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全章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及章重点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全章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及章重点知识点总结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全章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及章重点知识点总结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全章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及章重点知识点总结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全章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及章重点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检测卷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恒星、星云、卫星、流星、彗星等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2.黑子、耀斑分别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光球层。()

3.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同属地球的外部圈层。()

4.在地球的演化历程中,动物演化的顺序是:原核生物一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一海洋无

脊椎动物一脊椎动物f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f哺乳动物。()

5.我们之所以可以根据化石确定地层层序和年代,其基本原理是:生物进化具有阶段性和

不可逆性,即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是太阳系局部示意图,黑点表示小行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表示巨行星的是()

A.③④B.④⑤C.⑤⑥D.①⑥

7.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④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1页共134页

8.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①月球②水星③金星④土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

9.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液态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

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日全食是科学家观测日冕的绝佳机会,但这样的时机过于短暂稀少。中国科学家最近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观测模式,将望远镜发射到太空,太阳、地球、望远镜三者一线相对位

置保持不变,且地球能恰好完全遮挡太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地球上的现象可能与日冕层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①无线电长波通信信号减弱②到美国的游客看到了极光现象③光纤宽带信号不稳

定④卫星通信信号受干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1.在地球上观测日冕非常困难,其主要原因是()

A.日冕层温度很低B.日冕层粒子密度小C.日冕层亮度很强D.日冕层粒子速度快

12.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煤、石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13.如果人类有能力一直进入到地心,则下列有关在入地的过程中所见现象的叙述,正确

的是()

A.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密度是均匀的

B.可以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

C.地球的外核为液态物质,该层物质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来源

第2页共134页

D.自地表至地心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

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

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15.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界面为古登堡面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吉林雾淞是我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因冬季雾淞厚重持久、树形奇美而享誉海内外。

下图为吉林省雾淞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景观不能直观体现的地球圈层是()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生物圈

1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B.生物圈渗透于大气圈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岩石圈位于莫霍界面以上,连续且厚度均匀

D.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岩石圈构成地球表层环境

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3页共134页

§含三叶虫化石匚二I含裸子植物化石煤层

基含鱼类化石隹照含恐龙化石

18.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一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一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一海生无脊椎动物一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一脊椎动物一海生无脊椎动物

19.石炭一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B.炎热,岩浆活跃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20.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21.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A.恐龙化石一中生代B.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一古生代

C.甲化石一新生代1).三叶虫化石一前寒武纪

22.关于图中地层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该地层的岩石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B.从上往下地层的年龄越来越老

C.从上往下地层化石中的生物越来越复杂

第4页共134页

D.该地层记录了地球46亿年来地壳运动的痕迹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下图是我国北京、成都、

上海、昆明四个城市的太阳辐射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A.①B.②C.③D.©

24.7、8月份④地太阳辐射强度大于①,是因为④地()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B.阴雨天气较少C.白昼时间较长D.海拔较高

25.①地春季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夏季,但气温低于夏季,可能是因为春季()

A.大气逆辐射强B.地面辐射弱C.大气污染重D.气压较高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26.(15分)读太阳系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一星,B是________星,C是带。属于类地行星是图中字母

,属于巨行星是图中字母一。(3分)

(2)图中彗星在其运行到距离太阳较近的位置时,外层物质呈现为背向太阳的尾状(扫帚

状),其尾部所留下的碎屑物质同地球大气摩擦会出现现象。著名的哈雷彗星围绕

太阳的运行周期约为。(2分)

(3)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具有一性,公转的轨道具有――性,公转轨道平面的

形状具有性,这样使得它们在运动中能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

的环境之中。(4分)

第5页共134页

(4)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假若火星上适合人类居住,则它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

件?(3分)

(1)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

为—的公转轨道,②为—的公转轨道,③为—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的公转轨

道(填行星名称)。(4分)

(2)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

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一代,当时一动物大量盛行。(2分)

(3)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一

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曲线③④之间为一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4分)

(4)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曲线

②代表的界面是—o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试描述地震波通过曲线③时传播特点。

(5分)

第6页共134页

LB【解析】宇宙中恒星与星云的质量占已知天体总质量的绝大部分,恒星与星云是宇宙中

最基本的天体,而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是恒星系统中一部分,它们的质量很小,直

接或间接环绕恒星运动,不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因此本题说明错误。

2.B【解析】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中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低,看起来

较“黑”,因此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耀斑是太阳色球层中激烈的能量爆发,其温

度比太阳表面高几十倍,看起来较“亮”,因此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由此判断,

本题说法错误。

3.B【解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属于内部圈层。判断错

误•

4.B【解析】在地球的演化历程中,动物演化的顺序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f海洋无脊椎动物一脊椎动物一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f哺乳动物。

【点睛】动物的演化顺序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过

程。

5.A【解析】我们之所以可以根据化石确定地层层序和年代,其基本原理是:生物进化具有

阶段性和不可逆性,即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生物的进化的进步性,这种规

律也反映在地层当中的化石上,年代较老的地层,化石生物种类比较低等,形态比较原

始,年代较新的地层,化石生物种类比较高等,形态趋向进化,根据不同层位中的化石生

物特征可以反映地层的相对新老,确定地层层序和年代。故正确。

6.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图中黑点表示小行星,即行星④和行星⑤轨道之间为小行星

带,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因此④为火星,⑤为木星,太阳系八大行星从近到远

的顺序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由此推断,图中①为水星、②

为金星、③为地球、⑥为土星。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木星和土星属于巨行星,即图中⑤和

⑥,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7.A【解析】上一题判断可知,图中④为火星,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火星表面,表

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地月系,A符合题意;火星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位于银河系,因此

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到达火星表面,并没有离开太阳系和银河系,排除B、C;地球和火星均

不位于河外星系,因此不存在火星探测离开河外星系之说,排除D。故选A。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属于巨

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8.B【解析】M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旦绕着太阳公转,因此M可能为水星、金星。②③

第7页共134页

正确,故选B。

9.C【解析】生命存在的条件是适中的温度、适宜大气和充足的液态水,①③正确,没有

坚硬的地表,既不是水星、金星的特征,也与生命存在关系不大(地球上的海洋生命非常

丰富);水星、金星地球属于类地行星,体积、质量与地球差异小,②④错误,故选C。

10.D【解析】太阳活动释放的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电离

层,从而影响依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对长波通信信号影响较小,①错误;太

阳活动会引起两极地区的上空出现极光现象,在位于极地地区的美国阿拉斯加州可看到极

光现象,②正确;光纤信号通过有线传播,不通过电离层传播,因此太阳活动不会导致其

出现不稳定,③错误;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带电粒子可以直接干扰影响卫星通信信

号,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1.B【解析】日冕层位于太阳大气最外层,离太阳中心远,物质稀薄,温度很高,所产生

的可见光很少,日冕层亮度很低,因此在地球上观测日冕非常困难,B符合题意、排除C;

在太阳大气各层中,日冕层温度最高,排除A;日冕层粒子速度快,与观测日冕非常困难

关联度不大,排除D。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

农业倾向于增产等。②影响电离层,产牛.“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③

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12.D【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煤炭和石油属于地质

历史时期生物体固定的太阳能,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B错。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的是太

阳活动,而不是太阳辐射.,C错。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

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D正确,故选D。

13.B【解析】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大可以判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密度是

不均匀的,A错误;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在有些地方发生突然变化判断,地球

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B正确:地球的外核为液态物质,但由于距离

地表太深,该层物质不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来源,C错误;自地表至地心有明显的物质及

物质状态的变化,不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D错误。故选B。

14.B【解析】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

幔物质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

成固流体软流层,一般认为,熔岩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B符合题

意;地壳位于岩石圈上部,温度条件很难产生熔岩,排除A;下地幔、地核位于地下很深

第8页共134页

处,其物质很难上升至地表,不是向地表传递热量的熔岩主要分布区域,排除CD。故选

Bo

15.D【解析】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熔岩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地幔与地壳之

间的界面为莫霍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分界面,A错误;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

时,由于物质密度明显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

均能够穿过,B错误,D正确;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

小,C错误。故选I)。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

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

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

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土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

的一个特殊圈层。

16.C【解析】图中雾淞景观中,直接可以看到树木,树木属于生物圈;树木上有冰挂,冰

挂属于水圈;雾淞景观背景是大气圈,故A、B、D不符合题意:岩石圈通过图中景观不能

直接体现出来,C符合题意。故选C。

17.D【解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不包括岩石圈,A错误;生物

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表面,B错误;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包括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莫霍面以上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C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

圈、水圈和生物圈)和岩石圈构成地球表层环境,D正确。故选D。

【点睛】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

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

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18.B【解析】含三叶虫化石的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

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煤层的地层出现在古生代晚期或中生代地层。

从动物进化来看,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

椎动物一一鱼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因此可知B正确,ACD错,故选瓦

19.C【解析】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温暖湿润

的环境,森林茂密,有利于煤炭的形成。因此可知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B【解析】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古生代末期

(二纪大灭绝,超过96%的地球生物灭绝)和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大火绝,又称为恐龙大

第9页共134页

灭绝),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一共经历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分别是奥陶纪大灭绝、泥盆纪大灭绝、二叠纪

大灭绝、三叠纪大灭绝、白垩纪大灭绝。

21.A【解析】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恐龙盛行于中生代,在中生代末期灭绝,所以恐龙

化石应位于中生代,A正确;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应位于新生代,B错;甲化石位于恐龙化石

下部,其形成年代早于恐龙化石的年代,不可能为新生代,C错;三叶虫化石应位于古生

代,1)错。故选A。

22.B【解析】图中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和化石,属于沉积岩,受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形成,

A错;从上往下地层的年龄越来越老,化石中的生物形成时间越来越早,化石生物越来越

简单,B正确,C错;该地层并未全部记录地球自形成以来的地质信息,没有记录地球46

亿年来地壳运动的痕迹,D错。故选B。

23.B【解析】我国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在青臧高原,四川盆地太阳能最低,故可知④为成

都,③为上海;昆明的纬度比北京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大,且白昼时间长,冬季昆明的

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北京,故为①为昆明,②为北京,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C【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为昆明,④为成都,7、8月份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大于

昆明,是因为与昆明相比,成都纬度较高,白昼时间较长,C正确。昆明的纬度低,正午

太阳高度大于成都,A错误。两地夏季降水都较多,阴雨天气都较多,B错误。昆明的海拔

较高,D错误。故选C。

25.B【解析】①为昆明,昆明春季太阳辐射大于夏季,但气温却低于夏季,结合大气受热

过程,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可能是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引起的,B正确。ACD

错误。故选B。

26.(1)火星木星小行星AB(5分)

(2)流星雨(流星)76年(2分)

(3)同向共面近圆比较稳定安全(4分)

(4)太阳液态水;供人类呼吸的大气成分;适宜的温度;有较厚的大气层且气压适

宜,有土壤等。(4分)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A为火星,B为木星,C为小行星带。(2)哈雷彗星公转周期

约是76年。(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4)太阳系的中心天

体是太阳。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可供呼吸的大气。假若火星

适合人类居住也必须有这些条件,并且还需要气压适宜、土壤等。

第10页共134页

27.(1)土星木星火星地球(4分)

(2)中生代爬行动物(2分)

(3)日冕层太阳风光球层太阳黑子(4分)

(4)地壳莫霍面古登堡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5分)

【解析】本题为“一图多用”类题型,此类题目涉及内容较多,需有扎实的基础。(1)太

阳系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

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因此曲线①为土星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地

球的公转轨道。(2)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应为中生代;中生代被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因此当时爬行动物大量盛行。在地质历史上,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是两个重要的造煤时

期。(3)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

曲线①②之间为日冕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曲线③④之间为光球层,该大气层出

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4)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向里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

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因此曲线①②之间为地

壳,曲线②代表的界面莫霍面,曲线③代表的界面古登堡面。地震波通过曲线③时横波完

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第11页共134页

知识要点一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新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⑴过程漫长而曲折。

⑵对宇宙的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

2.宇宙的含义

⑴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整体。

⑵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观测宇宙"或"已知宇宙"。

(3)可见宇宙的半径约137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宇宙中的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天体。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

动着。

2.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

别。

3.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⑴组成:主要由恒星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

⑵最小距离单位:光年。

⑶银河系:由大量恒星和星云组成。

⑷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同级别的恒星系统。

⑸可观测宇宙:包括银河系与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

4.太阳系与地月系

⑴太阳系:

①概念:由太阳、行星、矮行星和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小天体

组成。

②太阳:太阳是中心天体,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2)地月系:

①概念:地球与其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②月球:月球公转、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月球本身不发可

见光,反射太阳光。

⑶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它们各自的卫星,分别组成类似于地月系的天体系

统。

5.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

第12页共134页

三、特殊行星一一地球

1.有唯一高级智慧生命一一人类。

2.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⑴充足的水分。

⑵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⑶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难点突破1:天体的判定方法

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

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到地面的物

体不属于天体。例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

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地面就不是天体了

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

不属于天体*如极光、流星雨等

,如

难点突破2:天体系统的判断

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二要":一要互相吸引,二要互相绕

转。只吸引不绕转不能构成天体系统。例如,月球绕地球运转,形成地月系,而北斗七星各

恒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关系,就不能形成天体系统。

难点突破3:太阳系的组成

⑴以地球的轨道为界,常把水星和金星称为地内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称为地外行星。

(2)木星和土星的体积与质量分别居第一、二位,称为巨行星。

⑶天王星和海王星距离太阳较远,称为远日行星。

难点突破4:地球的特殊性一一存在生命

⑴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

第13页共134页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自身条件主要是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解答生命存在条件类试题的分析思路

此类题目的解答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来获得分析思路,进而提

高答题的准确性。具体思路分析如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

⑴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⑵组成: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

⑶能量集中波段: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

段,约占总能量的5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⑴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

(2)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⑶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⑷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能源。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活动

⑴概念: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⑵类型及分布:

类型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

分布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⑶重要标志:太阳黑子和耀斑。

2.太阳黑子

第14页共134页

⑴概念:太阳光球层表面的黑斑点。

⑵活动特点:

①以11年为一个周期。

②分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目最多的年份)和太阳活动谷年(黑子数目最少的年份)。

3.耀斑

⑴概念:在色球层的某些区域,会出现短时间内突然增亮的现象,又叫作太阳色球爆发。

⑵活动的周期:11年。

⑶实质:色球层中激烈的能量爆发,以太阳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

⑷影响: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一一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甚至

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

4.太阳风

⑴实质:日冕层温度增高,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脱离太阳的引力飞向宇宙空间。

⑵活动规律:太阳活动峰年,太阳风的强度相应增大。

⑶影响: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使大气电离,形成极光现

象。

难点突破1: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维持着地表温度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对地理环境

自然界的岩石风化等与太阳辐射有关

从生物界来看,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

有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是由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提供

的,这些矿物能源都是由地质历史时期的动植物资源转化而来的,

对生产、

显然地质历史时期的动植物资源固定了太阳辐射能

,生活

太阳辐射能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直接能量来源,如人们可直接

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光伏电站来提供能量

不利影响过多的紫外线会危害地球生物

难点突破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表所

不:

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

地势

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难点突破3.我国太阳年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

第15页共134页

\

难点突破4.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活动类型活动特征对地球的影响

①温度比周围低而呈现为黑斑点;②太阳活动的①影响地球气候变化,太

太阳黑子

重要标志;③周期约为11年阳活动高峰年激烈天气现

①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②时间短:③释放象出现的概率增加;

耀斑巨大能量;④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⑤周期约为②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

11年波通信;

①是一种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②爆发时喷射大③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电

日珥

量带电粒子磁扰动,产生磁暴现象;

④在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

太阳风日冕层温度超过100万摄氏度,形成带电粒子流

极光现象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新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震和地震波

1.地震

⑴概念: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2)地震构造:

①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②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

③D位于等震线上,是指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

④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用烈度表示。

2.地震波

第16页共134页

⑴含义: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⑵类型和特点:

类型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共同特点

纵波(P波)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①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

同;

横波(S波)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②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

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⑶应用:获得地球内部物质和结构状况的主要依据。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1.一个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

2.两个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3.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位置范围地震波传播特点特点

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

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

地壳比较稳定;到了莫霍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

固体外壳

面,传播速度突然增加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①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

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

地幔之间的圈层,在莫霍面以能传播横波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②分

下到古登堡面以上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

的软流层,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①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

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银。

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

地核②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的物

堡面所包围的球体波

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

融状态

4.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1.组成: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对应要素是大气、水体和生物。

2.大气圈

⑴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⑵密度变化特点:

①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

②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迅速减小。

③在2000〜3000千米高空,与星际空间情况很接近,视为大气圈的上界。

3.水圈

⑴组成: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⑵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⑶陆地水:①陆地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②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4.生物圈

⑴含义: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⑵特点: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难点突破L地球内部圈层具体划分及特点

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比较如下

第17页共134页

表所示:

圈层名称不连续面厚度/km主要物质特征

①固体外壳;②大陆地壳厚,海

地壳平均17岩石

洋地壳薄

(莫霍面)

上地幔①固态;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铁、镁的硅

地幔2900①可能为固态;②温度很高,压

下地幔酸盐类

力和密度均很大

外核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古登堡面)以铁、银为

地核3400①固态;②温度很高,压力和密

内核主

度很大

难点突破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

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难点突破3.地球外部圈层特点比较

外部

圈层概念组成其他

大气圈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

大气圈和缓,风、云、雨、雪等天气现

的复杂系统分是氮气和氧气

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

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且处于不

水圈地上的河流、湖泊、沼

形态水体的总称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泽、冰川、地下水等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环境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

生物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最活跃

的总称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的圈层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

新课标要求: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一、地层和化石

1.地层

⑴概念: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⑵意义: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2.化石

⑴概念:在地层中保存有不同时代的生物遗体或遗迹,这是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

第18页共134页

⑵类型:①多数是古生物的遗体;②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遗迹。

⑶特征: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

化石。

⑷作用:①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②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二、地球的演化史

(一)地质年代

1.概念: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

2.划分依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

3.划分单位:宙玲代玲纪。

(二)前寒武纪

1.时间: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大约经历了40亿年。

2.演化过程

阶段演化特点

冥古宙初生地球阶段,地球经历了复杂而有序的发育与变化

①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

地质环境②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

太古宙③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①早期:没有生命现象;

生物演化

②中期:出现最原始的生物

环境变迁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若干大片陆地

元古宙①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加强;

生命发展

②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

(三)显生宙

1.时段:指寒武纪以来的时期。

2.生物特征:生物逐渐向较高级的发展阶段进化,动物已具有外壳和清晰的骨骼结构。

3.演化过程

⑴古生代:

生物进化

地质环境变迁

早期中期中后期末期

地壳剧烈变动:出现了部分鱼类逐渐演化为

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

反复上升和下沉脊椎动两栖类;动物从海洋

海生无脊椎动动物种类灭绝,原始鱼类

好欧亚大陆和北物__鱼向陆地发展;后期是

物空前繁盛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

美大陆雏形基本类重要的造煤时期

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形成陆地上蕨?熔植物繁生

(2)中生代:

环境演变动物演变植物演变中生代末期

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苏

①爬行动物盛行;①恐龙突然销声匿迹;

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铁纲、银杏纲、松杉纲

②恐龙繁生;②海洋中50%以上的无

烈,形成高大山系,也带等植物是主要代表植

③出现了始祖鸟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来了丰富的金属矿产物

⑶新生代:

第19页共134页

造山运动海陆格局气候特点生物演变

①哺乳动物和被子

发生一次规模巨大的

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第四纪大冰期,气候植物大发展;

造山运动,形成现代

分布形成变冷②出现了灵长类;

高山

③出现了人类

难点突破1.古生物成为化石的形成条件

⑴生物本身必须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遭受氧化或腐烂的硬体部分。

⑵生物死后其尸体必须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以免氧化腐烂或遭受其他破坏。

⑶掩埋后的生物遗体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填充,置换或升溜等石化作用才能形成化石。

难点突破2.生物演化与化石应用

⑴运用序列法记忆灭绝的生物种类:

(2)巧用化石判断地层:

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而且演化的过程又是不可逆的,

理论即每一个生物种属在地球上只能出现一次,灭绝之后就不再重复出现

依据一定种类的生物总是埋臧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不同种

属的化石群

方法掌握化石出现的顺序和生物演化的规律,确定地层的新老关系和相对应的地质年代

⑶借助化石推测地理环境:

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着一定的生物群,在生物体上会留下自然的烙印。这样,利用生物化

石可以恢复生物的生活时代和古地理环境。例如:在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中,可以形成由珊

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在湿热的森林茂密地区,可以形成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等。

难点突破3、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的影响,可以用下面的结构图表示:

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

⑴时间变化:前寒武纪好古生代玲中生代f新生代。

第20页共134页

⑵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今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好两栖动

物时代玲爬行动物时代玲哺乳动物时代好人类时代。

⑶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好陆上蕨类植物时代好裸子植物时代今被子植物时代。

多层次'天体:宇宙中的坦星、星云、红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天体。在宇宙中的天体都

在运动着

的天体、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

系统

的级别

宇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和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

宙球物质等

中芥距日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

宙太阳系1,工王星

地境地球在宇宙,一二I公转方向:同向性

《行星

球中的位置一运动特征〈公转轨道面:共面性

I公转轨道形状:近圆性

;组成:地球及其卫星月球

地月系'!—~----

月球:公转、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

地球: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一人类的星球

’概念:太阳以曳避遗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上:[㈠口可.旦,①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宙地球的影响对地球的影响令小.丁最后干盾

后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熊遮

中I②

地类型: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

的动[①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干扰」磁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