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质灾害-课件_第1页
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质灾害-课件_第2页
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质灾害-课件_第3页
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质灾害-课件_第4页
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质灾害-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灾害年级:高一学科:地理(人教版)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

自然灾害因异常地质活动,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一、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这一天,13亿的中国人都沉浸在悲痛当中,在这场灾难中,有69227位同胞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1.地震的成因岩层倾斜或弯曲岩层断裂或错位能量急剧释放地震波传播地面震动地应力超限地应力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在图中找出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地震构造示意地质灾害5·12汶川地震时

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震中经纬度北纬31.01度,东经103.42度震源深度14千米震

级里氏8.0级震中烈度11度震级: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汶川地震造成的最大烈度达11度,简要分析汶川地震烈度大的原因。震级大,震源较浅地处地震带上建筑物防震能力差等地质灾害5·12汶川地震时

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震中经纬度北纬31.01度,东经103.42度震源深度14千米震

级里氏8.0级震中烈度11度2.地震的分布世界六大板块分布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频发地区: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3.地震的危害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损害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滑坡泥石流地震的次生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类型滑坡泥石流概念山体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的特殊洪流。1.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滑坡示意图泥石流示意图滑坡泥石流成灾原因①地势起伏大②岩体土体松动、破碎,存在易滑动面③植被覆盖较差①山区地形陡峻、山高谷深②岩体土体松动、破碎③大量水流2.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泥石流中度、高度易发区的分布,与中国哪两条自然地理分界线密切相关?中国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图中国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图2.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类型泥石流滑坡多发地区季风区的山区沟谷中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斜坡地区西南山区(最频发)2.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3.滑坡、泥石流的危害唐家山堰塞湖滑坡掩埋聚落堰塞湖形成示意泥石流造成铁路中断泥石流冲毁房屋3.滑坡、泥石流的危害类型滑坡泥石流危害破坏房屋、建筑物、农田、交通线,威胁交通安全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往往与山洪相伴。破坏力更大,甚至摧毁聚落3.滑坡、泥石流的危害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探究活动: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完成教材109页的活动:任务1.参照旱灾直接引发的灾害示意,列出地震直接引发的多种灾害。旱灾火灾沙尘暴淡水短缺饥荒病虫害……探究活动: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任务2.参照旱灾的灾害链条,完成地震的一条灾害链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