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第三版)》第十六章 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_第1页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第三版)》第十六章 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_第2页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第三版)》第十六章 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_第3页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第三版)》第十六章 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_第4页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第三版)》第十六章 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目录第一节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的涌起和演变第二节文艺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

第一节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的涌起和演变一、

中国当代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的涌起中国当代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的蔓延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思想解放运动的春风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给中国当代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历史巨变,而且沟通和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思想界和文艺界力图从西方的学术宝库中寻找有效的思想武器,作为发展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催化剂,确乎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然而,这是一个双向撞击和彼此渗透的极其复杂的深刻过程。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中国既吸取了具有科学精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说、观念和方法,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促进了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一些背时的乃至腐朽的资本主义的文化渣滓。一、

中国当代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的涌起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一股脑地被引进中国,一些新潮的作家、理论家和评论家们将西方现当代的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视为圭臬,怀着虔诚的崇拜心态,竞相学仿,从现实生活寻找某些材料当做阐释、图解和演绎这些新奇、怪异的文艺观念的客观对应物和语言符号载体,用几年时间,匆匆忙忙地把西方现当代文艺领域中的新潮理论演示了一遍。诸如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说,尼采的权力意志说,柏格森的生命冲动和生命绵延说,存在主义的自我选择说、生存状态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性本能、原始欲的深层心理学,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乃至荒诞派戏剧,法国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直到新感觉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都可以找到图解这些东西的模仿作品和蹩脚的中国版。一、

中国当代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的涌起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的涌入和蔓延有其深刻的中国社会内部的政治的、文化的导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整个社会洋溢着清醒而又热烈的科学理性精神,新的社会制度下的人们作为国家的主人翁,能够理智地、自觉地把握自身和历史的命运。自“反右斗争”以降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科学的理性精神受到挫伤和践踏,人们健全清醒的理性精神被政治风暴扰乱了,摧毁了。非理性主义的社会氛围毒化了精神文化,既败坏和动摇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权威,同时又挫伤了青年们的理想和信念。客观世界的反复无常和不可捉摸往往为非理性主义、宿命论、不可知论的萌生和滋长提供温床对人和人的地位、价值、自由和自身利益的损害,实际上与外来的以非理性主义为特征的新人本主义思潮相策应、相配合,从内部帮助这种思潮扩散开来。二、中国当代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的演变现当代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的发生、发展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当代中国特别是新时期开始后,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的发生不能说没有现实生活的土壤和条件。中国虽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封建主义宗法制小生产经济带来的落后、贫穷和专制、保守的思想文化因素,但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商品关系、科技信息的日益强化和泛化,给社会带来重大冲击,同时也使敏感的知识分子感受到物质文明的发展带的压抑和苦闷。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伴随洞开的国门一拥而入,对中国过去出现的以非理性主义为特征的新人本主义狂热起到刺激和催化的作用。“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的苦难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成为西方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向中国渗透的诱因。二、中国当代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的演变个别的作者或评论家自称“世纪末人”,丧失了理想和信念,表现出悲观、绝望和颓废的情绪。随着商品关系同文艺的联姻,高雅的精神产品变得更加世俗化乃至粗俗化,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那种济世救人的作品受到冷落。一大批实验性的后新潮作品竭力反叛现代主义以自我放逐为旨趣的文艺观念和创作,尽可能地避免文艺的主观化,往往以“局外人”的冷淡的目光,表现外部对象的零散性、流变性、多元性、模糊性、未定性,搜寻生活中琐碎的、零散的、本然的、流变的、表层的生活现象拼凑成作品。带有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性质的新潮小说从反理性、反文化、反道德、反自我走向反艺术、反审美、反崇高,甚至否定必要的创作规律。第二节文艺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正确理解文艺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关系,对繁荣文艺创作、健全和优化文艺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理性是指人为了追求和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对客观对象所获得的规律性的体认和感悟。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概括出来的理性既具有现实的确定性,又随着人的历史活动的发展而深化。以灵性和形象思维为特色的文艺创作尽管与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有别,但它作为反映社会和人生的一种形式,不能完全脱离科学的逻辑思维的影响和制约,而往往借助于思维的提炼和概括手段,将典型的有价值的深刻闪光的东西加以升华。在文艺思想史上,曾发生过唯理论、唯情论和直觉论的争议。这些不同的文学主张都是把文学思维结构中的某种成分加以夸大,推向极端,提升为全局意义上的文艺观,因而都是以偏概全的。文艺学创作的实践证明,否认理性因素或非理性因素的存在都是不妥当的。从全局而论,非理性因素较之于理性因素而言,毕竟处于从属位置。科学形态的理性对非理性因素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制约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规范作用。理性作为人类认知智慧的精华,凝聚着社会和人生的真谛,主宰着非理性因素,使之得到合理适度的展示,理性规范作用的削弱,会造成人们意识结构的失衡,甚而导致人们精神活动的低下。其二,制导作用。非理性因素尽管有时作为内驱力冲击理性,促使理性发生转换,不断地生成新形态,但非理性因素的运作要受到理性的疏导和指引,从而使非理性的功能得到正常的、合理的发挥。其三,升华作用。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科学的、健全的理性能够将非理性的因素加以提高,不断充实非理性因素自身的理性蕴涵,促进非理性向理性意识的良性转化。总之,我们既不赞同用非理性因素,特别是用低级的、鄙劣的、粗俗的乃至迷乱的非理性因素拒斥和反叛健全的理性因素,也不主张用理性因素,特别是用僵化的、过时的理性因素消解和抵制正常的合理的非理性因素,以期实现应占主导地位的理性因素和处于辅助地位的非理性因素在审美意识、艺术思维、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中的有机融合。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一、意志主义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一)积极的乐观主义的意志论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积极的乐观主义的意志论充满一种扩张和征服对象世界的精神态势。尼采的“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的基本内涵和总体意向正是如此。中国文坛上“尼采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原因。“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政治集团的政治群体意识和意志的膨胀所造成的对个人的身心摧残和个体意欲的压抑,积蓄着和储存着巨大的潜在反弹力量,凭借思想解放运动和改革开放政策的触发得以爆破性的突现。当指导思想被歪曲为“马列主义老太太”形象的境况下,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为了宣泄对祖国和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的激情,力图寻找使自身的生命力和意志得以伸张和扩展的思想武器。弘扬和振奋几经萎缩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是新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并表现为广大群众普遍存在着的社会心理和精神意向。一、意志主义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二)消极的悲观主义的意志论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叔本华是消极的悲观主义的意志论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民主思想,憎恶革命,相信神谕和魔法。他是康德的虔诚信徒,书斋中摆放着康德的半身雕像,按照康德的生活方式起居行事。叔本华的意志论体系只不过是康德意志论体系的改制品,叔本华承袭了康德的“物自体”,然而把它和意志视为一回事。他认为世界即是人的表象,表象的世界即意志的世界。人们生活在表象和意志铸定的魔圈里。意志是泛神主义笼罩下的痛苦的人生意识状态。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都是自我意识的转换和循环,附带着无穷无尽的痛苦。一、意志主义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中国当代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受到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的很大影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和失误给人们带来的不幸甚至灾难,对萌生和泛化悲观主义意志论起到不可忽视的酵母作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后,文艺创作中涌现出大量的悲观主义、虚无主义和颓废主义乃至信仰主义和蒙昧主义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叔本华关于意志和痛苦与表象之间的某些深层的联系,苦难、不幸、悲观的精神氛围像浓郁的阴云一样弥漫于文坛。从总体来看,这些作品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两大类别。一、意志主义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1.宣扬信仰主义的意志论的创作和作品信仰主义的意志论的出现和泛化不是偶然的。从现实原因看,历次不健全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给不少人带来了痛苦和厄运,使人感到世上的事情有时难以驾驭,不可捉摸,助长了悲观的宿命论心态。“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空前的动荡以及对人的嘲弄和伤害,令人感到痛楚和悲戚,公理、正义、同志间的友爱统统遭到作践,善良的人们的心理无法得到平衡,一种悲观主义的甚至是绝望的痛苦心情普泛化,大大助长了叔本华思想的诱惑力和辐射作用。从文化原因看,由于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的诱发,悲观主义或逃脱悲观主义的信仰主义的文化思潮得以滋生和蔓延,有时左右相当一部分人的社会心理。一、意志主义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2.宣扬颓废主义的意志论的创作和作品非理性主义的意志主义的涌起和泛滥是以真正的、健全的、美好的、坚强的、充满蓬勃的生命力的意志的扭曲、变质、沉落为代价的。仅以悲观的意志而论,或遁入信仰主义的虚无,或坠入堕落和沉沦,一种颓废的情绪、心态和生活方式主宰着一些人的身心,从愤世到疑世、逃世、玩世、厌世,从问世、入世到漠世、出世。愤世、入世者,已有所论。疑世、逃世、玩世、漠世、厌世等不健全的人生态度,以病变和畸形的方式消解和埋藏了自己的理性的意志,从而自觉不自觉地降低了、弱化了自身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无异于用软刀子进行自戕。二、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柏格森是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他深受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影响。他打出“超出于唯心主义和实在主义之外”的旗号,宣扬生命冲动是人与世界的本体。自此,西方美学和文艺学思潮加速从客体转向主体、从外部转向内心、从冷静的理性转向神秘的直觉。当时,作为现代派的“革命中心”的巴黎,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柏格森热”。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后来的文艺思潮和文艺理论及文艺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二、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一)人类学意义上的“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当代中国和西方的一些学者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理论进行改制,即接纳了柏格森的关于生命意识、生命冲动、生命需要的基本要求,加以“我化”,特别是将柏格森张狂的自我转换为“大我”即全人类,从人类学的意义上承袭和深化了柏格森关于“生命冲动”、“绵延”和“创化”的学说。宣扬和推崇人类学意义上的生命哲学成为当代中西学术界的一种时髦。中国有一位曾在美学研究上有过建树的学者竟然将马尔库塞的“新感性”与人类学的生命意识结合为一体,宣扬人类群体的生命本能的冲动和需要通过新感性得到满足,以实现人类的历史发展。这位论者几乎完全避开人的社会属性不谈,把人类本性归结为通过新感性所达到的生物学、生理学意义上的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要,即本能和意欲的低等追求。二、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从对人的死亡本能的论证和文艺创作所表现出来的死亡本能来看,几乎一切唯意志主义和人类学本体论的信奉者都毫无例外地注重对死亡的理论探讨和艺术描写。总括而论,大体上表现为如下几种情况:(1)通过体验和表现死亡,启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规劝人们珍惜生命,利用有限的时间,蓬勃向上,奋发不息,造福人类,以一己之躯和健全高尚的灵魂为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谱写颂歌和挽词,以延续人类这个光辉的、永不褪色的永恒主题。二、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2)通过表现人生的痛苦,深化死亡的恐怖和惨痛,反衬社会生活的荒谬和黑暗,带有消极的抗争和反叛的性质。(3)由于厌世和颓废的心态,或作为遁世的手段,或作为超脱的方式,或因受到宗教情结和信仰主义的驱使,以当代蒙昧主义的途径,走向天国;或不堪忍受现实生活中的苦痛和嘲弄,看破红尘和人世间的丑恶,以洁身自好的纯净和圣洁,赋予唯我独醒的睿智,寻找圣界或净土,从容地赴死,与争斗不息、纷乱如麻、充满着血泪和秽行的尘世告别。二、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4)从对人的食欲本能的论证和文艺创作所表现出来的人的食欲本能来看,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出现过为解救群众的饥饿和濒临死亡的严酷状态挺起共产党人的脊梁,宁肯触犯刑律,甘心作为“罪犯”的李铜钟这样有震撼力的摇人心旌的英雄形象。二、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二)原始自然主义意义上的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1.原始自然主义生命哲学崛起的诱因原始自然主义生命哲学的崛起是由极其复杂的当代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诱发的。第一,当今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中,由于各种经济并存和竞争,商品关系和价值观念发生巨变。市场经济所启动的金钱交易的杠杆大大超出了自身的领域,辐射到整个社会,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管理机制和两种价格体系的空隙,给非法或违法的商贸活动以可乘之机。二、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二)原始自然主义意义上的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第二,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的总体和全局是健全的、稳定的、充满活力的。但经济方面的深层的机制缺乏有力和有效的调节和科学形态的管理,致使政治关系受到影响,民主建设进程发展迟缓,廉政勤政建设不尽如人意。第三,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结构事实上并没有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由于各种时髦和虽然过时但仍保留着某种特殊吸引力的文化思潮和文艺思潮随着锁国之门的敞开蜂拥而入,搅乱了中国文坛,各种观念像野马般无法驾驭,狂奔突驰,有的亢奋,有的迷茫,有的被视为“潘多拉盒子”里的怪物。二、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2.原始自然主义生命哲学在文艺创作上的表现上述原因使中国当代作家特别是长期生活在农村山庄的作家竞相掀起一股表现远古生活图景和生命意识以及生存方式的热潮。第一,对宗法式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第二,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第三,对原始生存状态中的丑风陋习的展览。二、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三)文化学意义上的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意识不同于动物,因为人是有文化的万物的灵长。有文化命或有生命的文化是人区别于非人的根本标志之一。因此,从文化学的视角和层面看待和考察人类的生命现象是完全必要的,它从文化的结构和功能的视角推进了对人的本性和人的生命的体认,同时也暴露出明显的缺欠,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以不同的方式疏离现实的社会生活和所属时代的特殊历史条件的内在联系,并将其孤立起来,加以绝对化。这种情况使从文化学视角观察生命现象带有利弊参半的双重性。二、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原始自然主义崛起的锋芒所向,既批判“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倒行逆施对人的摧残和蹂躏,同时也否定商品经济跃动和运转起来以后一定程度上所引发的异化现象对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意识的压抑和扭曲,并警示一种特殊的精神污染,即由于极端商品化和狭隘的功利化所造成的人和文艺的鄙俗化。第一,对儒家思想的生命意识的开掘。第二,对道家思想的生命意识的崇拜。二、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总之,对原始自然主义意义上的生活哲学和文化学意义上的生命哲学所宣扬和推崇的生命力、生命意识和生存方式,应当用历史的现实的尺度,进行辩证的、全面的评析,对各种形态的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也必须从形成的根源、所蕴涵的内容、发挥的功能乃至蕴藏着的矛盾的双重性进行审视,既要指出它们的合理性中所包含着的荒谬性,又要阐明它们的荒谬性中所表现出来的合理性。从总的精神实质和总的思想倾向上来说,上述各种形态的生命哲学、生命意识是脱离历史,以人本主义或新人本主义为核心、为灵魂的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三、弗洛伊德主义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一)对“潜意识”的挖掘弗洛伊德所发现的潜意识或被称为下意识、无意识,是指那些蛰伏在知觉阈之内或之下的直觉意识和纯粹感觉。潜意识的首创者是弗洛伊德,他发现了潜意识这块心理领域的“新大陆”,建构起人的复杂的心理结构的框架体系,并指明人的心理世界经常发生着“本我”和“超我”、潜意识和意识、利己原则和利他原则、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冲突和转换。三、弗洛伊德主义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一)对“潜意识”的挖掘他虽然崇尚潜意识的作用,但又主张有所节制,认为“本我”的潜意识追求利己的快乐原则的狂烈强悍的冲动应受到“超我”的意识按照利他的现实原则所体现的文化范式和道德理想的囿限。弗洛伊德的这些论点是富有辩证意味的。他的理论局限主要表现在颠倒意识结构的序列和档次,将高级的社会形态的意识视为浅层结构,而把低级的原始形态的潜意识看做是深层结构,同时总是带着神经病理学家的那种神经质般的职业敏感,随意用泛性主义的眼光去猜度潜意识的内容,并以此作为衡量和评判作品的尺度,显得过于褊狭和牵强附会。二、生命哲学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二)对“原始欲”的放纵“原始欲”和潜意识是紧密联系着的。“原始欲”的核心是性本能,它不满现当代的理性文化,希望无约束地享受天然的快乐。新时期文学中,一种表现原始的冲动和欲望、追求感官刺激和生理效果的非理性、非道德、非文明的原始文化主义或文化原始主义的浊流带着原始古朴、野健强悍的疯狂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