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_第1页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_第2页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_第3页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_第4页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电子书[word版]

第一章总0〉论

6第二节会计要素3第一节会计概述

17第四节会计凭证12第三节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48第六节账务处理程序29第五节会计账簿

52第七节会计电算化

58第二章资产

66第二节交易性金融资产60第一节货币资金

75第四节存货69第三节应收及预付款项

101第六节固定资产95第五节长期股权投资

116第七节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第三章负债108

149第二节非流动负债124第一节流动负债

154第四章所有者权益

159第一千资本公积154第一节实收资本

162第三节留存收益

165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186第二节费用165第一节收入

197第四节利润190第三节政府补助

204第六章财务报表

205第一节财务报表概述

206第一节资产负债表

214第二节利润表

217第四节现金流量表

220第五节综合举例

250第七章成本核算

251第一节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254第一千生产成本的核算

265第三节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274第四节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285第五节产品生产成本分析

第一章总论

本章知识点简介本章主要讲述了会计的概念、职能、4>对象等基本概念,以

及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常用会计科目等相关内容,阐述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和会计账簿的意义、种类和基本样式等簿记基本知识,并介绍了几种主要账务处

理程序和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在理解会计要素的基础上,

掌握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等会计基础工作方法。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

容,即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二是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内容。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

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和利润。5>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

收入和支出。

三是会计科目及账户的概念、设置和结构。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

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四是会计凭证的概念、分类和填制。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

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五是会计账簿的概念、种类、结构和登记。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

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

簿籍。

六是账务处理程序。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相结

合的方式。

七是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会计概述

—>会计的概念

在生产活动中,为了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必然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

物力。人们一方面关心劳动成果的多少,另一方面也注重劳动耗费的高低。因此,

人们在不断革新生产技术的同时,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

以比较和分析,从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生产。会计就是这样产生于人们对经济活

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并随着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而发展,与

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可总结出如下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

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财务会计主要侧

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

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

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

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今天,人们一般认为会

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会计的这两项基本职

能已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会计8>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会计的职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例如,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会计的主要功能在于简单的计量、记录,以反

映为主;而在生产力水平较发达、管理水平较高的今天,记账、算账、报账已不

能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发挥会计的经济监督作用便成为会计的一项重要功能。

因此,我们可从如下两方面对会计的基本职能展开分析。

(一)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

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

录和报告,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的内容具体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

中的各种经济业务,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

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

(5)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其他需要办

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会计核算的要求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确认是运用特定会计方法、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

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的会计程序。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和后续确

认。

计量是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的会计程序。

记录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的

会计程序。

报告是指在确认、计量和记录的基础上,对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和现金流量情况(行政、事业单位是对其经费收入、经费支出、经费结余及其财

务状况),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

(-)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

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即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

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计监督的内容

包括:(1)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2)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3)监督公共

财产的完整性。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也要对特定主体经济业

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合法性审查是指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符合国家相关

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

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特定主体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预算

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奢侈浪费行为,是否有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等现象,为增

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关。

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

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

核算质量的保障,只要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可靠性。

除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

策、计划组织以及绩效评价等职能。随着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经济关系的

日益复杂和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其职能也在不断

丰富和发展,会计的职能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通过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其特点,可以看出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特殊作

用;会计是为决策提供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

动,目的就是提高经济效益。但是这种管理活动又区别于其他管理,如生产管理、

物资管理、劳动管理等,会计不直接处理供产销、人财物等业务工作,而是处理

能用货币反映的这些业务活动的信息;会计核算与统计、业务核算不同,它主要

利用货币计价,并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特点。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前已述及,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

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从宏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

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从微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

的经济活动。

因此,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

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运

动包括各特定主体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等过程,而具体到企业、事

业、行政单位又有较大差异。即便同样是企业,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

建筑业及金融业等也均有各自资金运动的特点,其中尤以工业企业最具代表性。

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

工业企业是从事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营利性经济组织。为了从事产品的生

产与销售活动,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

购买材料、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经营管理中必要的开支等,生产出的产品经过销

售后,收回的货款还要补偿生产中的垫付资金、偿还有关债务、上交有关税金等。

由此可见,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

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以及资金的退出三部分,既有一定时期内

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

(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可参见图1—1。

图1—1工业企业生产活动资金运动示意图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人

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

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

流动资产。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

购买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

单位发生货款结算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

成特定的产品,发生材料消耗的材料费、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劳动

耗费的人工费等,构成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同时,还将发生企业与工

人之间的工资结算关系、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劳务结算关系等。在销售过程中,将

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发生有关销售费用、收回货款、交纳税金等业务活动,并

同购货单位发生货款结算关系、同税务机关发生税务结算关系等。企业获得的销

售收入,扣除各项费用后的利润,还要提取盈余公积并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

分资金便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上述资金运动的三个阶段,构成了开放式的运动形式,是相互支撑、相互制

约的统一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没有资金的循环与

周转,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交和利润的分配等;没有这类资金的退出,

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资金投入,就不会有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上述资金运动呈现出显著的运动状态,同时也具有某一时点上的相对静止状

态。仍以工业企业为例:为了维持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必须拥有一定量的经济资

源(即资产),它们分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不同阶段(供应、生产、销售等

阶段)和不同方面(表现为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及货币

资金等),我们称之为资金占用。另一方面,这些经济资源的取得需要通过一定

的途径,包括来自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或是债权人提供的借款等,我们称之为资金

的来源。从任一时点上看,资金运动总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企业的资金在任

一•时点上均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

制约。

第二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的概念

为了具体实施会计核算,需要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进行分类。会计要素

是指会计对象是由哪些部分所构成的,是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

类,也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合理划分会计要素,有利于清晰地反映产权关

系和其他经济关系。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

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

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事业单位

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前已述及,资金运动具有显著运动状态和相对静止状态,在相对静止状态,

企业的资金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其中资金占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就

是企业的资产,资金来源又可分为企业所有者投入资金和债权人投入资金两类。

债权人对投入资产的求偿权称为债权人权益,表现为企业的负债;企业所有者对

净资产(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的所有权称为所有者权益。从一定日期这一相对静

止状态来看,资产总额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合计必然相等,由此分离出资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项表现资金运动静止状态的会计要素。另一方面,企业的各

项资产经过一定时期的营运,将发生一定的耗费,生产出特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

产品销售后获得货币收入,收支相抵后确认出当期损益,由此分离出收入、费用

及利润三项表现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构

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收入、费用及利润构成利润表的基本框架,因而这六

项会计要素又称为财务报表要素。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

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

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

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由企业拥

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

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

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具体来讲,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

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如货币资金、厂房场地、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等,这些都

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都属于企业的资产。止匕外,像专利权、商标权

等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却有助于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无形资产,以及企业对其他

单位的投资等,也都属于资产。

(1)资产的特征。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谓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流入

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资产都应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例如企业通过收

回应收账款、出售库存商品等直接获得经济利益,也可通过对外投资以获得股利

或参与分配利润的方式间接获得经济利益。按照这一特征,那些已经没有经济价

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就不能继续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例1一1】某企业的某工序上有两台机床,其中A机床型号较老,自B机

床投入使用后,一直未再使用;B机床是A机床的替代产品,目前承担该工序的

全部生产任务。A、B机床是否都是企业的固定资产?

A机床不应确认为该企业的固定资产。该企业原有的A机床已长期闲置不用,

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应作为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②资产是为企业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一项

资源要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企业应该拥有此项资源的所有权,可以按照自己

的意愿使用或处置资产。

【例1—2】甲企业的加工车间有两台设备"设备系从乙企业融资租入获得,

B设备系从丙企业以经营租入方式获得,目前两台设备均投入使用。A、B设备是

否为甲企业的资产?

这里要注意经营租入与融资租入的区别。企业对经营租入的B设备既没有

所有权也没有控制权,因此B设备不应确认为企业的资产。而企业对融资租入的

A设备虽然没有所有权,但享有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权利,即拥有实际

控制权,因此应将A设备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③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也就是说,资产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交

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未来交

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能作为资产确认。

【例1—3】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8月份与销售方签订了购买

合同,但实际购买行为发生在12月份,则企业不能在8月份将该批设备确认为

资产。

(2)资产的分类。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

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

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

等价物。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

资以及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

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

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例

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

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1》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

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1)负债的特征。负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i时日通

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例如,企业赊购一批材

料,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尚未付款,该笔业务所形成的应付账款应确认为企业的

负债,需要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现金或银行存款来清偿。有时,企业可以通

过承诺新的负债或转化为所有者权益来了结一项现有的负债,但最终一般都会导

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②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也就是说,导致负债的交易

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例如,购置货物或使用劳务会产生应付账款(已经预付或

是在交货时支付的款项除外),接受银行贷款则会产生偿还贷款的义务。只有源

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上才有可能确认为负债。所谓现时义务是指企业

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对于企业正在筹划的未来交易或事项,如企业的业

务计划等,并不构成企业的负债。

(2)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

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

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

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

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

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其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债权人;■

个是所有者。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负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

求权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人的资本、直接计

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其中,资本公积包括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

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

留存收益。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

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主要体现。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

三项。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

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中日常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

产使用权等。

【例1一4】企业出售和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收入以及出售不需要的

材料的收入是否应确认为企业的收入?

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并非企业的日常活动,这种偶发性的收入不应确认

为收入,而应作为营业外收入确认。而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实质上属于让

渡资产使用权,出售不需要的材料的收入也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的收入,因此应

确认为企业的收入,具体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

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以工业企业为例,一定时期的费用通常由产

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

费用三个成本项目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三项。

【例1一5】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是否确认为企业的费用?

处置固定资产而发生的损失,虽然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和经济利益的总流

出,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因此不应确认为企业的费用,而应确认为营业外

支出。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

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

费用和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后的

金额。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净利

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例1一6】企业当期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以及处置固定资产、债

务重组等发生的利得或损失,均属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就会计原理或基础工作规范而言,各类单位基本相同,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

位的事业活动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由此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

计要素的设置及其定义与企业有所区别。行政事业单位为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

表(类似企业的利润表)设置了五项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

和支出。在会计要素的定义上,以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定义为例,资产是指事业

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债务,包

括借人款项、应付款项、应缴款项等;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

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收入是指

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补助收入、事业收入、

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

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包括拨出经费、事业支出、经

营支出等。

同时,在具体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上,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还有些区别。比

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行政事业单位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

性等。

二、会计等式

如前所述,六项会计要素反映了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

的相关性,它们在数量上存在着特定的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用公式来表示,

就是通常所说的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

它是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如前所述,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

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来自债权人的借

人资金及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效益的积累,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

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

业的负债)。

资产和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实际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

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

而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资产来源于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

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并不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下面通过分析

A企业1月份发生的几项经济业务,说明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资产与权益的

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变动的方式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四

种类型:

1.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

仍保持平衡。

【例1一7】A企业收到所有者追加的投资500000元,款项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使银行存款增加了500000元,即等式左边的资产增加了

500000元,同时等式右边的所有者权益也增加500000元,因此并没有改变等式

的平衡关系。

2.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

仍保持平衡。

【例1—8]A企业用银行存款归还所欠B企业的货款20000元。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即资产减少了20000元,同时应付账款即负

债也减少了20000元,也就是说等式两边同时减少20000元,等式依然成立。

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左边即资产内部的项目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

同,变动后资产的总额不变,等式仍保持平衡。

【例1一9】1月15日,A企业用银行存款80000元购买一台生产设备,设

备已交付使用。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加了80000元,但同时银行存款减少了

80000元,也就是说企业的资产内部发生增减变动,但资产总额不变。

4.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右边负债内部项目此增彼减,或所有者权益内部

项目此增彼减,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同,变动

后等式右边总额不变,等式仍保持平衡。

1-10]A企业向银行借入100000元直接用于归还拖欠的货款。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应付账款减少了100000元,同时短期借款增加了

100000元,即企业的负债内部发生增减变动,但负债总额不变。

【例1—111A企业经批准同意以资本公积10000000元转增实收资本。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资本公积减少了10000000元,同时实收资本增加了

10000000元,即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内部发生增减变动,但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要复杂得多,但无论其引起会计要

素如何变动,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亦即会计等式的平衡)。

(二)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收获收入,实现盈利。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也必

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才能确定企业一定时期的盈利水

平。

广义而言,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

现为利润。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

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

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能等于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三节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

1.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而这项会计要素仍显得过于粗糙,难以

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例如,所有者需要了解利润构成及其分配情

况、了解负债及其构成情况;债权人需要了解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有关指标,

以评判其债权的安全情况;税务机关要了解企业欠交税金的详细情况,等等。为

此还必须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

目,称为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

和明细分类科目。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

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

•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

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应付账款”科目按债权人名

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付账款的具体对象;“原材料”科目按原料及材

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各种原材料的具体构成内容。对于

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

目。

2.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

有重要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复式记账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

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记账凭证是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

应记入何种科目以及分门别类登记账簿的凭据。

(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通过会计科目的设

置,有助于成本核算,使各种成本计算成为可能;而通过账面记录与实际结存的

核对,又为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

要手段,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提供的及时性,财务报表中的许多项目与

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并根据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填列。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1.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反映会计要素的构成及其变化情况,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

经营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其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

适用,遵循下列原则:

(1)合法性原则。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

合国家统一的2>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企业的组织形式、所处行业、经营内容及业务种类等不

同,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亦应有所区别。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应根据企业自身特

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2.常用会计科目

具体会计科目的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

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大类。参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表1-1所示。

表1-1会计科目参照表

顺序号

名称

顺序号

名称

一、资产类

应付账款

库存现金

预收账款

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其他货币资金

应交税费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付利息

应收票据

应付股利

应收账款

其他应付款

预付账款

代理业务负债

应收股利

预计负债

应收利息

递延收益

其他应收款

长期借款

坏账准备

应付债券

代理业务资产

长期应付款

材料采购

未确认融资费用

在途物资

专项应付款

原材料

递延所得税负债

材料成本差异

三、共同类

库存商品

衍生工具

发出商品

套期工具

商品进销差价

被套期项目

委托加工物资

四、所有者权益类

周转材料

实收资本

存货跌价准备

资本公积

持有至到期投资

盈余公积

续表

顺序号

名称

顺序号

名称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本年利润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利润分配

长期股权投资

库存股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五、成本类

投资性房地产

生产成本

长期应收款

制造费用

未实现融资收益

劳务成本

固定资产

研发支出

累计折旧

六、损益类

固定资产减低准备

主营业务收入

在建工程

其他业务收入

工程物资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固定资产清理

投资收益

无形资产

营业外收入

累计摊销

主营业务成本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其他业务成本

商誉

营业税金及附加

长期待摊费用

销售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管理费用

待处理财产损益

财务费用

二、负债类

资产减值损失

短期借款

营业外支出

交易性金融资产

所得税费用

应付票据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二、会计账户

(-)账户的概念和分类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

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

同分为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按

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

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等。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账户分为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两个方向,

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

方登记减少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

额。

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

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时间不同,分为

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

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

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账户的内容具体包括账户名称、记

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三)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

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可以采用两种试算平衡方法,即发生额

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

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

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

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

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

等。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

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在实际工作中,余额试算平

衡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的方式进行。

(四)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

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2.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

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

法。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做到: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借贷

方向相同、所属会计期间相同、计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

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五)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项目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

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

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

定的格式和结构。

第四节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

据。

任何单位在处理任何经济业务时,都必须由执行和完成该项经济业务的有关

人员从单位外部取得或自行填制有关凭证,以书面形式记录和证明所发生经济业

务的性质、内容、数量、金额等,并在凭证上签名或盖章,以对经济业务的合法

性和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任何会计凭证都必须经过有关人员的严格审核

并确认无误后,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合法地取得、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

意义。

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所

记录有关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及时,对于能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具有至关重

要的影响。

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任何会计凭证除记录有关经济业务的基本

内容外,还必须由有关部门和人员签章,对会计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的真实性、

完整性、合法性负责,以防止舞弊行为,强化内部控制。

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通过会计凭证的审核,可以查明每一项经

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是否符合计划、预算进度,是

否有违法乱纪、铺张浪费行为等。对于查出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实现对经济活动的事中控制,保证经济活动健康运行。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

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

重要依据。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

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记账

凭证又称为记账凭单,它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确定了应借、应贷的会计

科目及其金额,将原始凭证中的一般数据转化为会计语言,是介于原始凭证与账

簿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登记明细分类账户和总分类账户的依据。

二、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由于经济业务的种类和内容不同,经营管理的要求不同,原始凭证的格式和

内容也干差万别。但无论何种原始凭证,都必须做到所载明的经济业务清晰,经

济责任明确,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也称为原始凭证要素):

1.原始凭证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5.填制单位签章;

6.有关人员签章;

7.凭证附件。

实际工作中,根据经营管理和特殊业务的需要,除上述基本内容外,可以增

加必要的内容。对于不同单位经常发生的共同性经济业务,有关部门可以制定统

一的凭证格式。如人民银行统一制定的银行转账结算凭证,标明了结算双方单位

名称、账号等内容;铁道部统一制定的铁路运单,标明了发货单位、收货单位、

提货方式等内容。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1)外来原始凭证。它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

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买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对外单位支付款项时

取得的收据、职工出差取得的飞机票、火车票等。如表1一2、表1—3所示。

(2)自制原始凭证。它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

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

料单、限额领料单、产品入库单、产品出库单、借款单、工资发放明细表、折旧

计算表等。如表1—4、表1—5所小。

2.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1)一次凭证。它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如收据、领料单、收料单、发货票、借款单、银行结算凭证等。一次性凭证是一

次有效的凭证。

(2)累计凭证。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

始凭证。其特点是,在一张凭证内可以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随时结出

累计数及结余数,并按照费用限额进行费用控制,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累计

凭证是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具有代表性的累计凭证是限额领料单。

(3)汇总凭证。它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

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合并了同类型经济业务,

简化了记账工作量。

常用的汇总原始凭证有:发出材料汇总表(如表1一6所示)、工资结算汇总

表、差旅费报销单等。

3.原始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1)通用凭证。它是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

-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通用凭证的使用范围,因制作部门不同而异。可

以是某一地区、某一行业,也可以是全国通用。如某省(市)印制的发货票、收

据等,在该省(市)通用;由人民银行制作的银行转账结算凭证,在全国通用等。

(2)专用凭证。它是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如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折旧计算表、工资费用分配表等。

4.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类别不同,分为以下六类:

(1)款项收付业务凭证。是指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增减等业务的原始

凭证。这类凭证既有外来的,也有自制的,但多为一次性凭证,如现金借据、现

金收据、领款单、零星购物发票、车船机票、医药费单据、银行支票、付款委托

书、托收承付结算凭证等。

(2)出入库业务凭证。是指记录材料、产成品出入库等情况的原始凭证。

这类凭证可以是一次性凭证,也可以是累计凭证,如入库单、领料单、提货单等。

(3)成本费用凭证。是指记录产品生产费用的发生和分配情况的原始凭证。

这类凭证大都是内部自制凭证,如工资单、工资费用汇总表、折旧费用分配表、

制造费用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等。

(4)购销业务凭证。是指记录材料物品采购或劳务供应、产成品(商品)

或劳务销售情况的原始凭证,前者为外来的凭证,后者为自制的凭证,如提货单、

发货单、交款单、运费单据等。

(5)固定资产业务凭证。是指记录固定资产购置、调拨、报废和盘盈、盘

亏业务的原始凭证,如固定资产调拨单、固定资产移交清册、固定资产报废单和

盘盈、盘亏报告单等。

(6)转账业务凭证。是指会计期间终了,为了结平收入和支出等账户,计

算并结转成本、利润等,由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账簿记录整理制作的原始凭证。这

类凭证一般无固定格式,但需要注明制证人并由会计主管签章。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是会计核算最基础的原始资料。要保证会

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必须从保证原始凭证的质量做起,正确填制原始凭证。具体

地说,原始凭证的填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记录要真实。原始凭证所填列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符

合实际情况。

2.内容要完整。原始凭证所要求填列的项目必须逐项填列齐全,不得遗漏和

省略。需要注意的是,年、月、日要按照填制原始凭证的实际日期填写;名称要

齐全,不能简化;品名或用途要填写明确,不能含糊不清;有关人员的签章必须

齐全。

3.手续要完备。单位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他指定的

人员签名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等;从外部取得的原始

凭证,必须盖有添置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

名盖章。总之,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符合手续完备的要求,以明确经济责任,确

保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

4.书写要清楚、规范。原始凭证要按规定填写,文字要简明,字迹要清楚,

易于辨认,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大小写金额必须符合且填写规

范,小写金额用阿拉伯数字逐个书写,不得写连笔字,在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

号“¥”,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金额数字一律填

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符号“-",有角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

号“一”;大写金额用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拐卜玖、拾、佰、仟、

万、亿、元、角、分、零、整等,一律用正楷或行书字书写,大写金额前未印有

“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

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到元或角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或“正”字,有分的,

不写“整”或“正”字。如小写金额为¥1008.00,大写金额应写成“壹仟零捌

元整”。

5.编号要连续。各种凭证要连续编号,以便考查。如果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

如发票、支票等重要凭证,在写坏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

得撕毁。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

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

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7.填制要及时。各种原始凭证一定要及时填写,并按规定的程序及时送交会

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审核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为了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保证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正确性,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对原始凭证进行

严格审核。具体包括:

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原始凭证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信息源,其真实性

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真实性的审核包括凭证日期是否真

实、业务内容是否真实、数据是否真实等内容的审查。对外来原始凭证,必须有

填制单位公章和填制人员签章;对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部门和经办人员的

签名或盖章。止匕外,对通用原始凭证,还应审核凭证本身的真实性,以防假冒。

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是否有违反国家法

律法规的情况,是否履行了规定的凭证传递和审核程序,是否有贪污腐化等行为。

3.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是否符合企业生产

经营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等。

4.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审核原始凭证各项基本要素是否齐全,是否有漏

项情况,日期是否完整,数字是否清晰,文字是否工整,有关人员签章是否齐全,

凭证联次是否正确等。

5.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审核原始凭证各项金额的计算及填写是否正确,

包括:阿拉伯数字分位填写,不得连写;小写金额前要标明“¥”字样,中间不

能留有空位;大写金额前要加“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与小写金额要相符;凭

证中有书写错误的,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更正,不能采用涂改、刮擦、挖补等不正

确方法。

6.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原始凭证的及时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及时性的基

础。

为此,要求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及时填制有关原始凭证,及时进行凭证

的传递。

审核时应注意审查凭证的填制日期,尤其是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等时

效性较强的原始凭证,更应仔细验证其签发日期。

原始凭证的审核是一项十分重要、严肃的工作,经审核的原始凭证应根据不

同情况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

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

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

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三、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记账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因其所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各单位规

模大小及其对会计核算繁简程度的要求不同,其格式亦有所不同。但为了满足记

账的基本要求,记账凭证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或要素:

1.记账凭证的名称,如“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5.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包括一级科目、二级或明细科目)及其记账

方向;

6.经济业务的金额;

7.记账标记;

8.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签章。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1.按内容分类

记账凭证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一般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

凭证。

(1)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收款

凭证根据有关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是登记现金日记账、银

行存款日记账以及有关明细账和总账等账簿的依据,也是出纳人员收讫款项的依

据。如表1—7所示。

(2)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付款

凭证根据有关现金和银行存款支付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是登记现金日记账、银

行存款日记账以及有关明细账和总账等账簿的依据,也是出纳人员支付款项的依

据。如表1—8所示。

(3)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转

账凭证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是登记有关明细账和总账等账簿的依

据。如表1—9所示。

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的划分,有利于区别不同经济业务进行分类

管理,有利于经济业务的检查,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规模较大、收付款业务较

多的单位。对于经济业务较简单、规模较小、收付款业务较少的单位,还可采用

通用记账凭证来记录所有经济业务。这时,记账凭证不再区分收款、付款及转账

业务,而将所有经济业务统一编号,在同一格式的凭证中进行记录。通用记账凭

证的格式与转账凭证基本相同。

2.按照填列方式分类

记账凭证按照填列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单式记账凭证和汇

总记账凭证。

(1)复式记账凭证。是将每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

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它是实际工作中应用最普遍的记账凭

证。上述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及通用记账凭证均为复式记账凭证。

复式记账凭证全面反映了经济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有利于检查会计分录的正确

性,但不便于会计岗位上的分工记账。

(2)单式记账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一个会

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填列借方科目的称为借项凭证,填列贷方科目的称

为贷项凭证。某项经济业务涉及到几个会计科目,就编制几张单式记账凭证。单

式记账凭证反映内容单一,便于分工记账,便于按会计科目汇总,但一张凭证不

能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全貌,不便于检验会计分录的正确性。

由于单式记账凭证的使用范围较窄,以下不再作专门介绍。

(3)汇总记账凭证。是将许多同类记账凭证逐日或定期(3天、5天、10

天等)加以汇总后填制的凭证。如将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或转账凭证按一定的时

间间隔分别汇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或汇总转账凭证;又如,将

一段时间的记账凭证按相同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分别汇总,编制记账凭证汇总

美坐坐

,-xfO

(三)记账凭证的编制

1.收款凭证的编制。该凭证左上角的“借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现金”

或“银行存款”;日期填写的是编制本凭证的日期;右上角填写编制收款凭证的

顺序号;“摘要”填写对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贷方科目”填写与收入

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的会计科目;“记账”是指该凭证已登记账簿的标记,防

止经济业务重记或漏记;“金额”是指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额;该凭证右边“附

件XX张”是指本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最下边分别由有关人员签章,

以明确经济责任。

2.付款凭证的编制。付款凭证的编制方法与收款凭证基本相同,只是左上角

由“借方科目”换为“贷方科目”,凭证中间的“贷方科目”换为“借方科目”。

对于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如将现金存人银行

或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了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收款凭证。

出纳人员应根据会计人员审核无误的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办理收付款业务。

3.转账凭证的编制。该凭证将经济业务中所涉及全部会计科目,按照先借后

贷的顺序记入“会计科目”栏中的“一级科目”和“二级或明细科目”,并按应

借、应贷方向分别记入“借方金额”或“贷方金额”栏。其他项目的填列与收、

付款凭证相同。

4.通用凭证的编制。该凭证的编制与转账凭证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凭

证的编号上,采用按照发生经济业务的先后顺序编号的方法。对于一笔经济业务

涉及两张以上记账凭证时,可以采取分数编号法。

5.科目汇总表的编制。首先,根据分录凭证编制“T”形账户,将本期各会

计科目的发生额一一记入有关形账户;然后计算各个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

额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最后将此发生额合计数填入科目汇总表中与有关科目相

对应的“本期发生额”栏,并将所有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进行

合计,借贷相等后,一般说明无误,可用以登记总账。

需要指出的是,编制记账凭证时应当对记账凭证连续编号,以分清会计事项

处理的先后顺序,便于记账凭证与会计账簿核对,确保记账凭证完整无缺。

(四)记账凭证的审核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记账之前应由有关稽核人员对记账凭证进行严

格的审核。其审核的主要内容是:

1.内容是否真实。审核记账凭证是否有原始凭证为依据,所附原始凭证的内

容与记账凭证的内容是否一致,记账凭证汇总表的内容与其所依据的记账凭证的

内容是否一致等。

2.项目是否齐全。审核记账凭证各项目的填写是否齐全,如日期、凭证编号、

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及有关人员签章等。

3.科目是否正确。审核记账凭证的应借、应贷科目是否正确,是否有明确的

账户对应关系,所使用的会计科目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等。

4.金额是否正确。审核记账凭证所记录的金额与原始凭证的有关金额是否…

致,计算是否正确,记账凭证汇总表的金额与记账凭证的金额合计是否相符等。

5.书写是否正确。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