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兼容并济_第1页
岭南建筑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兼容并济_第2页
岭南建筑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兼容并济_第3页
岭南建筑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兼容并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岭南建筑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兼容并济2010年11月,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此前的数年,广州进行了以此为中心的大规模地标建设和城市改造,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现代建筑中溶入地域特色,做到既展示建筑功能,又展现传统文化,最终提升城市的品位。标签:岭南建筑文化现代建筑功能兼容一、岭南建筑特色与运动员村设计理念岭南地处南岭以南,与中原有一定的距离,文化自成体系。由于历史上几次民族的南迁和各朝代中央政权的官员南下,中原文化渐渐渗透到岭南地区,兼容并蓄成为岭南文化,清朝时期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更使外国文化也进入并影响了岭南。用几句话归纳,岭南文化可称为:兼容开放,中西结合,理性求实。广州处于岭南的文化中心,作为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建筑居住方式起到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城市里的人,从小楼房搬到了高层住宅,城市绿地越来越紧张,广州的老房子老街区渐渐消失,那些传统的岭南建筑文化似乎也随着房子的拆迁渐渐远处,我们文化的根已慢慢消失于时间之中。身为建筑师,笔者认同一个观点:没有根的文化,是失去认同感和生命力的文化。所以,如何能在现代建筑上也能让传统文化特色得以保留,如何让广州城市发展依旧保持岭南文化的生命力,是笔者所关心的。在迎接广州亚运的建设中,笔者有幸担任了亚运城运动员村的建筑设计人员。这项工程因项目的特殊功能性,设计人员正可以创造性地贯彻将岭南文化和现代建筑结合这一理念,让在亚运会期间入住的各国运动员和赛后迁入的居民,都能体会到岭南文化精彩之处,让岭南文化能找到新的载体,继续它的生命力。虽然运动员村项目仅是亚运众多工程中小小的一环,但是同样凝聚着设计人员的心血和创造,在亚运建设过程中,笔者对现代建筑和岭南传统文化的结合和体现,有了一些思考和感悟,希望能籍此与同行交流设计创作经验。二、岭南建筑布局特色与运动员村规划岭南自古丘陵多,河流多,城镇村落布局多结合地形、河流,顺山势或者河流走,呈现不规则形状,高低错落。除去风水的考量,还要考虑岭南的冬暖夏热,潮湿多虫等问题,在通风、采光、交通,安全等人们生存的物质需要,使得岭南建筑风貌并非象北方古都一样围合方正,而会开合回转,有扬有抑,山、林、水、建筑穿插其中。而主体建筑多以庭院为核心,建筑环院落布置,由院落组织成巷道,巷道有主次之分,小巷通建筑,大街通外道,脉络清晰。建筑选择南北朝向,有利于夏日南风入室调节气温。亚运城位于广州市南部,番禺片区东部,该基地最突出的特点是由莲花山、大浮莲、小浮莲及珠江莲华山水道,水陆交汇所形成的多样的自然环境,运动员村南临蓝莲花湾,西临南派涌,正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风貌特色。因此,规划方案考虑上以莲花山地区特有的水溶性低丘陵地貌为蓝本,提取其岛状斑块形态为设计元素,运用到规划方案之中。所以当在高处俯视运动员村,会发现它的4个大组团就好像一朵四叶花瓣,围着中间公共活动区的花蕊,绽放在美丽的水边,这也恰恰对应了一些岭南古代村落喜好在规划平面外形上仿照生物的格局。运动员村每个组团都采用簇团式院落布置,以不规则的拼接组合和错落的建筑布置,自然围绕出各自的庭院,这样的建筑布局,既承袭了传统岭南建筑布局,以南北朝向布置建筑,解决了自然通风要求,又兼顾了建筑和自然景观的融合,行成了园中有园,户户有景。让参加亚运会的异国运动员体会到岭南水乡“开合回转、围而不闭”的特色。鉴于南方的日照强烈和多雨的气候特点,岭南传统建筑会以骑楼,敞廊等方式解决问题。在运动员村,我们也在建筑之间采用了连廊相接联系。并且全部首层都采用架空层,不但能让气流在建筑群中流动,还能让各区之间的绿化景色相互融合,互为借景。给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日后的居民以更宜人的交流,活动,休息的场所。三、岭南建筑造型与运动员村建筑设计运动员村这种现代建筑,在建筑形式上已经和传统建筑大相径庭,我们不可能让建筑形式倒退,所以既要保留现代建筑在空间功能上的优越性,又要让传统的岭南建筑造型文化能体现,只能考虑在建筑立面造型上做文章了。岭南建筑在色彩上多以灰色为主调,灰白色相间,减少热辐射和反射光,淡雅朴素。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而为了减弱太阳辐射,和解决强对流天气雨水猛烈,要求排水快问题,传统岭南建筑多采用坡顶形式,这种建筑形式也是大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但是岭南建筑的屋顶更为轻巧,而且多用直坡屋面。建筑山墙为了防火防风,常常升高出屋面,成为各种曲线形态的封火山墙,即镬耳山墙,传统民居,特别是潮州地区,分金、木、水、火、土五种山墙形态,金为圆,木为直,水为曲,火为锐,土为方。建筑房屋前,根据屋主的生辰八字,以五行之法推算,决定该屋应该采用哪种行式。讲究的建筑在山墙下方,还会做成排山滴水,加泥塑彩画。常见的是黑色为底的水草、草龙图纹,俗谓之“扫乌烟,画草尾”。出入口方面,岭南建筑注重入门的气派和端庄,大门多居中布置,在门前多有凹门廊或屋檐,既防风雨日晒,又能产生虚实阴影对比,强调入口的位置。门梁上多有装饰,或为彩画,或为雕饰。在装饰上,岭南建筑讲究通风,常采用堪窗、屏风,隔栅等方式,起通风、引风和空间观线组织作用。堪窗、屏风,隔栅的格心花色变化多,图案线条曲直相宜,以灵秀著称。是建筑中重要的装饰之一。在奠定运动员村色彩基调的时候,我们不但参考了传统的岭南建筑色调,还对广州的城市色彩做了调研对照,希望能在传统和现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这组建筑既然有现代活力,又不会和传统失去连接。亚运城位于广州未来的新城,附近基本都是低矮的民房和农田,绿地,水系,因此,最后确定了大面积以浅灰色和白色为主,原木色为副,局部点缀其他色彩。灰色调不单是传统的岭南建筑色彩,与岭南自然环境协调,而且浅灰色也是比较耐脏旧的色彩,建筑新的时候不张扬,老的时候不显旧,比较适合广州现在的这种空气环境。白色掺杂在其中,可以带出年轻活泼运动的感觉,同时白色也是最好的画板,为其他色彩做一个烘托。原木色亲切安详,具有温暖典雅之气,让人想起岭南传统的木家具木窗花。这些对运动员来说,可以从中领略一些广州传统文化,满足了观者第一印象。而对日后入住的居民,则好像回到儿时石板街木趟栊的年代,寻根的感觉也有了。岭南建筑的山墙是一个重要的特色,因此,我们在建筑上采用了部分的坡屋顶,令顶层住户有了更好的通风散热效果,并结合天面女儿墙,做出金、木、水、火、土等各种简约造型的山墙,高低错落,自有韵律。既传达了传统的建筑特色,又不是和建筑构件相结合,不是单纯为了造型而造型。除了女儿墙的变化,在一些建筑细部上,更自由丰富的采用了些岭南元素。如在一些建筑楼梯间和屋顶机房位置,采用了山字纹通花的隔栅装饰;在阳台之间的隔墙上,采用了行云式样的隔断;在建筑入口,立了照壁屏风,强调了大门这些岭南传统元素通过巧妙的设计,优美地融合在现代建筑中,即不影响现代建筑的使用功能,又软化了现代建筑的线条,拉近了和传统的距离,留住了文化的根。让入住者感觉到亲切温暖和岭南特色。四、结语一般讲起岭南传统文化,都是以民国之前的为主。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每个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都会给岭南文化注入新的力量,文化会不断的发展变化,建筑风格也不会一成不变,更何况,岭南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兼容并济的强大能力。在这样的大势之下,我们要留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但不必为传统所累,被传统绑住手脚,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的建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