达60亿美元,实行通货膨胀,并宣布美元贬值40.9%,以刺激生产与出口。由此可以推知上述措施()A.能够解决经济危机 B.直接推动经济发展C.加深国际贸易纠纷 D.实现工业复兴发展6.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作者意在强调新政()A.消除了经济危机根源 B.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C.彻底缓和了社会矛盾 D.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7.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指出,反法西斯同盟国能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同时作战,节节胜利,有相当大部分奠基于中国坚持抗击日本侵略者。其意在强调()A.中国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B.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根本保障C.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地位同等重要D.中国开辟了对日作战的东方主战场8.某国际组织规定:维护和平的任务主要交给安全理事会执行……所有实质性问题的决议必须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再加上两个非常任理事国的赞成票)才能通过。由此可知,该国际组织是()A.国际联盟 B.联合国C.欧洲共同体 D.独联体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通过雅尔塔会议,美苏达成妥协,确定了战争结束时美苏的实际军事控制线。这样,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这说明雅尔塔体系()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成果B.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C.体现了大国合作的重要性D.直接引发美苏冷战10.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而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则是用来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表明()A.科技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B.战后军事技术广泛应用于民间C.美、德是科技革命的中心D.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11.1941年8月,英美领导人在大西洋的军舰上举行会谈,美国助理国务卿韦尔斯企图让英国废除“帝国特惠制”,英国首相丘吉尔当即拒绝。美国总统罗斯福最后作出了让步,保存了英国的“帝国特惠制”。罗斯福此举()A.利于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B.是对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妥协C.换取了英国对美国称霸世界的认可D.体现了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原则12.德国二战迷你剧《我们的父辈》讲述了1941年6月的柏林,五位年轻的好友满怀对战争胜利的希冀,在柏林的一家小酒馆中聚会,乐观地认为战争将于第二年结束,并相约圣诞节在此聚会。1945年战败后的德国,五人只剩三人,又在柏林那家小酒馆重聚,四年前那个欢乐的夜晚,如今被沉默、眼泪和废墟所替代。该剧意在()A.揭示非正义战争给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带来的创伤B.深刻剖析冷战结束后欧洲人的矛盾心理C.反映了民族分裂下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D.指出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的关键在于传媒13.在1945年联合国制宪会议上,巴拿马、智利和古巴的代表提议除《联合国宪章》外,大会还应当另行通过一项关于“人的基本权利”的法案。“1300个美洲非政府组织联合刊登广告,呼吁人权成为未来任何国际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联合国宪章包括一项明确的和基本的人权义务”。这些呼吁的目的是()A.民族歧视与压迫引发世界警惕B.承认所有主权国家都拥有人权C.人人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D.防止种族歧视和战争灾祸重演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1年12月是已经变成全球战争的这次大战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当月苏联在莫斯科周围开始的反攻证明,闪电战至少在这里是失败了。而且,尽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头六个月内的辉煌战果严重打击了同盟国,但是失去的领土(甚至是新加坡或菲律宾)从总战略的角度讲实际上都并不真正极为重要。更重要的是,日本的行动以及希特勒无必要的对美宣战,最终使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参战了。诚然,单单工业生产力并不能保证军事实力——尤其是德国的作战能力说明,简单地人对人和美元对美元的比较是很荒唐的——但是,大同盟(丘吉尔喜欢这么叫)比起轴心国来在物资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并且它的生产基地也远离德国和日本武装部队,因此它拥有建立一支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所需的资源和机会,而任何一个早期的法西斯侵略对手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力量。实际上,在第二年,托克维尔在1835年关于出现两极世界的预言最终即将实现。——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12月成为“第二个重要转折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战给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世界带来的影响。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罗斯福材料二法国抵抗运动的力量,“给了我们无法估量的援助……没有他们这种巨大援助,解放法国和粉碎西欧的敌人就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做出更大的牺牲”。——艾森豪威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作用。(2)有人认为,打败法西斯的主要力量是美、英、苏三国,其他国家的作用微乎其微。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材料加以说明。1.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与德国类似,都是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立法西斯政权,并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意大利在1922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建立法西斯政权。故选B项。2.C1933年,德国纳粹党头目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还打击、迫害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焚毁进步书籍。故选C项。3.C“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是指当时德国人民经受的苦难,无法体现军事侵略性,故A项错误;这两个口号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受苦难的反映,不能体现经济危机打击的严重性,故B项错误;这两个口号反映了德国人民要求摆脱凡尔赛条约对其不公正的待遇,改变现有政府软弱的现状,而纳粹势力则正好适应了人民的这种要求,故C项正确;战争策源地形成与法西斯把国家带向战争轨道直接相关,与这两个口号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4.C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通过含义可知经济民族主义就是要高筑关税壁垒,故C项正确;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经济民族主义无关,排除A、B两项;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是经济危机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5.C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各国货币纷纷贬值,罗斯福上任之后美元过度贬值,虽然有利于国家的出口贸易,但激化了各国关于国际贸易的矛盾,加深了国际贸易纠纷,故选C项。美元过度贬值的做法无法解决经济危机,只会加重经济危机,排除A项。过度的货币贬值并没有解决危机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故不会直接推动经济发展,排除B项。货币贬值加重经济危机,不会推动工业实现复兴,排除D项。6.B从材料“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故答案为B。消除了经济危机表达过于绝对,排除A。彻底缓和了社会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7.A8.B9.B据材料“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可知雅尔塔体系实际确立了美苏两国的势力范围,B项正确;材料强调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势力范围的划分,而反法西斯战争成果强调战后和平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大国争夺,不是大国合作,排除C项;美苏冷战是国家利益引发的,排除D项。10.D虽然电子计算机、火箭的发明源于军事,但客观上却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说明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故选D项;科技对于战争的胜负具有重要影响,但“决定”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不涉及战后军事技术广泛应用于民间,排除B项;没有对比,只凭材料信息得不出“美、德是科技革命的中心”的结论,排除C项。11.A据材料“1941年8月,英美领导人在大西洋的军舰上举行会谈”“美国总统罗斯福最后作出了让步”可知,1941年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的军舰上举行会谈,美国最终作出了让步,这有利于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故选A项。12.A根据“乐观地认为战争将于第二年结束”“又在柏林那家小酒馆重聚,四年前那个欢乐的夜晚,如今被沉默、眼泪和废墟所替代”可知,该剧体现了战争初期与战争后,人们心态上的巨大反差,揭示了非正义战争给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带来巨大的创伤,故选A;这一时期,冷战尚未开始,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二战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创伤,C、D均与材料无关,排除。13.D二战结束后,美洲一些国家代表和非政府组织呼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要有专门的“人权”法案,目的在于吸取二战教训,通过国际合作防止种族歧视和战争灾祸重演,故选D项;民族歧视与压迫引发世界警惕是材料中呼吁产生的原因,而非目的,排除A项;承认所有主权国家都拥有人权与“人权成为未来任何国际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人权”保障,并未提及“平等保护”,排除C项。14.(1)苏联最终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大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改变了战争总体力量的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