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年级历史 课件(2022年最新课标版)_第1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年级历史 课件(2022年最新课标版)_第2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年级历史 课件(2022年最新课标版)_第3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年级历史 课件(2022年最新课标版)_第4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年级历史 课件(2022年最新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作品不等于历史,但它必须有基本的历史背景才能成就它,短片里提及了西夏公主,辽南院大王、大理世子等这是以何时的历史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我们从今天所学的史实去认识。观看视频,发现人物的身份01契丹族与党项族02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03内容构成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习目标(2022年版)1.了解契丹族、党项族的发展,辽与北宋的何战以及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等史实,培养唯物史观。2.通过契丹、西夏政权的建立时间地点构建时空观念。3.研读契丹的文字和货币以及壁画、西夏的货币和契约等相关文物史料,提高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4.合作探究并认识民族战争的的过程和性质,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家国情怀学科核心素养。①契丹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隋唐时期,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辽的建立(1)契丹的兴起与发展

②唐朝末年,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传人契丹族。看图文,说说契丹人的生活。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着游牧生活的契丹族常常南下,从宋获取一些生活必须品,民族交流日益频繁。相关史事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契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bán)猎是生涯。”经过约500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契丹已逐渐强大起来。历史解释“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辽史·营卫志》③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据《辽史》的记载,“大辽”国号创立于公元947年。太宗会同十年(947年)正月,辽灭后晋,太宗“备法驾入汴”,“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大赦,改元大同”。(2)契丹(辽)政权的建立建立时间:10世纪初民族:契丹族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临潢府(即今内蒙古)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一、契丹族与党项族耶律阿保机,契丹人。他多智多谋,雄健勇武,有胆略,好骑射。9世纪末,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长痕德堇可汗时,任挞马狘沙里(汉义:官名,即扈从兵首领,参与部族事),统领亲军征服北方部族。901年,痕德堇可汗立,为本部夷离堇(军事首长)。907年春,取代遥辇氏为契丹八部联盟长。后盐池宴会又伏杀七部首领,统一契丹诸部,916年称帝建国,自称天圣大明天皇帝,国号契丹。916—926年在位,其间建都城,造文字,定法律,设官卫骑军和州县部族军,并不断用兵北方诸部和中原地区以扩大领地,于灭渤海回军途中病故,谥号升天皇帝,庙号太祖。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契丹政权的基本信息耶律阿保机历史解释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契丹文字契丹货币(3)契丹(辽)政权的发展银质货币,契丹文字意识是“天朝万顺”措施:一、契丹族与党项族作用:国力不断增强阅读图文,你发现契丹和中原的相似之处有哪些?契丹族和中原汉族的往来过程中,契丹人学习中演文化,所以契丹文字、圆形方孔钱钱币和中原基本一致。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幽云地区),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辽史·百官志》史料实证2.西夏的建立(1)党项族的兴起

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一、契丹族与党项族甘肃江西西北部新疆读材料:说说党项族的概况。史料实证(2)西夏的建立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民族:党项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夏景宗李元昊,党项族,银州人。1038年)李元昊对辽宋称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市),追封祖宗,修建宫殿,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制西夏文,颁布秃发令,派兵攻取瓜州、沙州(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称帝后,西夏与宋朝的关系彻底破裂,经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四大战役,西夏歼灭宋军西北数万精锐。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西夏三分天下的格局。1048年,为次子宁令哥所弑。读图,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西夏建立的关键史实。时空观念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西夏货币文字西夏买牛契约(3)西夏的发展措施:西夏人崇拜牛读图:根据文物材料特征归纳西夏的社会发展的大致情况。西夏人有成文的制度经济发展西夏文形状和中原汉字基本一致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史料实证方面耶律阿保机改革元昊改革政治经济文化

仿唐宋制度,订本国制度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文字

改革过程中,两个民族均全方面的学习先进的汉文化,促进了政权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任用汉人为官发展农业创制文字通过填写表格印证材料中“所为皆与中国等”,并归纳二者改革的作用及给我们的启示。一、契丹族与党项族社会要进步就要善于学习先进文化。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拔自得灵夏以西,期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史料实证政权辽北宋西夏民族时间建立者都城重要举措契丹汉族党项族10世纪初11世纪前期元昊960年赵匡胤耶律阿保机上京东京兴庆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订制官制、军制和法律,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史上三足鼎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唯物史观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公元936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影响:为此后的宋辽之战埋下隐患辽向南扩充地盘观察燕云十六洲的位置,说说这为后来北宋和辽留下什么影响?唯物史观二、辽与北宋的和战辽太宗南扩疆土——割占幽云十六州

(2)宋太宗时,向辽发动数次战争均失败,只好采取防御策略(战)。

(1)宋太祖时,双方互通使节(和)。

(3)宋真宗时,辽攻宋,打到黄河边(战)。1.辽宋战争的起因:争夺燕云十六州2.辽宋和战的经过:唯物史观二、辽与北宋的和战3.澶州之战:交战双方:交战地点:关键人物:交战结果:攻方:守方:辽北宋澶州寇准(宋宰相)宋真宗(在位皇帝)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二、辽与北宋的和战观看视频,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澶州之战的关键信息。历史解释3.澶渊之盟(1)内容:辽宋议和,达成协议,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2)影响:一、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二、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三、北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缴纳银、绢等岁币。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二、辽与北宋的和战历史解释辽宋议和是在宋军打败辽的情况下进行的,这表明北宋统治集团的软弱,阅读下列材料,我们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呢?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当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干戈。如何看待澶渊之盟?好事

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很不利

宋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屈辱求和,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使北宋国威扫地。岁币加重宋朝的百姓负担。两种看法怎样正确看待?唯物史观

表现: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

表现:西夏多次攻宋,宋被动挨打,节节败退。

影响:双方损失惨重,人民苦不堪言。2.和:

影响: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读图文,结合视频,说说西夏与北宋的战和的表现。咸平五年(1002年)攻占北宋的西北战略要地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把其政治中心迁到这里。随后又攻占了北宋在河西走廊的战略要地西凉府,“于是西夏势成而灵州永固矣”。——《西夏书事》卷7史料实证

据图,简单复述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并说说怎样看待它们之间的和与战?辽宋、夏宋之间的关系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辽宋、夏宋之间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和是长久的,是历史的主流。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民族间的融合,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家国情怀

本节课看到了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民族关系,从中你认为各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契丹、党项、汉族各民族既有军事上的战争和对峙,也有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交流,各个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平等友好交往,才能促成各民族共同繁荣与进步。家国情怀本课小结西夏(党项)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辽(契丹)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北宋(汉)960年赵匡胤东京开发边境战:元昊出兵和:元昊主和战: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时和时战,和为主流1.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A.农业生产发展B.海外贸易的兴盛C.民族矛盾的缓和D.民族文化的交融直击核心素养D备茶图历史解释2.“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直击核心素养C唯物史观直击核心素养

3.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C唯物史观随堂检验

4.“通过各种渠道进人南宋的契丹人,其杜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交融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