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重点学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重点学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重点学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重点学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重点学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重点学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A.秦隋宋 B.隋元明 C.秦元明 D.秦隋元2.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3.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7世纪起,中国建立的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指的是()A.禅让制 B.科举制 C.世袭制 D.九品中正制4.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5.它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这里所描述的“它”是()A.楼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6.唐朝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A.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7.2020年春,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日本援华物资上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此诗句折射下列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故事是()A.张骞出西域 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8.某同学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一篇关于“游历大唐”的文章,下列内容可以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有①玄奘携带佛经回到长安

②妇女参加骑马、打球等活动③百姓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④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而衰的事件是()A.陈胜、吴广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10.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1.杜甫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通典·食货典》也载:天宝八年官仓存粮相当于国家4年的粮食收入。可见当时唐朝处于繁盛时期。这一案例表明,历史研究()A.无需依据文献记载 B.必须摒弃文学作品 C.完全凭借考古发掘 D.应该重视史料互证12.与“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这两个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杨坚 B.李渊 C.朱温 D.赵匡胤13.《新唐书•兵志》载: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为改变这一局面,宋初统治者()A.加强中央集权 B.改善民族关系 C.削弱文官地位 D.提高宰相地位14.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15.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A. B.

C. D.16.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A.金灭北宋 B.澶渊之盟 C.西夏的建立 D.元朝建立17.烧饼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这样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同情和肯定,这个历史人物是()A.寇准 B.文天祥 C.玄奘 D.岳飞18.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仿形到计重货币,到宝泉货币,最后出现了纸币的过程。纸币的出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最早出现的纸币是()A.“交子” B.开元通宝 C.刀市 D.五铢钱19.《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材料反映了宋代()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文化的昌盛 D.商业贸易的繁荣20.如表中的数据主要说明了()时间地域比例北方南方742年3042万人2036万人3:21080年956万人2368万人2:5A.政治中心的转移 B.南北交通的发达 C.民族政权的并立 D.经济重心的南移21.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A.建立元朝 B.开发江南 C.统一蒙古 D.修筑长城22.某朝代“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民族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朝代是()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23.元朝时,迁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畏兀儿、蒙、汉等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从而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这个新的民族是()A.朝鲜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傣族24.元朝建立的这个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且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制度是()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2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期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A.伊犁将军 B.驻藏大臣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仔细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依次写出图中两个位置的名称。

A.______

B.______

材料二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诗中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2)材料二中的“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诗中认为隋亡的原因是由于修凿了大运河。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材料二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盛世是在哪位统治者在位时期出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出现的另一盛世局面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唐朝时期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中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4)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请再举一例对外交往的史实。(5)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感受?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依据材料一概括“朕”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依据材料四指出中“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开始于哪个朝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指的是哪个民族?(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婆金摩羯纹多曲银碗,现藏于厦门市博物馆,出土于2004年厦门市仙岳路改造工程中发掘的陈元通夫人汪氏墓。银碗底部铸有摩羯纹饰。摩羯形象源于古希腊,最初为羊头鱼尾(如图2),传入印度后与印度神话和佛经中的动物形象结合,演变成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神兽(如图3)。该银碗上的摩羯保持了长鼻内卷、双目圆睁、张口露齿的印度原生形象,但其展开的双翅和头顶上的分叉角,表明它已经被赋予中国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本土“鱼”“龙”文化的融入,是摩羯中国化的体现。据考证,这件银碗应是中原地区制作的,能够在地处僻远的厦门海岛出现,实属罕见。

——摘编自厦门市博物馆官网《镇邪祈福之大唐鎏金摩羯纹银碗》(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件文物体现出唐朝文化具有什么特点?(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嬴秦氏,始兼并”指的是秦灭六国,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迨至隋,一土宇”指的是隋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元灭金,绝宋世”指的是元灭亡金和南宋,结束分裂,实现统一。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为切入点,考查秦、隋、元的统一。

本题以秦、隋、元的统一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答案】B【解析】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它正式创立于隋炀帝。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指的是科举制。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B项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解析】A.“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A。

B.“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B。

C.“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故C正确。

D.“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相关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贞观之治”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的“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可知是曲辕犁。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故C符合题意;耧车是播种工具。排除A;筒车是灌溉工具。排除B;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创制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盛唐的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6.【答案】D【解析】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明,多次向唐求婚。唐太宗决定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ABC都是唐朝对外交往的内容,排除。

故选:D。

本题以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交往。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民族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日本援华物资上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的信息可知,唐朝时期与日本关系友好;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加强了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D项正确;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唐朝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排除B项;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开通了亚非海上交通线,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对外交往等知识。

8.【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当时的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唐太宗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大臣魏征敢于直言,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可以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有选项①②④。③百姓使用纸币进行交易,不可能出现,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社会气象,重点掌握唐朝的玄奘西游天竺、唐朝的社会生活、唐太宗的统治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玄奘西游天竺、唐朝的社会生活、唐太宗的统治措施等知识。

9.【答案】B【解析】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故标志着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

故选:B。

本题以“唐朝由盛到衰”为切入点,考查安史之乱的知识。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0.【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我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科技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生产力比较发达,对外贸易活动频繁,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C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繁荣与开放的隋唐时期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解析】根据“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知,杜甫的诗歌反映的是唐朝的开元盛世这一盛世局面;根据“天宝八年官仓存粮相当于国家4年的粮食收入”可知,《通典•食货典》反映的也是唐朝的的开元盛世这一盛世局面。由此可见,史料之间的相互印证有利于还原开元盛世这一历史真相,故D项正确;ABC的表述错误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史料的相互印证,要求学生结合史料的重要作用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史料的相互印证,注意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

12.【答案】D【解析】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故选:D。

本题考查陈桥兵变和北宋的政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陈桥兵变和北宋的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为了改变唐末五代时期节度使地方割据的局面,在政治上让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经济上废除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从多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民族关系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B项;宋朝推行重文轻武,削弱武官地位,排除C项;北宋采取分化事权、削弱相权的措施,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知识。

1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官在朝廷、地方甚至军队中地位都高于武将,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重文轻武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宋朝的主要史实。

1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038年元昊建立的西夏在我国的西北,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125年金灭辽后,1127年靖康之变消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定都临安,D项正确;三国时期的魏也叫曹魏,北魏是鲜卑族建立,排除A项;南宋建立时辽已经灭亡,排除B项;西晋被灭亡后建立了东晋,而不是同时存在,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等知识,重点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重点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6.【答案】A【解析】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军掳走,因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史称靖康之变。“靖”、“康”与金灭北宋有直接联系。

故选:A。

本题考查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

本题考查靖康之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

17.【答案】D【解析】秦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奸臣,他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因此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烧饼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为切入点,考查岳飞的抗金斗争。

本题以岳飞的抗金斗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8.【答案】A【解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随着宋代商业活动发展,金属货币因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交子”。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交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故选:A。

本题以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生活。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

19.【答案】D【解析】根据“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可知,当时北宋都城开封商业活动规模巨大,说明商业贸易的繁荣,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开封商业贸易繁荣,不是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文化的昌盛,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D【解析】根据表根可知,表格反映的是南北区域的人口变化,南北人口比例由唐朝时期的2:3,到宋朝时期的5:2,图表人口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D符合题意;人口的增长与政治中心的转移、南北交通的发达、民族政权的并立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知识,注意题干表格的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1.【答案】C【解析】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蒙古族首领,1206年统一蒙古,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大会,尊称“成吉思汗”。因此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为切入点,考查蒙古统一。

本题以蒙古统一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2.【答案】D【解析】A.隋朝的版图面积并没有包括西藏,排除。

B.北宋时期,此时的西藏属于吐蕃诸部,北宋并未对其进行管辖,排除。

C.南宋的疆域面积主要是在长江以南地区,而且版图面积也没有超过汉唐,排除。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完成统一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疆域,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3.【答案】B【解析】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体现了民族融合。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回族的形成。

此外还应掌握元朝民族融合的其它表现:汉族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等。

2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地方建立行省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且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正确;

郡县制是秦朝建立的制度,A不选;

刺史制度在西汉建立,B不选;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制度,C不选。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巩固统一,重点掌握元朝行省制度的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中央设宣政院,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C符合题意;伊犁将军是清朝设置的管理新疆地区的,排除A;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置的,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区的,排除B;澎湖巡检司是元朝设置的管理台湾地区的机构,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加强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重点掌握宣政院的设置以及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时期宣政院的设置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6.【答案】【小题1】涿郡【小题2】余杭【解析】(1)根据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开始,隋炀帝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故A处是涿郡,B处是余杭。

(2)根据材料二可知,材料中的“此河”指隋朝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的局面。不同意。虽然大运河的开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并不是隋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