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方生物研究报告深耕源头创新双抗龙头乘势而起_第1页
康方生物研究报告深耕源头创新双抗龙头乘势而起_第2页
康方生物研究报告深耕源头创新双抗龙头乘势而起_第3页
康方生物研究报告深耕源头创新双抗龙头乘势而起_第4页
康方生物研究报告深耕源头创新双抗龙头乘势而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方生物研究报告-深耕源头创新双抗龙头乘势而起1、康方生物:双抗领域龙头,商业化顺利开启1.1、肿瘤自免齐头并进,公司逐步成为双抗领域龙头康方生物是一家致力于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全球病人可负担的创新抗体新药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司成立于2012年,2020年4月24日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拥有30个以上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炎症、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产品管线,其中17个品种进入临床研究。(1)肿瘤是公司核心发展领域之一,在研产品均为全球首创或同类最佳疗法,包括AK104(PD-1/CTLA-4双抗)、AK112

(PD1/VEGF双抗),也涵盖AK117(CD47)、AK119(CD73)单抗热门靶点和AK105(PD-1)等市场容量巨大的药物。(2)在自身免疫领域及其他领域,AK102(IL12/IL23单抗)、AK109(PCSK9单抗)等热门靶点药物均进入临床开发后期阶段。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创始人夏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截止2022年12月,公司核心创始人团队为一致行动人,最大股东是夏瑜,持股9.89%,联合创始人李百勇、王忠民分别持股6.69%、5.78%;迅翔康方持股7.15%,深创投持股6.99%。公司共拥有多家附属孙公司从事生物药产品研发、生产、技术转让及咨询服务等业务。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曾任职于国际知名制药公司,涉及创新药研发、临床开发及商业化。夏瑜博士为公司主要创始人,自2012年3月集团成立起担任集团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主要负责公司的整体战略及营运管理,曾任职于中美冠科生物、PDLBioPharma、德国拜耳、CrownBio等跨国制药公司。李百勇博士、王忠民博士、张鹏博士均为公司联合创始人,主要负责领导科学指导、药物发现及开发等工作。1.2、研发投入逐年增高,公司商业化稳步推进公司ACE药物全流程开发平台结合Tetrabody专有技术,助力单抗与双特异性抗体研发。公司建立了端对端全方位的药物开发平台(ACE平台),其中Tetrabody技术是用于设计及生产创新四价双抗的专有技术,克服了双抗的高分子量导致的低效表达、双抗的结构异质引起的工艺开发障碍以及双抗缺乏稳定性而导致的药物不可成药性等CMC难题,基于该平台已成功开发双抗AK104和AK112。公司研发投入稳中有升,研发团队不断壮大。公司研发投入逐年增长,2021年已达到11.2亿元,随着多项适应症推进,后续研发投入将保持稳中有升。公司积极招募科研人才,壮大研发、临床及生产队伍,2022H1年研发人员为274人,占员工总数比例12%。公司商业化稳步推进,2022年上半年PD-1实现销售额2.97亿元。公司首款产品AK105于2021年8月上市,由正大天晴在中国独家销售,21年实现销售额2.12亿元,2022上半年实现销售额2.97亿元,扣除分销成本1.34亿元,收入为1.63亿元

(+26.8%)。1.3、肿瘤领域拥有卓越的双抗管线,自免领域积极布局新治疗靶点公司是在研管线最丰富的创新抗体药物研发企业之一。截至2022年8月,公司共开发了超过30个创新候选药物,17个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其中3款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包括首个上市的国产双抗AK104(PD-1/CTLA-4双抗,2022.6.29获批上市)、自主创新研发的单抗AK105(PD-1,2021.8获批上市)、授权给乐普生物

PD-1单抗普特利单抗(2022.9获批上市);8个产品/15个管线处于III期及以后阶段,11个IND批件。2、卡度尼利(AK104):全球首个获批PD-1/CTLA-4双抗,推动公司商业化2.1、研发速度远超国内外药企,后续适应症稳步推进AK104采用公司Tetrabody技术,实现肿瘤领域新突破。AK104通过对IgG-ScFv的双特异抗体结构的优化,既保证双抗的高亲和力,又提高分子成分均一性、稳定性及规模化生产产率。对比单抗和单抗联用,双抗表现出高的有效性、更低的耐药性、新功能赋予的更广的适用范围以及预期更低的毒性。AK104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双抗药物,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的PD-1/CTLA-4免疫双抗。全球处于临床试验的PD-1/CTLA-4双抗还有齐鲁制药、阿斯利康、Macrogenics、Xencor、百利药业。2.2、宫颈癌适应症已上市,疗效优异被列入指南推荐2.2.1、宫颈癌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AK104被CSCO指南首位推荐宫颈癌发病率较高,2030年中国发病人数预计达12.6万人。宫颈癌是女性高发癌症,超过99%的宫颈癌是由于HPV感染导致的,是发病和死亡病例增长最快的肿瘤之一。2018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人数约11.6万人。宫颈癌复发率较高,AK104作为复发宫颈癌二线免疫治疗被CSCO指南首位推荐。宫颈癌的复发是诊疗过程中的难题,一般中晚期复发率较高,Ib-IIa期宫颈癌复发率为10%~20%,IIbIVa期则高达50%~70%。获批仅4个月的时间,AK104作为复发宫颈癌二线免疫治疗被CSCO指南首位推荐。2.2.2、治疗宫颈癌疗效和安全性优势显著,有望填补一线疗法空缺对比PD-1单抗以及PD-1+CTLA-4单抗联合疗法,AK104在2L/3L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性上具有优势。AK104用于2L/3L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r/mCC)关键性II期临床数据显示,无论患者PD-L1状态,ORR达33%;而Agenus的balstilimab

(PD-1)单药治疗、赛诺菲的Libtayo(PD-1)单药治疗、Agenus的balstilimab(PD-1)和zalifrelimab(CTLA4单抗)的联合治疗以及O+Y联合ORR分别为15%、16.4%、25.6%和31.1%-38.4%。AK104联合含铂化疗+/-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r/mCC疗效良好、安全性可控。在10mg/kg剂量中,无论PD-L1表达,AK104联合含铂化疗+/-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r/mCC的ORR为79.3%;针对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1的人群ORR为82.4%。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和化疗+/-贝伐珠单抗在PD-L1CPS≥1时ORR分别为68.1%、50.2%。2.3、胃食管腺癌:III期关键性注册性临床正在进行,对PD-L1低表达患者仍有较好的获益2.3.1、预计2030年我国胃癌发病人数将达62万,仍有较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我国胃癌新发病例数规模较大,2020年中国胃癌的新发病例数已达到47万人,随着不断增加的工作压力、不健康的饮食将继续增加人们患胃癌的风险,2030年发病人数预计达62万人。HER2阴性患者人群大亟需更高效的治疗方案,AK104为全球首个针对胃癌的双抗Ⅲ期临床试验。中国胃癌患者HER2阳性率仅12%-13%,80%的患者为Her2阴性,目前一线治疗主要为铂类、紫杉烷类、氟尿嘧啶化疗等,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和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分别在21年8月和22年6月获批上市;

另外基于KEYNOTE-059试验,PD-L1CPS≥1的晚期胃癌使用帕博丽珠单抗获益明显予以推荐。公司正开展AK104多中心的大规模一线晚期胃癌III期临床试验。另外AK104+AK109+/-化疗用于PD-1治疗后复发难治GC/GEJII期临床正在入组中。2.3.2、联合化疗一线治疗G/GEJ临床数据优于现有疗法,对PD-L1低表达患者仍有较好的获益AK104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GEJ)的Ib/II期临床中mOS达17个月。2022ASCO数据显示,AK104联合XELOX化疗方案1L治疗GC/GEJ临床ORR达68.1%,PD-L1CPS≥5的人群占比仅为15%背景下全人群的mPFS为9.2个月,mOS为17.4个月,而信迪利单抗(PD-1)+化疗和Opdivo(PD-1)+化疗的mOS分别为15.2个月、14.3个月;在安全性方面,≥3级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41.7%。AK104在PD-L1低表达患者中仍维持显著的疗效,对全人群的贡献好于PD-1疗法。PD-L1CPS≥1和CPS<1的患者中,中位OS分别为17.41个月、14.65个月。在4mg/kg和6mg/kg剂量组的成熟数据中,对于PD-L1CPS<5的人群也有显著优势,mOS达到17.2个月。2.4、肝癌:AK104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II期疗效优异,辅助治疗Ⅲ期临床已启动2.4.1、中国肝癌年发病人数已接近40万人,AK104有望降低早期肝癌术后复发率预计中国肝癌2023年发病人数将突破40万人,2030年将达47万人。肝细胞癌(HCC)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原发性肝癌85%~90%。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提高HCC整体疗效的关键,AK104HCC辅助疗法有望降低早期术后复发率。约30%的HCC诊断时为早期,对于肝功能良好的早期HCC,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案,术后5年复发率达50%-70%。截至2021年12月,FDA共批准了10款药物用于治疗肝癌,一线治疗有索拉非尼、仑伐替尼、阿替利珠+贝伐珠单抗。目前公司已启动了AK104HCC术后辅助疗法的Ⅲ期临床研究,降低早期HCC术后复发率。2.4.2、晚期HCC一线治疗II期疗效优异,mPFS达到9.8个月AK104晚期HCC的一线治疗中显示可控的安全性和可观的初步疗效,术后辅助治疗的Ⅲ期临床正在开展。截止2022年8月,AK104联合仑伐替尼1L治疗HCC的II期入组结束,mPFS为9.8个月,较帕博丽珠单抗PD-1+仑伐替尼mPFS8.2个月更优;单药术后辅助治疗HCCIII期临床即将入组;联合仑伐替尼+TACE治疗中期HCCII期临床也在入组中。2.5、其他适应症稳步推进:非小细胞肺癌进入II期临床,多个实体瘤正开展I期临床AK104联合化疗治疗一线非鳞癌以及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一线NSCLC临床II期均已入组结束、转移性鼻咽癌等多个实体瘤正开展I期临床试验。其中AK104联合化疗1L治疗非鳞状NSCLCI期ORR达63.2%(K药ORR为48.0%),mPFS达到13.3(K药mPFS为9.0);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也展现出良好的疗效,鳞癌ORR高达66.7%,非鳞癌ORR为57.1%。2.6、卡度尼利销售额预测,销售峰值有望超70亿元我们预计卡度尼利双抗有望实现70亿以上销售峰值,测算基于以下假设前提:

(1)适应症人群:已获批2/3L宫颈癌、1L宫颈癌III期患者入组已完成,预计25年获批上市、局晚期宫颈癌III期临床2022年6月开始,预计27年获批上市;1L胃食管腺癌III期临床2021年9月开始,预计25年获批上市;肝癌术后辅助疗法III期临床2022年9月开始,预计2026年获批上市,IL肝癌目前处于Ib/II期;另外2L小细胞肺癌,PD-1治疗后复发难治性NSCLC等管线均处Ib期,覆盖的人群非常广泛。假设目前处于III期临床的适应症上市概率为80%,其他早期管线成功上市概率为40%。(2)价格及用药时长:开坦尼®价格为1.32万元/125mg/瓶,每次用药为3瓶,每两周给药。患者救助方案具体为:采取

“3+2”模式,即患者购买3瓶后,援助2瓶,此为一循环,一共循环5次;满足循环购药次数后的一年内,患者继续用药将获得援助,直至疾病出现进展;第二年重新开始计算。按照该定价方案和患者救助方案,开坦尼®年治疗费用不高于19.8万元人民币。5循环可满足4个月用药,意味着4<mPFS<12个月的患者费用都在19.8万元。(3)渗透率峰值:1L及2/3L宫颈癌渗透率峰值假设为20%;

局部晚期宫颈癌渗透率峰值假设为25%;HER2阴性,PD-L1表达阳性的1L胃癌竞争激烈,渗透率假设为15%;肝癌术后辅助以及1L肝细胞癌等在肝癌中渗透率假设为10%3、依沃西单抗(AK112):全球首个临床PD-1/VEGF双抗,三项适应症获突破性疗法3.1、双抗减毒增效抗肿瘤活性强,研究进度全球领先AK112同时高亲和力地结合PD-1及VEGF,具备免疫检查点和抗血管生成抑制的双重机制,更有效地增强抗肿瘤活性。AK112是一款可同时靶向PD-1和VEGF的双抗,其靶点VEGF和PD-1分别作为调节血管生成的调节因子和免疫检查点,对肿瘤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起重要作用,从而产生更强的抗肿瘤活性。AK112两项临床研究进入III期,成为国内肺癌领域唯一获得3个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的创新药。目前,AK112已有2项临床研究处于III期,包括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NSCLC,以及联合化疗治疗EGFR-TKI耐药的晚期非鳞状NSCLC;

AK112获得3个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包括上述两项适应症,以及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既往PD-(L)1抑制剂和含铂化疗治疗耐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目前处于临床II期。目前全球尚无PD-L1/VEGF抗体上市,国内共4款PD-L1/VEGF抗体都处于临床I/II期阶段。3.2、非小细胞肺癌:三项适应症获突破性疗法认定,国内首个头对头挑战K药3.2.1、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较高,约70%的肺癌新发病人为中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占总肺癌的85%,预计2030年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新发病人数将达到104万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发病率约占肺癌总数的85%。2015-2019年,我国NSCLC患者新发病例数复合增速为3.3%,预计2030年新发病人数将达到104万人,2024-2030年复合增速为2.8%。中晚期NSCLC占比约70%,靶向抗肿瘤药能明显改善NSCLC患者的预后。早期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提高生存率,针对不可手术切除的患者,按基因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中国患者EGFR突变占比高达50%,目前一线用药为一-三代EGFR-TKI抑制剂,但EGFR-TKI抑制剂耐药后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在无基因驱动的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中,目前已获批K药,O药,卡瑞利珠单抗等PD-1抑制剂,但对于PD-1耐药后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AK112针对以上两个适应症目前正在开展临床试验。3.2.2、治疗EGFR-TKI耐药的晚期nsq-NSCLCIIORR达68%,III期入组已完成AK112治疗EGFR-TKI耐药的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q-NSCLC)II期临床研究显示优异的抗肿瘤疗效,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入组。在2022ASCO上披露的数据显示:AK112治疗EGFR-TKI晚期耐药nsq-NSCLC的ORR为68.4%,DCR为94.7%;中位PFS为8.2个月,6个月PFS率为69.3%。2022年11月III期临床试验研究已入组,仅用时9个月,预计2023H1数据读出。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含铂双药化疗的mPFS为6.9个月,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化疗的mPFS为8.3个月。3.2.3、单药治疗PD-L1表达阳性晚期NSCLC的ORR达63%,较K药头对头优势明显AK112单药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晚期NSCLC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对比K药的III期头对头研究高效开展中。AK112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TPS≥50%)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ORR为63.4%,DCR为97.6%。3.2.4、治疗既往PD-1/PD-L1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ORR达40%,明显优于O药PD-1/L1抑制剂联合含铂化疗治疗晚期NSCLC耐药后尚无相关免疫疗法获批。AK112治疗既往PD-1/PD-L1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II期临床数据显示ORR为40%,中位PFS为6.6个月,DCR为80%,6个月PFS率为51.1%。3.3、广泛布局其他潜在适应症,海外合作有望推进AK112成功出海广泛布局其他潜在适应症。除了非小细胞肺癌之外,AK112还在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三阴乳腺癌、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癌等其他实体瘤上都有广泛的II期临床布局。2022年12月6日,公司与Summit就AK112达成合作和许可协议,公司将授予SummitAK112于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开发和商业化;公司将获得5亿美元的首付款,包括开发、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款项付款,该交易总金额有望高达50亿美元。该项合作充盈了公司的现金储备,并全面助力AK112后续药物开发。3.4、依沃西双抗销售额预测,销售峰值有望超45亿我们预计依沃西双抗有望实现45亿以上销售峰值,测算基于以下假设前提:

(1)适应症人群:EGFR-TKI治疗失败的非鳞NSCLC和单药治疗1LPD-L1阳性的NSCLC分别于2022年1月和9月开始III期临床,预计将在2024和2025年获批上市。ILEGFR野生型NSCLC和PD-1治疗后复发难治NSCLC处于Ib/II期临床,还有多种晚期实体瘤处于临床I期。假设目前处于III期临床的适应症上市概率为80%,其他早期管线成功上市概率为40%。(2)价格及用药时长:目前依沃西双抗还未上市,可以参考卡度尼利双抗的价格,假设首年也是20万/年,医保谈判逐步降价,最后维持在6万/年。(3)渗透率峰值:EGFR-TKI治疗失败的非鳞NSCLC患者是针对使用EGFR-TKI后耐药的患者,耐药的机制有很多种,针对PD-L1高表达的,AK112会填补这个空白。保守预计可覆盖5%使用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的非鳞NSCLC患者。针对基因驱动阴性,PD-L1阳性患者,假设渗透率可达到15%。4、派安普利单抗(AK-105):获批后放量明显,多个适应症上市申请获批在即4.1、差异化设计实现优化的药物结构,国内PD-1/L1单抗市场竞争激烈AK105具有优化的药物结构,差异化设计脱颖而出。AK105是目前全球唯一采用IgG1亚型且经Fc段改造的新型PD-1单抗,抗体结构稳定、不易发生聚集;完全去除了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

)、抗体依赖的细胞吞噬作用

(ADCP)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减少了ADCR效应;晶体结构分析显示具有独特的PD-1结合表位,与PD-1解离速率更慢,可持久阻断PD-1/PD-L1结合。同时IL-6的释放也减少,能降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进而临床安全性提升。目前,上市的国产PD-(L)1产品上升至10款,与两款进口PD1产品形成了“2+4+6”的竞争格局。从获批适应症数量上看,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目前获批9大适应症暂列国内第一,卡瑞利珠单抗获批8大适应症,默沙东的帕博丽珠单抗和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紧随其后,有7项适应症获批上市。4.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癌:临床疗效ORR高达89%,获批后放量明显临床疗效ORR国内最好,安全性良好。AK105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I/II期临床ORR高达89.4%,CR率达47.1%,中位PFS尚未达到,12个月的PFS率为72.1%;18个月的OS率为100%;中位DoR尚未达到。在安全性方面,≥3级TRAEs的发生率为26.6%,治疗相关SAE的发生率为10.6%;3级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发生率仅为4.3%,未观察到CTCAE4或5级irAEs。临床需求旺盛,获批上市后放量明显。公司与正大天晴强大的销售网络绑定,2019年6月,双方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推进派安普利单抗的商业化推广,2022H1实现销售额约2.97亿元。4.3、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优异和安全性好,2023年1月已获批上市AK105一线治疗晚期鳞状NSCLC控制效果较佳,明显降低疾病进展风险。AK105联合化疗组作为一线治疗晚期鳞状NSCLC临床数据优异,与化疗组相比,AK105联合化疗ORR为71.4%vs44%。在安全性方面,AK105安全性数据十分亮眼,3级以上TRAE仅为2.9%,明显低于其他PD-1品种。该适应症已于2023年1月16日获NMPA批准上市,这也是AK105继霍奇金淋巴瘤之后的第二个获批适应症。4.4、鼻咽癌:三线治疗临床疗效ORR达30%,安全性表现良好AK105三线治疗鼻咽癌临床疗效ORR达到29.7%,成为第四款治疗鼻咽癌国产PD-1抑制剂。AK105在治疗二线及以上进展后的NPC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截止到2021年2月,在临床疗效方面,中位随访时间14.7个月,ORR为29.7%,DCR为49.5%。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2%,大多数为1~2级。2021年8月公司已递交NDA申请,用于治疗3L转移性鼻咽癌患者。4.5、派安普利单抗销售额预测,有望实现40亿以上的销售峰值我们预计派安普利单抗有望实现40亿以上销售峰值,测算基于以下假设前提:

(1)适应症人群:首个适应症复发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癌已于2021年8月获批上市。1L鳞状NSCLC已于2023年1月获批上市。3L鼻咽癌于21年8月递交了上市申请并获受理,预计23年获批上市,1L鼻咽癌正在III期临床中,预计2025年可获批上市。2L晚期胃癌和1L晚期肝癌均于2020年5月开始III期临床试验,预计分别于2025年和2026年获批上市。另外还有多种晚期实体瘤处于Ib/II期临床阶段。假设目前处于III期临床的适应症上市概率为80%,其他早期管线成功上市概率为40%。(2)价格及用药时长:派安普利单抗定价4875元/支/100mg,200mg每次,每两周一次,安普利单抗将采取“2+1、2+n”的救助方式:患者自费购买2周期用药,赠送1周期;用完后,患者再次自费购买2周期,后续所有用药都将免费。总的用药时间不超过24个月。即患者自费购买8支,可最长使用2年,所以总的费用为3.9万元。对于2.5<mPFS<24个月的所有适应症,费用都是3.9万元。(3)渗透率峰值:复发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癌渗透率峰值假设为15%;鼻咽癌渗透率峰值假设为20%;鳞状NSCLC渗透率假设为20%;2L晚期胃癌假设渗透率为15%;1L晚期肝癌渗透率峰值假设为10%。5、其他肿瘤产品:布局CD47,CD73,VEGFR-2,TIGIT等热门靶点5.1、AK117安全性良好,临床获益更好的抗CD47药物AK117具有良好的血液学安全性和强大的促吞噬活性。虽然CD47靶点成药理论上具有广阔前景,但CD47为靶点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误伤红细胞,造成血液毒性问题。AK117作为一种IgG4骨架的CD47抗体,以最大限度地减少Fc区依赖性效应子功能的激活,具有良好的血液学安全性和强大的促吞噬活性;它在单一疗法时可诱导强效的巨噬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并在联合疗法中显示进一步增强的促吞噬作用。国内目前申报临床的CD47药物多达10余款,产品涵盖单抗、融合蛋白、双抗。在单抗品种中,开发最高阶段为信达生物的IBI188,目前正在开展IBI188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初诊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Ib/III期研究的国际多中心试验,康方的CD47单抗目前处于临床Ib/II期。在双抗品种中,杭州翰思研制的HX009已开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I期临床试验。在融合蛋白品种中,宜明昂科的IMM001是国内首个靶向CD47的Fc融合蛋白药物,已分别在中、日、美获批发明专利。5.2、AK119显著抑制CD73的酶学活性,进入II期临床AK119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可显著地抑制CD73的酶学活性。公司新型CD73单抗AK119可选择抑制CD73外核苷酸酶活性,通过改造Fc段引入两个氨基酸突变降低ADCC和CDC效应,被开发用于治疗COVID-19、特发性肺纤维化和胰腺导管腺癌等实体瘤。AK119与AK104联合应用后协同增效,发挥抗肿瘤作用。CD73为全球多家药企布局赛道,国内最高研发状态为II期。目前全球有50多家企业正进行CD73单抗候选药物的开发,进展最快的是阿斯利康的Oleclumab,最高研发状态为III期临床;国内的CD73单抗研究进展较快的有加科思的JABBX102、康方生物的Dresbuxelimab和天镜生物的Uliledlimab,最高研发状态均为II期临床。6、积极布局自免代谢领域,两款产品有望2024年获批上市6.1、靶点竞争格局良好,AK101有望成为首个国产IL-12/IL-23药物中国银屑病的发病率相对稳定。在2017至2021年间,银屑病患者人数的复合年增长率为0.5%。预计中国银屑病患病数2021-2025年和2025-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0.4%和0.2%。2030年中国银屑病患者人数预计将达到685.3万人。AK101治疗中重度银屑病适应症已处于III期临床,有望于2023年Q3申报上市。AK101是公司自主开发的IL-12/IL-23单抗药物,拟用于治疗银屑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可通过阻断细胞因子IL-12和IL-23的生物学活性,以达到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AK101(IL-12/IL-23单抗)用于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一项III期临床研究已经完成患者入组。6.2、PCSK9抑制剂市场潜力大,AK102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II期临床疗效优异PCSK9抑制剂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当前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高胆固醇血症发病率提升,预计2023年中国PCSK9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