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_第1页
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_第2页
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_第3页
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_第4页
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设计》2018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实用课件金榜苑语文ContentsPage目录页考点分解训练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突破聚焦提升论述类文本整体阅读训练定时规范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课前素养积累华罗庚评卢纶诗歌

唐代诗人卢纶《塞下曲》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了此诗,认为大雪纷飞之时不可能看见大雁的踪影,于是写道: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他在质疑之后未停止思考,并询问了有关专家。至此,华罗庚才明白卢纶没有错,是自己观察体验不够。你知道为什么吗?答案

塞外气候变化莫测,经常在阴历八九月和三四月下大雪。比如有一年正是中秋节,而燕山北麓大雪纷纷扬扬,化了一天尚未化透,大地白茫茫一片。而这时正是北雁南归的季节。到了晚上,群雁都憩息在草丛里,间或有掉队的孤雁在空中飞过,常发出寻伴的嘹亮叫声。这时夜黑,人们看不见雁飞,却能听到雁鸣。一论述类文本整体阅读一、整体阅读基本要求1.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2.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如: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二、“审、读、标、比”四字速读法1.审,就是审读题干选文的篇幅一般1000字左右,要从标题或出处开始,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方向,再从题干入手,带着题干去阅读文本,阅读就会很有针对性,能够很快达到目的。2.读,就是读文本,明确信息角度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要大致弄清以下方面: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展开、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3.标,就是标画关键词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年代时间、数据及其范围词(如早、大多数、几乎、仅仅)等;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重要、最、总共等);己然未然、或然必然词;代词及其指代范围等等。(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果词、转折、并列或递进词、分类分层词、举例词等等。(3)文中反复强化的词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4.比,就是将选项与原文内容比对一定要将选项中的关键信息点逐一与原文对应比较,找出选项的错误之处。※示例见本节【“审、读、标、比”四字速读法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西美学比较彭吉象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B解析显/隐解析

以偏概全。并非西方所有悲剧都让“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原文中说的“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只是对《哈姆莱特》的陈述。D解析显/隐解析

“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于文无据。D解析显/隐解析

因果关系不当。中西方文化难分优劣,其原因不是西方人“已经认识……希望从中吸收精华”,而是中西方文化各有优缺点。二考点分解训练类型一偷换概念C项偷换概念。选项将“葡萄糖”换成了“血淋巴”。原文是说人类主体性实践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选项说成自然世界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偷换概念。类型二无中生有答案

原文没有强调“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原文中的“这”和“这不是小事体”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一样的,指的都是“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还更差些”等内容,强调的是写文章不能“随便苟且”,该项属无中生有。类型三张冠李戴答案

“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错误。原文“如孔府旧宅壁中发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的表述,表明古文经更多。此处属张冠李戴类错误。答案

张冠李戴。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是“一”,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的是“五行”。类型四以偏概全答案

选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借贷、质押、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在宋以前就存在,而“典”是在宋代才产生的信用形式。答案

以偏概全。“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的说法有误。从原文第②段最后一句“(赊买赊卖)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看,高利贷这种信用形式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消极的。类型五混淆时态答案

混淆时态,由原文“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可知,“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不可能“十分成熟”。答案

选项属于把“未然”当“已然”和无中生有,“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培养工作”,只有“一种可能”,“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推断不合理,文中没有这个意思。类型六因果混乱答案

比对原文可知,选项第一个逗号前的内容是对“前理解”的概念的转述,是正确的。后半部分的“由于接受者……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因果关系并不成立,根据原文内容可知,“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是因为有“前理解”这种心理文化结构,即“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是因,“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是果,选项颠倒了因果关系。结论:选项颠倒了因果关系,理解错误。答案

“每种思维都不是彼此独立的单位”“它们与言语单位不可能完全一致”都能在原文中找到根据,但两者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类型七混淆是非答案

该项中“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的说法与原文“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语义相反,属于混淆是非。答案

选项有两个判断:第一个判断与原文相符;第二个判断与原文相反,原文说“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可见文化与个体的人生经验有关,而非“无关”。类型八曲解文意答案

该项将原文的两个角度“语言变革”和“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捏合成“从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将原文“不仅……也能……”涉及的两方面意义说成一个方面的最重要意义,这是典型的曲解文意。答案

原文的意思是重新解释“旧经典”是使它发挥作用、呈现民族风格的唯一方法,选项将其曲解为目的。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讲解,自己分析新课标全国卷Ⅲ1~3题的设误情况。要求运用比对法选出正确答案,然后要能判断出设误类型,并简要说说理由。理由

原文第二段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表述的意思是:有些历史学家之所以“疑古”,是因为没有充分研究、利用古史材料,但这并不表示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故C项表述不当。C理由显/隐曲解文意理由

原文第四段中说:“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从文学作品中发掘史料,本来就是取其有史料价值的部分,既不能不分虚实全盘接受,也不能因其有虚构成分而全盘否定。因而D项中“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表述不当。D理由显/隐以偏概全理由

“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在当时的史学家看来,历史是讲求真实的,而神话故事显然有悖信史,而他们又没有找到能够合理利用神话传说中的史料价值的途径。B理由显/隐因果混乱方法一析题法方法二优选法答案

原文没有强调“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原文中的“这”和“这不是小事体”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一样的,指的都是“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还更差些”等内容,强调的是写文章不能“随便苟且”,该项属无中生有。类型三比对法方法四切片法

请同学们尝试运用上面所讲的四种方法解答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另外的两个题。解析

“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错误。从原文可以知道,旧史学有些观点“经不住史证”,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但这并不能推出旧史学的研究“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B解析显/隐解析

“直至殷墟甲骨文……才有所凭依”说法错误。从文中看,“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只是甲骨文被发现后,《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D解析显/隐三突破聚焦提升解析

C项,张冠李戴。C解析显/隐解析

B项,因果颠倒。B解析显/隐解析

D项,是非混淆。D解析显/隐解析

A项,无中生有。A解析显/隐解析

由原文第一段“从段玉裁的解释中看,他似乎既赞同许慎的味觉说,也赞同徐铉的视觉说”可知,原文是“似乎”,C选项变成了确定性的语句,背离原意。C解析显/隐解析

由原文第三段“羊被视为‘善’的化身,不仅在于它是人们优秀的生物伙伴和食物来源,更在于它的品格被人们认同,并融入人的价值观中”可知,C项将原文的递进关系偷换成了并列关系。C解析显/隐解析

由原文第三段“序成于汉代,疏制于唐代,从中看出,羊的品德至迟在汉代已经衍化为人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