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_第1页
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_第2页
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_第3页
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_第4页
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第1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1.1生物技术、主要内容和发展概况11.2生物技术方法

一、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与蛋白质工程二、细胞工程三、动物克隆技术四、生物芯片技术11.3生物技术的应用11.4生物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1.5生物技术造福人类第2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生物科学成为当今世界自然科学的热点和重点,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

(1)二十世纪后叶,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一系列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2)建立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的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财富。生物技术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一次技术革命 工业革命 解放人的双手 第二次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 扩展人的大脑 第三次技术革命 生物技术 改造生命本身第3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82年,国际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为: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美国政府技术顾问委员会(OAT)的定义是:应用生物或来自生物体的物质制造或改进一种商品的技术,其中还包括改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与动物以及利用微生物改良环境的技术。该定义强调了生物技术的商品属性。生物工程-应用11.1生物技术定义、主要内容和发展概况

生物技术的定义和特点第4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生物技术具有多学科交叉和综合运用的特点:

1)其理论来源于实验室大量复杂的基础研究工作2)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生物技术的显著特点

1)高技术(精细和密集的复杂技术)2)高投入

3)高利润

4)周期长(三高一长)

↓利用生物技术的生产线第5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通常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酶)工程四大工程,此外还有单克隆抗体技术;克隆动物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利用生物降解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合物的技术等都可属生物技术范畴的内容。直接相关联的学科: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化学工程学、医药学、材料科学等。涉及的学科还远不止这些生物技术是对人类和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技术领域按应用领域划分: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材料生物技术、能源生物技术等等。11.2生物技术方法:第6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基因工程是指在分子水平,设计并实施把一个生物体中有用的目的基因或DNA(遗传信息)转入另一个生物体中,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或表达所需要的产物。最终实现该技术的商业价值。上游和下游技术一、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与建筑工程雷同第7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以克隆和重组DNA为核心的技术即基因工程技术,又称为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的重大突破带动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并很快产生了许多生命科学的高技术产业。克隆(clone)---无性繁殖(系)分子克隆–DNA的无性繁殖技术(从1973年DNA重组)重组DNA技术包括了基因克隆为主的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操作步骤,实现不同物种间基因的转移。从研发到进入市场,需要的周期长,至少5年以上。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第8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重组DNA操作的一般步骤:1)获得需要的目的基因(又称外源基因);2)目的基因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作用下与载体连接,形成新的重组DNA分子(克隆和筛选);

3)转化或转染:用重组的DNA分子转化受体细胞,使之进入受体细胞并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和遗传;4)对转化子即获得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阳性克隆)5)对获得外源基因的细胞或生物体通过发酵、细胞培养、养殖或栽培等,最终获得所需的遗传性状或表达出所需要的产物。第9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图示第10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获得需要的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1)直接从生物体中提取总DNA,构建基因组DNA文库(genomicDNAlibrary),从文库中调用目的基因;(2)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互补的DNA片段,建立cDNA文库,从文库中调用;(3)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特异性地扩增得到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4)化学合成等。■

获得需要的目的基因(外源基因)第11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细胞内总DNA的提取分离程序:苯酚变性沉淀蛋白质(1)细胞内总DNA的提取分离与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第12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溶液的纯度和浓度第13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基因组DNA文库的构建

将总DNA经过酶解,经蔗糖梯度离心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不同长短的DNA片段。包含的基因组片段分别克隆在质粒或噬菌体载体上,转染细菌或体外包装到噬菌体颗粒上便构成了该生物的基因组文库。然后用标记的单链DNA为探针(probe)调用目的基因。第14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2)逆转录人工合成互补DNA-cDNA文库的构建

mRNA

逆转录

cDNA(互补DNA)第二条DNA链克隆、转染、建库第15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基因组文库与cDNA文库的比较构建基因组文库获取目的基因存在的问题——

费时费事 有内含子序列cDNA文库,反转录人工合成互补DNA方法的优势:

1、不含内含子序列

2、获取的DNA片段往往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目的基因第16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PCR技术就是在体外的小试管中通过酶促反应有选择地大量扩增(包括分离)一段目的基因的技术。该技术高效、快捷、特异性好。

小试管中反应需加入4种物质:

(1)作为模板的DNA序列--即微量的总DNA;

(2)与欲分离的目的基因两条链的各自5’端序列相互补的DNA引物(约20个左右碱基的短DNA单链);

(3)TaqDNA聚合酶;

(4)4种核苷酸4×dNTP(即dATP,dTTP,dGTP和dCTP)第17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应步骤:变性、退火、延伸三步曲变性:双链DNA解链成为单链DNA退火:部分引物与模板的单链DNA的特定互补部位相配对和结合延伸:以目的基因为模板,合成互补的新DNA链第18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每一轮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使目的基因片段增加一倍30轮循环,每一个目的基因就被选择性放大,获得

230(1.07×109)个片段循环反应在特制的PCR仪中可自动进行直到完成第19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PCR技术的发明PCR的发明是DNA操作技术的革命美国Kary

Mullis教授开汽车时的联想

逶迤崎岖的山路——DNA双螺旋行驶的汽车——一小段DNA引物

……1988年发明了PCR技术

1993年获得诺贝尔奖第20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基因重组和克隆操作最重要的工具有以下3个:

(1)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

(2)载体

(3)宿主菌微量的目的基因必须经过基因克隆获得大量的拷贝后,才能实现进一步的重组、转化和表达等操作。■

构建重组DNA和基因克隆限制性内切酶是从细菌中分离提纯的核酸内切酶,可以识别并切开核酸序列的特定位点-称分子手术刀Arber、Smith和Nathans因为在发现限制性内切酶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共同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奖。第21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一般4~6个碱基对。例如:EcoRI特异识别GAATTC及其互补碱基组成的双链▽DNA片段酶切后形成粘性末端或平端,互补的粘性末端或平端用T4连接酶可连接起来第22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限制性内切酶-DNA的分子刀已经发现和鉴定的限制性内切酶有200多种第23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限制性内切酶切与DNA重组的操作:第24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基因体外重组(基因克隆)

197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Cohn和美国加州大学教授Boyer带领各自的研究组几乎同时分别完成了DNA体外重组,一举打开了基因工程学大门。第25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载体载体:是运送目的基因片段进入宿主细胞的工具(因为切割的DNA并不能直接进入到细菌等宿主细胞中,需要连入到合适载体中,才可能转入到宿主细胞中并随之繁殖而复制)一般载体要求具备以下特性:(1)能够自我复制,并带动插入的外源基因一起复制(2)具有合适的限制性酶切位点(3)细胞内拷贝数要多(4)通常载体的分子量要小(有时要求载体分子量要大)(5)具有合适的筛选标记(6)细胞内稳定性高目前最常用的原核细胞的克隆载体包括细菌质粒、噬菌体、cosmid质粒等DNA。第26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质粒是细菌细胞中自然存在于染色体外可以自主复制的一段环状DNA分子。进入到宿主细胞中的一个质粒可以大量增加其拷贝数。质粒载体第27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该质粒比较小,可以插入一段较长的DNA片段。(2)进入宿主细菌细胞后,pUC18在每个细胞中可大量复制,形成大约500个拷贝。(3)在pUC18中有一小段人为设计和插入的具有多种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序列,即多克隆位点。例如:细菌质粒pUC18就是一种已被改造的实用载体:第28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质粒载体

的一般结构第29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pUC118质粒的多克隆位点整合在lacZ即β-半乳糖苷酶的基因中,lacZ可以使细菌在含有IPTG(即乳糖操纵子的诱导物)和X-gal(即β-半乳糖苷酶的底物)的平板培养基上形成蓝色的菌落,即X-gal被lacZ基因编码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水解成蓝色。但是,当外源DNA片段插入到多克隆位点区时,就破坏了lacZ基因的结构,使lacZ基因失去了活性和表达功能,大肠杆菌就形成白色菌落,即形成白色菌落的细菌是携带有插入片段重组质粒的细菌。(4)带有筛选标记-如lacZ基因的插入失活,筛选重组质粒第30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5)带有其他筛选标记:如pUC18载体携带了另一种筛选标记-抗生素(antibiotic)如氨卞青霉素抗性(AmpR)的基因。只有插入外源目的基因的宿主细胞能在含有氨卞的培养基板上生长,所以也可依此特性筛选重组质粒。

含有重组质粒的宿主菌又称“转化子”。第31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

DNA克隆常用质粒载体→改进的pUC18第32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原位印迹到滤膜上制备32P标记的DNA分子探针(如用PCR法)与膜上的核酸杂交放射自显影法确定转化子挑出阳性菌落培养或进入下一步操作

DNA分子杂交直接鉴定-

分子探针方法鉴定第33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重组基因导入宿主菌(即转化或转染)将目的基因克隆或转化到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操作步骤包括:●制备感受态细胞

感受态细胞(competentcell)-受体细胞处理后所处的易接受外源基因的状态●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细胞,进行检查或鉴定。

第34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基因克隆获得大量目的基因后,就要使其在合适的宿主细胞中表达,产生需要的基因表达产物或使宿主生物具备所需的性状,同时目的基因还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遗传。这一过程就是遗传转化。若需要让克隆的基因表达和产生大量编码蛋白,可对转化的大肠杆菌或转化的细胞(即转化子)进行培养,使目的基因大量表达和积累,然后对表达产物分离纯化,便可获得想要的产品。

导入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是基因克隆的宿主,可大量表达目的基因。■

转化或转染受体细胞及转化子的筛选第35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植物和动物的遗传转化常用的方法载体法转化——如上所述的细菌的质粒转化等。

植物采用的是农杆菌介导法(Ti质粒)基因的直接转移(1)高压电脉冲电激穿孔(2)基因枪法(3)微注射法(4)同源重组等等第36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宿主菌或受体细胞:

大肠杆菌

蓝藻

酵母

昆虫细胞

哺乳动物细胞

植物原生质体细胞(除去细胞壁的)

通过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的重组质粒除了转化到细菌中表达外,还可以直接用以转化蓝藻等原核生物或其他一些原生生物细胞以及酵母、昆虫、哺乳动物CHO等真核生物细胞。

也可直接转染到动、植物细胞培养。第37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举蓝藻例:

构建缺失chlL基因的蓝细菌(即蓝藻)突变株(直接转化法之一)chlL-一种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第38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Southern分子杂交分析-示例(用探针杂交)A.DNA体外重组实验

B.抗生素筛选转化子细胞

C.培养突变株细胞

D.Southern杂交实验结果显示,外源目的基因已经转入突变株细胞中第39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对转化子的筛选和克隆基因的鉴定原理: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鉴定大小不等的酶解片段:

DNA片段上的磷酸基团带负电荷酶解片段向阳极移动,受到电场驱动力和凝胶阻力两种作用-

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的迁移率不同(参照已知分子量标准的迁移率,找出未知片段)

酶切和电泳方法-最常用的鉴定转化子即转基因生物的基因的方法第40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纪念发明者EdwardSouthern(1)提取总DNA(2)酶解总DNA(3)对酶切产物电泳(4)转移到滤膜(5)变性解链(6)DNA探针杂交(7)洗脱(8)放射自显影(9)比较分析又称DNA杂交法转化子的分析-Southern杂交鉴定克隆第41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蛋白质工程的主要步骤通常包括:(1)从生物体中分离纯化目的蛋白;(2)测定其氨基酸序列;(3)借助核磁共振和X射线晶体衍射等手段,尽可能地了解蛋白质的二维重组和三维晶体结构;(4)设计各种处理条件,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变化,包括折叠与去折叠等对其活性与功能的影响;(5)设计编码该蛋白的基因改造方案,如点突变来改造蛋白结构;(6)分离、纯化新蛋白,功能检测后投入实际使用。T-4溶菌酶为例第42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后基因组时代”将是“蛋白质组学时代”,即从对基因信息的研究转向对蛋白质信息的研究,包括研究蛋白质结构、功能与应用及蛋白质相互关系和作用。因为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直接发生作用的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就是在对蛋白质的化学、晶体学、动力学等结构与功能认识的基础上,对蛋白质人工改造与合成,最终获得商业化的产品。

蛋白质工程第43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细胞工程是指通过细胞水平上的筛选或改造,获得有商业价值的细胞株、细胞系或细胞组织,再通过规模培养,获得特殊商品的技术与过程。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它们分别以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为主要生产对象,以细胞培养为主要过程和内容。二、细胞工程第44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生产药物为主,如EPO、tPA、CSF、抗体、疫苗

动物细胞培养第45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细胞融合和细胞重组-也是细胞工程主要内容细胞融合是将不同种类的两种细胞经过特殊处理后放在一起,在某些促融因子作用下发生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具有新的性状。如杂交瘤技术。细胞重组是把不同种类的细胞的部件重新组合装配,包括核的移植、叶绿体移植、核糖体重建及线粒体装配等。第46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单克隆是指所有制备抗体的细胞都是同一个细胞的拷贝,因此其产生的抗体完全相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涉及到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等多种步骤,得到的是在体外无限生长、又可分泌单一种抗体的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是大规模细胞培养的产物,而不是直接来自于动物血清。第47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Anti-erbB2(ScFv-Fc)Anti-erbB2

(Herceptin)工程抗体药物-如肿瘤抗原erbB2的单克隆抗体的工程化第48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单细胞藻类培养一些单细胞低等植物如单细胞藻类的大规模培养成为细胞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蛋白质资源、营养食品、精细化工产品等等,如螺旋藻等,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嗜盐绿藻-β胡萝卜素

螺旋藻-γ亚油酸、钙等植物细胞工程一第49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高等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高等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从高等植物的幼胚、根、茎、叶、花和果实等不同器官的组织中分离的单个细胞,经过特殊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并可进一步诱导生成完整的植株。通过载体介导可得到转基因植株。植物细胞工程二第50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以克隆羊为例1997年2月23日苏格兰Roslin研究所 Wilmut和Campbell,在《Nature》杂志宣布:

世界首例来源于哺乳动物体细胞的克隆羊“多莉”问世了应用核移植技术,就是利用一个动物的体细胞的细胞核(供体核)来取代受精或未受精卵中的细胞核,形成一个重建的“合子”。克隆原意是无性繁殖系。克隆动物就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受精过程而直接由体细胞获得新的动物个体,这个新个体是原“核供体动物”的拷贝。三、动物克隆技术第51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434次核移植成功277次乳腺细胞核移植实验;获得29个发育为8细胞的“胚”;13头代孕母亲;1996年7月5日,羊羔6LL3,被命名为“多莉”。其他克隆动物相继问世,达几百头,如猪第52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既然绵羊的体细胞可以被成功地克隆成一个新的个体,是否意味着人类也可以克隆自己呢?(2)是否应该允许进行克隆人的实验?在最后讨论克隆技术产生的两个重大问题:第53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4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干细胞技术什么是干细胞?存在于胚胎和成体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并可分化产生至少一种或多种终极特化细胞的功能细胞。干细胞的种类

1、胚胎干细胞(ES细胞):胚胎发育早期,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的内层细胞团,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的能力,是全能性细胞

2、成体干细胞(ASC):包括造血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研究进展使人们扩大了对ASC分化潜能的认识小鼠胚胎干细胞在70年代就可体外培养,人,最近才成功;

造血干细胞: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50年代就临床移植;其他干细胞培养和定向分化诱导,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干细胞的技术方法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希望制造这样的干细胞。2008-11月,日本京都大学通过向人皮肤细胞中植入4个经过重新编码的病毒基因,使皮肤细胞具备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功能,这就是诱导式多功能干细胞(iPS),能发育为任何器官或组织,而且iPS不需要人类卵子,也不需要制造或者破坏胚胎,因此避开了伦理和技术障碍。

干细胞技术的应用和前景理论上,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可以体外制造人体器官等,前景广阔,但还有许多机理和技术需要探索和解决。第55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又称DNA芯片或基因芯片,它们是DNA杂交探针技术与半导体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结晶。该技术系指将大量DNA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带荧光标记的DNA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信息量大、高通量、可快速并行处理。1996年底,美国Affymetrix结合照相平板印刷、计算机、半导体、寡核苷酸合成、荧光标记、核酸探针分子杂交和激光共聚扫描等高新技术,研制创造了世界第一块DNA芯片(仅2mm2的胶片,40万个小格)。

生物芯片技术的一般原理第56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A.用于微阵列芯片制作的点样仪。;B.封装在卡盒中的微阵列芯片;C.用于微阵列芯片荧光标记检测的激光共聚焦扫描器;D.微阵列芯片的局部放大;E.微阵列芯片上固定DNA探针的示意图。图中蓝色的DNA链是预先固定在芯片表面的捕获探针,红色的DNA链是与捕获探针互补的靶DNA分子。第57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DNA芯片可用于大规模筛查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分析基因组及发现新基因等具有很大的优势;

DNA芯片技术用于基因组分析时,具有样品用量小、信息量大、分析方法简易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等多项优点,特别适合于寻找新基因、基因表达检测、突变检测、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和基因文库作图以及杂交测序等方面。此外,医学、化学、新药开发、司法鉴定、农业技术和食品技术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蛋白芯片和芯片实验室

生物芯片技术的主要应用1998年底,美国科学促进会将基因芯片技术列为该年度自然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之一。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称为“可以随身携带的微型实验室”。第58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生物技术与医药健康-

分子诊断、基因治疗和医药研发

二、生物技术与工业-

新型生物材料

生物能源

微生物发酵工程

三、生物技术与农业11.3生物技术的应用第59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生产稀少珍贵的蛋白质药物1982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了首例基因工程产品—人胰岛素投放市场——它标志了基因工程产品正式进入到商业化阶段。人生长激素、表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干扰素、纤维素酶、抗血友病因子、红细胞生成素、尿激酶原、白细胞介素-2、集落刺激因子、乙肝疫苗等等一、生物技术与医药健康第60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分子诊断最早应用于对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利用PCR技术或PCR与分子杂交标记相结合,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性物质。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好、操作快速简便第61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对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可诊断200多种遗传性疾病)羊水和胎盘绒毛膜检测第62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遗传病产前检测第63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例:shouthern印迹法检测镰状红细胞贫血症一种常染色体退化遗传病引起原因:基因的点突变丢失了可被MstII或Cvnl切开的一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用shouthern印记法和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MstⅡ酶切正常:三条带患病:一条带子女1:正常子女2:患病子女3:携带者第64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例:特异性互补寡核苷酸法检测镰状红细胞贫血症(1)提取DNA,热处理成为单链DNA;(2)以单链DNA为模板,仅对可能发生突变的核苷酸区域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后转移到滤膜上,热变性成单链;(3)分别用两种特异性互补寡核苷酸分子探针(ASO)杂交。是一种更快速、简便和高效地诊断技术第65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导致30%的儿童死亡和60%的成年人疾病的原因)理论上,将正常的人类基因克隆,并引入到遗传病患者的体细胞中,这些基因都会产生蛋白,以替代、修复或纠正有缺陷的基因,有望缓解疾病进程。通常使用一种反转录病毒作为基因治疗的转移系统,无害病毒重组载体可以感染人的组织和细胞,但不自我复制!第66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例:基因治疗重症综合性免疫缺乏症(SCID)1990年,转基因T淋巴细胞注射到人体骨髓组织中治疗SCID(ADA缺乏症),3年后,患者50%的T淋巴细胞出现新的ada基因并合成了腺苷酸脱氨酶(ada).06年美国成功治愈晚期皮肤癌患者也有失败第67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

RNAi现象的首次发现,是外源的多拷贝转基因被引入牵牛花后所激起的基因沉默响应,导致了封面上的花的双色彩图案。Argonaute是RNAi效应复合体中的标志组分,2004年Science封面上登载了它的晶体结构。

1995年,AndrewFire和CraigMello等人发现在秀丽新小杆菌中仅需少量dsRNA(双链RNA)分子就可以抑制与dsRNA的同源基因par-1表达,并将此种dsRNA触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命名为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RNA干扰现象广泛存在于从植物、真菌、线虫、昆虫、蛙类、鸟类、大鼠、小鼠、猴一直到人类几乎所有的真核生物中。RNAi的发现RNA干扰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第68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

2001年Nature首家报导:在哺乳动物培养细胞中通过RNAi成功诱导了特异性靶基因表达沉默。随着RNA干扰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功能的进一步阐明,RNA干扰技术体系的逐步建立,使RNA干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线虫、果蝇、真菌、植物及哺乳动物等生物的基因功能研究,并在研究与治疗遗传性疾病、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和药物筛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NA干扰技术的应用第69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In

humansCancer69%第70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动植物原材料:生物生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如麻、棉、蚕丝和贝壳等生物医用材料:植入人体内可起某种生物学功能的材料,如胶原蛋白制成的人工血管、人工皮仿生和组织工程材料:模仿生物功能的人工合成材料

新型生物材料-

是生物材料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科学二、生物技术与工业第71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现代发酵工程主要指利用微生物、包括利用DNA重组技术改造的微生物在全自动发酵罐或生物反应器中生产某种商品的技术。现代发酵工程是分子生物学、生物代谢、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大型发酵罐或生物反应器研制、化工原理等密切结合和应用的结果。

微生物发酵-发酵工程第72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般发酵工程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菌种选育;(通过细胞诱变或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等)(2)细胞大规模培养即发酵过程;(3)生产活性的诱导;(在发酵特定阶段,用化学或物理法)(4)菌体及产物的收获(利用浓缩、吸附、过滤、离心、萃取、干燥、重结晶等手段)

上游技术:指基因重组和微生物育种技术等获得工程菌

下游技术:指发酵生产、产物分离到产品制作等过程监控现代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食品、药品(如抗生素类产品)、酶制剂、精细化工产品到许多工业用原料等等生物可降解塑料PHB(即聚β羟基丁酸脂Biopol)第73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美国:用现代生物技术建成“工程微藻”,生产柴油芬兰:用一亿欧元在南部建世界首座生物柴油加工厂(从植物油如油菜和动物脂肪中提炼柴油燃料,每年可生产17万吨,2007年完工并投产)全球的生物柴油年产量已超过350万吨,预计2010年可达3000万吨以上中国:生物能源公司发展迅速,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福建卓越新生物能源发展公司河南相继建成了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厂等优点:含硫量低、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较好的润滑性能

生物能源-生物柴油由帝斯曼投资参股的天津国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生产基地在天津泰达开发区开工建设。该基地为中国目前最大的聚羟基脂肪酸酯生产基地,预计2009年初可投入生产。建成后,PHA年生产量可达1万吨。第74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生物技术与农业转基因动物-1、促进动物生长、改善畜产品质量和提高抗病性

2、作为生物反应器:如从转基因羊的羊奶中提取出治疗心脏病的药物tPA畜牧业中的基因工程幼畜腹泻疫苗、口蹄疫疫苗(亚单位疫苗),牛、羊生长激素、纤维素酶在大肠杆菌表达,用于动物饲料第75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植物基因工程在种植业的应用用携带外源基因的农杆菌Ti质粒转化植物原生质体,或直接转化,使外源DNA与植物染色体DNA整合,通过原生质体的培养分化成愈伤组织,最后发育成具有新性状的完整植株—转基因植物。已培育出的作物有抗化学除草剂大豆、水稻和小麦,抗虫棉、玉米和马铃薯等(转微生物的Bt基因,其产物可特异性毒死昆虫),抗旱、抗寒作物及花卉品种改良等等。第76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转基因西红柿-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催化西红柿成熟的一种酶)克隆,将其互补的基因转入西红柿植株,生成互补的mRNA,使西红柿不能正常成熟。需要时,微量乙烯气体熏一次,西红柿很快即可成熟。固氮酶基因转入水稻、小麦人类DNA移到苜宿属植物生产干扰素、胰岛素、白介素-2等……

环境保护等等转基因微生物吸收环境有害化合物第77页,课件共8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0.4生物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基因一旦被改动,一方面可能引起生物体内一系列未知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另一方面,转基因操作对生物体的影响会通过遗传传递。如:

转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