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5700字(论文)】_第1页
【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5700字(论文)】_第2页
【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5700字(论文)】_第3页
【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5700字(论文)】_第4页
【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57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TOC\o"1-3"\h\u摘要 3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理论综述 4(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4(二)相关理论综述 4(1)所得税会计准则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4(2)所得税会计的本质 4(3)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目标 5二、新准则的主要内容 6(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6(二)要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6(三)定义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6(四)企业所得税确认规定 6(五)企业所得税计量规定 7(六)披露要求 7三、新准则与原制度差异比较 8(一)会计处理方法 8(二)引入“计税基础”的概念 8(三)确认差异 8(四)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不同 9四、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10(一)损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 10(二)两种方法的内涵 10(三)两种方法的区别 11(1)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程序不同 11(2)两种方法的核算结果不同 11(3)核算“递延税款”的起始点不同 12(4)两者对收益的理解不同 12参考文献 13摘要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是企业会计和国家税收的重要依据,对维护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有着至关影响。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化背景和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会计和税收制度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例如,2007年生效的《企业会计准则》法案于同年公布,并于次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最受关注。本文利用两种制度合作的机会,准备利用这两种制度的差异的考察,为会计准则和所得税立法的继续协调提供参考。关键词: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差异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理论综述(一)研究的目的意义随着经济业务的全球复杂性和会计数据对报告使用者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对传统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限制日益突出。最近在我国生效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引入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方法,规范了所得税数据的核算和披露,并引入了税基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与世界税收体系保持一致。新的所得税规则要求公司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也提高了企业会计数据的可比性,还使资产负债表信息的披露更加全面。然而,利用以前对所得税发展的研究,新标准的引入还是有大量问题,因此,本文基于之前的所得税会计发展,详细分析新旧所得税会计在会计处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的优劣,并就上市公司在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下,对财务报表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以期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和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意义。(二)相关理论综述(1)所得税会计准则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所得税的历史渊源是会计规则和税法的不同。会计规则和税收立法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目标的分离。在我国最初的会计制度中,所得税会计原则上受税法约束。之后,我国的所得税会计研究伴随着税收制度的变化和发展而逐步深入。1994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这意味着所得税账户开始适当的分离,同时也意味着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产生。到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还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于2007年1月1日首次在上市公司中引入。截至目前,新的所得税标准已正式纳入国际会计准则,该准则要求所有公司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递延所得税。(2)所得税会计的本质首先,所得税是一种成本。此外,所得税是一种特定的成本。具体的成本体现在所得税不仅受到税收立法的限制,而且必须符合会计准则和制度。所得税是由税法规定产生的,公司因所得税而产生的负债(资产)、费用和现金流量都要入账。在税法和会计准则相结合的情况下(称为“财税合一”),应纳税所得额与税前利润相同,所得税仅基于会计结果。相关率只测量一次,处理原则不具体。但是,如果对税收立法和会计准则进行区分(称为“财税分离”),就必须考虑到这两种监管之间的区别,从而造成社会税收判断的复杂性,只有这样才有必要建立所得税会计准则。制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问题在于按照基本会计原则反映税法规定的所得税事项并保持逻辑一致性的最佳方式。(3)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目标我国新出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秉持资产负债观,以暂时性差异取代时间性差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首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进而由其变动来确定当期所得税费用,相信只要资产负债的账目符合真实、公平的原则,所得税费用的会计记录当然是正确、可靠的。二、新准则的主要内容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所得税公司的会计核算方法是根据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同时按照相同的金额确定所得税成本,即应付税款法。这样确定的所得税支出一般不够精确,不符合国际标准。所得税标准的主要规定和解释是:(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直接确认资产负债表项目,间接确认利润账户。换句话说,首先计算并验证会计日的递延税项资产或负债,然后挤压所得税成本。(二)要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新准则强调的是企业在特定时日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该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主要是从余额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这种计税基础上,新准则强调的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所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并将这种暂时性差异对企业的影响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加以处理。(三)定义暂时性差异的概念资产负债账面金额与纳税价值之间的差额为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待征税的暂时性差异是指未来应交税收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和未来抵扣应税金额的可扣除暂时性差异。(四)企业所得税确认规定会计年度和以前财政年度的未缴所得税被确认为负债,已缴超额税款被确认为资产。待征税的暂时差额和可扣除的暂时差额应乘以预计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的财政年度的现行税率,从而产生递延纳税义务。原则上,企业必须确认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有递延税项负债。原则上,承诺必须仅限于可能用于减少应收递延税款的应纳税所得额。(五)企业所得税计量规定新准则评估第1项明确规定,本会计年度和以前会计年度产生的所得税负债(或应收款项)按照预计应纳税额(或可收回额)进行估值。根据税法,即计量应缴纳所得税。企业财政年度的所得税和递延税项作为税费或收入计入年度收入,但不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权益中确认的项目。直接计入权益的交易或交易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税应计入权益,而不是所得税成本。(六)披露要求 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出递延税项资产和负债,在利润表中记录所得税成本,并提供所得税成本(收入)、所得税成本(收入)和收入比率的主要组成部分。未确认递延税项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亏损金额等。三、新准则与原制度差异比较(一)会计处理方法最初的方案要求公司计算所得税和税收影响。计算税收影响的方法是债务法或递延法。新标准要求企业使用资产负债债务法计算税收。(二)引入“计税基础”的概念资产负债表法应确认递延税项负债或递延税项应收款项,这需要在获取资产和负债时确定承诺。因此,新标准引入了“计税基础”的概念。财产税计税依据是指资产账面价值返还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从应纳税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债务计税基础是指用于计算未来税收的账面金额减去债务的可扣税金额。(三)确认差异在原来的制度下,会计和税收立法之间在收入、成本确认和估值时间上的差异被称为时间差异,根据这一制度,使用计税方法时,时间差异被视为永久性差异,并使用收益表债务方法。时间上的差异被视为永久性差异年度所得税的影响被确认为递延税项本财政年度产生的税收金额,不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也不解决非暂时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新标准引入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税基,并侧重于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包括所有暂时性差异和非暂时性差异。例如,资产的价值和权益的价值应该在估价确定后进行调整。估值产生所得税和递延税对权益的直接影响。这种估算税是基于非暂时性的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所得税应收款项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可以直接推导出期中税率和当期税率的结果,但当期应使用当期余额和前期余额之间的差额。原始系统和新准则都称会计和税收立法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估值方面的差异为永久性差异,这种差异只影响当前财政年度。例如,在确定企业的财政年度或上一个财政年度的所得税免赔额时,公司收到无息贷款、各种行政罚款、不能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纳税期和利润、政府债券的利息收入等。(四)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不同我国现行税法允许公司将亏损推迟五年。在当前损失补偿期内,根据原计划的所得税规定结转并可扣除的合格损失不予确认。新标准要求公司在可用于减少损失的纳税年度收入限额内,从后期结转的可抵扣亏损中确认递延税款资产。这种方法应使公司能够评估在未来经营期的应税结果中,在五年内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够完全转回。如果没有,公司不得确认。四、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一)损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新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指出所得税会计是指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帐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此可见,在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围绕着资产负债表展开的。而会计处理方法的改变就是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最大的变革。它由原来的以损益表为重心转向了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对于所得税的处理方法,旧的会计准则采用了应纳税额法或税收影响法,税收影响法可进一步细分为债务法和递延法,主要采用损益法。在现实就业中,大多数所得税公司的会计处理是按照税法计算应纳所得税,同时确定相同的金额,即引入计税方法。但是,这样计算的所得税成本不是当期会计收入应承担的成本。净递延收益不是归属于公司财政年度的实际利润。权责发生制与配比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无法与国际准则保持一致。《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所有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法是在会计年度内保持和维持因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税额,直至差异消除。当税率发生变化或征收新税时,需要新的税率来调整递延税款余额,以使其客观反映税率变化导致的公司纳税义务或付款权利。它在“储备债务”概念的基础上定义收益,并强调资产负债表账户很可能与决策相关。认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还可以提高企业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对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预测的能力,以反映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采用,为会计与税法的真正分离奠定了制度基础。(二)两种方法的内涵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依据“资产负债观”定义收益,注重于暂时性差异,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的内容及其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如果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首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然后通过其变化确定财政年度的所得税成本。所得税成本的会计记录当然是正确可靠的。计算公式为:先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期末的递延税项资产(负债),再挤压所得税成本。计算公式表示为:年度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期末递延税项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损益表债务法按照“收入费用观”定义收益,侧重时间性差异,调整时差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所得税费用的过程,首先要计算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为:当期所得税费用=会计收益×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税率变动对以前递延税款的调整数,然后将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年度内应纳税额和递延应收税款(负债)的差额计算回来。新的所得税准则规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其站在未来现金流量净增加额的角度,遵照资产负债观,旨在真实体现资产和负债的未来可收回金额,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实际的现金流。(三)两种方法的区别(1)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程序不同损益表债务法从损益表出发,着眼于损益表中的费用和收入项目,这种方法用于从损益表项目中导出资产负债表项目。资产负债表法从资产负债表法开始,侧重于资产负债表资产和负债。在这种方法中,所得税处理制度与转换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损益表债务法完全相反。(2)两种方法的核算结果不同新准则的“暂时性差异”不仅包括时间差异,还涵盖资产和负债的账面金额与直接调整资产和负债金额所产生的税基之间的差异。在这部分差额的纳税申报单中,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被确认为产生该差额的财政年度的递延应收税款或负债。然而因为这部分差额不是时间差,采用利润表债务法计算,不反映这部分差额对未来税收的影响,只是永久性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影响后续会计期间。基于此,本期和以后各期的递延税项负债或应收递延税项和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在两方面都不相等。(3)核算“递延税款”的起始点不同损益表债务法注重的是时间性差异,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暂时性差异。(4)两者对收益的理解不同损益表债务法侧重于损益表,用“收入/费用观”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人与费用的配比。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资产负债表,用“资产/负债观”来定义收益,从而提出了“全面收益”的概念。由于损益表债务法是对时间性差异的核算,是从损益表出发的难免会忽略一些可能产生未来应纳税和可抵减所得税的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损益表债务法不是一种完全的债务法。资产负债表法从暂时性差异的性质入手,分析暂时性差异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建立所有递延税项资产和递延税项负债及余额,使资产负债表“递延税软”项目更具有实际意义,也更为科学。参考文献[1]史云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发展模式分析[J];现代商业;2013年03期[2]么娆;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F];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2012年08期[3]崔志坤;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国际趋势、典型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F];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012年05期[4]刘洁;我国会计规范与税收法规的所得税会计差异及协调[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5]曹丽丽;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合并报表中所得税的处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6]杜娟;新旧企业所得税法的对比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