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二版)》第一章 我国小学思想品德、社会课程的发展历程_第1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二版)》第一章 我国小学思想品德、社会课程的发展历程_第2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二版)》第一章 我国小学思想品德、社会课程的发展历程_第3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二版)》第一章 我国小学思想品德、社会课程的发展历程_第4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二版)》第一章 我国小学思想品德、社会课程的发展历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第二版)第一章、我国小学思想品德、社会课程的发展历程

章节导读第一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相关课程的历史演变第二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创设一、章节导读1.重点:

回顾了与“品德与生活(社会)”相关的一些课程的历史演变过程2.逻辑线索:

按照相关课程的历史时期,即自有近代意义的学校以来我国相关课程的历史发展轨迹,基本分为:清末时期、民国时期、解放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及80年代后期至今这样四个历史时期。按照“品德与生活(社会)”所综合的思想品德与社会这两门主要学科的发展情况,对学科的历史、教材教法以及创设的情况作一基本介绍。第一节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相关课程的历史演变一、相关课程近期演变二、相关课程的历史演变———我国道德教育的课程化历史一、相关课程近期演变

国家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了以综合课程为主的小学阶段课程,其中就有品德与生活(1~2年级,包括了自然的一部分内容)、品德与社会(3~6年级),其他还有语文、数学、外语(3年级起)、科学、艺术(或音乐、美术等)、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二、相关课程的历史演变—我国道德教育的课程化历史1.清末学校道德和社会学科课程:清末在维新运动的推动下,各地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普通学堂。2.民国时期小学道德与社会学科课程:民国时期沿用了清末对学校开设这类学科的规定。3.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道德及社会学科课程这一时期主要采用分科设置的方式,一般开设有政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4.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道德及社会学科课程。第二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创设一、“思想品德”课程的演进二、“社会”课程的演进三、“思想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教法情况分析四、“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创设一、“思想品德”课程的演进(一)“思想品德”的初创阶段(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1982—1997年)1.1982年的教学大纲2.1986年的教学大纲3.1992年的教学大纲(三)“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1997年4月,国家教委颁布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将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进行整体的综合设计,是对克服小学与中学德育脱节问题进行的一次尝试。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用“课程标准”取代了原有“教学大纲”的提法,开始走上了德育课程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即更多考虑“这个标准、依据的确立是否符合德育自身发展的逻辑以及能否促进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二、“社会”课程的演进(一)、社会课程的演进过程(二)、“社会”课的主要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方面。(三)、“社会”课的主要教学内容:1、认识周围社会2、认识祖国3、认识世界4、法制常识教育(四)、“思想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教法情况分析1、在课程目标上2、在课程内容上:(1)综合性与系统性的关系。(2)继承传统与现时发展的关系。(3)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关系。(4)知识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关系。3、在课程实践上(五)“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创设章末:思考与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