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HIV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医学处置_第1页
抗HIV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医学处置_第2页
抗HIV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医学处置_第3页
抗HIV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医学处置_第4页
抗HIV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医学处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HIV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医学处置第一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生物因子(biologicalagents):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病原体(pathogens):可使人、动物或植物致病的生物因子。危险废弃物(hazardouswaste):有潜在生物危险、可燃、易燃、腐蚀、有毒、放射和起破坏作用的对人、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危害(risk):伤害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性的综合。气溶胶(aerosols):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为0.001-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生物安全(biosafety):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一、常用术语及定义第二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通常以滤除≥0.3μm微粒为目的,滤除效率符合相关要求的过滤器。安全罩(safetyhood):置于实验室工作台或仪器设备上的负压排风罩,以减少实验室工作者的暴露危险。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safetycabinet,BSC):负压过滤排风柜。防止操作者和环境暴露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气溶胶。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用于防止人员受到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实验室分区(laboratoryarea):按照生物因子污染概率的大小,对实验室进行合理的分区。一、常用术语及定义第三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缓冲间(bufferroom):设置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相临两区之间的缓冲密闭室,具有通风系统,其两个门具有互锁功能,且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气锁(airlock):气压可调节的气密室,用于连接气压不同的两个相邻区域,其两个门具有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在实验室中用作特殊通道。定向气流(directionalairflow):在气压低于外环境大气压的实验室中,从污染概率小且相对压力高处向污染概率高且相对压力低处受控制流动的气流。材料安全数据单(materialsafetydatasheet,MSDS):提供详细的危险和注意事项信息的技术通报。一、常用术语及定义第四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常用术语及定义第五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Ⅰ级: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Ⅱ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可能发生,但不会导致严重疾病,具有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危险有限。Ⅲ级: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会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的病原体。Ⅳ级: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二、生物安全级别与生物因子危害等级第六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HIV危害程度

①按卫生部2006年《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简称《名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危害程度属于第2类病原微生物。

②根据国务院2004年颁布的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HIV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HIV检测实验室要求

①HIV抗体检测:HIV抗体检测实验室属于非病毒培养的实验,仅为血清学检测,按《名录》要求,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HIV抗体检测实验室中操作。②HIV分离:研究HIV分离、细胞培养及研究工作按《名录》要求,应在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中进行。三、HIV危害程度及实验室设置要求第七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二○○六年一月十一日第八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九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十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抗-HIV检测实验室设置①抗-HIV确认实验室。

②抗-HIV筛查实验室。

③抗-HIV检测点。抗-HIV筛查实验室主要配置:酶标仪、洗板机、离心机、加样器、普通冰箱、恒温箱、高压灭菌器、洗眼器、紧急冲淋装置、生物安全柜、安全防护用品等。生物安全柜应放置在没有气流明显流动的地方,避免生物安全柜在工作时受到外界气流的影响导致正常内部层流发生变化。三、HIV危害程度及实验室设置要求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根据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level,BSL)分为4级:I级防护水平最低,IV级防护水平最高。以BSL-1、BSL-2、BSL-3、BSL-4表示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以ABSL-1、ABSL-2、ABSL-3、ABSL-4表示动物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三、HIV危害程度及实验室设置要求第十二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HIV危害程度及实验室设置要求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防护服实验室应确保有足量的、有适当防护水平的、清洁的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可供使用。清洁防护服不用时,应置于专用处存放。防护服被污染应立即更换,污染的防护服应置于有适当标记的、防漏的袋(箱)中存放并即时处置。间隔一定时间应更换防护服以确保清洁。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三、HIV危害程度及实验室设置要求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个人防护装备——手套检验人员工作或接触感染及潜在感染材料、物表、设备时应戴手套,以防生物因子、化学品、电离辐射污染,并防刺伤、擦伤、动物抓咬伤等。若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双层手套。检验人员应接受手套选择、配戴、使用、摘除的培训。所戴手套应满足舒适、灵活、耐磨、耐扎、耐撕、无破损要求。手套戴好后应完全遮住手及腕部,如必要,可覆盖实验室长罩服或外衣袖子。手套破损、污染时,应更换手套。手套为实验室工作专用,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成后应摘除手套并安全处置。一次性手套不得再次使用。三、HIV危害程度及实验室设置要求第十五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个人防护装备——鞋鞋应舒适,鞋底应防滑。推荐使用皮制或合成材料的防渗漏液体的鞋类。从事可能出现漏液的工作时,应穿一次性防水鞋套。实验室的特殊区域(如在防静电要求的区域)或BSL-3和BSL-4实验室工作时,应使用橡胶靴子等专用鞋。三、HIV危害程度及实验室设置要求第十六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个人防护装备——呼吸防护装备一些实验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当要求使用呼吸防护装备,如面罩、个人呼吸器、正压服等时,应经培训并严格按SOP文件操作。应对呼吸器作个体适合性测试,并加强对呼吸器使用者的监控和医学评估,确保正确使用。进行容易产生高危害气溶胶或易溅出高危害液体的操作时,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防护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其他防护装备,如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防溅保护装备等。三、HIV危害程度及实验室设置要求第十七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室设计和建造要求⑴无特殊选址要求,建筑应遵守国家、地方及实验室专用建筑安全标准。实验区与办公区要分开,实验室需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⑵实验室应设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筑物内,设计应保证对技术区域中生物、化学、辐射和物理危害的防护水平控制在经过评估的风险程度范围内,防止风险进入周围环境。⑶实验室能开启的窗户必须安装防昆虫进入的纱窗,下水道和排风管道应安装防老鼠等动物进入的铁网。⑷生物安全防护二级实验室必须满足本标准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特殊要求各款的要求。⑸配备各种消毒方法的设施,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或人机共存消毒机,高压灭菌器、化学消毒装置等。三、HIV危害程度及实验室设置要求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室设计和建造要求⑹就近设置洗眼器和紧急冲淋装置,并有足够的洗手池。⑺实验室需有限制进入设施,入口和出口应可分辨,入口应有可锁闭的门(门锁应不妨碍紧急疏散)并贴生物危险等标记,非授权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通向出口的通道应无障碍,应设紧急出口并有发光指示标记,紧急撤离路线应有在黑暗中可辨的标识。⑻实验室宜有适当的通风换气次数,应对空气的流动速度进行常规监测以保证足够的通风和防止潜在传染因子和有害气体的扩散。⑼实验室内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内环境符合要求,照明要充足,光线不要眩目,也不应产生倒影。⑽要有可靠和充分的电力供应及紧急照明以便安全撤离。三、HIV危害程度及实验室设置要求第十九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室设计和建造要求⑾墙壁、天花板和地板要光滑且易于清扫,对液体要有防渗透性,对实验室日常应用的化学药品及消毒剂要有抗腐蚀性。地面应防滑、无缝隙。⑿实验台面应不透水、耐腐蚀、耐高温。⒀存放高危样本、培养物、危化品等还需采取其他保安措施,如双门双锁等。应评估生物材料、样本、危化品和机密资料被盗和被不正当使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⒁实验室危害评估:对新建或已建的HIV抗体检测实验室必须作一次实验活动危害评估,评估内容应根据各实验室现况、条件、人员,以及具体实验活动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三、HIV危害程度及实验室设置要求第二十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HIV危害程度及实验室设置要求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实验室管理层对所有员工和实验室来访者的安全负责。实验室必须建立严格的人员准入制度,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区域。应有一名有适当资质和经验的安全负责人协助管理层负责安全工作,安全负责人应运用PDCA工具,制订安全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估、持续改进。实验室安全负责人有权阻止不安全的活动。实验室负责人应制定规定和程序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要求,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确保不降低其设计性能。实验室应有程序报告实验室事件、伤害、事故、职业性疾病以及潜在危险。四、HIV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员工健康管理①有文件证明所有员工对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受过培训。②实验室所有员工应接受免疫接种以预防可能接触的生物因子感染,应按有关规定保存免疫记录。③个人物品、服装和化妆品应放在清洁区。④食品、饮料及类似物品应在非实验室区中存放和食用。⑤冰箱应适当标记以明确其用途,医用冰箱与生活冰箱要区分。⑥实验室内禁止吸烟。⑦禁止在工作区内使用化妆品和处理隐形眼镜。⑧在工作区内不应配带戒指、手镯等饰品。四、HIV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危险标识①应系统而清晰地标识出危险区,且适用于相关的危险。某些情况下,宜同时使用标记和物质屏障标识出危险区。

②应清楚地标识在实验室或实验室设备上使用的具体危险材料。

③通向工作区的所有进出口都应标明存在的危险,尤其应注意火险以及易燃、有毒、放射性、有害和生物危险材料。

④应使涉及的非实验室员工(如维护人员、合同方、分包方)知道其可能遇到的任何危险。

⑤员工应受培训,熟悉并掌握相关SOP文件,并能熟练运用。

⑥应标识和评审对孕妇健康和易感人员的潜在危险。

⑦应进行危害评估并记录。

⑧实验室管理层应负责定期评审和更新危险标识系统以确保其适用现有的危险,该活动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四、HIV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HIV抗体检测主要采集血液样品,样品采集的工作人员应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有效地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样品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清楚意识到待检样品的潜在感染性,操作时须戴手套(如果采集已知的HIV感染者或病人的样本时,应戴双层手套),提倡使用真空采血器,若使用普通的注射器,采血后,不得用手摘取针头,不得给注射器重新“戴帽”,避免刺伤手。针筒内的血要小心缓慢地沿管壁注入试管内,防止血液外溅。试管在注入血液前应认真检查试管底、管壁有否裂纹和破损。盛有血液的试管必须及时加盖,并放置于稳妥的试管架上。使用后的真空采血器、普通注射器及止血棉球都含有待检样本的血液,必须消毒灭菌处理。五、样品采集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若因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测需要,现场采集样本时须注意:

①大面积采血时,尽可能避免污染采血现场,工作台面应使用一次性台布铺垫。②受检人员较多时,应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防止血液样本被打翻。③备足消毒液,以便消毒被污染的环境。④工作完毕,应将所用物品打包(针头等锐器应置于锐器盒内)带回医院高压灭菌后作无害化处理。⑤采集的血液样本按照有关规定运输。⑥离开现场前,须对现场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处理。五、样品采集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医院内部运输:一般医院的采血点与实验室都有一定的距离,可能在同一楼,或在另一楼,采好的样本放在规定的容器内送到实验室,不得徒手拿到实验室。实验室间远程运输:需利用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运输的样品,应采用WH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根据卫生部2005年第45号令《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事先应进行规范合适的包装和标记,办妥必要的运输申请手续,方可实施运输。六、样品转移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实验室接收样本应在生物安全柜内开启包装件,要求工作人员将所有实验操作移至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安全柜内工作台面由左至右分为相对清洁区和污染区。检查盛装样品的试管有无破损或渗液情况。发现漏液应立即将存留的样品移出,并对被污染的试管、试管架和容器作严格消毒。应备有适宜的消毒液,以随时清除溅出物及溢出物。样品在离心前,最好在实验室自然放置1-2h。在离心时,最好使用带有密封离心桶或密封转头的离心机分离血清。七、样品接收、开启、血清分离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离心后,应在生物安全柜里开启试管盖,推荐使用全自动试管开盖机开盖。操作时,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工作人员的手臂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安全柜内的空气层流。如果是无盖的试管,应在离心完毕,静止30min后,再开启离心机盖。如发生试管破损,须对离心机进行彻底消毒。操作完毕后,所用的吸管、吸头、含血球的试管等废弃物应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若使用滤纸片作为载体收集样本,在实验室内使用缓冲液浸泡、离心收集样本,参照上述要求处理。七、样品接收、开启、血清分离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由于人感染了HIV约在2-3周后机体会逐渐产生抗-HIV抗体,因此检测HIV抗体就可得知该个体是否感染上HIV,抗体检测是目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可在一般的筛查实验室内进行。HIV抗体检测目前可使用的样本包括血液、尿液、唾液等,最常用的是血液。抗体检测分为初筛和确认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初筛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颗粒凝集法(PA)、快速检测法(胶体硒)等。确认实验:最常用方法是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WB)和条带免疫印迹法(linearimmunoblotassay,LIA),其中以WB法最常用。八、样品检测第三十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需保存的血清或血浆样本,按国家高致病性样本管理要求保存——专用冰箱、登记存档、专人保管。不需保存的样本,按实验室废弃物处置。废弃物处置规范: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废弃物处置:实验室产生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血液样品、反应板、阴阳性对照、ELISA标记物、试剂包装盒等,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按卫部门要求规范处置。记录:做好废弃物处置记录,包括交接登记。灭菌效果监测:用化学指示剂与生物指示剂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九、剩余样品及废弃物处置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生物安全柜应定期检查空气的层流、流速、噪音、泄漏、紫外线强度、高效过滤膜的破损等。每次开启后首先检查气流正常与否,实验完毕,使用防腐蚀消毒液擦拭安全柜内壁。生物安全柜壳体破损或侧壁泄漏出现正压、或不能正常工作、或报警时,可能室内有生物因子污染,对工作人员存在潜在危害,应立即关闭电源,停止工作,缓慢撤出双手,降低安全柜气流外泄。在保持房间负压和加强个人防护的条件下进行消毒处理,撤离实验室。生物安全柜的高效过滤膜阻塞时,须请专业人员更换,更换下的滤膜应置于专用塑料袋密封后移出实验室,送到指定地点销毁。十、生物安全柜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锐器刺伤处理及报告程序①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按卫生部卫医发〔2004〕108号《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处置。

②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用流动水冲洗,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伤口。③检测感染者与被感染者HBVM、HIV等。

④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和主管部门,填写刺伤报告表。

⑤感染者给予预防性治疗。

⑥定期随访追踪。十一、实验室意外及职业暴露处置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生物安全柜内溢洒物溢出处理①实验室须备足应急使用消毒剂,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确保消毒效果。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②处理溢洒物时不要将头伸入安全柜内,也不要将脸直接面对前操作口,而应处于前视面板的后方。

③选择消毒剂时需要考虑消毒剂对生物安全柜的腐蚀性。

④如果溢洒的量不足1ml时,可直接用消毒剂浸湿的纸巾(或其它材料)擦拭。

⑤如溢洒量大或容器破碎,按操作程序消毒。

⑥如果溢洒物流入生物安全柜内部,则视情况,或对生物安全柜进行熏蒸,或请专业维修人员处置。十一、实验室意外及职业暴露处置第三十四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感染性物质溢出的处理①血液溢漏、倾翻于台面或地面时,应立即消毒处理。②穿着适宜的个体防护装备(鞋、防护服、口罩、双层手套、护目镜等)后进入实验室。必要时需两人协同处理溢洒物。

③用纸巾等吸水材料覆盖溢洒物,从外围向中心倾倒适量消毒剂,根据感染物性质让其作用(混合)30-60min。

④小心将吸收了溢洒物的吸水材料连同溢洒物收集到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反复用新的吸水材料将剩余物质吸净。

⑤破碎的玻璃或其它锐器要用镊子或钳子处理,并将它们置于可防刺透的容器(锐器盒)中。

⑥用消毒剂喷洒或擦拭可能被污染的区域,包括手套和防护服。

⑦脱去个体防护装备,将暴露部位向内折,置于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封好。

⑧洗手。

⑨处理用具及废物高压灭菌。十一、实验室意外及职业暴露处置第三十五页,共三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离心管发生破裂处置①离心机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电源,密闭30min使气溶胶沉降。

②戴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