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结构和汉字形体的演变课件_第1页
汉字的结构和汉字形体的演变课件_第2页
汉字的结构和汉字形体的演变课件_第3页
汉字的结构和汉字形体的演变课件_第4页
汉字的结构和汉字形体的演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字的结构和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概说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二、“文”和“字”“文”为“纹”之本字有文在其手曰“友”。(《左传·闵公二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序》)“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合而成字。”(《通志·六书略》)三、汉字的产生1、汉字产生前的记事方式和形式积石记事,结绳记事,刻划记事;记事岩画;表意纹文;符号纹记。

积石记事结绳记事刻划记事记事岩画记事纹文·陶文记事纹文·族徽记事纹文·图腾符号纹记·记数符号2、汉字产生的传说及通行的看法(1)结绳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之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系辞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孔颖达《周易正义》引郑玄语)结绳记事在文字中留下了不少痕迹。如图:(2)仓颉造字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说文解字·叙》)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3)通行的看法汉字由劳动人民创造;汉字起源于图画。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荀子·解蔽篇》)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划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例子。(鲁迅《门外文谈》)书与画同出。(宋·郑樵《通志·六书略》)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按,裘先生认为称作“文字画”比较恰当。跟图画有明确界线的表意字的产生,有助于使那些本来跟图画分不出明确界线的象形符号,逐渐跟图画区分开来。(同上)头部造字山川造字动物造字植物造字(4)汉字产生和汉字体系形成的大致时代产生:汉字产生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仰韶文化西安半坡村陶器刻符(汉字性质)距今约6000年;大汶口文化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灰陶缸4个符号(汉字)距今约5000年体系形成:汉字体系的形成约在夏代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言之矣。”(《论语·八佾》)夏太史令终古(见桀惑乱,)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吕氏春秋·先识览》)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尚书·多士》)商代甲骨文是完整的文字系统。(夏代的文字系统应该也很强)四、汉字的性质1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通行看法)2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表意体系文字”理由:(1)世界上的文字根据记录语言的方法不同分两大类: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汉字不属于表音文字,属于表意文字。(2)早期汉字表意性质很明显。

人日射一二三□○(3)汉字进入隶楷阶段以后,表音趋势增强,字体的符号化增强。但是并没有根本改变汉字的表意性质。羚梅洋沐江河日月水肉

“语素-音节文字”的理由:(1)文字的性质是由这种文字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2)汉字里有很多意符,也有很多音符;意符重在记录意义,音符重在记录音节。

a象形、指事、会意字;形声字形旁;各种记号(日射一十年“特”之“牛”)

b歪甭

c假借字;其花我

d形声字声旁(3)早期是象形程度高的阶段,使用的是意符和音符的文字体系,可叫做“意符音符文字”;后期字形、字义、字音发生变化,使用的是意符、音符和记号的文字体系,可叫做“意符音符记号文字”,也可叫“后期意符音符文字”。适合早期和晚期的综合叫法是“语素-音节文字”。汉字的结构汉字结构的通俗分析:章、张、许、崔、书写演示(笔画以及各种拼凑法)

用编码分析:(1)五笔字形编码(2)四角号码传统分析:分析造字结构的“六书”。用“六书”分析汉字结构的重要著作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一、“六书”的内容和名称

“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字类。它是汉代人根据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结构类别,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汉字结构和使用的理论。“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个属于造字法,后两个属于用字法)通行的“六书”名称其来由、内容和顺序的确定:名称来自《周礼》,内容依许慎,顺序依班固。《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二、“六书”解析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描画出事物的形态,随着事物形体曲折变化,日”“月”属于这一类。象形是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来构造字形以体现词义的造字方法。象形字的特点:直观性;整体性;纯表意。例——象形的重要性与局限性:重要性:居六书之首,是很重要的造字方法,是大多数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的构造元件。(参考教材162-164页)局限性:许多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无形可象,有些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虽有形却难以取象:如刃、本、末等。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了就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可以明白意思所在,“上”“下”就属于这一类。指事是指用抽象的线条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注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抽象概念,表示难以取象的具体事物的一种造字方法。例——注意:指事字很少,不少抽象概念无法用符号来指示,局限性很大,后来一般不采用此法造字。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把表示事类意义的字或符号放在一起,会合它们的意义,来体现它们所指向的新的意义。(谊即义,指撝即指挥)会意就是组合几个单纯表意符号,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体现新义的造字方法。例——4、形声。(1)什么叫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根据要表示的事物类别特点确立一个意符,再取一个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声符,与意符相结合,构成一个新字。“江”“河”就属于这一类。(“事”是指字所要表示的事物特点,“名”即字,此指意符,“譬”指譬况,汉代表示音读的一种方法,声符表示形声字的音读也是譬况性的。)形声是用表意偏旁与表音偏旁两部分相结合而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意符也叫形符。(2)形声字的形成方式。字例——(3)形旁和声旁的配置方式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而形旁和声旁的配置方式多种多样,有8种类型:左形右声:河板祥织右形左声:故期邹领上形下声:宵葛霜筒下形上声:贫柴烈恕外形内声:闺衷術围内形外声:哀辩闻鳳声占一角:旌徒聽寐形占一角:疆腾荆赖聖颖以上配置方式,前4种常见,其中“左形右声”结构尤为普遍;后4种比较少见。(4)省形、省声、亦声《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常见的说解体例是“从某,某声”,如“河,从水可声”“旭,从日九声”。可是还有一些“省形”“省声”“亦声”的字,说解体例有所不同。如:省形的:“耆,从老省,旨声”;“屦,从履省,娄声”。省声的:“珊,从玉,删省声”;“齋,从示齊省声”。亦声的:“婢,女之卑者也,从女从卑,卑亦声”;“阱,从阜从井,井亦声”。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对这一类如何理解,最有争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许慎的话:1)形体上共用一个部首,“老”是部首,“考”属之,写时省掉下半部,而加了“丂”这个声符;2)考老意义相同(同义词);3)老考声音相近,韵部相同,今天仍属叠韵字。应该指出的是:《说文》并没有指出一个转注字来。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语言中有些词,没有用以记录的字,就根据这个词的声音找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寄托它的意义。“令”“长”就属于这一类。如,“我”本是一种有锯齿形刃的斧形武器,借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焉”本表示一种鸟,《说文》:“焉,焉鸟,黄色,出于江淮,象形。”“焉”借用作虚词。假借字的特点:1)本无其字,即用假借字表示的词,事先一定没有表示它的本字,这是造成假借的原因;2)假借字的读音与所需要表示的语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只有“依声”,才能“托事”,这是造成假借的条件。“假借”有两种,一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还有一种所谓本有其字的假借,又称通假。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蚤”通“早。(详后)三、“六书”简评1、六书是前人归纳的汉字构造与运用的条例,并不是先有六种条例再来造字的。2、六书中前四书是造字规则,后二书是用字规则。戴震说:“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这就是“四体二用”之说。3、六书中最重要的是象形、形声、假借:象形字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形声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法;假借扩大了汉字的使用范围。4、六书中问题最大的是指事、转注。后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指事易同象形、会意混淆;转注义例不清,是六书说的主要不足。5、六书涉及汉字的产生、演化和运用等重大问题,从而构成了汉字形体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四、《说文解字》1、《说文解字》简介(参考教材77-79页)要点:(1)东汉许慎著,初稿成于公元100年。(2)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3)字条编写体例:小篆→解释字义→分析形体结构(基本体现“六书”理论)。(4)特点与地位:根据字形求本义;首创部首编排法(540部,按,《说文》的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而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参见教材168-169页。);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6)《说文》四大家。(79页)汉字形体的演变自系统的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间汉字的形体有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主要书体,秦隶是形体演变的转折点。由此分为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古文字阶段起自殷商,迄于秦代,包括甲骨文、金文和篆书;隶楷阶段起自汉代,一直延续至今,包括隶书、楷书以及与之并行的草书和行书。一、汉字形体演变史上的主要书体1甲骨文和金文(1)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商周(主要是西周春秋)时代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二者大致属于一个系统。(2)甲骨文和金文的主要特点甲骨文金文图画性强图画性强不够定型较为定型笔画细瘦肥满匀圆广用假借形声渐多字例(图片)甲骨文金文2、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又叫“籀文”“籀书”,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石鼓文是其代表;小篆是秦统一后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规范的字体,秦始皇时峄山刻石的字体就是标准的小篆。大篆小篆的特点:大篆形体方正、笔画匀称。小篆的明显特征是:线条化、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的第一次大变化。大篆(石鼓文)小篆(峄山刻石片段)3、隶书隶书起源于秦(秦隶—古隶),通行于汉(汉隶—今隶)。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为“隶变”。隶书可以认为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的特点:1)笔形平直方折;2)撇、捺、长横有波磔。4、楷书楷书又叫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魏初,沿用至今。楷书与隶书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笔形。楷书的笔画没有波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