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三含答案_第1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三含答案_第2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三含答案_第3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三含答案_第4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三)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洛河位于黄土高原中南部,是黄河下游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研究表明,北洛

河流域植被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地貌和气候关系密切。下图示意北洛河流域及各分区两个时

段植被覆盖度变化分级。据此完成1题。

1.1987-2007年北洛河流域各分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最小的是()

A.丘陵沟壑区B.高堀沟壑区C.土石山林区D.阶地平原区

研究人员在东秦巴山地(31.0°N~34.5°N,110.3°E~111.3°E)中一条南北方向的样

带上进行了植物群落的采样调查,并据此绘制了该区域物种丰富度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

2-3题。

2.神农架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纬度②海陆位置③海拔④人类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

3.关于该区域物种丰富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A.房县丰富度低主要因为海拔低B.地势起伏对丰富度的影响南方更明显

C.南北坡丰富度差异在北方不明显D.海拔最高处丰富度大于20(个)

我国北方某山最高海拔为3061m,高山带海拔2895m处年平均气温为-4.0℃,年降水量平

均为880.6mm。该山北坡(即阴坡)海拔2810m左右为森林上限(即林线),在林线附近典型

的山地针叶林以“树岛”或孤立木的形式存在,林线以上为高山蒿草草甸。1956年以来,该

山高山带的年均气温基本在持续升高,而近20年的升温更为明显,高山蒿草草甸分布海拔由

2895m升高到2965m。如图是树木年龄与分布高度之间的关系图。据此完4-5题。

4.该山高山带的气候()

A.寒冷干燥B.温暖湿润C.寒冷湿润D.温暖干燥

5.海拔是决定草本植物群落分布的决定性因素,近20年,该山高山带的平均温度可能升温

()

A.0.12℃B.0.22℃C.0.32℃D.0.42℃

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

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坡向、坡位是影响坡面土壤有机碳差

异的主要地形因素。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不同坡向土壤有机

碳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

2

6.关于祁连山南、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点,分析正确的是()

A.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

B.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大

C.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增大

D.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小

7.同一土层深度,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比北坡小的原因是南坡()

A.热量条件好,植被茂盛B.降水丰富,有机碳流失多

C.蒸发强,土壤水分少,植被少D.气温高,有机质积累多

8.同一坡面不同坡位土壤有机碳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沟谷>坡脚>坡肩B.坡肩>坡脚>沟谷

C.沟谷>坡肩>坡脚D.坡脚>沟谷>坡肩

沙丘水分的深层渗漏和侧向运移与深层土壤水、地下水、相邻丘间低地和湖沼的水分状

况关系密切,对维持风沙区水量平衡具有关键意义。某地理考察团队以科尔沁沙地典型流动

沙丘为研究对象,观测流动沙丘不同坡位入渗到100cm以下的深层渗漏量(下图)。科尔沁沙

地常年盛行西北风,年降水量为284mm。2000年以后,该地大规模推广固沙造林工程。据此

完成9-11题。

3

9.5〜6月背风坡坡中和坡底均未观测到深层渗漏,主要是因为与迎风坡相比,背风坡()

A.风速较小,径流较慢B.蒸发旺盛,表土干燥

C.坡度较小,表层积水D.降水量小,水源有限

10.7〜8月,背风坡坡底的深层渗漏远大于坡中,是因为坡底()

①坡度较缓②降水量多③蒸发量小④受侧向水分补给量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随着该地固沙造林工程的大面积推广,研究区域内部分湖沼消失,其原因最可能是()

A.流动沙丘深层渗漏量减少B.暴雨出现频率降低

C.植被拦截地表径流量减少D.风蚀洼地深度增加

物候期是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

种反应的时候叫物候期。下图为天山新疆段2001—2014年不同监测点的植被物候始期(SOS)

和末期(EOS)与海拔关系图。回答12-14题。

4

12.关于植物物候末期与海拔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低于1500米的地区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B.海拔范围1500—4000米的区域物候期不稳定

C.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随海拔升高物候末期推迟

D.海拔对物候末期的影响比物候始期的影响更大

13.伊犁地区物候始期呈显著提前趋势的原因是()

A.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较多B.地形封闭气温较高

C.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D.人类活动的影响

14.影响天山新疆段秋季物候末期的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图为浙江的西天目山、乌岩岭

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表示不同植被分布的海拔范围与大致比例,据此完成15-17题。

5

15.据图推测,乌岩岭位于西天目山的()

A.南面B.北面C.东面D.西面

16.乌岩岭相比于西天目山缺少落叶阔叶林带,最可能的原因是()

A.海拔高B.人类活动C.湿度大D.坡度陡

17.白云尖是乌岩岭的最高峰,因终年被飞云白雾笼罩而得名。为达到极目远眺效果,攀登

白云尖的最佳月份是()

A.3、4月份B.6、7月份C.10、11月份D.1、2月份

我国东部某山地海拔2140-2220米处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

土层较薄,以苔醇地衣和耐寒矮小灌木为主,草本植物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随着全球

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来,该山地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我国东

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海拔约2140~2220米,其土壤有机质丰化。调查发现,

该山地不同区域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下图)。研究表明,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

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6

18.入侵前草本植物分布的"特殊区域"特征为()

A.海拔较低、坡度较陡B.海拔较低、坡度较缓

C.海拔较高、坡度较陡D.海拔较高、坡度较缓

19.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是()

①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

②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

③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

④淋溶作用增强,以及草本植物吸收的有机质较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东非高原赤道与南纬3°之间,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下图为乞力马

扎罗山北坡、南坡自然带垂直谱分布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该山地南坡()

7

A.为迎风坡,雪线低B.为迎风坡,雪线高

C.为背风坡,雪线低D.为背风坡,雪线高

21.该山地物种最丰富的自然带是()

A.①B.②C.③D.④

马尾松是常绿乔木,芒箕是草本植物,两者均适宜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长,是生

态退化过程中最后退出、生态恢复过程中最早进入的植物,成为恢复生态的重要先锋植物。

下图是利用遥感技术实现的马尾松和芒箕两种植物反射波谱曲线图。完成22-23题。

22.在遥感图像中,最容易区分这两种植物的波段是()

A.500~550nmB.650~700nmC.700~750nmD.850~900nm

23.符合马尾松和芒萁两种植物生长的共同自然环境是()

①太阳光照充足②土壤贫瘠偏酸③地下水位较高④低洼易涝地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某沙丘一草甸复合生态系统地处中温带,年降水量427mm,年蒸发量约1600mm。沙丘与草

甸相间分布,沙丘和草甸之间为结合部,结合部土壤盐碱化严重,植被以耐盐的羊草为主,左

图示意复合生态系统的部位,右图示意不同部位夏半年土壤平均含水率的垂直变化。据此完

成24-26题。

8

24.推测草甸的根系层主要集中在()

A.0~30cmB.30~60cmC.60~90cmD.90120cm

25.结合部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主要是因为该地()

A.蒸发最弱B.径流最慢C.地势最低D.下渗最弱

26.若结合部的羊草退化,则()

A.表层土壤含水率上升B.含水率最低层上移

C.表层土壤盐碱化减轻D.含水率最高层不变

二、非选择题: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区的鼠兔繁殖能力强,能够满足香鼬、沙狐、狼甚至老鹰、秃鹫等动物对肉类

的需求。高原鼠兔善于挖洞以躲避天敌,其洞穴还能够保护其他动物、为其他动物提供育雏

场所。高原鼠兔挖掘洞穴将松软的泥土带到表面,为植物种子萌发提供一定条件,洞穴可以

涵养水源,粪便可以改良土壤。下图示意高原属兔分布地区。

9

(1)指出青藏高原鼠兔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说明青藏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的改良作用。

(3)分析高原鼠兔对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省昌化江热带沙漠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稀树干草原地区。热带季风气候让海南岛大部

分地区湿润多雨,但西部是热带季风无法影响的“盲区”,从而形成了一条狭长的热带沙漠

带,沙地金黄,规模不大,沙漠中生长着仙人掌和矮松、灌木丛等抗盐碱、耐干旱植物。该

地区1930年约50%为森林,森林下部地质条件特殊,埋藏有古风成沙。在国家环境保护政策

的导向下,海南岛西部沙漠化面积在1975年达到了257平方公里,之后沙漠面积逐渐缩小,

沙漠化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在海南岛西部已经基本看不到连片的沙漠化土地了,该区成为了

海南岛甘蔗的主产区,且甘蔗质量优。图1为海南岛西部风向频率玫瑰图,图2为海南岛水

系图。

10

(1)根据材料分析昌化江热带沙漠的成因。

(2)经过多年的治理,昌化江地区植被恢复,生态变好。说出植被恢复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

的影响。

(3)海南省昌江热带沙漠成为甘蔗主产区的原因。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班公错(湖)面积约604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上的内陆湖。藏语称“错木昂拉

仁波”,意为“明媚而狭长的湖”。湖水清澈,中段最窄处不足100米且较浅,是一个典型

的河道型湖泊。班公湖东部湖区水草丰茂,鱼鸟成群,其中尤以脂肪较厚的高原鲤科裂腹鱼

类较多;西部湖区湖边景象荒凉,鱼虾少见。

材料二裂腹鱼类有着独特身体结构、形态以适应其生存环境。它们腹腔内有黑色的腹腔

膜。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许多8龄鱼仅重250克,25龄以上才能重达5000克,体长600毫

米,大多数种类初次性成熟为14龄以上,卵巢和精巢有毒性。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把鱼奉

为神明,与高原冷水鱼烹饪不当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有一定相关性。

材料三班公湖区域局部示意图

11

(1)根据材料,推测班公湖湖水盐度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班公湖东部湖区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高原裂腹鱼类身体特征与高原环境的相适应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6:CBBCDBCABCACBBABCAAABDAADB

二、非选择题:

27.(1)气候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草场、草甸广布。(答出三点)

(2)掘洞抛土,疏松土壤;下雨时雨水进入洞穴,可涵养水源,改善土壤水分条件;鼠兔粪

便可提高土壤肥力。

(3)鼠兔为高原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