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跟踪训练专题十四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_第1页
2014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跟踪训练专题十四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_第2页
2014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跟踪训练专题十四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_第3页
2014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跟踪训练专题十四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_第4页
2014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跟踪训练专题十四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专题十四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一、选择题1.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③哲学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④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一位哲学家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出现了“贫困的哲学”。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而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这是因为()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B.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能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哲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3.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种观点()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②不以意识、鬼神说明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实质是唯心主义观点④以“相生相克”解释世界,包含有联系和发展的观点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4.在我国,红色因喜庆而被人喜爱。但最近有传2013年本命年禁红色,红腰带、红绳等一概不能用,红色属火,穿红色会进一步破坏五行平衡。从哲学角度看,这种传言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5.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20世纪70年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运动,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这些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这些思想运动反映出()A.哲学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C.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D.真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客观条件有()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掀起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②马克思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的实践,提出了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体系③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④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到了人类认识的顶峰,马克思全盘吸收了这些理论成果A.①④ B.①③C.②④ D.③④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事物发展的过程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②事物的发展是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③事物发展是其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等方面的更新④世界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9.中国古代无数优美的诗篇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轼诗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上述诗句能反映景随情迁的心境,从哲学上看其原因是()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10.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今天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根据经济社会情况的发展,确立了我国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这一历程告诉我们()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预测未来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飞跃④人们认识水平总是与事物的发展过程相一致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1.一个杯子装满水,就不能再盛更多的水了,想要装更多的水,唯有将杯子里的水倒空。空杯心态就是指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曾经的辉煌、失败都在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然后用崭新的自我去迎接崭新的未来。空杯心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人的心态决定着自我的发展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C.崭新的自我是对原来自我的彻底否定D.只要善于创造条件,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12.中医将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称其为“七情”。在一般的情况下,七情属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但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刺激,或情志活动过久,超过了人生理所能调节的范围,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便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从哲学上看()①“七情”的产生是人们情绪变化的结果②“正常精神活动”和“致病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③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调控作用,合理调节自己的“七情”④“七情”是否是致病因素是由人的情绪决定的A.②③ B.③④C.①④ D.①③13.著名语言文字学者郝铭鉴指出,“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从哲学的角度看正能量()①具有能动性,能够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②具有创造性,能够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③具有反作用,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④有指导作用,能够将人们的愿望变成现实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4.下列选项与漫画《等待》含义相吻合的是()A.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做到从实际出发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决定作用D.把握外部世界要做到心外无物、心向光明15.2013年8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专题会议上强调,9.【解析】选B。“诗句能反映景随情迁的心境”,意味着不同诗人对月亮反映不同,掺杂了作者不同的心境感受,B项正确指出了其中原因。A项是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属同意反复,不合题意。C、D两项与题意不符。10.【解析】选A。党根据经济社会情况的发展,确立我国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①②正确。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断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体现了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飞跃,③正确。④否定了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1.【解析】选B。“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曾经的辉煌、失败都在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然后用崭新的自我去迎接崭新的未来”,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B项符合题意。A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崭新的自我是对原来自我的辩证否定,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12.【解析】选A。“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刺激,或情志活动过久,超过了人生理所能调节的范围,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便可导致疾病的发生”,说明“正常精神活动”和“致病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它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调控作用,合理调节自己的“七情”,②③正确。“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①④错误。13.【解析】选B。“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说明正能量具有能动性,能够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也说明具有反作用,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①③正确。②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将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④错误。14.【解析】选A。“等待,可能是策略,也可能是惰性,还有可能是无奈”,说明对“等待”的认识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从实际出发,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本身错误,D项是唯心主义观点。15.【解析】选B。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科学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统筹抗旱水源和用水需求,千方百计保障群众饮水安全,①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千方百计保障群众饮水安全,③符合题意。②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④观点错误。16.【解析】本题考查市场配置资源、宏观调控,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第(1)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结合题目知识限定可知,正确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实际就是强调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即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2)问,使我国“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拐点前移,就是既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又注重环境保护,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题目知识限定易知,答案应从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等方面组织答案。第(3)问较为简单,可以从自然界是物质的,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等方面组织答案。【答案】(1)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②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还需要综合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③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③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3)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这要求我们认识、利用自然必须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为前提。②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经济社会建设必须从我国资源环境的实际出发,自觉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7.【解析】本题考查意识能动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解答本题首先应弄清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然后据此审读材料,找出各自对应的有效信息,再观点统率材料,具体分析说明即可。第(2)问,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分析组织问题答案。第(3)问,可以围绕《政治生活》中文化职能的两个层次,即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两个角度,提出建议即可。【答案】(1)①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们能够根据现实世界创造理想世界。因此,1910年、1920年人们就已经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构想。②意识使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和目的性。③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经过百年努力,中国人民坚持不懈,最终将梦想变成现实。“中国梦”在过去是意识创造性的结果,今天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最终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使梦想成为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