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实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实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实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实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实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实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目前全球水环境问题严重,为了防止水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立高耗水项目管制制度②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③加强污水处理④跨流域调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2.读下图“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天体系统②为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总星系2.图中,按照天体系统的级别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参考答案:1.C

2.B3.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②火山喷发③过度发展核电④过度砍伐森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参考答案:D4.读南北朝时期瘐信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夏随风里热,梅逐雨中黄。”据此回答22~25题。22.“五月炎蒸气”所描述的地理现象是A.夏季潮湿炎热的天气

B.春季增温快的现象C.印度雨季来临前的天气

D.春季潮湿炎热的天气23.这四句所描述的地区是A.东南沿海地区

B.四川盆地

C.台湾海峡两岸

D.长江中下游地区2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A.水分差异

B.热量差异

C.地形差异 D.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25.引起西部地区沙漠化进程速度快的自然原因是

A.西部地区的耕作与放牧的粗放

B.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C.西部地区易发生虫害和鼠害

D.西部地区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 参考答案:22.A

23.D

24.A

25.B5.北京时间为12时,则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占全球面积的(

)A、2/3

B、1/3

C、5/12

D、1/2参考答案:A6.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④界面以下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完成下列各题。9.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层 B.②层 C.③层中的软流层 D.以上都不对10.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①层、②层构成地壳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界面是古登堡界面参考答案:9.C

10.B9.经过莫霍面以下,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增加,③层为地幔,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C正确。10.④界面是莫霍面,④界面以上为地壳,B正确。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小,③圈层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不可能是液态。7.安徽大别山等南方山地是我国重要的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所产蔬菜7~9月市场占比较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大别山等南方山地成为重要的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气温年较差较小

B.夏季气温较低C.夏季降水充沛

D.冬季温和多雨12.促进大别山等南方山地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市场

D.劳动力价格参考答案:11.B

12.C1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进行分析。高山地区与平原地区相比生产反季节蔬菜主要的优势在气候方面。我国南方夏季炎热,许多喜温而不耐热的蔬菜和喜冷凉的秋冬菜在7、8月间均不能正常生长,致使7~9月蔬菜市场供应不足。而高山气候比平原凉爽,与平原、丘陵地区形成一个明显的季节差,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正是利用了这个气候差异。地形导致气候适宜,这是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条件。12.市场是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所产蔬菜7~9月市场占比较大,说明促进其快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市场。8.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而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科技水平的提高

③汽车性能的改善

④为节省投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8.山区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①减少污染

②少占土地

③缩短里程

④节省投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参考答案:7.A

8.B7.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型,其主要原因是现在经济实力的增强,资金充足,①对。科技水平的提高,有技术保障,②对。汽车性能的改善不是道路形态变化的原因,③错。加大了投资,④错。A对。8.山区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缩短里程,③对。少占土地,②对。可以减少生态破坏,减少污染不是主要原因,①错。开凿山体,架设桥梁,加大了投资,④错。9.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A.①极地高气压带

B.②副极地低气压带C.③东北信风带

D.④多雨带参考答案:B10.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图中大气对流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甲丁参考答案:C1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

A.各圈层的温度不同

B.各圈层的压力不同

C.各圈层的活跃程度

D.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参考答案:D1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若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甲地低于乙地B.气压:甲地低于乙地C.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和城郊区,则甲是市区D.若该环流发生在白天沿海地区,则甲是陆地4.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A.甲为海洋环境,乙为陆地环境B.环节①为人类提供水资源不断再生C.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②带来D.环节④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5.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丙、丁位于赤道附近,则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属于寒流 B.②影响下,非洲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C.④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渔场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副热带的大洋环流参考答案:3.A

4.B

5.C【3题详解】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甲地气流下沉,说明甲地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中心;乙地气流上升,说明乙地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中心,A对B错;市区人口多、工厂多,人为排放的热量大,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因此气温高的乙代表市区,C错;白天陆地升温较海洋快,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因此气温高的乙代表陆地,D错,故说法正确的选A。【4题详解】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甲代表陆地、乙代表海洋(陆地河流汇入海洋),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④为蒸发,A错;①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为陆地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来源和淡水资源,B对;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由西北风带来的,与②所示的降水环节无关,C错;环节④表示的是海洋上的水汽蒸发,D错,故选B。【5题详解】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丙、丁位于赤道附近,该洋流呈逆时针分布,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地区,①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属于暖流,A错;非洲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B错;④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寒流降温减湿使沙漠向沿海地区延伸,且受冷海水上泛影响易形成渔场,C对;此洋流圈是南半球副热带的大洋环流,D错,故选C。27.当上海受到台风影响时,对应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

28.关于B图所示天气系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反气旋B.B天气系统为南半球的反气旋C.B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气旋D.B天气系统为南半球的气旋参考答案:27.A

28.D14.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0月6日19时12分,在阿根廷(24.2°S、64.2°W)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据此回答9-10题9、地震发生时(

)A.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B.先传播到地面的是横波C.震中的居民先感觉到左右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D.震中的居民只感到上下颠簸10、下面关于此次地震产生的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P波到达莫霍界面后速度迅速降低B.S波到达古登堡界面后速度迅速降低C.P波和S波到达莫霍界面后速度均迅速增加D.P波和S波在地幔内部的传播速度是均一的参考答案:9.A

10.C15.夏秋季节,对我国东部沿海降水影响最大的类型雨是(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参考答案:C16.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寄乡愁于笔端,表达思乡之情,这些乡愁都是基于文化范畴的对故乡的思念与怀想。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言:“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若从地理角度解读乡愁,其意蕴与内涵应有所拓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7.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不包括(

)A.城市化 B.逆城市化C.人口迁移 D.经济全球化18.下列地理现象中不能体现乡愁的是(

)A.进行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B.2018年2月,多条高速公路因为车流量太大短时间封闭C.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建厂D.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参考答案:17.B

18.A17.根据材料分析,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迁移离开故乡的结果,城市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都是人口迁移离开故乡的原因。故A、C、D都不符合题意,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18.根据材料分析,新农村建设使乡村越来越好,没有体现乡愁,故A正确;2018年2月,多条高速公路车流量是因为春节回乡过年,体现了乡愁,故B错误;个别投资都因为个人偏好,往往选择故乡建厂,体现了乡愁,C错误;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都体现了乡愁,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17.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各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B.各功能区是均匀分布的C.各功能区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

D.各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限参考答案:D18.有一则关于长沙的天气资料:前两天天高云淡,气温较低,第三、四天云量逐渐增多,云层加厚,出现连续性降水,第五天雨过天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5.根据资料分析,长沙的这次降雨类型是(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26.影响长沙地区这次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参考答案:25.B

26.B25.根据材料“连续性降水、雨过天晴后气温升高”可判断出这次降雨类型是暖锋形成的锋面雨,A正确。26.图中A表示气旋、B表示暖锋、C表示反气旋、D表示冷锋,B正确。19.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下列日期中一年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A

国际儿童节

B

我国国庆节

C国际劳动节

D

元旦参考答案:B解析:昼夜等长为春分和秋分,距离这两个节气最近的日期为所求。20.以下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降低

B.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C.与获得利润的多少无关

D.增大能源消耗参考答案:B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21.图5为我国东部沿海某港口城市的一工业地域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20.在该工业地域内布局汽车、造船等工厂,其优势主要是 A.环境承载力大

B.铁矿资源丰富

C.劳动力成本低

D.生产协作便利21.影响该地钢铁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燃料 B.原料C.市场 D.劳动力参考答案:20.D

21.C22.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下图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模式图下方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3.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①——甲 B.④——丙 C.⑥——乙 D.⑤——丁24.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判断图示地区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季B.此时④地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C.图中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D.若该图表示亚欧大陆,则⑥地此时雪花飞舞参考答案:23.B

24.C【23题详解】①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超过2000毫米,甲没有超过2000毫米,不是热带雨林气候,A错;B.④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对应丙,B正确。⑥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图中乙在0℃以上,C错。⑤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丁降水不均匀,可排除D。【24题详解】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向北移动,判断图示地区的季节是北半球夏季,A错;④地是地中海气候,此时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B错;图中气候类型③是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C对;若该图表示亚欧大陆,则⑥地此时是夏季,D错。23.读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公转轨道是正圆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C.地球从A点出发到A点所需的时间恰好是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动到南回归线的时间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点参考答案:D24.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滩涂、荒山、戈壁、沙滩均不属于自然资源B、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许多生物资源的分布虽不均衡,但也有地带性规律D、目前地壳中的铁、镍元素也是自然资源参考答案:C25.阅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题。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参考答案:A图①玻璃温室主要是对农业生产条件中的温度进行改造;从等高线数值能看出图②中显示的是梯田景观,主要是在山地丘陵地带,属于对地形的改造;③新疆坎儿井主要是把地表水变为地下水,以减少干旱区的水汽蒸发,属于对水源的改造;华北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实施井排井灌是为了改良土壤。26.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向流动B.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向流动C.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是暖流D.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是寒流参考答案:C二、填空题(共10分)27.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质构造看,甲为

。(2)从地质作用看,丙、丁处由

作用形成。(3)甲、乙、戊中,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处,寻找油气应在______处。(4)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5)如果要在甲、乙、丙、戊选址修一条南北向隧道,宜选择

处,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背斜(2)流水沉积(3)戊

甲(4)岩层受到挤压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形成谷地。(5)甲

背斜构造不易坍塌,可以避免渗漏解析:(1)据图可知,甲处沉积岩层上拱,可判断为背斜部位。(2)据图可知,丙地貌为冲积扇,丁地貌为三角洲,均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3)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据图可知,甲处沉积岩层上拱为背斜,戊处沉积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4)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为背斜,岩层受到挤压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形成谷地。(5)背斜构造不易坍塌,可以避免渗漏,且天然拱形结构稳定,适合建隧道。28.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是:A

,C

,D

,此图表示北半球的

(季节)。(2)极锋是哪两个风带的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风带和

风带。(3)图中序号所示风带的风向分别是①

风,②

风。参考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冬季(2)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3)东南

西北解析:(1)图示A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B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C位于60°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D位于极地附近为极地高压带。图示赤道低压带完全分布于赤道以南,故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南移,故判断为北半球冬季。(2)极锋是盛行西风带与极地东风带的气流交汇而形成的。(3)近地面风向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并结合①地处于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南半球为东南信风;②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南半球为西北风。2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深圳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未来3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下为“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1960年以来广东、香港和澳门城市化率统计图”。

(1)未来3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________。该类城市在数量和距离上表现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3)与香港和澳门相比,广东省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任填两个)

(2)香港数量少

距离远(3)起步晚

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较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表现,城市的等级体系以及城市化的特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不断发展,会表现出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等级体系。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香港,等级越高的城市,数量越少,彼此之间的距离越远。(3)广东省与香港和澳门相比,工业化发展较晚,因此城市化具有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的特点。30.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A、B区域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特点有_____、_____等。(2)美国东北部乳畜业发达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3)五大湖地区发展初期的主要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____等。(4)“硅谷”是美国西部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其主要发展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参考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2)市场需求量大(3)煤炭、钢铁、机械、汽车等(4)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解析:(1)读图,AB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黑土肥沃,水源便利,主要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2)乳畜业属于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兴起的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市场和饲料对布局的影响大,美国东北部为发达的工业集中地区,也是殖民者最早到达的地区,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对于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3)五大湖地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资源,水源便利,交通发达,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发展了煤炭、钢铁、机械和汽车等传统工业部门。(4)硅谷是世界微电子工业的中心,微电子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附近高等院校集中,科技人才力量雄厚,电子产品对于高速快捷的交通要求高,硅谷地区高速公路及航空运输便利,且环境优美,有利于发展高技术产业。三、综合题(共38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6年3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94亿人,其中流动人ロ为2.47亿人。材料二

2000-2010年上海和全国人口增长率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示意图。(1)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2)上海人口增长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的原因是________,其对上海发展的有利影响有________。(3)上海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该题给上海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参考答案:(1)地区间经济收入的差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出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国家户籍管理制度的放开。(任答两条即可)

(2)原因:人口大量迁入。有利影响:提供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任答两条即可)(3)问题:人口老龄化加剧。影响:青壮年及社会的养老负担加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和人口迁移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口问题。(1)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以及国家人口政策的变化,使得我国人口主要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2)从“2000~2010年全国和上海人口增长幅度对比”图可以看出:全国人口增长幅度为5.84%,上海为37.53%,上海市人口增长的幅度明显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使上海人口总数急剧增长,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不是上海本地人口增长过快,而是由于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到上海打工,这可以为上海市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上海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会对上海住房、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和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3)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市的老年人口比重高于全国,且增长幅度大,说明其人口老龄化严重,会加重养老负担。

32.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读图说明_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3)如图中的①、②两线,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等社会、经济、环境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①对生物:________。②对气温:________。参考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

(3)①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

(4)①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详解】(1)城市发展的基本标准包括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大、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等多个方面,结合图示信息的可看出当地的大城市数量增多,中等城市数量增多,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不断增大。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根据图示由于经过E城市的交通线增多,故促使了E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交通运输(图中是公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从图甲可看出G城属于特大城市,从1950年到2000年规模并没有扩大,故对应①曲线,由于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地价上涨等问题出现,人口到后期有所减少。(4)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本题考查的是不利影响。主要对生物、气温、降水和地下水四个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对生物: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人口多,工业、汽车以及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出现“热岛”现象。33.图是“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读图完成下列要求(7分)(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1分)(2)将图中字母与所代表的大洲画线连接(4分)(3)简述D地区“二战”后成为人口迁入区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1分)(2)A——拉丁美洲

B——大洋洲

C——非洲

D——欧洲

(4分)(3)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但是人口老龄化,需大量劳动力

(2分)3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第一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