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_第1页
《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_第2页
《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_第3页
《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_第4页
《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2《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导入

就是这篇文章,曾经感动了无数人,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情书”。还有人说,这封感人至深的家书,“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文采好,情感感人至深)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一群年轻人为了另一群人能有幸福的生活,而选择了死亡了。生与死,家与国,爱与死亡,两者之间只能选择一种,我们一起看看林觉民这位铁血柔情的英雄面对死亡时,他,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作者简介

1.题目:与妻书怎么理解写给妻子的信

2.既然是信,谁在写信?林觉民

3.所以他为什么写下这封信

《与妻书》是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烈士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广州起义:同盟会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辛亥革命中的一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领120余名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镇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经过一昼夜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近百名革命志士牺牲,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在起义前三天,林觉民给父亲和妻子写下了两封诀别书。其中给妻子陈意映的信,林觉民写在了贴身使用的一方手帕上,并嘱托友人:“我死,幸为转达。”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义。

4.陈意映(1891-1913),出自名门螺江陈氏,幼年受庭训,耽(沉迷)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

18岁的林觉民听从父母之命娶的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陈意映。为了摆脱封建束缚,林觉民逃婚去到了厦门。几天后,当得知父亲寻遍厦门的旅馆,要带他回家的消息后,这位年轻人心软了,悄然踏上归途,与素未谋面的妻子完婚。时年陈意映15岁,父亲是清末举人,两家书香门第,门当户对。虽然他们是包办婚姻,不是自由恋爱,婚后两人志趣相投、心意相通,举案齐眉,生活很惬意。婚后也深受林觉民的民主思想影响,她率先加入丈夫的私立学校,把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拉去丈夫开办的学校上学。在林觉民的鼓励下,陈意映还带头放小脚,入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学习,成为该校首届毕业生。林觉民日本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留学。当时两人的长子依新才满周岁,正是最需要找人照顾的年龄,陈意映却告诉丈夫,尽管去追求学问,家里的事情无需挂怀,有自己一人就够了。回来后参加革命,后回福建老家,躲藏于福建西禅寺中制造炸药,将炸药装到棺木中,打算运往广州,支援起义。陈意映曾挺身而出,要求装扮成寡妇护送棺材随行掩护,可是因为怀孕只能作罢。两人决定,林觉民一人奔赴广州,陈意映则在福建待产。林觉民在广州起义中弹,倒地被俘。当时清朝官员(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审问林觉民,已经受到了严刑拷打的林觉民,虽然遍体鳞伤,依旧态度从容,侃侃而谈,从世界形势讲到革命道理,从清吏暴政讲到百姓疾苦,最后他说清朝不过是苟延残喘,日薄西山,不用多久,便会倒在革命的浪潮之下。

张鸣岐不禁叹道:“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称得上奇男子,若留给革命党人,实为后患,必杀之。”就这样,年仅24岁的林觉民,5月3日在广州天字码头英勇就义,他面不改色,大笑道:“吾今日登仙矣。”

整体感知

第一段:翻译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体察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1.请学生归纳概括这段内容

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2.这是一封情书,还是一封遗书呢?用意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出依据。

遗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情书: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3.顺势提问:心情?抱着革命必死的决心(革命志士义无反顾,英勇赴死凛然正气。)

对妻子的真情深爱和与妻子诀别之时的痛苦心情

第二段:翻译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我像白居易那样眼泪打湿了青衫,我学不了忘却喜怒哀乐的圣人。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够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千万不要悲伤啊!

找出集中体现“吾衷”的一句话:(全文中心【总纲】)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如何理解这句话?

我很爱你,正因为这纯正专一的念头,才使我勇于去献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爱你的心是专一的,推己及人,自己由至爱妻子推而爱天下人,爱国爱民的心也是一样的坚定。表达了自己由至爱妻子推而爱天下人,将疼爱妻子的情感升华为天下谋永福,尽显志士胸怀与内心悲壮。

3.第二段运用了哪三个典故?

“司马青衫”:——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太上之忘情”——表达作者关心民众的痛苦,无法做到不动感情

“老吾老”“幼吾幼”——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第三、四段:翻译

你记得吗?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说过:“与其让我先死,还不如你死在我前头呢。”你初听这话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婉言解释,虽然不认为我的话对,却也没话可说。我的意思大致是说像你这样软弱,必定经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死在前,把悲痛留给你,我心不忍,所以宁愿你先死去,我来承受悲痛。唉!谁知道我最后还是比你先死去了呢?

我实在不能忘掉你呀!回忆后街的房子,进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的一间房子,是我和你双宿双栖的地方。新婚三四个月,正值冬月十五前后,窗外疏梅漏过月影,依稀掩映,我和你并肩携手,窃窃私语,什么话不说呢?什么心事不谈呢?到今想起来,只剩下泪痕了。再回忆六七年前,我从家里逃走又回去时,你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出远门,一定要告诉我,我愿意随你一道去。”我也已答应了你。十几天前回家,就想趁便把此行的事告诉你,可等到与你相对,又不能开口,并且因你已怀了身孕,更怕你受不了悲伤,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买醉。唉!当时我心中的悲痛,实在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追忆的夫妇生活中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

汝忆否...夫妻谁先死的谈话

回忆......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

又回忆.....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

妻子着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论说“吾至爱汝”,抒发对妻子的挚爱深情

第五段:翻译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够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够忍受这种事情吗?这就是我敢任性去死不管你的原因。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对妻子的叮嘱有哪些?

希望妻子将儿子和遗腹子养育成人,完成自己的志愿。

清净过日。

这段从事势、后事阐述“忍舍汝而死”的“吾衷”

第六段:翻译

我现在没有什么话对你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也会用哭声和你相应和。我平生不相信有鬼,现在又希望真能有。现在人又说有心灵感应,我也希望他们的话是真的,那么我死后,我的灵魂还可以依偎在你旁边,你不必因为没有伴侣而悲伤。

提到了作者的三愿是哪“三愿”?其中第二愿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灵魂常相依正像周恩来对他妻子邓颖超说过的一句话(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侧面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第七段:翻译

我平生未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不对的地方;但是说了,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心。我牺牲一百次也不怕,但是使你担忧,的确不是我所忍心的。我非常爱你,所以为你设想的唯恐不够。你幸而嫁我,可又多么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幸而娶了你,又多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说到底我是不忍独善其身的。唉!这条手绢很短,可我的情意很长,我没有说完的,还有万语千音,你可以自己去想象体会这些话。我如今不能见到你了!你不能忘掉我,那就时时在梦中寻找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三月二十六日夜晚四更天,意洞手书。

作者在倾诉自己“至爱汝”的衷情是列举了哪些“幸”与“不幸”?

幸不幸

不忍汝担忧卒不忍独善其身

林觉民虽“至爱”妻子,他要把这种爱推广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愿“独善其身”。

第八段:翻译

家里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懂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该把我的意思了解透彻才好。

五.深入研读

1、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如何划分?

第一部分(1):交代给妻子写这封信的原因和心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痛。

第二部分(2~5):从回忆夫妻恩爱往事、事势、后事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爱恋与不舍之情。

第三部分(6~8):写了死后的愿望,再次倾诉对妻子的眷恋和自己“忍舍汝而死”的原因。

全文围绕“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一句为中心,用三忆、三愿、三嘱表达自己爱汝之情。又因为国家灾难、人们命运——决意牺牲个人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来阐述自己的就死之理。整篇文章,作者从夫妻之情推己及人,升华到了爱国之情,夫妻之情和爱国之情融合在文章的字字句句当中。

2、世殊事异,时过境迁,为什么今天《与妻书》仍然能将我们感动?

从小家来说: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对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从大家来说: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对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

这还不够,林觉民舍小家为大家,

(牺牲)个人幸福——(为了)全民幸福

儿女之情——革命豪情

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

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是一个有小情,但更有大爱的至情至爱之人。感夫妻之恩爱,悲夫妻之死别,愤国家之黯弱,怜天下之离散。儿女情长,英雄志坚这是一个真正的有情人。一封临死诀别书,论出了家国大义,论出了生死之轻重,亦写出了情之深厚。

六.主旨把握

这封绝笔书通过诉“爱妻”之情和说“舍妻”之理,表达了烈士对妻子的挚爱和对革命的忠诚,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将儿女私情和革命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革命志士牺牲自己,为天下谋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七.写作特点

1.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本文以抒情为主,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向自己的妻子阐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①⑥基本上属于抒情③基本上是记叙②④⑤⑦段则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